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國人是什麼意思?
支那人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日本人叫中國人支那人
“支那”這個名稱,起源於印度。印度古代人稱中國為“chini”,據說是來自“秦”的音譯,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佛經以後,要把佛經譯為漢文,於是高僧按照音譯把chini就翻譯成“支那”。同為印歐語系的古羅馬稱中國為Sinoa,後來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來自這個語源。
1、在明治維新之前很少有日本人用“支那”一詞稱呼中國,日本書中常見的中國稱謂乃是“漢”、“漢土”、“唐土”、“中土”、“中國”或者以相應朝代的名稱稱呼中國,如隋等。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人不忿叫我國做“居四夷之中”的中國,為了培養大和民族的優越感,一改長期以來對中國的稱呼(chugoku),而改用“支那”。
2、中國人經過革命結束封建統治、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的時候,作為近鄰的日本卻出於自身的利益要求,單方面給中國取了一個“支那共和國”的漢字國號。一些有識之士一開始就對日本使用“支那”稱呼中國的作法表示了關切,甚至進行了抵制。直至一九三○年,國民政府才訓示外交部∶今後凡載有“支那”二字的日本公文一律拒收。同年十月,日本外務省提請內閣討論將中國的日文正式稱謂改為“中華民國”。但日本民間使用“支那”的現象並無減少。
3、由於反清志士“夷夏之大防”的心態,讓一些日本學者轉了空子,一些學者撰文說:地理上的“支那”指中國本土,並不包括長城外的滿洲、蒙古等地。
4、日本全面挑起侵華戰爭之後。日龔外務省也開始追隨軍部使用“支那”稱呼中國,稱“蘆溝橋事變”為“支那事變”。在侵華戰爭中,日本一直用支那來稱呼中國,用“支那人”來稱呼中國人。
5、日本戰敗後,盟國最高司令部政治顧問團確認“支那”稱謂含有蔑意,責令日本外務省不得再使用“支那”稱呼中國,其後,“支那”這一稱謂開始從日本政府的公文裡、學校教科書中、媒體中消失。但是日本的右翼分子仍然堅持使用“支那”稱呼中國,不斷挑釁中國人。
小日本為什麼管中國人叫之哪人?什麼意思?
意譯
支那,中國的貶義稱呼,常用於日本語,亦指愚蠢的、精神有問題的中國人。(出自1901年的《荷蘭大百科通用詞典》)
“支那”一詞在歷史上並無貶義
1、“支那”這個詞是中國人自己發明(翻譯中的創造)的。“支那”這個名稱,起源於印度。印度古代人稱中國為“chini”,據說是來自“秦”的音譯,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佛經以後,要把佛經譯為漢文,於是高僧按照音譯把chini就翻譯成“支那”。同為印歐語系的古羅馬稱中國為Sinoa,後來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來自這個語源。
2、在很長時期內,“支那”是對中國漢人的尊敬。清朝,中國漢人處於滿族的統治之下,當時的日本,還是一個亞洲革命的聖地,許多反清的仁人志士都在日本得到支持,在“中國”這個詞還沒有被民眾公認之前,所以很多革命家直接借用日本稱呼稱自己是“支那人”。如,宋教仁在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的雜誌,梁啟超用“支那少年”為筆名,還有許多人,自稱“支那人”,拒絕承認自己是“清國人”。
3、我們長期把中南半島稱為印度支那半島(indochina、indochine),印度支那者,就是說,這塊土地介於印度與中國之間,“印度支那”中的“支那”也就是指中國,我們一直不認為這是含有貶義的。
為何後來“支那”有貶義?
