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項目有哪些舉例?
舉例列出幾個我國近幾年來的重大科技成果``
有物理學新基本理論(或物理學新基本定律),發表在《科技創新導報》2008年第12期的171頁上。該成就在百度的勞作下,被定為:當代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推薦答案,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世界級的成就推薦答案,中國人近百年來對人類的貢獻推薦答案。
科技包括哪些內容
●現代科技 人類的知識將會大大的增長,今天,我們想不到的新發明將會屢屢出現。我有時幾乎後悔我出生得過早,不能知道將要發生的一些事情。 ——本傑明·富蘭克林 高科技就像溝通現實與未來的使者,引導人們不斷開拓發展的空間,走向的具有活力的新世界。 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當代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興起,標誌著人類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歷史性跨越。信息技術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成像技術、顯示技術等。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向數字化、高速化、網絡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發展。它的高速發展及其廣泛應用,引導著眾多高新技術領域的變革,形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科技創新畫面。 ●生命科學 現代生命科學技術,在20世紀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特別是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更使得生命科學技術成為21世紀高新科技的主流。由於生命科學技術能夠揭示生物構造和遺傳的祕密,對於促進人口與健康、農業高新技術、生態環境、食品和化學工業等領域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因而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空間科學 空間科學是當代科學技術中發展最快的尖端技術之一。人類進入空間,在那裡進行科學研究,開發無限的空間資源,定居、旅遊,以致建立起空間文明,這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實現這一夢想,將依賴於空間技術的進步。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和各種應用衛星的廣泛應用,人類開創了衛星通信、衛星廣播、衛星氣象、衛星導航、衛星勘測和空間科學、軍事應用等前所未有的新領域空間技術的發展對於廣播電視、遠距離通信、氣象預報、資源普查、導航定位、農業生產、救援救災、環境監測和科學研究,發揮了傳統方式無法達到的效益和作用。 空間技術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開發和應用空間技術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手段。
近幾年我國科學技術方面取的得成就有哪些,舉例並談影響.
1、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 10月17日凌晨4時33分,在經過115小時32分鐘的太空飛行,完成我國真正意義上有人蔘與的空間科學實驗後,神舟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自主出艙。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在發展載人航天技術、進行有人蔘與的空間實驗活動方面取得了又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勝利,這對於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具有重大深遠的意義。
2、青藏鐵路全線鋪通 青藏鐵路工程技術人員和建設者按照建設世界一流高原鐵路的目標,在素有“生命禁區”之稱的雪域高原上,克服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難題,優質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鐵路全線鋪通任務,這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輝煌壯舉。裝載著大批援藏物資的列車10月15日陸續抵達拉薩。
3、我國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問世 中科院計算所研製的龍芯2號,其單精度峰值浮點運算速度為每秒20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速度為每秒10億次,最高頻率為500MHz,功耗為3瓦至5瓦,遠遠低於國外同類芯片,其標準測試程序的實測性能是1.3GHz的威盛處理器的2倍至3倍 。信息產業部、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蘇省合作,建立“中科夢龍”龍芯產業化基地,一條以龍芯產業化為目標的高科技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
4、中國科考隊首次登上南極冰蓋最高點 北京時間1月18日3時16分,在挺進南極內陸冰蓋1200多公里後,中國南極內陸冰蓋崑崙科考隊登上了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南緯80度22分00秒,東經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按照計劃,冰蓋科考隊將在最高點建立科學觀測站,開展氣候環境監測,進行冰雷達測厚、高精度GPS定位和綜合氣象觀測。我國科考隊成功登上冰蓋最高點,是人類南極考察歷史上的一次壯舉,表明我國南極事業發展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5、全球記載種類最多的《中國植物誌》全部出版 與世界上同類著作相比,126卷冊的《中國植物誌》收載植物種類和所含卷冊最多,總體編研水平高,是我國近百年來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統的全國植物誌。《中國植物誌》是關於中國維管束植物(包括蕨類植物與種子植物)的全面、系統、科學的總結,它記載了中國3萬多種植物(301科3408屬31142種),共5000多萬字,9000多幅圖版。
6、我國科學家成功實現首次單分子自旋態控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研人員利用低溫超高真空掃描隧道顯微鏡,巧妙地對吸附於金屬表面的鈷酞菁分子進行“單分子手術”,成功實現了單分子自旋態的控制。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單個分子內部的化學反應,並利用局域的化學反應來改變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質,從而實現重要的物理效應,為單分子功能器件的製備提供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新方法,揭示了單分子科學研究的廣闊前景。《科學》雜誌發表了這項研究的論文,並在同期的“透視”欄目中對該成果進行了評價。
7、我國測定珠峰新“身高”8844.43米 國家測繪局宣佈了2005年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獲得的新數據:珠峰峰頂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高程測量精度±0.21米,峰頂冰雪深度3.50米。這組數據是迄今為止國內乃至國際上歷次珠峰高程測量中最為詳盡、精確的數據。與1975年所測得的珠峰高度相比,最新公佈的珠峰高度降低了約3.7米。此次精確測定珠峰高程的活動,反映了我國測量珠峰高程的技術水平和權威性,對於體現國家綜合國力和測繪科技水平、促進地球科學研究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8、中國大陸科學鑽探深入地下5158米 經過近4年努力 ,中國大陸科學......
