白色垃圾是可降解垃圾?
如何處理白色垃圾?
白色汙染就是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比如一次性泡沫快餐具還有我們常用的塑料袋等.它對環境汙染很嚴重,埋在土壤中很難分解,會導致土壤能力下降,如果焚燒會導致大氣汙染,所以現在提倡不用或少用此物,購買東西時最好自備工具,減少它的利用.
一、“白色汙染”的現狀及其危害
塑料製品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質輕、防水、耐用、生產技術成熟、成本低的優點,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且呈逐年增長趨勢。塑料包裝材料在世界市場中的增長率高於其它包裝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裝材料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9%。
我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製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1995年,我國塑料產量為519萬噸,進日塑料近600萬噸,當年全國塑料消費總量約1100萬噸,其中包裝用塑料達211萬噸。包裝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廢舊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丟棄在環境中。這些廢舊塑料包裝物散落在市區、風景旅遊區、水體、道路兩側,不僅影響景觀,造成“視覺汙染”,而且因其難以降解對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危害。
據調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為14萬噸;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為19萬噸。天津市每年廢舊塑料包裝物也超過10萬噸。北京市每年廢棄在環境中的塑料袋約23億個,一次性塑料餐具約2.2億個,廢農膜約675萬平方米。人們對此戲稱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汙染”,的主要危害在於“視覺汙染”,和“潛在危害”:
1、“視覺汙染”。在城市、旅遊區、水體和道路旁散落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觀,由此造成”視覺汙染“。
2、“潛在危害”。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環境後,由於其很難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第二,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和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很難處理:填埋處理將會長期佔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於堆肥處理,分揀出來的廢塑料也因無法保證質量而很難回收利用。
目前,人們反映強烈的主要是“視覺汙染”問題,而對於廢舊塑料包裝物長期的、深層次的“潛在危害”,大多數人還缺乏認識。
二、國內外防治“白色汙染”的一般做法
1、國外防治”白色汙染“的有關情況
早在1985年,美國入均消費塑料包裝物就已達23.4公斤,日本為20.1公斤,歐洲為15公斤。進入九十年代,發達國家人均消費塑料包裝物的數量更多(我國1995年人均消費塑料包裝物和其它塑料製品為13.12公斤)。從消費量來看,似乎發達國家的“白色汙染”應該很嚴重,實則不然。究其原因,一是發達國家很早就嚴抓市容管理,很少有人隨手亂扔廢舊塑料包裝物,基本消除了“視覺汙染”。二是發達國家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較高。以美國為例,80年代以前,處置廢塑料主要方式是填埋,後來發現塑料長期不降解,九十年代以後,他們轉而走回收利用的路子。
現在已建立起了一套嚴密的分類回收系統,大部分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轉化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無害化處置,也基本消除了廢舊塑料包裝物的潛在危害。
美國製定了《資源保護與回收法》,對固體廢物管理、資源回收、資源保護等方面的技術研究、系統建設及運行、發展規劃等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加利福尼亞、緬因、紐約等10個州先後出臺了包裝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資源法》、《節能與再生資源支援法》、《包裝容......
