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姓人口數量?

General 更新 2024年10月05日

鄒氏人口數量在世界排名第幾

鄒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排第六十七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四百四十三萬一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28%左右。

當代鄒姓的人口370多萬,為全國第七十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9%。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鄒姓人口由38萬增到近370萬,增長了近10倍,鄒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中鄒姓人口增長率是呈∧形的態勢。鄒姓在全國的分佈如今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大約佔全國鄒姓總人口的38%,其次分佈於四川、廣東、福建、江蘇、重慶、吉林、貴州,七省的鄒姓又集中了37%。江西為鄒姓第一大省,大約佔全國鄒姓總人口的14%。全國形成了以贛、鄂、湘為中心的鄒姓聚集區。在600年期間,鄒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主要由東南部向北的回遷,南部向西部的遷移。鄒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湘贛閩、黔渝、四川大部、湖北大部、陝西南端、山東東端、雲南東部、廣西北部、廣東大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黑吉東部、遼寧南部,鄒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5%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1.8%,居住了大約65%的鄒姓人群。在粵桂南部、臺瓊、雲川西部、湖北北部、陝甘寧南部、青海西部、河南南部、皖浙大部、江蘇、山東中部、遼吉黑大部、內蒙古東部、新疆西北,鄒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4%一0.42%之間,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1.8%,居住了大約31%的鄒姓人群。

贊助廣告

鄒姓全國總人口有多少

好多,,我們一個老師也是

全國鄒氏人口數量

鄒姓是中國百個大姓之一,尤其在四川和江西地區特別昌盛。 鄒姓人口 大約400萬,佔當代人口的千分之三點三,即每一萬人中姓鄒的至少有三十三人。 先秦時期,鄒姓主要活動在山東地區,秦漢以後,鄒姓很快遷到河南,湖北地區。三國西晉時,鄒姓已挺進到陝西,南下渡長江入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等地區。唐朝時二次中原南下大移民,鄒姓移入江南,福建,廣東等地,鄒姓得到很大的發展。清朝初期鄒姓進入臺灣地區。 宋朝時期〔960-1279〕,鄒姓大約有13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千分之一點七,排在第九十三位。鄒姓人最多的是江西,約佔全國鄒姓總人口的千分之六百一十五,佔江西總人口的千分之十。在全國的分佈除江西外,江蘇鄒姓佔鄒姓總人口的千分之一百三十八,福建鄒姓佔鄒姓總人口的千分之七十五,湖南鄒姓佔鄒姓總人口的千分七十一,全國形成了贛閩湖和江蘇兩塊鄒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1368-1644〕,鄒姓大約有38萬人,主要分佈在江西,福建,江蘇,湖南,湖北,廣東,浙江,山東。 明未清初,朝廷強制移民,史稱"湖廣填四川",大批鄒姓移民進入四川。 當代 鄒姓人口 約400萬,為全國第67位大姓,在全國目前的主要分佈,由多到少的排列為四川,江西,山東,湖北。四川約佔鄒姓的17.8%。其次依多至少分佈在淅江,福建,湖南。 來源:中華鄒氏族譜網

贊助廣告

鄒姓的人數有多少?

鄒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排第六十七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四百四十三萬一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28%左右。

鄒姓全國總人口有多少

全國鄒氏有多少人口

鄒(Zōu 鄒)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姒姓,為越王勾踐騶氏之後所改。據《史記·東越傳》所載,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搖,皆為越王勾踐之後,姓騶,據有關學者考證,騶亦作鄒。 2、出自子姓,為商紂王微子啟之後,以邑名為氏。據《史記·殷本記》及《元和姓纂》所載,鄒氏為商紂王微子啟的後代。公元前11世紀周平公把商的周圍地區封給殷紂王庶兄微子啟,建立宋國,建都於商丘,其後三朝採食於鄒邑,其第五世孫叔樑仡以邑名“鄒”為姓,稱為鄒氏。所以稱此支為山東鄒氏。 3、出自曹姓,為顓頊帝后裔挾(曹姓)之後,以國名為氏。據《說文解字》及《姓氏考略》所載,上古時有邾婁國為顓頊帝后裔曹挾所建,戰國時魯穆功改邾婁國為鄒國(今山東省鄒平縣)。後來鄒國被楚國所滅後有鄒氏,亦稱之為山東鄒氏。 4、出自蚩尤之後,以地名為氏。據《拾遺》所載,黃帝在打敗蚩尤以後,遷其遺民至鄒屠,其子民根據地名命名為鄒屠氏,後簡為鄒氏。 5、出自其他民族有鄒姓。今滿、回、土家、苗等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微子啟。乃商王紂的庶兄,本應承繼帝位。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克商滅紂,封子於宋地立國,定都商丘,以供奉商湯的宗祀。微子薨後,其弟衍繼位,是為微仲,又傳至其曾孫愍公,愍公有孫名考父,歷仕宋國戴公、武公、宣公三朝,食採於鄒邑,其五世孫叔梁紇時,以邑名鄒為氏,是為鄒姓,他們尊微子啟為鄒姓的得姓始祖。