列舉科技成就方面的有哪些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
一 天文學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名著簡介
具有輝煌成就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孕育了豐富的天文典籍,古代天文學家以他們飽蘸知識的筆墨寫下了許多著名的篇章,給我們留下了十分珍貴的天文學遺產。
曆法著作
曆法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重要內容,它不僅包括年、月、日、時、節氣的安排,還包括日、月、行星運動,交食,晷影,漏刻,恆星出沒,天空分區,等等。因此,中國古代曆法有現今天文年曆的性質。
現在保留下來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夏小正》相傳是夏代(約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到公元前十六世紀)的歷書。其中記載有人們由觀察天象和物候決定農時季節的知識。它原是《大戴禮記》中的一篇,後來單獨成冊流傳。據考證,正文只有四百多字。就天文知識來說,它按十二個月的順序記述了每月的星象,如早晨和黃昏出現在南方的星星,北斗柄的指向,銀河在天空的位置,太陽到了恆星間什麼地方等。此外還有每月的氣象、物候以及應該做的農事和政治活動。例如:“正月,啟蟄,……鞠則見,初昏參中,斗柄懸在下,……”這裡“鞠”和“參”都是星名,“斗柄”就是北斗七星組成勺子形的把子。這部書是否夏代的歷書,學術界還沒有定論,但它至遲在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已經成書,而且根據書中反映的天象等情況,說明確有更早時代的資料。
自漢代(公元前205年到公元后220年)起,就有完整系統的歷法著作留傳到現在,包括在各歷史朝代中頒行過的和沒有頒行過的歷法共約一百種,絕大部分收集在《二十四史》的《律曆志》中,這是研究中國曆法的資料寶庫。現擇要略作介紹。
《三統曆》,西漢劉歆(?-23)作,一般認為是根據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鄧平、落下閎等人創作的《太初曆》稍加修改而成。這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曆法,後世曆法的基本內容這時大體都已具備。《三統曆》共有七節:統母,紀母,五步,統術,紀術,歲術,世經。統母和統術講日月運動的基本常數和推算方法,包括迴歸年、朔望月長度、一年的月數、交食週期、計算朔日和節氣的方法等;紀母、紀術和五步講行星的基本常數和推算方法,包括五大行星的會合周期、運行動態、出沒規律、預告行星位置等;歲術講星歲紀年的推算方法;世經講考古年代學。《三統曆》還明確規定,以無中氣的月份置閏,並選取一個“上元”作為曆法的起算點。《三統曆》的這些內容,對後代曆法影響極大,有的沿用至今。清代學者錢大昕(1728—1804)、李銳(1773—1817)、董佑誠(1791—1823)等人都曾對《三統曆》做過詳細研究,日本、法國學者還把它譯成日文和西方文字。
《乾象曆》,漢獻帝建安十一乍(公元206年)劉洪(約135—210)作。它對月亮運動的研究有了新進展,首次提出月亮近地點的移動(過周分),從而算出近點月長度,並在一近點月裡逐日編出月離表,又首次提出黃白交角是六度(兼數),首次提出交食計算中推算食限的方法,這些都對後代曆法影響很大。
《皇極曆》,隋文帝仁壽四年(公元604年)劉焯(544—610)作,未頒行。《皇極曆》考慮太陽和月亮視運動不均勻來計算日月合朔的3 時刻,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①。為了求得任意時刻的定朔改正值,又創立了任意間隔二次差內插法的公式。這在中國天文學史和數學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後代曆法計算日月五星運動使用的內插法多繼承《皇極曆》的方法並繼續發展。
《大衍曆》,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僧一行(683—727)作,後經張說(667—730)和陳玄景整理成文,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頒行,使用到天寶十年(公元751年)。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傳入日本,在日本使用近百......