白色垃圾怎麼處理
回收再利用“白色汙染”指的是大量的廢舊包裝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統稱塑料包裝物)以及使用後的地膜統稱為“白色汙染”。 “白色汙染”會對環境產生兩種危害,即“視覺汙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危害是指散落在環境中的廢塑料製品對市容、景觀的破壞。在大城市、旅遊區、水體中、鐵道旁散落的廢塑料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 潛在危害是指廢塑料製品進入自然環境後難以降解而帶來的長期的深層次環境問題。 第一、廢塑料製品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第二、拋棄在陸地上或水體中的廢塑料製品,被動用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 第三、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料製品很難處理。 如果將其填埋會佔用土地,且長時間不降解。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也不適於堆肥。從垃圾中分揀出來的廢塑料,因無法保證質量,其利用價值很低。 治理“白色汙染”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應採取積極對策,運用行政、科技、經濟手段綜合治理。當前應在加強管理、制訂有關政策法規,扶植有利於環保的企事業發展,提高人們環保意識和抓好輿論的正確導向前提下,借鑑國外的減量、回收再用、再生利用、降解材料的治理對策,實施省資源化(減容、減量)、再資源化(回收利用)、無害化(可降解)等多法並舉、防治結合的對策和措施。 1.省資源化(減容、減量)是防患於未然從源頭抓起的好辦法。 省資源化(減容、減量)是減少或抑制塑料廢棄物的產生量,包括少用,即可用可不用的儘量不用或少用;或通過填充天然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減少塑料用量,或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功能、延長壽命、一物多用,減少一次性塑料包裝的消費量。減薄,即在保證應用性能前提下,通過改變原材料配方和產品結構設計,使產品達到輕量化、薄壁化。減容,即通過壓實、溶解、消泡等方法減少塑料廢棄物的體積,以及開發適量包裝,抑制過剩包裝等。 2.再資源化(回收利用)是環境無害化重要措施。 再資源化(回收利用)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更重的是包括從立法、回收、生產、檢驗、銷售等一整套系統工程問題,是各國積極開發,保證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經濟、資源、環境相互協調的有效方法。從塑料廢棄物總體而言,相當一部分是易回收利用的。但對一次性塑料廢棄物而言,必須根據各地廢棄物的種類、質量、數量、流向及處理方法,易回收又具有回收價值、經濟合算的應儘量大力度去回收利用,包括材料、熱能、燃料油、化學品等,這不僅僅有利於保護環境,而且從節約地球有限資源,有效利用再生資源的角度均具有重大決義。但目前回收利用無論在廢棄物的分類、收集、回收集系的建立,高效回收技術和設備的研製開發以及回收料的產品方向等等均會面臨許多技術經濟方面的難題,有待於政府和民間加大科技投入,通力合作作為重點問題研究解決。 3.無害化(可降解)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一次性塑料廢棄物是很難收集的,如堆肥袋、垃圾袋、超市、早市用的輕型塑料包裝袋等或即使強制收集,經濟效益差甚至無效益的如中餐餐具、地膜等,這些領域採用可降解塑料比較適宜。經過十年的跟蹤應用實踐證明,我國開發的降解塑料具有以下特點:①實用性:其應用性能和衛生性能與普通塑料相近或相當;②降解性:在完成使用功能後,能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較快地降解,成為易被環境消納的無害化碎片或碎末;③安全性:降解過程中產生和降解後殘留的物質對環境無害或無潛在危害;④經濟性:價格與同類普通塑料製品持平或略高。從而對那些量大、分散、髒亂、難於收集或即使強制收集經濟上不合理的一次性塑料產品,推薦採用可降解塑料較適宜,在短期內可降解碎裂成無害化碎片達到塑料垃圾減容減量......
要怎樣做才能減少白色垃圾?
白色垃圾百年難題
近年來,由於大量廢舊包裝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餐具使用 量激增,並且任意拋棄,各大中城市都普遍形成了嚴重的白色汙染。它已同汽車尾氣、有磷洗滌劑一起列被為今年我國環保治理三大重點。
塑料是一種很難處理的生活垃圾,它混入土壤能夠影響作物吸收水分和養分,導致農作物減產;填埋起來,佔用土地並且上百年才可以降解。大量散落的塑料還容易造成動物誤食致死,北京南苑的麋鹿因誤食附近垃圾場飛入的塑 料袋而死於非命。塑料易成團成捆,它甚至能堵塞水流,造成水利設施、城市 設施故障,釀成災害。
我國泡沫餐具的生產和使用量極大,食品包裝、購物買菜的塑料袋使用數量也 是驚人的。據粗略估計,本世紀我國的白色垃圾大約有800多萬噸。塑料製品是所有生活廢棄物中最難處理的部分之一,也一直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一般來說,採用衛生填埋、高溫堆肥和焚燒這三種方法,基本上可以使垃圾處理達 到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但我國的情況不容樂觀,自前垃圾收集、處理遠 未形成有序體系。拿北京來說,垃圾收集還未完成垃圾袋裝化,更不用提分類收集。
焚燒雖然可以銷燬塑料袋,不過建一個垃圾焚燒廠是同規模填埋場的20倍的投入。至於人工降解產生有機油料的做法,需要較高純度的塑料製品,大規模處理是不現實的。因此,衛生填埋成為目前能收集塑料的主要辦法。北京已建起阿蘇衛、北神樹和安定3個垃圾衛生填埋場,垃圾填埋場底部鋪設了厚厚的防滲層,並隨著垃圾的堆積,上面不斷用土覆蓋,然後再造植被,以便保證垃圾在一個四周密閉的空間範圍,不會汙染地下水、土壤和周圍的空氣。但是,以安定垃圾填埋場為例,面積達300畝的一塊土地也只夠北京一個宣武區使用14年。
抵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做法於不久前得到一些商場的響應,他們嘗試出售可降解的垃圾袋,但是購買者寥寥,因為這種垃圾袋價格在1元以上,並且不能承受較大的重量。萬客隆提倡使用布袋,效果也不理想。
