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賞月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11-24

中秋賞月是什麼意思啊?

中秋節是遠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漢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晉時亦有中秋賞月之舉,不過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將中秋與儲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裡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吳自牧《夢樑錄》說:“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燒不絕。”更有意思的是,《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雲:“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或攜柏湖船,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民間以月餅相邀,取團圓之義”。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稱:“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蠟兔之形。”“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於庭以供月,並祀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同時這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晒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

中秋節是什麼意思嗎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 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 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 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 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 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 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 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 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 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 後,全家人圍桌 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 盛 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 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 月,中 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 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 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 近了。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的含義代表什麼?為什麼中秋?

搜索詞條

中秋節

[zhōng qiū jié]

更多圖片(27張)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元旦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文名:中秋節、中秋節(繁)

外文名:ちゅうしゅうせつ(日)추석(朝韓)Mid-Autumn Festival(英)

別名:團圓節,秋夕,八月節等

時間:農曆八月十五日

習俗:賞月、祭月、吃月餅等

假期:一天(中國)

流傳地區: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

分享

歷史沿革

起源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中秋節粥飲食。”

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中秋節人們賞月有什麼意義

中秋節賞月的意義 就是意味著每個人都盼望全家團圓 有的人們為了事業或者某種原因在外奔波勞累 就想和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

中秋節賞月吃什麼

中秋賞月之夜零食推薦

好看又美味——水果花

選用色彩豐富的新鮮水果插成花束來慶祝,既能表達我們對家人的愛和祝福,更加是是一份健康美味的享受。選用充分成熟、果香四溢、色澤亮麗、天然糖粉高的新鮮水果,果實飽滿完整,口感爽脆。不僅可以打造各種風格,更可以選擇在水果外面裹上比利時巧克力及杏仁果脆、彩虹糖等,還可搭配氣球叢、可愛的Kitty貓、小鹿、小熊公仔或實用的馬克杯作為底座或裝飾。這樣一來,不僅讓中秋夜多了一絲靚麗,更增添不少情趣。

酸酸甜甜就是我——軟糖

小朋友們開心的在中秋夜玩耍,要是允許他們嚐嚐平日裡最愛的糖果他們一定會更開心。

愛心豆軟糖:糖朝世家有一款“愛心豆軟糖”,小小粒而顏色多多,酸酸甜甜,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口味,橙色橘子味,粉紅色則是草莓味,純正的水果口感,選用天然水果提取物,清爽香甜而不膩。

酸奶石頭糖:這種糖好吃又好玩,外表看上去就如五色小石子一般逗趣,吃到口中則是香濃的酸奶味,嚼感十足。

慶豐收來又健康——粗糧“能量棒”

現在打著“能量棒”的零食也不少。在中秋之夜,吃吃由五穀雜糧製成的能量棒,不僅是健康零食,還可以應景的慶祝秋收哦!“唐元芳”系列中有一款夾心米餅就是用粗糧做成的“能量棒”。外面是鬆軟的米餅,裡面是甜糯的粗糧夾心,有牛肉味和蛋黃味兩款可選。吃著鬆脆的米餅,整個中秋夜都棒棒噠!

傳統又健康的小零食——芝麻棒

芝麻棒本就是健康營養的傳統食品,裡面的主料芝麻富含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鈣、鐵、磷等人體必備營養元素,像糖朝世家的芝麻棒,選用優質芝麻仁,配以手工麥芽糖,每一根芝麻棒香甜酥脆,香味綿長。

香香脆脆好享受——堅果

一家人相聚談天說地,有上那麼一碟香口的小食,大家的聊天一定會更加有滋有味。一碟香脆的花生仁,腰果,松子,就足矣讓大家在今天晚上充分得到最完美的味蕾。

鹹香濃郁,餘味無窮——豬肉脯

中秋夜原本就是以甜為主角,這時候來碟鹹香好吃的豬肉脯絕對受歡迎。極為入味的豬肉脯,鹹中帶有一絲甜味,濃郁的胡椒香味讓人慾罷不能,瞬間中和口中甜膩的味道。澳門鉅記的豬肉脯十分出名,好吃有保證。可是中秋三天假,不如自己動動手,做上一份好吃的豬肉脯吧!

