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姓名人?
歷史上姓史的名人有那些
安史之亂的史思明,抗清名將史可法,周宣王時書法家史籀,春秋時晉國大夫史墨,春秋時魯相史晨(曾為祀孔而以隸書作碑,立於孔廟,史稱“史晨碑”。 ),隋代名將史萬歲,唐初史大奈,五代後周名將史弘肇,南宋歷任太師、右丞相史彌遠,南宋詞人史達祖,元代名將史天澤,明朝理學家史孟麟,清朝將領史榮椿
古代姓史的名人有誰
史籀:周宣王時書法家,據傳籀文(即大篆)為其所創,曾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唯物主義思想。
史墨:春秋時晉國大夫,長於天文,熟悉各諸侯國內政。其認為“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
史晨:春秋時魯相,曾為祀孔而以隸書作碑,立於孔廟,史稱“史晨碑”。此碑所書端正謹嚴,為後世書法研習之宗。
史魚酋:又名史魚,春秋時衛國大夫。其一貫正直,臨終時還不忘勸衛靈公進賢去佞,時謂“尸諫”。其秉筆直書,堪稱史家楷模。
史丹:魯人,漢代都尉侍中,時元帝想廢立太子,丹竭力勸諫,後太子即位,封關內侯。
史萬歲:杜陵(今陝西西安)人,隋代名將。勇武有謀,善騎射,屢立戰功,敵聞名而喪膽。
史大柰:唐代樓煩(今屬山西)人,系突厥族。隋時任金紫光祿大夫,李淵起兵時,率眾歸從,戰功赫赫,貞觀初,遷右武衛大將軍,封竇國公。
史思明:寧夷州突厥族人,唐代叛將。初隨安祿山叛亂,後在范陽稱大燕皇帝。其子史朝義於公元七六一年殺父奪位,後兵敗自縊。
史弘肇:河南鄭州人,五代後周名將,以武功顯名。
史彌遠:明州鄞(今浙江鄞縣)人,南宋歷任太師、右丞相,位重權極。其侄史嵩之繼右丞相一職,亦專斷朝政。
史達祖:汴(今河南開封)人,南宋詞人,其詞以詠物見長,今存其作《梅溪詞》。
史天澤:永清(今屬河北)人,元代名將。官任將相五十年,上不疑,下無怨,可與郭子儀、曹彬相比。
史孟麟:江蘇宜興人,明朝理學家。其主張以理學為“國本”,以名節相砥礪,同時授學於東林書院,名望極高。
史際:江蘇溧陽人,明代嘉靖年間進士,官至春坊,後棄官回鄉,置義莊義塾,修明倫堂,招募勇士,抗擊倭寇,鄉人多敬重。
史可法:河南祥符(今開封)人,明末抗清義士。清軍南下,其堅守揚州,被清軍俘獲,英勇就義。有《史忠正公集》遺世。
史震林:江蘇金壇人,清乾隆進士,著名文學家,官淮安教諭。著《西青散記》、《華陽散稿》等。史翁:清代詩畫家。時稱其詩、書、畫為“三絕”,同時,善左筆書。
史榮椿:北京人,清朝將領。
姓史的有哪些名人
史佚-西周太史令佚(辛甲三子)。因官而得姓。
史魚-春秋時衛國史官。
史恭-漢宣帝舅公,涼洲刺史,撫養、輔佐宣帝有功,贈杜陵侯。史崇高祖。
史崇-史姓家譜始祖。東漢溧陽侯。
史務茲-唐朝武后之宰相。溧陽侯21世孫。
史浩-南宋朝宰相。為岳飛平反昭雪。溧陽侯35世孫。
史彌遠-南宋朝宰相。史浩四子。溧陽侯36世孫。
史嵩之-南宋朝將軍宰相。史浩侄子。溧陽侯37世孫。
史天澤-元朝忽必烈的丞相。鎮陽王。溧陽侯37世孫。
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將。明朝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溧陽侯49世孫。