1、在明治維新之前很少有日本人用“支那”一詞稱呼中國,日本書中常見的中國稱謂乃是“漢”、“漢土”、“唐土”、“中土”、“中國”或者以相應朝代的名稱稱呼中國,如隋等。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人不忿叫我國做“居四夷之中”的中國,為了培養大和民族的優越感,一改長期以來對中國的稱呼(chugoku),而改用“支那”。
2、中國人經過革命結束封建統治、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的時候,作為近鄰的日本卻出於自身的利益要求,單方面給中國取了一個“支那共和國”的漢字國號。一些有識之士一開始就對日本使用“支那”稱呼中國的作法表示了關切,甚至進行了抵制。直至一九三○年,國民政府才訓示外交部∶今後凡載有“支那”二字的日本公文一律拒收。同年十月,日本外務省提請內閣討論將中國的日文正式稱謂改為“中華民國”。但日本民間使用“支那”的現象並無減少。
3、由於反清志士“夷夏之大防”的心態,讓一些日本學者轉了空子,一些學者撰文說:地理上的“支那”指中國本土,並不包括長城外的滿洲、蒙古等地。
4、日本全面挑起侵華戰爭之後。日本外務省也開始追隨軍部使用“支那”稱呼中國,稱“蘆溝橋事變”為“支那事變”。在侵華戰爭中,日本一直用支那來稱呼中國,用“支那人”來稱呼中國人。
5、日本戰敗後,盟國最高司令部政治顧問團確認“支那”稱謂含有蔑意,責令日本外務省不得再使用“支那”稱呼中國,其後,“支那”這一稱謂開始從日本政府的公文裡、學校教科書中、媒體中消失。但是日本的右翼分子仍然堅持使用“支那”稱呼中國,不斷挑釁中國人。
從字面上看,“支那”一詞本身並不帶有什麼不良的意思,不像我們稱日本人為“倭”、“鬼子”,本身字面就帶有貶義,“倭”就是指個子矮短,“鬼子”更不必說。但是,正如維特根斯坦所言,“一個詞的意義就是它在語言中的用法”,即一個詞的含義、性質不能只看文字符號,還要看它的語音和它被使用時的語境。當中華民國成立之後,我們已經有了正式國號“中華”或“中國”,但日本卻不用“中國”稱呼我們,而用“支那”,在這個時候,這種語境下,“支那”就包涵了一些對中國人的輕蔑成分,至於現在的日本右翼分子使用“支那”,更是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是以侮辱中國人為目的的,所以對於日本右翼口中說出的“支那”,我們要堅決加以抵制。事實上,“......
日本人為什麼稱中國人叫支na 人?在日語裡又是什麼意思?
支那”一詞早在西學東漸前就已由中國傳入日本,其語音“希吶”並非來自於“China”、或“Sino”。雖說早先“支那”並不帶有貶義,但辛亥革命後,日本一味地堅持將易引起誤解的“支那”作為中國的國號,這便徹底地改變了“支那”一詞的原有性質,“支那”由此便演變成了日本蔑視中國的一個典型象徵。為什麼旅人華人對日語“支那”如此敏感呢?難道僅僅是因為日本人嘴中的“支那”同木偶、物品諧音之故嗎?不!大多數中國人之所以強烈反對日本人使用“支那”稱呼中國,是因為中日兩國之間曾發生過令每一箇中國人都感到深受其辱的“國號事件”.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成立,日本出於自身的利益要求,沒有當即正式承認中華民國。在正式承認之前,如何稱呼中國呢?當時的駐華公使提議先使用與“清國”、“中國”無關的“支那”來稱呼中國.一九一三年七月日本政府根據駐華公使的提議商定:今後,不論中國國號如何變化,日本均以“支那”呼稱中國. 一九一三年十月,日本政府趁袁世凱就任大總統之際宣佈正式承認中華民國。在給中方的中文文本中雖然使用了“中華民國”的稱謂,但在遞交給日本天皇的奏文中卻使用了“支那共和國”的稱謂。北洋政府發現日本對中稱呼不統一這一情況後,馬上指示駐日代理公使同日本外務省進行交涉。可是,交涉過程中,日本外務省自始至終堅持不肯放棄在日文文本中使用“支那共和國”稱呼中國的既定政策,只肯承諾在中文文本中使用“中華民國”稱謂、不使用“支那共和國”字樣. 當中國人經過艱苦奮鬥終於結束封建統治、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並擁有了一個嶄新的國號時,作為近鄰的日本卻不立即予以承認,甚至單方面給中國取了一個“支那共和國”的漢字國號。對中國人來講,簡直沒有什麼事比這更令人難堪的了。因此,一些有識之士一開始就對日本使用“支那”稱呼中國的作法表示了關切,甚至進行了抵制。
日本稱中國人那支是有貶義的嗎,什麼意思
支那原本出自印度佛經,就是古印度對中國的稱呼,後佛教傳入中國支那也直接音譯過來了。之後佛教又傳到日本,所以支那也被日本所熟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日本開始蔑視中國,就用支那替換了對中國的稱呼。支那最為一個地理名詞也就有了蔑視的含義。
日本戰國時期的國人以及國人眾是什麼?