標本兼治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專家認為,一方面應及時有效地處理既生垃圾,一方面用能降解、易降解的製品代替塑料。1998年11月,一種以秸杆作成的一次性餐具首次擺上了北京百盛購物中心的快餐桌。這種餐具不但安全衛生,而且一次性使用後入土即為肥料,入水可成為魚飼料,棄置路邊,幾天後就隨風而去了。在1998年12月13日的“綠色一次性餐具交流會”上,100多家企業展示了他們用稻殼、紙漿、澱粉等為原料製作的餐具。一種生物全降解一次性快餐盒經北京一輕研究所30多名研究人員近三年的研究,日前已通過檢測。測試證實,該餐盒使用後暴露在大自然中,40天內全部變為水和二氧化碳。這種餐盒以澱粉(玉米、木薯澱粉)為原料,加入一年生植物纖維粉和生物防水膠噴注到模具內加熱發泡成型。各種新生的替代產品正處在起步階段,但尚沒有達到大規模生產推廣的水平。
另外;民眾的環境保護意識仍然比較落後,這其實是阻礙白色汙染治理的一個重要因素。治理白色垃圾的第一步就是垃圾分裝,這隻有在大多數人的自覺環保意識建立起來之後才有望進行。所以,治理白色汙染的最重要一點是提高每個人的環境意識。因為白色垃圾需要百年以上時間才可以在自然界自然降解,所以解決它的汙染問題真的可以稱做百年難題。
從隨州市獲悉,當地不但有效解決了“白色汙染”,還從這些垃圾中掘出了“金礦”。
在隨州市環潭鎮的塑料編織工業園區,共有23家企業從事廢棄塑料加工造粒、粒料拉絲、織布、製成品的生產。在工業園生產車間可以看到機器“吃白出金”的全過程:塑料薄膜、編織袋、油壺、塑料杯等廢棄塑料垃圾,通過粉碎、清洗、精軋、摻色、加工,變成了五顏六色的塑料粒子。經過拉絲、......
白色汙染是指不易腐爛,不可降解的什麼?
差不多,以前火車上宣傳的白色汙染多指一次性飯盒,塑料帶,這類東西在土壤裡和自然條件下要100多年才可以分解完
選擇可降解垃圾減少什麼汙染
應該是白色汙染吧
白色汙染中的白色垃圾(一次性塑料袋)是可回收的還是不可回收的??
有可降解的是能回收的,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都不可回收,因為燃燒後有有害物質
水精靈可以被降解嗎?還是像塑料一樣成為白色垃圾?據說是有毒的,現 5分
這東西就是吸水樹脂,看是啥材料吧,一般尿不溼和衛生巾裡面用的也都是吸水樹脂,以降解性能分類,SAP可分為非降解型(包括丙烯酸鈉、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合產品)、可降解型(包括澱粉、纖維素等天然高分子的接枝共聚產品)
白色垃圾的汙染
白色汙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汙染,在各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料製品,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製造,最終歸結於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從節約資源的角度出發,由於塑料製品主要來源是面臨枯竭的石油資源,應儘可能回收,但由於現階段再回收的生產成本遠高於直接生產成本,在現行市場經濟條件下難以做到。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汙染問題,人們希望尋找一種能替代現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汙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應運而生,這種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點是在達到一定使用壽命廢棄後,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由於其化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引起某些性能損失及外觀變化而發生降解,對自然環境無害或少害。例如澱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澱粉在短時間內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澱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導致薄膜力學性能下降,同時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劑與土壤中的金屬鹽反應生成過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鏈斷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環境所消納,同時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而這個家園正在被垃圾所包圍。作為21世紀的主人,我們不能只是擔憂與抱怨,而是要有行動,要有綠色行動。垃圾並非一無是處,廢品也不是廢不可用。垃圾資源化和再循環在技術上並不難,困難在於廢物隨手拋棄、混合堆積就成為垃圾;因此作為有教養的新世紀的文明人,我們應該參與“舉手之勞”的垃圾源頭分類活動,為淨化我們的生存空間做一點奉獻,獻一片愛心。
生活垃圾是人類生活的副產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產量正在逐步增加。一般生活垃圾可分為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生物垃圾等五類。垃圾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主要危害是:
第一、佔地過多。堆放在城市郊區的垃圾,侵佔了大量農田。現在北京人每人平均年產垃圾440公斤,全市年產400萬噸左右,相當於兩個半景山。北京的垃圾堆放場地已有4500餘處,佔地超過1萬多畝。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時間也很長:菸頭、羊毛織物1—5年;橘子皮2年;經油漆的木板13年;尼龍織物30—40年;皮革50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為此,我們既要少製造垃圾,更要注重垃圾的分類,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少用一次性筷子、水杯、飯盒等製品,多用可重複使用的製品,減少寶貴的森林資源消耗;少用塑料袋,改用購物布袋,減少城市“白色汙染”的危害;購買無氟冰箱、空調等環保電器,保護大氣臭氧層;少用高濃度洗滌劑,使用無磷洗衣粉,減少水汙染。