史夔-清朝瞻事府大堂,康熙老師。康熙字典修纂官。溧陽侯51世孫。
史貽直-清朝文源閣大學士,宰相,軍機大臣。溧陽侯52世孫。
史良-前中國民主同盟主席。
史玉孝-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史可-電影演員。
史玉柱-企業家
史泰祖-香港著名面板科醫生
史量才-民國愛國報業家
史東山-電影導演
史久鏞-海牙國際法庭庭長
史群-當代水產學家
現代姓史的名人有哪些 5分
不頂,陳姓的組成也不是一支單傳。史籍有記載的中國的陳姓至少有四個來源:這一制度,後來演變成士族壟斷政權的工具。 現代名人:如陳獨秀參考資料:,
歷史上姓何的名人有哪些
何武(?-3),西漢臣。字君公,西漢蜀郡郫縣(今四川郫縣北)人。治《易》經,射策甲科為郎。歷任諫大夫、揚州刺史、清河太守,廷尉、御史大夫、大司空等官。成帝時,封汜鄉侯。哀帝即位,與丞相孔光擬定限田限奴婢方案,以緩和當時尖銳的階級矛盾,因貴族官僚反對,未能實行。後被王莽所誣,自殺。
何敞(?-105),東漢臣、水利家。字文高,扶風平陵(陝西咸陽)人。和帝時,任侍御史,遷尚書。數切諫,言諸竇罪,竇憲怨之,出為濟南王太傅,旋改任汝南太守。曾發民工修治鮦陽舊渠,增墾田三萬頃,百姓賴其利。後任五官中郎將。
何休(129-182),東漢經學家。任城樊(今山東曲阜)人,字邵公。太博陳蕃徵他參政,蕃敗,擢黨錮。黨禁解,闢司徒,拜議郎,遷諫議大夫。鑽研今文諸經,歷十七年撰成《春秋公羊解詁》,認為《公羊傳》有三科九旨,系統地闡發《春秋》中的“微言大義”,成為今文經學家議政的主要依據。另撰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等,已佚;清王謨《漢魏遺書鈔》有輯本。
何進(?-189),東漢臣、外戚。字遂高,南陽宛(河南南陽) 人。靈帝朝因異母妹為皇后,拜侍中、河南尹。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任大將軍鎮壓黃巾軍,封慎侯。靈帝死,他迎立少帝,專斷朝政。後與袁紹等謀誅宦官,被張讓矯詔殺害。《後漢書》稱其“雖外收大名而內不能斷”。
何晏(?-249),三國魏玄學家。南陽宛縣(今河南南陽)人,字平叔。何進孫,曾隨母為曹操收養。少以才秀知名,好老莊言。娶魏公主,累官尚書,典選舉。貌美面白,人稱“傅粉何郎”。和夏侯玄、王弼等倡導玄學。在漢儒經學漸失統治作用後,他“援老入儒”,宣稱“天地萬物以無為本”,主張君主無為而治。能詩賦。後因附曹爽,為司馬懿所殺。著有《道德論》、《無名論》、《無為論》。
何曾(199-278),魏晉時臣。字穎考,陳國陽夏(今河南太康)人。仕魏為文學掾,累遷司徒,封侯。魏末,積極參與司馬氏代魏的活動。晉武帝代魏,授太尉,進封公。性奢豪,日食萬錢,還說無下筷處。咸寧四年死,諡孝,後改諡元。
何承天(370-447),南朝宋無神論者、天文學家。東海郯(今山東郯城西南)人。歷官至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中丞。他博通經史,精於歷算。曾考定《元嘉歷》,訂證舊曆所定之冬至時刻和冬至時日所差無幾。他善彈古箏,且通音律,反對京房把樂律“謬為六十”。他發明一種接近十二平均律之“新律”。後奉命纂修《宋書》未成而卒。他曾運用自然科學觀反對佛教之理論,認為:“有生必有死,形斃而神散,尤春榮秋落,四時代換,奚有於更受形哉?”在形與神的問題上,集中批判了佛教的“神不滅”論和“因果報應”論。所著有《報應問》和《達性論》。
