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對應的節氣?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01日

想高手具體解說下二十四節氣與天干地支之間的聯絡,以及它們的五行劃分?!給分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贊助廣告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贊助廣告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隨著中國曆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已流傳到世界許多地方。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中醫 二十四節氣有對應的經脈嗎?還是和子午流注一樣對應十二地支?

可以把二十四節氣用四柱化成月柱,這個月支就和子午流注的時辰地支一樣對應人體生物鐘了。

我國農曆正月對應地支紀月中的幾月?

天干地支紀月

干支紀月時,每個地支對應二十四節氣自某節氣(非中氣)至下一個節氣,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不是農曆某月初一至月底。許多曆書註明某農曆月對應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對應。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餘月份按干支推算。60個月合5年一個週期;一個週期完了重複使用,周而復始,迴圈下去。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農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訣為證: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丙辛必定尋庚起,丁壬壬位順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覓,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紀月時對應的節氣時間段、中氣、近似農曆月份、近似陽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構成的月干支:

月地支 節氣時間段 中氣 近似農曆月份 近似陽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驚蟄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驚蟄—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穀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種 小滿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種—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處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干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例項推算時:大致是農曆立春起,下一年立春止。這裡的時刻是東經120度標準時。

羅盤24節氣為什麼與天盤24山對應

風水羅盤的三層二十四山的用法 什麼是羅盤三層二十四山的用法,羅盤三層二十四山的運用手法,羅盤之三層二十四山使用方法? 在三合羅盤中,有三環二十四山,其名稱、位置和用途均有不同。內環二十四山稱為地盤正針,中環二十四山稱為人盤中針,外環二十四山稱為天盤縫針。地盤正針子午指向磁子午線,人盤中針後地盤正針半位合7.5度,天盤縫針前地盤正針半位合7.5度。據說地盤正針和天盤縫針是由唐代楊筠鬆所創造,而人盤中針是由宋代賴文俊所創造。另有一說,地盤正針子午指向地磁極方位,天盤縫針子午指向太陽子午方位。還有一種可能是由磁極隨時間不斷移動而造成的結果,以上諸說尚無定位,待考(圖4-3、圖4-4)。 三層二十四山所用如下: (1)地盤正針(內盤) 子午指向地磁方位,以地磁為依據。地盤正針主要用於建築的正位、立向和格龍,即判定建築坐山地脈和確定建築的坐向。 (2)人盤中針(中盤) 子午指向北極星方位,以極星為依據。古人云:地主靜,其氣後地盤半位,象徵山峰之靜寂,其來也緩,故為消砂之用。其層主要用來判斷建築周圍之砂山等環境。 (3)天盤縫針(外盤) 子午指向皋杲方位,即日影方位,以太陽為依據。古人云:天主動,其氣先地半位,象徵水的流動,其來也速,故為納水之用。該層主要用來判斷建築周圍水流的情況。 羅盤是風水理氣定向的主要工具,由於風水派別的眾多,各家慣用自己的理論,所以導致羅盤有很多環數,以適應這種情況。如理氣派就有八卦派、五行派、奇門遁甲派、三合派、玄空大卦派、飛星派、八宅派等眾多派別,其各派理論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講,風水派別只有形式派和理氣派的區別,不過兩者則是相互包含和相輔相成的,因為風水既要觀察環境,又要選擇方向,缺一而不成。以往說江西派為形勢派和福建派為理氣派是欠妥當的,其實楊筠鬆、曾文迪等對理氣也是十分重視的。風水羅盤的二十四山的定製方法 人類對方向的認識,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時期,由早期的東南西北4向,發展到8向、16向、24向、36向、60向、72向、120向、240向、360向、365向等若干不同的分度,越來越精細。然而作為一般的地理分向和航海等基本方位測定,24向是常用的。為什麼以24向作為基本定向分位呢?這與二十四節氣有關。 早期的發展中,中國這個以農業立國的國家,對季節節氣的要求是最緊要的。中國人將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便於指導農業的生產。最早記載二十四分位和二十四節氣關係的史籍是《淮南子?天文訓》。其中載: 日行一度,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鬥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加十五日指癸,則小寒,音比應鐘;加十五日指醜,則大寒,音比無射;加十五日指報德之維,……加十五日指壬,則大雪,音比應鐘。 地球一年繞太陽旋轉一週為360度,一年365天,約每15天一個節氣,即一年二十四節氣。在羅盤模式中,時間和空間是兩者合一的,羅盤的二十四分位與二十四節氣的設定相關聯。這二十四方位,即堪輿羅盤定向所稱的“二十四山”,所謂“山”即指向。所以每山有15度。二十四山與八卦相配合,每卦配三山,在風水學中稱為“一卦管三山”(圖4—1和表4—1)。 那麼羅盤二十四山的是如的關係定製,羅盤二十四山的定向,羅盤與二十四山節的關係:二十四山是由八天干、十二地支和四維卦來表示的。天干地支的使用發明很早,早在商代就用來記時,在出土的甲骨中,發現了完整的六十甲子表。二十四山是由八天干、十二地支和四維卦來表示的。天干地支的使用發明很早,早在商代就用來記時,在出土的甲骨中,發現了完整的六十甲子表。起初,天干僅是用......餘下全文>>

現在算八字月的地支究竟是按月份算還是按節氣算

月柱肯定是按節氣來排的了……

天干地支是怎麼計算的???一天24小時是 怎麼表示的??子時是什麼時候 從幾點到幾點啊 ??