第二、汙染空氣。垃圾是一種成份複雜的混合物。在運輸和露天堆放過程中,有機物分解產生惡臭,並向大氣釋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汙染物,其中含有機揮發氣體達100多種,這些釋放物中含有許多致癌、緻畸物。塑料膜、紙屑和粉塵則隨風飛揚形成“白色汙染”。
第三、汙染水體。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經雨水衝入地面水體,在垃圾堆放或填坑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酸性和鹼性有機汙染物,同時將垃圾中的重金屬溶解出來。垃圾汙染源產生的滲出液經土壤滲透會進入地下水體;垃圾直接棄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則會引起更嚴重的汙染。您看:頤和園、北海水面上漂著的塑料瓶和飯盒,香山、八大處林間山路上散落著和樹枝上掛著的塑料袋、麵包紙等,一些遊客只圖自己方便,造成旅遊環境汙染。如果動物誤食了白色垃圾不僅會傷及健康,甚至會導致死亡。
第四、土壤渣土化。垃圾直接施用於農田,或僅經簡易處理後用於農田會破壞土壤的團粒結構、理化性質和保水、保肥能力。特別是塑料袋、塑料布,如果埋在農田內,莊稼的根就不能生長,農田就會減產,可供人們食用的糧食就會減少......
為什麼白色汙染會那麼嚴重 10分
白色汙染就是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比如一次性泡沫快餐具還有我們常用的塑料袋等.它對環境汙染很嚴重,埋在土壤中很難分解,會導致土壤能力下降,如果焚燒會導致大氣汙染,所以現在提倡不用或少用此物,購買東西時最好自備工具,減少它的利用.
一、“白色汙染”的現狀及其危害
塑料製品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質輕、防水、耐用、生產技術成熟、成本低的優點,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且呈逐年增長趨勢。塑料包裝材料在世界市場中的增長率高於其它包裝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裝材料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9%。
我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製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1995年,我國塑料產量為519萬噸,進日塑料近600萬噸,當年全國塑料消費總量約1100萬噸,其中包裝用塑料達211萬噸。包裝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廢舊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丟棄在環境中。這些廢舊塑料包裝物散落在市區、風景旅遊區、水體、道路兩側,不僅影響景觀,造成“視覺汙染”,而且因其難以降解對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危害。
據調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為14萬噸;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為19萬噸。天津市每年廢舊塑料包裝物也超過10萬噸。北京市每年廢棄在環境中的塑料袋約23億個,一次性塑料餐具約2.2億個,廢農膜約675萬平方米。人們對此戲稱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汙染”,的主要危害在於“視覺汙染”,和“潛在危害”:
1、“視覺汙染”。在城市、旅遊區、水體和道路旁散落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觀,由此造成”視覺汙染“。
2、“潛在危害”。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環境後,由於其很難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第二,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和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很難處理:填埋處理將會長期佔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於堆肥處理,分揀出來的廢塑料也因無法保證質量而很難回收利用。
目前,人們反映強烈的主要是“視覺汙染”問題,而對於廢舊塑料包裝物長期的、深層次的“潛在危害”,大多數人還缺乏認識。
二、國內外防治“白色汙染”的一般做法
1、國外防治”白色汙染“的有關情況
早在1985年,美國入均消費塑料包裝物就已達23.4公斤,日本為20.1公斤,歐洲為15公斤。進入九十年代,發達國家人均消費塑料包裝物的數量更多(我國1995年人均消費塑料包裝物和其它塑料製品為13.12公斤)。從消費量來看,似乎發達國家的“白色汙染”應該很嚴重,實則不然。究其原因,一是發達國家很早就嚴抓市容管理,很少有人隨手亂扔廢舊塑料包裝物,基本消除了“視覺汙染”。二是發達國家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較高。以美國為例,80年代以前,處置廢塑料主要方式是填埋,後來發現塑料長期不降解,九十年代以後,他們轉而走回收利用的路子。
現在已建立起了一套嚴密的分類回收系統,大部分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轉化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無害化處置,也基本消除了廢舊塑料包裝物的潛在危害。
美國製定了《資源保護與回收法》,對固體廢物管理、資源回收、資源保護等方面的技術研究、系統建設及運行、發展規劃等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加利福尼亞、緬因、紐約等10個州先後出臺了包裝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資源法》、《節能與再生資源支援法》、《包裝容......