何遜(?-約518),南朝梁詩人。東海剡(今山東郯城)人。字仲言。八歲能賦詩。南朝梁武帝天監中,官尚書水部郎,終廬陵王記室。文章與劉孝綽齊名,世號“何劉”。詩長於寫景及煉字,為杜甫所推許。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何記室集》。
何仙姑,傳說中的八仙之一。相傳是唐廣州增城女子,十四五歲時夢神人教食雲母粉而昇仙,行動如飛,日往山中採果奉母。另一說何仙姑為永州道姑,曾吃了仙人給的桃子,而能知人禍福。更有人附會何仙姑為呂洞賓的弟子。現廣州增城縣建有何仙姑廟。三月初七傳說為保仙姑生日,村裡唱大戲,放煙火,異常熱鬧。
何執中(1044-1117),北宋臣。字伯通,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舉進士。歷寶文閣待制、兵部侍郎、工部吏部尚書兼侍讀等。崇寧四年 (1105),拜尚書左丞。大觀初,進中書門下侍郎。三年(1109),為尚書左僕射,無所建樹。政和二年(1112),加少保,轉少傅,為......餘下全文>>
歷史 易姓名人
名人有很多,比如:
易道三:(生卒年待考),字明甫,一字象生。著名明朝末期大臣。
易貞言:(生卒年待考),字內美;湘鄉人(今湖南湘鄉)。著名清朝學者。
清康熙年間諸生,著有《周易講義》等。易宗氵君清朝著名學者,曾在乾隆年間舉鴻博而名震京師,著作甚豐,有《性理精微》等存世。
易宗捃:(生卒年待考),字公申。著名清朝學者。
清乾隆間舉鴻博,名動京師。著有《性理精微》等。
易尚升:(生卒年待考),字與同;湖南澧州人。著名清朝官吏。
康熙四十四年舉人,官直隸新城縣知縣。
易貞言:(生卒年待考),字內美;湖南湘鄉人。著名清朝文學家。
康熙間諸生,性孝友,著有《五經精義》、《愛日堂集》、《鬆堂詩集》等。
易宗瀛:(生卒年待考),字公仙,號島民,易貞言長子;湖南湘鄉人。著名清朝大臣。
乾隆間舉博學鴻詞科,選浙江曹娥江鹽場大使,工詩文。
易宗涒:(生卒年待考),字公申,號實庵,易貞言次子;湖南湘鄉人。著名清朝文學家。
乾隆間舉博學鴻詞科,名噪京師,與兄易宗瀛被時人稱譽為陸機、陸雲兄弟,著有《五經辨疑》、《四書繹注》、《岸亭偶談》、《豐霞樓詩文集》等。
易祖栻:(生卒年待考),字淑南,號嘯溪,易宗瀛之子;湖南湘鄉人。著名清朝官吏、書畫家。
官江蘇青浦主簿,工書法,善畫墨竹,間作山水魚蟲,著有《嘯溪詩稿》。
易良俶:(生卒年待考),號屏山;湖南黔陽人。著名清朝官吏、文學家。
嘉慶十六年進士,任河南盧氏縣知縣,勸民種植桑、茶,道光間調孟縣知縣,升鄧州知州,著有《春秋撮要》、《中州風俗說》、《海防臆說》等。
易 棠:(生卒年待考),字念園;湖南善化人。著名清朝大臣、詩人。
道光九年進士,咸豐間官至陝甘總督,著有《貽芬書屋詩文集》。
易佩坤:(生卒年待考),字子笏,一字笏山;湖南龍陽人。著名清朝大臣、文學家。
咸豐五年以優貢出仕,官至江蘇布政使,著有《函樓文集》。
易本娘:(生卒年待考),字眉孫;湖北京山人。著名清朝經史學家。