記得采納啊

全國鄒氏人口排名

樓主你好 中國最新百家姓氏人口數目排名1中國最新姓氏人口數目的排名,由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統計,列出了前100名。001、李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就地區而言,李姓在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東南沿海諸省中,比例僅在4%左右。002、王姓:約佔漢族人口的7.41%,人口眾多。003、張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7.07%。尤以山東、河南、河北、四川四省為最多。004、劉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5.38%。北方地區的河北、內蒙古、遼寧、京津地區中劉姓比率較高,約佔該地區漢族人口的8%以上。005、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南方地區多陳姓。在臺灣、廣東二省,陳姓約佔本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006、楊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3.08%,在全國分佈極廣,尤以長江流域的省份多楊姓。007、趙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29%。008、黃姓: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2.23%。黃姓在要集中於工江以南地區,廣東省的黃姓人口最多,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廣西、江西等省黃姓人口也比較多,以上五省的黃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56%。009、周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2.12%。在長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佔比例相對其他地區要高。010、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05%。江南各省吳姓均佔省人口總數的2%以上,尤以福建為高,約佔該省人口5%,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江南大姓。011、徐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1.73%。尤以河南、山東、浙江最多!012、孫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52%,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尤以福建、廣東、湖南最多!013、胡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一。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東、湖南多此姓,八省胡姓約佔全國漢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約佔全國漢族胡姓13%。014、朱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26%,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尤以安徽、江蘇、山東最多。015、高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21%,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尤以江蘇、福建、廣東、江西、雲南等地為多。016、林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8%,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尤以福建、廣東、臺灣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約佔全國漢族林姓人口60%。017、何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7%,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以四川、廣東、湖南三省多此姓。018、郭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5%,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氏之一,。萬以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019、馬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總數的1.05%,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同時也是我國回族大姓。020、羅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86%。其主要分佈在四川、廣東、湖南、江西、貴州、湖北等省,六省羅姓約佔全國漢族羅姓的70%。021、梁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84%。尤以廣東多此姓,約佔4.7%,全國漢族梁姓人口35%在廣東。022、宋姓: 023、鄭姓: 024、謝姓: 025、韓姓: 026、唐姓:027、馮姓:約佔漢族人口的0.64%。尤以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山東、雲南等省多此姓。028、于姓: 029董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61%。尤以河北、山東山西、雲南、遼寧、浙江最為集中。30、蕭姓:031、程姓:總人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57%。主要分佈在河南、安徽、湖南、四川、山東等......餘下全文>>