1:國人和國眾和國人眾,豪族是一個意思,泛指相對獨立的武裝集團。需要注意的是,國人並不是一個具有明顯界限的階層,而是對具備某些特徵的群體的統稱。國人眾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土生土長的武士家族,如三河鬆平,越後揚北眾等。
②:得到地頭職位的武士,如因島村上等。(地頭是源賴朝設置的職位,負責所在地區的治安和稅收,等級屬於郡,鄉一級,比守護低。)
③:由富農(名主)、莊官、惡黨(土匪)等形成武裝割據勢力。
以上幾類國人有幾種共同特徵:擁有一定的武裝、力量薄弱(相對守護而言),抗拒大名的權力一元化。這也就是國人眾的定義。從鎌倉時期國人出現到豐臣時期國人消亡,這個定義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附庸寺社的浪人通常被稱為僧兵或者法師武者,他們的獨立地位來源於朝廷給予寺社的宗教特權,一般不歸類為國人。至於農民,可以看做國人的一個來源,但農民本身並不是國人。
作者:伊勢平氏
鏈接:www.zhihu.com/...80962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日本人稱中國人是“支那人”,日本人口中的“支那人”是什麼意思啊?
支那,中國的貶義稱呼,常用於日本語,亦指愚蠢的、精神有問題的中國人。”這就是支那的解釋!
日本叫中國“支拉人”是什麼意思
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的蔑稱。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失敗後,長久以來一直把中國尊為上國的日本人,在震驚之餘大為陶醉。從此,“支那”一詞在日本開始帶上了戰勝者對於失敗者的輕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據駐華公使的提釘商定:日本政府今後均以“支那”呼稱中國。對此引起了很多中國人的憤怒。1930年,國民政府還照會日本: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類的文字,中國外交部可斷然拒絕接受。直到日本戰敗後,應中國代表團的要求,盟國最高司令部經過調查,確認“支那”稱謂含有蔑意,故於1946年責令日本外務省不要再使用“支那”稱呼中國。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58227.htm?wtp=tt
為什麼日本人稱中國人為支那人?支那是什麼意思?
不止日本 大多都這樣稱呼 我個人感覺和瓷器沒多大關係 早就有這稱呼 梵語挺古 支那是印度梵語對中國的稱呼 類似韃靼瓦喇和南蠻 東瀛等稱呼 也是民國的常用自稱 類似美洲人
日本鬼子是什麼意思
中華民族稱日本人為小鬼子的由來.
由來1:日本人對我們中國人做出的種種慘不忍睹的事情,簡直不佩做人。也不應該受到被叫人的待遇,他們像鬼一樣,沒有感情,沒有同情,更沒有親情,殺死了我們無數的同胞,姦淫了我們無數的婦女,鞭撻了我們高尚的靈魂,他們罪不可數,永遠不配當人,他們是鬼,是最可惡的鬼,是最毒辣的鬼,是最不可饒恕的鬼!他們這些敗類,殺人的魔頭,怎麼配讓我們稱呼他們為人呢?