道光間舉人,潛心經史,著述甚富,有《申顧》、《姓觽刊誤》、《春秋楚地答問》、《字型蒙求》、《一蠡詩存》、《一粟齋試帖》等。
易 山:(生卒年待考),字國順;湖南沅陵人。著名清朝醫學家。
早年得異人傳授,精於外科,手術多有奇效,人稱易神仙。
易潤壇:(生卒年待考),字昀荄,號荷生;湖南長沙人。著名清朝大臣、詩人。
累官道員,加按察使,著有《聽竹草堂詩文集》。
易 巨集:(生卒年待考),字渭遠,號秋河,又號雲華子;廣東番禺人。著名清朝詩人
工詩詞,著有《雲華閣詩略》等。
易之瀚:(生卒年待考),字浩川,號蓉湖;江蘇甘泉人。著名清朝數學家。
篤嗜算學,時羅士琳有《四元玉鑑補草》,因從問難,為撰《四元釋例》。
易佩紳:(公元1828~?年待考),龍陽人(今湖南漢壽)。著名清朝官吏。
易佩紳生於漢壽,是清末儒將,官至四川、江蘇布政使。寫下詩詞八百餘首,有《函樓詩鈔》、《函樓文鈔》二十餘卷。
易子需:(生卒年待考),廣東鶴山人。著名近代畫家。
工於詩、詞、書、畫,尤精篆刻,曾與蕭友梅合作新體樂歌。
易順鼎:(公元1858~1920年),字實甫,又字中碩,號哭盦;龍陽人(今湖南漢壽)。著名近代詩人。
清光緒舉人。清末官至廣東欽廉道。中日戰爭時屬主戰派,曾兩度到臺灣為抗戰奔走。
易秀湘:(公元1905~1954年),江西贛縣人。著名現代政治家、無產階級革命烈士。
大革命年代,曾參加贛南農民武裝起義。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紅四軍、紅一軍團任戰士和初級指揮員,參加鞏固發展贛西南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二、三次......餘下全文>>
歷史上近代姓史的名人有幾個?
史良,民國時期著名的“七君子”之一。
史良(1900年3月27日——1985年9月6日),字存初,女,1900年3月27日出生於江蘇常州的一個清貧知識分子家庭,1915年考入常州女師;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曾任常州市學生會副會長;1923年考入上海法科大學,1927年畢業後任南京政工人員養成所指導員;九·一八事變後,一向爭取女權的史良發起組織上海婦女界救國會,擔任理事;1936年任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常務委員。因參加與領導抗日救亡運動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入獄,為歷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之一;她是中國著名法學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司法部部長;生前曾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1985年9月6日去世,享年85歲。
史量才,民國報業大亨。
史量才(1880-1934),名家修,江蘇南京人。1912年任《申報》總經理,傑出的商人、教育家和報業鉅子,上個世紀初中國最出色的報業經營者。1934年11月13日,死於國民黨特務的暗殺。
歷史上姓於的名人有哪些?