科技項目管理費可以用於哪些 30分
(一)設備費:是指在課題研究開發過程中購置或試製專用儀器設備,對現有儀器設備進行升級改造,以及租賃外單位儀器設備而發生的費用。
(二)材料費:是指在課題研究開發過程中消耗的各種原材料、輔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採購及運輸、裝卸、整理等費用。
(三)測試化驗加工費:是指在課題研究開發過程中支付給外單位(包括課題承擔單位內部獨立經濟核算單位)的檢驗、測試、化驗及加工等費用。
(四)燃料動力費:是指在課題研究開發過程中相關大型儀器設備、專用科學裝置等運行發生的可以單獨計量的水、電、氣、燃料消耗費用等。
(五)差旅費:是指在課題研究開發過程中開展科學實驗(試驗)、科學考察、業務調研、學術交流等所發生的外埠差旅費、市內交通費用等。
(六)會議費:是指在課題研究開發過程中為組織開展學術研討、諮詢以及協調項目或課題等活動而發生的會議費用。
(七)國際合作與交流費:是指在課題研究開發過程中課題研究人員出國及外國專家來華工作的費用。
(八)出版/文獻/信息傳播/知識產權事務費:是指在課題研究開發過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費、資料費、專用軟件購買費、文獻檢索費、專業通信費、專利申請及其他知識產權事務等費用。
(九)勞務費:是指在課題研究開發過程中支付給課題組成員中沒有工資性收入的相關人員(如在校研究生)和課題組臨時聘用人員等的勞務性費用。
(十)專家諮詢費:是指在課題研究開發過程中支付給臨時聘請的諮詢專家的費用。專家諮詢費不得支付給參與支撐計劃及其項目、課題管理相關的工作人員。
(十一)管理費:是指在課題研究開發過程中對使用本單位現有儀器設備及房屋,日常水、電、氣、暖消耗,以及其他有關管理費用的補助支出。
如何申報科技項目
一般來講,在申報科技計劃項目時,應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一、審視自身基本條件是否滿足
項目申報主體應該首先仔細閱讀指南。審視自己是否符合項目申報條件。
在“指南”中明確提出了科技計劃項目申報者必須滿足的基本條件,包括項目申報單位和項目負責人應具備的資格。
首先,項目申報單位必須按指南要求具備申報資格。如要求具備註冊登記或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主要從事與所申報項目密切相關的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研究、開發、生產和服務業務,有較強的研究開發和成果轉化能力,而且是項目的直接研製者或產權擁有者。
要注意,項目申報單位必須有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健全的財務管理機構和合格的財務管理人員。不是直接從事項目研製的中介機構不在項目申報之列。
其次,對於項目負責人來講,則要求其是實際主持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員,熟悉本領域國內外技術和市場發展動態,具有本領域的工作經驗和技術優勢。有些地方科技計劃允許退休人員等可以參加項目,但不得作為項目負責人。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來講,項目參與人員不得在兩個以上的項目中擔任項目負責人或項目主要參加人員。如果有人已在以前的科技計劃項目中參與兩項以上的項目,這一次就不得作為負責人或主要參加人員申報新的項目。
二、所申報項目的應滿足幾方面的要求
一旦項目申報主體具備了申報科技計劃項目的資格,就可以根據“指南”的要求,進行項目選擇。通常情況下,一個單位會有多個技術在研發或應用中,如何選擇合適的項目,通過申報項目獲得政府的資助呢?當然應該是最重要而且成功把握最大的項目。這樣的項目應該滿足以下條件:
一要符合國家產業、技術政策,技術含量高,創新性較強,技術處於國內先進水平或以上;
二要符合當地有關“重點發展技術領域或鼓勵發展”等所列技術領域範圍;
三是項目成果具有可以預期的應用前景和經濟、社會效益,並可以實現應用和產業化;
四是項目應無知識產權糾紛,專利也好,軟件也好,都應有相應有知識產權證明,而多個單位共同擁有有知識產權也需要提供清晰的證明。
一般來講,根據“指南”,以下四種項目屬於優先支持的項目:
(1)以企業為申報主體,聯合高校、科研機構的產學研合作項目;
(2)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或者通過研究開發能夠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項目;
(3)研究開發過程中結合國際、國家或行業技術標準制定的項目;
(4)企業申報的創名牌產品科技項目等。
因此,項目申報主體在自己的項目群中找出符合上述要求的技術項目進行申報,成功的可能性無疑就大多了
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科技計劃種類
在項目滿足上述條件的基礎上,項目申報單位就可根據自身的技術力量、研發條件、項目所處進度、項目技術水平等因素確定擬申報項目所屬計劃類別。
舉例來講,國家和地方等徵集的計劃項目一般有應用基礎研究計劃、科技攻關計劃、科技成果轉化計劃等類別。
(1)應用基礎研究計劃
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針對重點高新技術領域和重大關鍵技術進行原始性創新和前沿探索性研究,瞄準前沿,以理論、方法、技術等方面的突破為目標,加強技術儲備,推進優勢學科建設。
搞清楚當年度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重點支持領域?如:新材料、納米技術、創新葯物與中藥現代化、醫療衛生等領域的前瞻性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等。
科技攻關計劃以解決核心技術、關鍵共性技術和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及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新工藝、新裝備為目標,推動重點產業產品更新換代、技術升級和創名牌活動。
如申報科技攻關計劃的項目應有明確的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前景,有比較紮實的前期研......