由來2:可能是東北的對人的一種藐視的稱呼,後來抗日從東北到內地,這種稱呼也傳到內地.
由來3: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座很高很高的山峰叫子虛峰,在這子虛峰上生活著一群醜陋的猴子。由於山峰太高,高入雲端。這群醜陋的猴子,就可以常常去天庭走走,一來二去的,一些不守清規的天庭猴子就跟這群醜猴勾搭上了。繼而生下了一群更為醜陋的猴頭人身的猴子,觸犯了天條,玉帝下令霹靂神將子虛峰劈成無數的、雜草不生的小島,將這群醜陋的和更為醜陋的猴子放逐到這這些島嶼上,讓它們自生自滅。為了在天庭的歷史上有個記載,經眾神提議說那些島嶼是在太平洋之東,就把這群醜陋的和更為醜陋的猴子取名東洋鬼子了。
從此,這群醜陋的猴子為了生存,不得不人立而行,慢慢就演變成今天的小日本了,人模猴樣的大搖大擺起來了,忘了自己祖宗的起源了。所以叫他們日本鬼子嘍!
由來4:想當年武大郎被潘金蓮和西門慶毒死後,拋入黃河中漂入大海。大郎命不該絕。冰冷的海水使他醒過來。 這時游來一隻大烏龜,托起了大郎。“我現在救了你,你以後一定要報答我”。大郎應之。
烏龜託著大郎到了一個島上。這個島上全是一些矮個子的漁民,漁民看見了大郎大喜,奔走相告,說是島上來一個高大、英俊、威猛的男子。 漁民們開會,商量著:“咱們的祖祖輩輩都這麼的矮,要利用這位的身高優勢來改良咱們的人種,就推舉他為咱們的國王吧。”於是武大郎就當了國王。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武大郎很快就有一群王子。這些王子散落到民間與平民女子通婚,於是從此以後當地的居民的身高都有了顯著的提高。
武大郎當了國王以後仍然不忘對西門慶的仇恨,每天想著:“西門慶真可惡,日來日去,日到本人頭上了。”
正好一大臣前來求賜國名,大郎隨囗道:“日本鬼子。”另一大臣拿出白布求畫國旗。大郎隨手摸出一塊炊餅大力拍去,想到西門慶,羞怒交加,噴出一口鮮血在炊餅上。就成了日本的國旗。大郎又想,“西門慶和潘金蓮想害死我,然而我的運氣不錯,挺長久。”立即下詔,在國旗上寫:武運長久。意思就是:武大郎運氣長久。又想起當初對大烏龜的承諾,下令全國視烏龜為神物。大郎是賣炊餅出身,見人就大鞠躬為本色。全日本見國王如此,無不仿效。
武大郎作為國王,開頭還相當勤勉。每天都是“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早早退朝”。但過了一些日子,他覺得很沒勁。官員們雞毛蒜皮的事都要講大半天。於是他說:“你們以後把事情的重要內容寫成奏摺,交給我看。”大臣們很驚奇的說:“什麼叫做寫?我們不識字,不會寫。”武大郎說:“好吧,我給大家辦個補習班,掃掃盲。”於是武大郎憑自己有限的知識給大臣門開了個掃盲班,學習文字。但武大郎是個賣炊餅的人,只認識很少的字,很多字他只記得一些邊旁部首,大臣們在學習及往外傳播的時候,又忘了一部分字,於是這就是形成一種“假”文字,平假名、片假名之類。這是東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一天,大郎發現臣民沒有姓。於是他又說:“這可不行,得有名有姓才行。這樣吧,你們住在哪裡就姓什麼吧。”於是就有了“田中”、“松下”、“山口”之類的姓氏。至於名字,就一二三四五六七的排吧。但老大不能叫大郎,那是我的忌諱,只能叫太郎;......
日本人的性格和中國人有什麼不同!