主料:豬肉 250克

輔料:食鹽(半茶匙)、醬油(1湯匙)、料酒(1湯匙)、魚露(1湯匙)、白糖(1茶匙)、雞汁(1茶匙)、蜂蜜(2湯匙)黑胡椒(適量)、白芝麻(適量)

步驟:

1、買回來的肉餡後,可以用擀麵杖套上一個保鮮袋自己再砸一下至碎。

2、放入黑胡椒粉,白糖,鹽,順著一個方向攪拌上勁粘稠。

3、加入生抽,醬油繼續順著一個方向攪拌。

4、加入一湯勺魚露,這個一定不能少,保證豬肉脯好吃的關鍵5、淋上雞汁,沒有的話可以用雞精代替。我是考慮到液體比較好攪拌。

5、淋上雞汁,沒有的話可以用雞精代替。我是考慮到液體比較好攪拌。

6、喜歡辣味的加入少許辣椒油,不要多,只為了增加風味,多了的話烤的時候出油。

7、順著一個方向攪打肉餡,打好的肉餡醃製半小時左右。

8、取一張錫紙,表面刷層薄薄的植物油。把肉餡放到錫紙上。

9、保鮮袋剪開,蓋在肉餡上。

10、用擀麵杖擀成薄厚均勻的肉餅。

11、把擀好的肉餅放到烤盤中,撕去上面的一層保鮮袋。

12、烤箱預熱180度,中層放入豬肉脯,加熱25分鐘。其間10分鐘後取出刷上一層蜂蜜汁,撒上白芝麻。再過5分鐘後翻面,塗抹一......

中秋有是什麼寓意?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賞月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吃月餅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其它中秋節的習俗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祕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並有遊火龍的風俗。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在北方,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

中秋節幹什麼呢

中秋節怎麼過

中秋節,花好月圓人團圓,能夠和家人朋友一起吃著月餅賞明月是一件多麼詩意的事情呢。那麼這麼重要的一天,我們應該怎麼度過呢。對於沒能夠回家的朋友又該怎樣開心過節呢?請看數字關於中秋節的三言兩語。

中秋節回家

1

準備美食:每個地方的中秋節都會有不同的習俗,比如小編這裡就是每家每戶張羅一大桌的食物和裝飾品(每家都有一個用食物砌成的小塔,比如水果糖或者餅乾),擺在路邊,音樂響起,祭拜月神,一條街看過去,很耀眼。那麼,白天的時候,你就要幫父母準備好祭拜的東西,如果沒有什麼習俗的話,那就去超市挑選精美的月餅吧。

2

家庭聚餐:和家人吃飯,閒聊也好,工作以後,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少得可憐,珍惜每一次的聚餐,不要玩手機和電腦,就好好地陪伴家人一天。

3

朋友逛街:小編這裡的中秋節比較熱鬧,騎著單車,迎著風,看看每家每戶精心準備的東西,真是挺好的。城市的朋友可以去逛逛步行街,會有一些打折促銷的活動。

4

吃月餅賞月:找個露天的地方,和朋友吃月餅聊天賞月,說說各自的近況,搞笑的事情都可以。

5

看節目:小編當地有燒塔的習慣,差不多到晚上11點多的時候,就澆上汽油,燒塔,很壯觀,是每年必看的一個助興節目。沒有這個習俗的朋友可以看看煙花,或者自己買一些仙女花玩玩。

中秋節不回家

電話祝福語:給家人打個電話,我想這個大家應該都會打的吧,就不用小編強調了,如果有可能的話,預訂一些月餅給家人也挺好的。

和朋友聚會:你可以選擇是自助餐或者大排檔,最好是到你家裡,一起做飯,這樣過節倒是增添了幾分溫暖,也讓朋友們可以試試你的廚藝。學生的話可以在宿舍煮東西吃或者約幾個同學去美食街狂歡。

