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北發展不起來? ?
為什麼東北發展不起來?
政治便宜、要知道內戰結束的時候東北GDP佔全國百分之八十五!因為長期超負荷的資源供應!導致吉林經濟衰退!其實老樑故事匯主持人樑巨集達有過講解的,他在一個叫大堂雷音寺的節目很系統的講過!那期也講過東北性格的由譁和為什麼國家運動員為什麼八成都是東北人、為什麼國家領導東北人偏多!
我現在終於知道東北經濟為什麼發展不起來了
更好的原因是政策好 人也要努力
中國為什麼不發展東北
黑龍江的石油,煤和木材的 收入都歸國家,不歸地方財政!而且木材,石油,煤的加工在省外!守著金飯碗只能看別人吃!而且銀行的發放貸款政策也不如南方寬鬆!各種經濟政策也不活。
答案:國家為什麼不發展東北
國家主要起管理和引導的作用,發展主要還是靠自己。
《東北的瀋陽為什麼不能成為直轄市?》
在全國來說,最有威脅力的就是東北的遼寧省的瀋陽。因為東北在全國來說是一個有著絕對優勢的資源區域,特別是遼寧省的瀋陽。在日本人統治東北的時期,日本人投入了巨大的財力,把東北建設成為了一個工業技術雄厚的區域,特別是遼寧的瀋陽市。東北的煤礦,特別是撫順的西露天煤礦,這個亞洲最大的露天礦,曾經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等國家領導人來視察過。我們撫順市的大夥房水庫曾經留下了朱德老人家的足跡和墨寶《讓高山地頭,河水讓路》、《大夥房水庫》。我們遼寧省的工業不僅有煤礦,還有鋼鐵廠、化工廠、石油煉製、金屬冶煉廠、機械加工業、製造業、造船業等,都是日本人所建,東北的解放,沒有蘇聯紅軍的進入,根本是不可能實現的。東北的抗日聯軍真是鬥爭到了最危急的時刻,沒有蘇聯紅軍的對日宣戰,東北抗日義擁軍的將士們,會全軍覆沒的!迴歸了,東北成了救災就難的糧倉。在陳毅當上海市長的時候,當陳雲主持國家工作經濟的時候,為了上海的經濟恢復,從東北無常的調入了多少的大豆、高粱和玉米,把上海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因為上海什麼也沒有,出了一個上海灘以外,什麼也不會生長的,不靠全國的調入,上海不會有今天的!現在也是,只要沒有人從全國往上還上海調入吃、穿、用,上海什麼也不是,會很快的倒閉的,因為它什麼資源也沒有,只是一個船泊碼頭。東北除了無償的奉獻之外,又獲得了什麼呢?由於中央直接向上海市派出幹部,中央直接管轄上海,故此,上海成了直轄市。這樣一來,就更有保障了,因為有中央政府做保障,還怕沒有吃、穿、用嗎?可是東北就不同了。因為從東北的歷史來看,是被排外的,因為是匈奴的領地,儘管你資源豐富,也只能是一個國家的倉儲地域,只能給國家提供資源,而不能享受資源!(原東北局書記高崗與中央鬧獨立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東北的富裕,更是因為中央無償佔用和調撥東北的資源,而得不到重視而為之的。)只能發展沿海地區,也不準發展東北地區!因為發展東北地區不符合經濟政策,因為東北太富有,只能無常的提供資源讓別人發展,讓別人致富。改革開放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事例。東北的資源豐富,經濟發展的潛力無窮,卻要受窮。因為政策就是不讓你東北富嗎?把資源都調撥到了沿海經濟帶,其實我們都能做到的,可是不讓你做,只讓你粗加工,細加工都給了沿海經濟帶,加工完之後的產品在返銷回內地,兩頭的錢都讓他們給賺取了。現在,東北才有了一點點的回暖,國家又忙不迭的要進行區域的從新劃分,就是為了要保護貧富不均的格局。不進行全國區域的劃分,富裕和貧窮的差距也太明顯了,一旦重新的劃分了全國新的區域,貧富不均就會被掩蓋的無影無蹤的。東北就會永遠的富裕不起來。這就是要從新劃分全國行政區域的真正目的。
中國為什麼不大力發展東北三省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計劃已經是國家級戰略,應該說國家一直在努力發展東北的。
為什麼東北發展不起來
誰說的?
建國幾十年的時間裡,東北一直是最發達地區,經濟佔過全國的85%,重工業佔過全國的98%。80年代後期,東北才被內地追上。
90年代初,全國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是大慶。
但是,由於內地幾十年大建設的需要,東北經濟形成了以重工業為主的局面。
這些年來,國際經濟形勢不好,中國製造業出口遭遇寒冬。
中國實體制造業開始轉向金融等虛擬經濟,造成對資源需求嚴重下降。
資源需求下降,東北的重工業產品自然就滯銷了。
什麼時候內地的製造業恢復繁榮,東北重工業才能復甦
東北經濟能發展起來嗎,東北要資源有資源要土地有土地,為啥就發展不起來呢?
個人見解,有錯的地方多多包含.
黑龍江最早是工農區域.黑土地全球只有三處 黑龍江佔了一處.東北的林業,煤業,石油.土地都屬於國家直接接管,加上建國後,資源一直是給全國供求,林業禁了,煤碳石油儲備也不多了。黑土地也開始保護起來了。兩大產業嚴重衰退.
其次東三省沿海面積很小,黑龍江和吉林幾乎不怎麼靠海,海產業和出口貿易相對不如南方.
人口密集程度不夠,消費帶不動,加上,改革開放後,加入WTO後,東北人群,大部分都南下從業.
北方人口集聚減少.
電視總說發展東部中西部從來不提東北國家放棄東北了嗎
對於東北,中央的口號是“振興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