這個題目有點難,相當複雜。性格最難形容,最難揣測,中國地大、 人多,古往今來,無數民族融合,性格不是一下兩下能說得清楚。 性格也與文化相關,這個題目擴展開去不得了。 所以,我借用性格這個詞,其實來說一下“特徵”或“特點”。 用一個框架來比較分析。 1、對實力的態度 2、表面和私底下 3、價值取向 4、自我認知 1、對實力的態度 日本是絕對臣服於實力的。其民族性格為好鬥,但不會以卵擊石。 尚武,但知道分寸。說日本人玉碎,我看是在一定範圍內。 對強者的尊重深印在這個民族的骨子裡。日本人喜歡和你試試, 小鬥一下,來分析你的實力。有時表現得比較強硬, 實際上在探測你的實力。比如,中日之間現在的東海油氣田之爭, 日本顯得比較不講道理,實質上,日本人是覺得中國實力不足。 我經常聽見新聞講雙方談判沒有進展之類的,人家在看你的實力, 沒有實力,和日本人就沒有道理可講。 平時我遇到的商務談判也多數如此,日本方面倔起來很僵, 什麼帳期了,什麼條件了,都是向著他們自己一邊, 簡直讓人覺得氣憤。這時需要耐心,有時也要強硬一些。 山姆大叔對日本可是騎在頭上、夾在低下,你沒看過有什麼反映吧。 日本人非常明白,順著美國人好些。中國自明以來, 恐怕就讓日本看低了。加上國人自覺天朝大國,看日本狹小, 才有近代之禍。歐洲富是打全世界,日本富是打中國。 我還是那句話,別小瞧了日本,和鄰居總要認真相處。 2、表面和私底下 客氣,日本人太客氣。讓無數受了同胞橫氣的國人感到感動。 有時甚至是感動得一塌糊塗。日本的服務業是跪著給你服務的。 在烤肉店,我拿了兩份菜單,一份日文,一份英文, 服務生就跪在我跟前。客戶在商場試鞋子,店員也是跪著不起來。 和日本同事交談,他一定是客客氣氣的,ha i, ha i。這裡我得澄清一個詞。はい(ha i, 哈伊),中文意思是 “是”,英文是“ yes”。當你聽見日本人對你講這個,並點頭, 其實並不代表他同意你,你別臭美。他的意思是,“我知道了, 我聽見你了”。是配合你說話。日文有個描述,就是象鐵匠打鐵, 捶擊,兩人一下一下配合著來。 我有時注意到臺灣人也會在你講話的間隙說 “是”。 所以,這產生了一個溝通問題。就是你講完了,他是了一堆。 在中國文化的背景,你會理解成對方已經完全瞭解你的意思, 而且同意。而事實,並非盡如此。這是表面。你應該更深挖掘, 才能接近事情本質。我有過體驗,和一個日本同事溝通工作的事情, 談完後,我以為他完全同意我的意見。心滿意足, 甚至有些超乎我原來的期望。而後來發生的事情卻與我的感覺不同, 甚至相反。他はい完了,卻向相反的方向做事情,弄得我很是被動, 心情可想而知。我喜歡美國人的風格,談完之後再加上一句,do you agree? 這句非常管用,如果他不同意你的意見,日本人這時會說,yes, someone-san, but。。。。這時你要仔細聽了,他到底什麼意思。 3、價值取向 這個問題也很難講。不過,還是儘量講講。 我覺得身為中國人背上了太多仁義廉恥忠信勇的包袱, 大多數人其實還是俗人。這些包袱好比是頓大餐,個人胃口不同, 當你的修養(消化能力)沒達到某個水平,與其說是營養, 不如說是影響消化的東西。問題是大多數人還得拿這些來擦胭抹粉。 比如,好客之國,禮儀之邦。“外賓”這個詞,恐怕只有中國有。 我去美國,US公民入境給8個窗口,guest只給2個, 等US走完了,才放給guest。Guest, 我們翻譯過來是客人,客人是需要格外優待和照顧的( 在中國文化下),別忘了,你每天用的windows操作系統, guest是權限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