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學習黃香什麼的高尚品質 ?
我們要學習黃香什麼的高尚品質
“扇枕溫衾”
黃香侍奉父母的故事反映出一個孩子細緻、純真的孝心,是一個孩子從內心深處自然萌發、激發出來的孝,又是出於天性的、並儘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孝行,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讓我們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關心他們。要知道,他們把我們照料成大人時有多麼辛苦。
x孝
讀了短文,你覺得黃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今天,爸爸從集市上買回來一盆紫色的菊花。我深深地喜愛它那昂首怒放的身姿,更欣賞它那獨立寒秋的傲然風骨。
紫菊在努力地綻放著每一條細長的花瓣,層層疊疊,圍著一個軸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儘管相互擁擠,但卻有條不紊,井然有序。花蕊是金黃色的,散發著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褐色的花枝被深綠色的葉子遮掩著,從葉縫中伸出含藝欲放的“小腦袋”。聽爸爸講,菊花適應性強,不畏霜寒;秀麗多姿,賞心悅目。自古以來,菊花被看做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它與梅、蘭、竹並稱為“四君子”。在我國曆代詩詞、繪畫中,都有大量歌頌秋菊的作品。“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兩句詩,吟出了南宋詩人鄭思肖對菊花堅持正義、矢志不渝精神的讚美之情。
菊花可供觀賞,還能入藥,有止血療傷的功效。菊花亦能泡茶,令人神清目明,是上等飲品。
菊花品種繁多,雅號宜人。如綠衣紅裳、粉如玉、兩色鳳凰……它們五顏六色,形態各異,深受人們的喜愛。
能溫席,小黃香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扇枕溫衾(二十四孝之一)
通俗的的名字是“黃香溫席'
是二十四孝裡的一個故事。記述了東漢江夏安陸人黃香因幼年喪母,侍父極孝,炎熱的夏天,他用扇子扇涼蓆子讓父親睡;寒冷的冬天,則先鑽進被窩溫熱被子再讓父親休息。長大後任魏郡太守,魏郡遭受水災時,黃香傾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被譽為“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黃香(約68年—122年),字文強(一作文疆),江夏安陸(今湖北安陸)人。東漢時期官員、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溫衾”故事的主角
黃香為父溫席內容主要講了什麼事情?
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在九歲的時候母親就因病去世,他是父親含辛茹苦地帶大的,自小看到父親為了自己的成長捨不得吃,捨不得穿還要每天為自己的生活操勞,黃香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於是黃香總是會為父親分擔很多的家務,能夠自己做的事情絕對不讓父親給插手。
父親的身體也一直不太好,夏天睡在床上總是出汗而冬天根本就睡不暖和,這可急壞了黃香。為了能讓父親睡個好覺黃香在炎熱的酷暑,就會拿個蒲扇幫父親把涼蓆扇涼了之後再讓父親睡上去,有時候半夜爬起來還會給父親打扇;黃香明白冬天的寒冷是最難熬的,尤其是父親睡不暖就更加難熬,於是他每次都會幫父親睡暖了被窩之後再讓父親睡進去。黃香的所作所為讓父親看得熱淚盈眶,多有心的孩子啊!黃香明白想要讓父親過上更好的生活就要好好學習,他熟讀經書,寫出來的文章文采非凡,得到了人們的稱頌。
黃香為父溫席的故事就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了,讓我們每看一次都要捫心自問,我們對父母的孝順又做到了哪些呢?當我們抱怨時間不夠,精力不夠的時候,我們再來看看黃香的故事就會覺得自愧不如,真正的孝順其實就在於這些平淡生活中的細微關懷。
我們應該向黃香學習些什麼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讀了《三字經》中“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感受還挺多呢!
起初,我和媽媽只會讀,但不懂意思,我們又接著看譯文,讀故事,噢,終於明白了,原來是黃香九歲時母親去世,他對父親非常孝順,在酷暑為父親扇趕蚊蠅,嚴冬寒日,以自己的體溫為父親暖被褥,讓父親睡覺時感到溫暖。
“多孝順的孩子呀!”讀到這裡,爸爸邊說邊看了我一眼,媽媽擦了擦眼角。
“媽媽,你怎麼了?”