於公:漢代東海郯(今山東省炎城北)人,曾官廷尉,為縣獄吏。執法公允,凡犯法者,於公所決皆不恨。他所洗雪的“東海孝婦”一案,以善於決獄而成名,更是千古美談。並且為我國民間代代相傳的因果報應的道德規範,留下了為善為惡“萬應不爽”的典型。 于吉:一作幹吉,琅琊(今山東省膠南市)人,東漢時方士,據稱在曲陽泉水上得神書《太平清領書》(實為自著),多巫覡雜語。後至南方以符水為人療病,人多事之,遂為吳·孫策所殺,著有《太平清領書》傳世。 于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今山東省泰安南)人,三國時魏國名將,因征戰有功,封益壽亭侯,後被水淹七軍,為關羽所擄,釋放後,羞愧而死。 於慄磾:南北朝時期的北魏黑槊將軍,世間少有的猛將。請看魏書《魏書.於慄磾傳》 於烈:北魏忠臣的楷模。深受拓跋巨集等四代北魏皇帝的器重。 昕:北朝懷朔、武川鎮將。在北魏擊破柔然的過程中,立有大功。 於濆:唐代晚期詩人,雖不為時人所重,但卻具有顯著現實主義創作特色,藝術上雖不夠錘鍊,但質樸無華,明快直切。《全唐詩》收其詩四十五首。 于謙:字廷益(1398-1457),浙江省錢塘(今杭州)人,明朝大臣,成祖年間進士,曾歷任監察御史、巡撫、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期間,平反冤案,賑濟災荒,頗得民心。英宗時,宦官王振專權,朝廷腐敗。蒙古瓦剌貴族也先率軍來犯,明軍出兵阻擊,全軍覆沒,英宗被俘,舉國上下為之震動。一些朝臣主張南逃避敵,于謙力排眾義,誓死保衛京師,並擁成王為帝(景帝)。後瓦剌軍破紫荊關直逼京師,他親自督戰,擊斃也先,大敗瓦剌軍。後官加少保,總督軍務。英宗被釋放後,於景泰八年發動“奪門之變”,奪回帝位。于謙被捕下獄,以“意欲謀逆”罪被叛處死刑,史稱“行路嗟嘆,天下冤之”。憲宗成化時,于謙被複官並賜祭,葬於西湖三臺山麓。有《於忠肅集》。 於準:清代山西省永寧(今屬交口)人,清官于成龍的孫子,官至江蘇、貴州巡撫。輯有《於清端公政書》等,于成龍的許多事蹟都是他給整理的。 于振:清代江蘇金壇人。字鶴泉,號秋田。生卒年不詳。清雍正元年(1723年)狀元。此科為慶祝雍正帝登極大典特設恩科。雍正帝以于振為其登極首科狀元,恩賜有加。除依例授職翰林院修撰外,還讓他以修撰銜入值南書房。雍正二年,出任河南鄉試主考官。雍正三年,賜居澄懷園。雍正五年,出任湖廣學政。後因事遭貶,降為行人司司副。 於定國:字曼倩,繫於公之子,西漢東海郯縣人,漢初丞相,少學法於父,後為獄吏,宣帝時,任廷尉,決疑平法,後為丞相,被封為西平侯。 于志寧:唐代官吏。字仲謐(558-665),京兆高陵(今屬陝西省)人,貞觀中為太子右庶子,高宗時拜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並封燕國公,以華州刺史致仕。 於休烈:唐代洛陽人,開元初舉進士,累官至積賢殿學士。性恭儉仁愛,禮賢下士。本性真誠樸實,機警聰明。肅宗即位當了皇帝,於休烈從中都趕到京城被任命為給事中,後來又改任為太常少卿兼知禮儀使。中原遭到戰亂破壞,文物書籍損失嚴重,於休烈將自己收藏的《五代論》獻給國家,肅宗皇帝很滿意,任命他為工部侍郎。於休烈在朝中任職三十多年,擔任過許多重要顯赫的官職,但家中卻沒有什麼積蓄。一直保持正直儉樸,溫文爾雅,從來也不將喜怒顯示在臉上,他禮賢下士,鼓勵提拔年輕人。雖然他官位高責任大,但工作勤奮,不知疲倦。他非常愛好讀書,手中整天都拿著書本。 于慎行: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隆慶進士。萬曆初歷翰林院修撰,充日講官。因劾張居正奪情,引疾歸。後起官,歷侍講學士、禮部左右侍郎,累遷至禮部尚書。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起掌詹事府,後二年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尋......餘下全文>>
歷史上的文姓名人