白色垃圾的危害
塑料製品作為質輕,防水,防腐蝕的新型材料,在全世界被廣泛運用。
塑料最早運用於農業地膜,給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的發展,可使農作物在任何季節生長,促進了市場消費。據市場統計,自1990~1995年,塑料的生產以每年8.9%的速度增長,已經席捲了整個地球。簡直可以稱作“白色革命”。但它在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至今,“白色汙染”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一個新型名詞。它主要指各種發泡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了汙染,並且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
中國臺灣省1994年頒佈了對“白色產品”的禁令,一年後,又取消了該令。
杭州市早在1995年頒佈通告,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廣州市於1997年6月頒佈政府令,規定自當年九月一日起,在市內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飯盒。
基於此,1999年1月,國家經貿委頒佈了【1999】第6號令,明確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作為落伍產品,要於2000年底以前全面淘汰,從2001年起,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
從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今天距最後期限已經過去一年多時間,但一次性發泡餐具依舊隨處可見,而政府也從當時的強令“禁白”,變的態度“曖昧”起來,常常敷衍了事,“禁白令”成了一紙空文。
鑑於上述情況,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查閱各種資料,得出了至今為止的國家開發並投放市場的各種新型代替品的各方面情況,並進行分析總結。
艱難歷程
我們去了西固區環保局,在環保局裡,我們受到熱情的接待,在交談中我們認識到了“白色汙染”的真正組成,並初步瞭解了“白色汙染”危害的概念,對現今治理“白色汙染”的方案也有了一些瞭解(備有一份問答記錄)。
我們去了新華書店,省圖書館,還有學校的書庫,但關於“白色汙染”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少,僅有的只是聚乙烯,聚丙烯及聚氯乙烯的成分,研究過程受阻。
為了擺脫困難,我們決定利用當今信息技術——上網。在網上我們尋找到了一片廣闊的空間,使我們對“白色汙染”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並對我們撰寫論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有了以上的基礎,我們決定對蘭州地區的“白色汙染”進行進一步的瞭解。我們先後採訪了華聯超市,電力超市,及一些零售商店,小攤小販。我們被深深震撼了,每日每年有如此多的塑料帶和泡沫飯盒隨意丟棄,而人們對於這一切熟視無睹。我們感到如果不提高居民素質,要解決“白色汙染”問題,實在太難了。(備有一份調查表格)
“白色汙染物”,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它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嚴重危害,我們會在以下內容中進行敘述。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塑料的組成成分。
一、“白色汙染物”的組成成分
“白色汙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
境造成的汙染。但“白色汙染”並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塑料製品。眾所周知,塑料是一種具有優良綜合性能的新材料,也是一種消費品,總的來說,它也是一種物質。任何一種物質均有其生命週期,在達到其生命週期終了的全過程便是降解過程,因此,塑料本身也是可降解的。只是由於通過穩定化技術,即加入光、熱穩定劑,抗氧劑等延緩或抑制其固有的可降解性。而且,塑料有300多種,常用的有40餘種,而實際上能成為白色汙染的只佔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不能夠把“白色汙染”同塑料等同起來。
“白色汙染”物的主要成分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
聚苯乙烯樹脂(PS)。以下我們一一做一個瞭解:
聚乙烯:
聚乙烯是乙烯經加成聚合反應製得的一種熱塑性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