放孔明燈:提前購買一些孔明燈,寫上你的祝福語,讓天空為你傳達你的心聲,為遠方的家人祝福。操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找空曠的地方,別放不上去還惹來了火災那就悲劇了哦。在放的時候,要等熱氣足夠才可以鬆手噢。

最後,祝各位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要幹什麼?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巔峰。

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樹於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玩兔兒爺

近人金易、沈義羚所著的《宮女談往錄》中,記述了一位叫榮兒的宮女講述的故事。當時正是八國聯軍進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這位太后慌亂之中亦未忘舊禮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貢院中舉行了祭月之禮。故事說,“晚飯後按著宮裡的習慣,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陰君’。這大概是沿著東北的習慣‘男不拜兔,女不祭灶’罷,‘太陰君’是由每家的主婦來祭的。在庭院的東南角上,擺上供桌,請出神碼來(一張紙上印一個大兔子在月宮裡搗藥),插在香壇裡。香壇是一個方鬥,晉北的鬥不是圓的,是方的。街上有時偶然聽到晉北人唱‘圓不過月亮方不過鬥,甜不過尕妹妹的溫柔。’可見,晉北的鬥全是方的了。鬥裡盛滿新高粱,鬥口糊上黃紙,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盤月餅,月餅疊起來有半尺高。另外,中間一個大木盤,放著直徑有一尺長的圓月餅,這是專給祭兔時做的。還有兩枝新毛豆角......

中秋節吃什麼

廈門的“博餅”,也叫“博中秋餅”、“博會餅”。這一風俗的形成與民族英雄鄭成功有關。據傳是300多年前,鄭成功屯兵廈門,每到8月15日月圓之時,滿懷反清復明之豪氣的將士們,難免有思鄉思親之情。為排解和寬慰士兵佳節思念家鄉親人之苦,鄭成功的部下洪旭發明了一種博餅遊戲,讓士兵賞月博餅。鄭成功親自批准從農曆13至18,前後6夜,軍中按單雙日輪流賞月博餅。這獨特的遊戲,後逐漸在民間流傳和改進,成為一種有趣的民俗活動。早年,博狀元餅,多為親友或結拜兄弟姐妹間大家出錢,購買一二會月餅,共同博之,誰得“狀元”,來年中秋節要贈送一會給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兩會。這樣,年年有增無減,會餅越來越多,只好再分開兩獨立組。一般家庭由長輩主持,每年買一二會,全家圍成一圈博之。

客家人過中秋吃月餅、賞月等習俗與全國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稱八月節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圓月升起時,客家的人們早早便在庭院、樓臺,或屋前的禾坪對著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罰生、柚子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   拜過月後,一家大小在外面賞月、吃東西。賞月是大人們的事,小孩子一般不會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裡賞月,而是在皎潔的月色下追逐嬉戲,此時是他們的天堂。而吃東西則是有些講究的。家長往往先讓大家吃這些祭過月神的祭品。在華夏祭祀文化中,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在神主享用後,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這樣整個祭祀禮儀結束。我們分吃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傳統的祭祀文化。梅縣人的說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氣的,吃了會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餅這個傳統的、帶有普遍意義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像剖柚子叫'殺柚',帶有驅邪的意思在裡面。也有說剝柚子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邪消災的願望。”   客家地區的月餅,除普通月餅外,有“五仁月餅”,還有一種用糯米粉加糖壓制成大小不一的圓形糕。雖社會經濟不斷進步,但客家人始終繼承傳統飲食文化又在發展民間飲食文化,而中原遺風始終不變。

中秋節一般做什麼???

吃月餅。和家人一起做著吃飯。我老哥在國外。他都沒什麼過。可能我明年也不會過了哦!所以很珍惜今年的中秋喔。可能明年也要出國讀書辣!呵呵。。中秋我老姐說了跟過年差不多德哦!!呵呵。祝你中秋快樂。。

相關問題答案
中秋賞月什麼?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和賞月 ?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
過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啊? ?
中秋節送什麼給長輩?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鴨子?
中秋要幹什麼?
小咖秀中秋節發什麼?
悲秋憫月什麼意思?
中秋節送什麼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