如何收看鳳凰衛視
數字電視可以收到。
科技創新給人們帶來好處的實例有哪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物質:生產效率提高,產量多了,生產過程中浪費小了
大量人力從勞動中解脫出來(幾百畝地在中國農村是幾百個人在耕,在發達國家是幾百畝地幾個人加幾臺機器)
通信:難以相像“六百里加急”而我們現在每人都可以實時通信(呵呵。。。不知古時皇帝知道他傳個信跑死N匹千里馬,而我們只要一個饅頭錢就打遍全國)
。。。
關於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發明與發現
新中國成立52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
1.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體系,整體科技發展水平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2000年國內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總支出為896億元,佔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0%,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在R&D經費總支出中,基礎研究佔5.2%;應用研究佔17.0%;試驗發展佔77.8%。其中各類企業支出佔國內 R&D經費總支出的60.3%,已經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表明企業逐步成為我國R&D活動的主體。
目前,已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17個(其中包括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60個)、國家工程中心 188個,認定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94個;國際權威檢索機構收錄的我國科技論文數44536篇,本國居民的專利授權量92101件,其中發明專利 3097件。2000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247億美元;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技工貿總收入6774.8億元,工業增加值1476.2億元。
2.科技體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國家確定的科技體制改革階段性目標基本實現。科技工作的戰略重點正在轉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企業科技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242個國家級技術開發類研究院所已基本完成轉制工作,多數科研機構的運作直接面向市場需求,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取得初步成效,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基本完成,科技資源得到了優化配置;民營科技企業迅速崛起,技術市場發展迅猛;宏觀科技管理體制逐步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型科技體制初步形成,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正在逐步展開。
3.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取得成果。人類基因測序、納米碳管和納米新材料、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研究、微機電系統研究、南海大洋鑽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表面科學非線性科學、認知科學以及地球系統科學等新興交叉學科得到迅速發展。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等八項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的建設,為我國的基礎科學研究創造了良好條件。
4.高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方面有所突破。載人航天技術、運載火箭及衛星技術等航天高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兩系法雜交水稻、基因工程藥物、轉基因動植物、重大疾病的相關基因測序和診斷治療等技術的突破,使我國生物技術總體水平接近發達國家。高清晰度電視、"神威"計算機、大尺寸單晶硅材料、皮膚幹細胞再生技術等重大成就的取得,使我國在相應領域躍入世界先進行列。國防科技的發展為增強國防實力奠定了堅實基礎,促進了國防工業的技術進步。
5.工農業科技獲得進展。農業科技方面,僅"九五"期間共培育出600多個新品種,單產增產10%左右。推廣水稻旱育稀植和節水技術、ABT植物調節劑和小麥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蓋栽培等重大技術,有力地保障了我國糧食增產目標的實現。
工業科技取得了若干重大技術突破,提升了重點產業技術水平。數字程控交換機、氧煤強化鍊鐵技術、鎳氫電池、非晶材料等的產業化方面獲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結合三峽工程、國民經濟信息化、集成電路、泰山核電站二期等一系列國家重大建設工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掌握了若干重大成套技術裝備的設計和製造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等一批重大共性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幅度提高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創新葯物、水資源利用和保護、小康住宅、夏商周斷代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實施,中國科技館二期工程及一批科普設施的建設,為社會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我國科技發展的重大成就
(一) 背景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