鄒姓的歷史發展

源流一源於姚姓,姚姓之鄒:舜帝姚姓。舜擅長占卜預測,亦稱姚舜。姚地大概在今河南濮陽西的濮城鎮。舜帝后裔姚姓族人開建立有鄒國,是最早的鄒國。 參見舜文化,虞舜文化 。姓名名典《姓觽》:鄒國,舜後,姚姓。是殷(商朝)的諸侯國,鄒國古城在今山東鄒城市東南的古邾城。春秋初,鄒國為曹姓邾人所奪,鄒人被迫遷到今山東鄒平南,後為齊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稱鄒姓,姚姓之鄒的歷史至少也有3500年,是最早的鄒姓。源流二源於姬姓,出自戰國時期魯穆公所改設鄒國,屬於以國名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分封上古五帝之一顓頊的後裔曹俠建立了邾國,又稱邾婁國,初建都於邾(今山東曲阜陬村),春秋中期又遷都於繹(今山東鄒縣紀王城)。邾婁國勢小力單,一直為大國魯國的附庸國,並屢受魯國的欺壓和掠奪。到戰國時期,邾婁國以邾、婁合音魯國人讀作“鄒”,因而魯國君主魯穆公姬顯在孟子的建議下,強行改邾婁國為鄒國。周烈王姬喜七年~周顯王姬扁二十九年間(公元前369~前340年間),楚宣王熊良夫親率楚軍滅了鄒國,即邾、小邾二國,擄走“二邾”的國君臣民,押解向荊楚西南方向遷移,經過數月長途跋涉到當時楚國的偏遠荒蕪地區居住,並在其地以邾國遺民之名建立了邾城(今湖北黃岡黃州鄉禹王城)。鄒國為楚國所吞併後,故國子民以原國之名為姓氏,稱鄒氏,世代相傳至今,與曹氏、朱氏同宗同源,是為荊州鄒氏。源流三源於子姓,出自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的封地鄒邑,屬於以居邑名為氏。據《史記·殷本紀》及《元和姓纂》所載,西周初年,周公旦平定武庚的叛亂後,把商都附近地區分封給紂王的兄長微子啟,建立宋國,都於商丘(今河南商丘),微子啟死後,其弟微子仲繼位。據考證,微子仲的八世孫是正考父,為宋國上卿,正考父的兒子中有孔父嘉和宣靖父,後長子孔父嘉(孔子六世祖)世襲為大司馬,宋國發生內亂被害,為避禍其弟宣靖父帶著孔父嘉的兒子木金父等家族成員逃到魯國,得食邑於鄒(今山東鄒縣),他們的後代中有以邑名“鄒”為姓氏,是為山東鄒氏。當今的江西、湖南、河南鄒氏,很大一部分是以邑為氏鄒氏,尊宣靖父(或正考父)為得姓始祖。源流四源於姜姓,出自蚩尤族人鄒屠氏,屬於以居邑名為氏。黃帝在打敗蚩尤部落聯盟以後,蚩尤屬下部分族人分遷至鄒(今山東濟寧微山湖一帶)、屠(今陝西西安)之地,該部分族民以地名命氏,居鄒地者為鄒氏,居屠地者為屠氏。該支鄒氏,為最古早的姜姓鄒氏,是為山東鄒氏。源流五源於姒姓,出自春秋時期越王勾踐之後,屬於以先族之名字訛為氏。勾踐,其姓名原本為姒騶,又名菼執,是春秋末期越國君主,公元前497~前465年在位。越國,系夏王朝後裔古越人所建之國,在越王允常時其國漸強,故當時的楚國乃經常聯越以制吳。據《史記·東越傳》所載,閩越王無諸及閩越分出的甌越王搖,皆為越王勾踐之後,姓騶。 鄒 通“騶” 。 周敬王姬丐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勾踐即位後不久,即打敗了吳國。兩年後,吳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踐被迫屈膝投降,並隨夫差至吳國,臣事吳王,後被赦歸返國。勾踐自戰敗以後,時刻不忘會稽之恥,日日臥薪嚐膽,反躬自問:“汝忘會稽之恥邪?”他重用范蠡、文種等賢人,經過“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訓”,使越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可是吳對此卻毫不警惕。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盡率精銳而出,僅使太子和老弱守國。越王勾踐遂乘虛而入,大敗吳師,殺吳太子。夫差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連戰不利,不得已而與越國議和。周元王姬仁三年(公元前473年),越軍再次大破吳國,吳王夫差被圍困在吳都西面的姑蘇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殺,吳國就此滅亡。越王勾踐平吳後,聲威大......餘下全文>>

鄒姓的人口分佈

當代鄒姓的人口400萬,為全國第七十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9%。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鄒姓人口由38萬增到近370萬,增長了近10倍,鄒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中鄒姓人口增長率是呈∧形的態勢。鄒姓在全國的分佈如今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大約佔全國鄒姓總人口的38%,其次分佈於四川、廣東、福建、江蘇、重慶、吉林、貴州,七省的鄒姓又集中了37%。江西為鄒姓第一大省,大約佔全國鄒姓總人口的14%。全國形成了以贛、鄂、湘為中心的鄒姓聚集區。在600年期間,鄒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主要由東南部向北的回遷,南部向西部的遷移。鄒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湘贛閩、黔渝、四川大部、湖北大部、陝西南端、山東東端、雲南東部、廣西北部、廣東大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黑吉東部、遼寧南部,鄒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5%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1.8%,居住了大約65%的鄒姓人群。在粵桂南部、臺瓊、雲川西部、湖北北部、陝甘寧南部、青海西部、河南南部、皖浙大部、江蘇、山東中部、遼吉黑大部、內蒙古東部、新疆西北,鄒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4%—0.42%之間,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1.8%,居住了大約31%的鄒姓人群。

相關問題答案
鄒姓人口數量?
強姓人口數量?
毛姓人口數量?
闞姓人口數量?
靳姓人口數量?
嚴姓人口數量?
呂姓人口數量?
柳姓人口數量?
危姓人口數量?
慕姓人口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