歷史名人 文丑,東漢末年河北名將。曾與趙雲大戰不分勝負,二十合敗徐晃.建安四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準備攻延津。五年,袁紹渡河兵至延津,使文丑與劉備挑戰,曹操以輜重就道餌敵,文丑兵亂,遂被操擊破而死。 文祥:清代洋務派首領之一,盛京(近遼寧瀋陽市)正紅旗人。他曾歷任清朝工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1861年充任總理衙門大臣,參加“祺祥政變”。後官至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他奉行奕忻的主張,竭力推行洋務“新政”。 文廷式:政治名人,江西萍鄉人,光緒進士,曾任翰林院侍讀學士。他贊成光緒親政,支援康有為發起強學會,因而受到慈禧太后的嫉視,被參革職。戊戌變法發生後,東渡日本。他能詩詞,也有慨嘆時事之作,著有《雲起軒詩抄》、《聞塵偶記》等。 文康:小說家,滿洲鑲紅旗人,曾官徽州知府,後改任駐藏大臣,以病未就任,卒於家中。晚年作有《兒女英雄傳》。 文徵明(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文徵明:明代書畫家,長洲(今江蘇吳縣)人,詩文書畫皆工,由精於畫。他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傳有“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美名,名重於時,子弟甚多,人稱“吳門派”。 文彭:篆刻家、書畫家,文徵明長子,繼承家學,亦善書畫,而精於篆刻,風格工穩,與何震並稱“文何”。 文嘉:畫家,文徵名次子,工小楷書,善畫山水,筆墨秀潤,兼能花卉。 文彥博:北宋宰相,汾州介休(今屬山西)人。他前後任事約50年之久,名聞四夷,後被封為潞國公。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者) 文天祥,字履善,改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大臣、民族英雄、文學家。他生當南宋末年,始終不渝地堅持抗元鬥爭,抗元失敗後在五坡岑(今廣東海豐縣北)被俘,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被害。他所作的《指南錄》可謂為詩史,獄中所作《正氣歌》,尤為世所傳頌。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誕生時,正是蒙古大軍進攻南宋的時候,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看到的是外族入侵、人民受難的悽慘景象。由此,在他年輕的心靈中滋生了愛國抗元的決心;與此同時,文天祥並沒有放棄學業,積極參與科舉考試,理宗寶祜四年(1256年)五月參加殿試,成了一名年輕狀元。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文天祥任承事郎起,以後到德祐元年(1275)正月的十五年時間裡,他做官時間只有五年,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隱遁和恬淡中渡過的。 文天祥抗敵決心非常之大,但終敵不過來勢凶猛的元軍。德祐二年(1276)正月,宋端宗在臨安出降,文天祥被俘,敵人耍盡威脅利誘之手段,許以高官厚祿,文天祥巋然不動,元軍將他挾持去北方,以迫使他就範。文天祥設法在中途逃跑,回東南沿海組織力量抗敵,在陸上、海上,苦鬥了多年,在稍有力量時,還一度組織北征,使元軍大傷其腦筋。但是,終因寡不敵眾,文天祥在五坡岑兵敗再次被俘。元軍將文天祥解押至燕京(今北京),繼續用威脅利誘的慣技,許以大官厚俸,以期藉此瓦解人民的抗元鬥爭。文天祥始終無動於衷,元人眼看陰謀無法實現,終於在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對文天祥下了毒手。一個偉大的愛國者,倒在了敵人的屠刀下,結束了光輝的一生。 文天祥一生充滿了正氣,不貪圖高官厚祿,一生抗敵,這是他愛國熱情的最本質表現。在封建社會中,一個知識分子如此而為,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文天祥不僅是民族英雄,還是一個充滿愛國熱情的文學家,他一生留有大量的愛國詩篇,如《指南錄》可謂為詩史;更有膾炙人口的《正氣歌》,以及留下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肝膽照人的詩句,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而鬥爭,至今讀來仍凜凜有生氣。 文種:春......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家的名人