1、首先記住天干地支與數字的對應關係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對應數字1到10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數字1到12

2、年的計算,公曆年份減三的個位數為天干,公曆年份減三除十二的餘數為地支

舉例:2012年,2012-3=2009,個位數為9,為壬,2009/12,餘數為5,為辰,所以為壬辰年

3、月的計算,地支根據二十四節氣推算,天干為年幹乘二加月數

舉例,2012年12月,此時節氣大雪已經過,冬至未到,所以算大雪節氣,為子月,冬至過了就算醜。月數,由於從寅月開始為正月,所以子月為11月,年幹壬*2+11=9*2+11=29,個位數為9,為壬,所以為壬子月。

4、日的計算,比較麻煩一些,最簡單的辦法是記住最近一個甲子日後推算

比如離現在最近的一個甲子日是10月30日,所以今天12月18日的日干支為癸丑日

5、時的計算,地支根據不同時間對應不同的地支,天干為日干乘二加時支減二

舉例,2012年12月18日的午時,天干為日干癸*2+7-2=15,故天干為壬,為壬午時

另外在月與時的計算上,還有兩個簡單容易記憶的歌訣可供參考

年上起月訣

甲己之年丙作初;

乙庚之歲戊為頭;

丙辛之歲尋庚上;

丁壬壬寅誰水流;

若問戊寅何方起;

甲寅之上好追求。

日上起時訣

甲己還加甲,

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

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

壬子是真途

二十四小時和十二時辰對照

子 醜 寅 卯 辰 己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駭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急,請高人指點!地支記月法,是按24節氣來劃分的嗎?所說的寅月,應該是從立春到驚蟄,這才是真正的正... 30分

一、天干地支紀月法規定,從立春到雨水再到驚蟄為止,算作一月,也就是真正的節氣正月,於此類推,巳月就是四月,午月就是五月,丑月就是十二月等。

二、生辰八字或者說八字,其實是周易術語四柱的另一種說法。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時間、即年、月、日、時。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別來表示年、月、日、時,如甲子年、丙申月、辛丑日、壬寅時等,包含了一個人出生時的天體執行的基本狀態。每柱兩字,四柱共八字,所以算命又稱“測八字”。依照天干、地支沂涵陰陽五行屬性之相生、相剋的關係,推測人的體咎禍福。

三、地支紀月法

天干地支紀月法是如何規定的?為何從來沒有哪種方法能夠超越天干地支紀月法,它對氣候變化竟然把握得如此精準。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在24節氣中,每經過2個節氣單位(1個是節,1個是中氣),就自然替換到下一個月,天干地支也隨節氣的更替而變化。如此24節氣就共同組成了完整的12個月,十二個月正好與十二地支一一對應。這十二個干支節氣紀月法,並非我們一般所說的農曆紀月,也不是公元陽曆紀月,而是由天干地支組成,隨節氣變化的紀月方式。

地支紀月表

地支月份 月頭交節 月中中氣 月尾交節

寅月 立春 雨水 驚蟄

卯月 驚蟄 春分 清明

辰月 清明 穀雨 立夏

巳月 立夏 小滿 芒種

午月 芒種 夏至 小暑

未月 小暑 大暑 立秋

申月 立秋 處暑 白露

酉月 白露 秋分 寒露

戌月 寒露 霜降 立冬

亥月 立冬 小雪 大雪

子月 大雪 冬至 小寒

丑月 小寒 大寒 立春

天干地支紀月法,雖然規定了地支和月份對應固定不變,但每個地支月該配什麼天干給它呢?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瞭解的知識點。

古人早已編好天干地支紀月法口訣: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丙辛必定尋庚起,丁壬壬位順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覓,甲寅之上好追求。

每逢“甲”或“己”為天干的年份,那麼該年的寅月(從立春起為寅月)是丙寅月;

乙、庚年,則寅月天干為戊,也就是戊寅月;

丙、辛年,則寅月天干為庚,也就是庚寅月;

丁、壬年,則寅月天干為壬,也就是壬寅月;

戊、癸年,則寅月天干為甲,也就是甲寅月。

我們只要照此法循得寅月(一月)的天干,那麼其餘月份的天干只要按照天干順序去推算即可。

60個月合5年一個週期;一個週期完了重複使用,周而復始,迴圈下去。

下面列出天干地支紀月法之 綜合對應表:

月支 月頭 中氣 月尾 農曆 陽曆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地支紀月綜合對應表

寅月 立春 雨水 驚蟄 正月 02月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月 驚蟄 春分 清明 二月 03月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月 清明 穀雨 立夏 三月 04月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月 立夏 小滿 芒種 四月 05月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月 芒種 夏至 小暑......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地支對應的節氣?
十二地支對應的顏色?
地支對應的十二長生?
天干地支對應的數字?
地支對應的方位?
天干地支對應的月份?
地支對應的時間?
地支對應的數字?
天干地支對應的數?
地支對應的生肖?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