“沒什麼,孩子,接著讀吧,”
想想黃香,再看看自己,我今年也虛九歲了,可我又是怎樣做的呢?爸爸、媽媽有一點不順著我,我就生氣,摔這個砸那個,記得去年冬天,媽媽早早地給我買上了雪地鞋,裡面的毛長長的,可當我看到有的同學穿靴子時,就又跟媽媽要。媽媽說:“孩子,有的穿先穿著。”“不行,我就要》”說著,一腳踢倒了身邊的凳子,誰知,凳子正好砸在了正在洗碗的媽媽的腳上,媽媽疼得直蹦……
今天想想,自己太對不起爸爸媽媽了,爸爸媽媽為了把我養大,付出了多少心血呀!他們早出晚歸,儘量讓我吃好穿好,而我稍不順心就發脾氣,怎麼談得上孝順呢?……
“孩子,想什麼呢?”媽媽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依偎在媽媽的懷裡喃喃地說:“媽媽我以後也要向黃香那樣孝順你們!”
“好孩子,我的女兒長大了!”爸爸、媽媽笑了。
黃香的父親叫什麼
二十四孝裡有個黃香溫席的典故,黃香冬天為了不讓父親凍著,睡覺時先到父親床上暖被窩,然後再讓父親入睡。挺孝順的孩子。
西山救母的孩子是孔香黃香還是沉香
1 、劈山救母是二郎神的故事。按照傳說:二郎神的媽媽是玉帝的妹子,思凡嫁給了凡間一個姓楊的男人,生了“二郎神”。玉帝因為妹妹私自嫁給凡人,很沒面子,龍顏震怒,就把自己的親妹妹(也就是二郎神的母親)壓在桃山底下。後來二郎神(玉帝的外甥)“斧劈桃山”,這才救出母親,但結局比較悲慘,玉帝派十個太陽晒死了二郎神的母親,於是,二郎神狂怒之下,擔山趕日,將九個太陽壓倒山底下。後來,因為這種關係,他對玉帝“聽調不聽宣”。
二郎神神話傳播很廣,於是出現了很多版本,大概是因為中國人比較喜歡大團圓結局吧,後來,以訛傳訛出現了沉香救母的版本。本來,沉香救母流傳並不廣,但建國以後,因為政治原因,把孫悟空塑造成反帝反封建的典型,於是與孫悟空作對的二郎神就變成了封建統治者的幫凶(這是哪兒跟哪兒呀,估計吳承恩知道後能氣的從地底下跳出來),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出現了一部《寶蓮燈》的電影,這種版本在全國於是氾濫了起來。
融四歲,能讓梨,香九齡,能溫度,融指的是什麼?香指的是什麼?
香”指的是“黃香”,‘‘融”指的是“孔融” 在中國的古書上,有“香九齡,能溫席”的記載。講的是我國古代“黃香溫席”的故事。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儘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裝置,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麼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裡,小黃香心裡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裡,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裡,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裡乘涼,儘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準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一直沒有在這裡。 “香兒,香兒。”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滿頭的汗,手裡還拿著一把大蒲扇。 “你幹什麼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裡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黃香說。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卻出了一身汗呀!” 以後,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後,總是拿著扇了,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9歲的小黃香就是這樣孝敬父親,人稱溫席的黃香,天下無雙。他長大以後,人們說,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事情正是這樣,黃香後來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負眾望,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傳。 補充: 孔融讓梨 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即出於此。 故事簡介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父親叫孔融他們七兄弟從最小的小弟開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而孔融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給哥哥們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三字經》中的“融四歲,能讓梨。”就是出自這個典故。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於思考。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著他去。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徑直往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他拉住,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守門人見他一本正經,也不知是什麼來頭?笑著問:“小公子,可有紅貼?”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麼關係,只好哈哈:“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度不亢不卑。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