家[jia]
【姓氏源流】
家姓起源有三:
①、出自姬姓,以祖字為氏。據《姓苑》和《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載,周孝王之子家父,周幽王時在朝中做官,稱周大夫,他看到幽王愛喝酒,沉迷女色,殘暴無道,整日遊逸淫樂,把國家大事丟在一邊,很不滿意,就做了一首《節南山》詩(見《詩經·小雅》)諷刺他。家父忠誠正直,後世子孫以他為榮,就取家字為姓,世代相傳。
②、源自以祖字為氏。據《姓苑》和《姓氏考略》所載,春秋時魯莊公之孫名駒,字子家,子孫取祖字為姓,世代姓家。
③、出自複姓家僕氏。據《中國姓氏大全》載,周代晉國有大夫家僕徒,為家僕複姓之始。後改為單姓家,稱家氏。
始祖:家父。
【遷徙分佈】
家姓早期主要生活在中原一帶,後逐漸向周邊地區遷移,漢唐之際在陝西、甘肅等地形成郡姓望族,以京兆郡、南安郡為郡望。宋代以後在四川眉山等地形成主要聚居區。如今在江蘇、上海、山西等地有少量分佈。目前家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郡望堂號】
①、郡望
京兆郡 即首都長安直轄區,相當於今陝西西安至華縣一帶。
南安郡 東漢中平五年(188)分漢陽郡置,治狄道(今甘肅隴西渭水東岸)。相當今甘肅隴西東部及定西、武山等地。
②、堂號
京兆堂、南安堂。
【歷史名人】
家 父,西周詩人。家氏,名父,周幽王時(前781-前771)貴族。《詩經·小雅·節南山》末章雲:“家父作誦,以究王訩”,可信《節南山》一詩乃家父所作。舊說此詩是刺幽王寵信太師尹氏,尹氏任人唯親,使朝政昏亂,百姓遭殃。它揭露了權臣炙手可熱的氣焰,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更對統治階級奉為最神聖的“天”發出了一連串責難:“昊天不傭,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不弔昊天,亂靡有定”,“昊天不平,我王不寧”,反映了西周末年統治思想的動搖,是《小雅》中一首較好的貴族諷刺詩。
家定國 (1031-1094),宋文學家。字退翁,眉山(今屬四川)人。皇佑間進士及第,除雅州名山縣尉。調永康軍司法,徙澧州司理。遷祕書省著作佐郎,知洪雅縣。籤書蜀州判官事,徙通判瀘州,知渠州。以瀘州夷人叛命,坐罪罷官。後起知懷安軍,移嘉州,未行。紹聖元年,因病卒,年六十四。定國長於詩文,曾與蘇軾、蘇轍唱和,體格清懿。著有古律詩三十卷、雜文十卷,今已佚。
家勤國,宋學者。願父。慶曆、嘉佑間與從兄安國、定國同從劉巨遊,與蘇軾、蘇轍為同門友。憤怨王安石久廢《春秋》學,著《春秋新義》。熙寧、元豐間朝臣紛更;元佑時,司馬光當政廢除新法,勤國憂鬱不安,作《室喻》,蘇軾、蘇轍讀之敬嘆。
家 願,宋臣。字處厚,眉山(今屬四川)人。紹聖進士。元符三年(1100)為樂至令,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其大要開言路以聞直諫,詳聽言以觀事實,從寬厚以盡人才等。崇寧初詔籍元佑、元符上書人,遂入黨籍,謫監華州西嶽廟。大觀四年(1110)解黨禁,調知雙流縣,因事謫英州酒稅,移黃州。高宗南渡,擢知閬州,移彭州,卒。
家坤翁 (1213-?),宋臣。號頤山,眉山(今屬四川)人。淳佑二年,知諸暨縣。歷司農丞,除樞密院編修官兼度支郎中。景定三年,以戶部郎中,出知撫州。坤翁博雅有家學,嘗纂《景定臨川志》三十五卷,《永樂大典》卷一九四一九存其殘卷。
家鉉翁 (1213-1294),宋末學者。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號則堂。以蔭入仕。歷知常州、浙東提點刑獄、權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等。德佑二年(1276),賜進士出身,拜籤書樞密院事。元兵至臨安,丞相吳堅等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他拒不署名檄......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