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正月的年份?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31日

哪一年閏正月

由於定氣方法的採用,冬季一節一氣的平均長度約為29.74天,比朔望月長不了多少,節氣逐月向後推遲得很慢,所以冬季設定閏月的可能性就很 小。相反,夏至附近地球運動得慢,交節氣也慢,一氣可達16天之多,因而夏季及其前後幾個月,如農曆三、四、五、六、七月,閏月設定較多,在公元1821 年到2020年的200年中共有農曆閏月74個。其中閏正月、閏十一月、閏十二月一次也沒有,而閏五月最多,達16次。 出現的年份 2000~8000年出現閏正月的年份共有32個,分別是2262、2357、2520、2539、2634、4103、4828、4923、5868、6088、6183、6240、6278、6460、6555、6612、6650、6832、6984、7022、7041、7166、7242、7424、7519、7538、7614、7633、7796、7891、7910、7986。

贊助廣告

歷史上有閏過正月的年份嗎?

東漢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歲次丁酉,該年閏正月,此外,東漢建武三年(公元27年)也閏正月

什麼時候閏正月和臘月?

2009 閏五月

公元1949 --- 2020 年農曆閏月表

1949 閏七月 1952 閏五月 1955 閏三月 1957 閏八月 1960 閏六月

1963 閏四月 1966 閏三月 1968 閏七月 1971 閏五月 1974 閏四月

1976 閏八月 1979 閏六月 1982 閏四月 1984 閏十月 1987 閏六月

贊助廣告

1990 閏五月 1993 閏三月 1995 閏八月 1998 閏五月 2001 閏四月

2004 閏二月 2006 閏七月 2009 閏五月 2012 閏四月 2014 閏九月

2017 閏六月 2020 閏四月

從上表可知,閏四,五,六月特別多,閏九,十月特別少,尤其是沒有閏十一,十二

月和正月。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兩個中氣間的時間間隔並不是都一樣的。前面提到的

30.4368日只是個平均數。實際上,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是個橢圓,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

焦點上。軌道上離太陽最遠的一點叫做“遠日點”,最近的一點叫做“近日點”。地球在遠

日點附近運動慢,兩個中氣的時間間隔就長,最長的達到31.45日,因此不含中氣的可能

多,閏月出現的機會就多些。反之,在近日點附近地球運動快,兩中氣間的時間間隔就短,

最短的只有29天多,因此不含中氣的機會少,閏月出現的機會也就少了。這樣,我們對正月

或臘月(也包括農曆十一月)不設定閏月就不會感到奇怪。如若閏月要放在正月或臘月,那 我們豈不是可以過兩個春節或兩個除夕了嗎?其實這種曆法在清代前曾經有過,但後來由於

注歷方法的改變,就再也沒有這種巧合的事了。正月與臘月在短時間內是不會出現閏月的。臘月是人們對農曆十二月的一種叫法,它是由“臘日”演變而來的。臘日是古人祭祀百神的日子。這種活動最早是從周代開始的,具體在哪一天,沒有確切記載。到了漢代,將臘日定到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即干支紀日法中地支為戌的日子。因為冬至在農曆上上不固定的,所以臘日也不是固定的。後來人們又將十二月八日定為臘日。關於這一點,《荊楚歲時記》中記載道:“十二月八日為臘日。”

祭神的日子叫做臘日要從臘字說起。古臘字沒有“月”旁,象形為一隻掏掉內臟的小動物烤在日頭上。後來,人們把成塊的乾肉也稱臘,在周代,掌握臘的人稱為臘人。用臘祭神,所以便把祭日稱臘日,因臘日定在十二月,所以十二月也稱臘月。

哪一年閏正月

2000~8000年出現閏正月的年份共有32個,分別是2262、2357、2520、2539、2634、4103、4828、4923、5868、6088、6183、6240、6278、6460、6555、6612、6650、6832、6984、7022、7041、7166、7242、7424、7519、7538、7614、7633、7796、7891、7910、7986。

什麼時候閏正月

由於閏月的確定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二十四節氣分為節氣和中氣,簡稱節和氣,從冬至起按照中氣、節氣相間排列。由於一年中每兩個節氣之間的平均間隔大約為30.5天,而陰曆每月平均大約為29.5天,這樣,每月的節氣都會較上月的推遲一兩天,這樣,就終歸會有一個月只有節氣而沒有中氣,這個月就被定為一年中多出的閏月。所謂的十九年七閏也就是這樣確定的。由於二十四個節氣時均勻的分佈於地球公轉軌道,因此這樣設定閏月基本可以保證農曆年平均長度與迴歸年一致。

知道了設定閏月的方法,下面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閏正月不大出現的原因了。由於冬至前後,地球運行於近日點,公轉執行速度較快,而二十四節氣是平均分佈於地球軌道的,每15度一個,而此時地球轉過15度(每兩個節氣之間為15度)所需的時間較短,並不需要15天,而此時一節一氣之間隔也僅為29.74天,比朔望月長不了多少,以因而節氣推後的也較慢,所以在冬天設閏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在夏季,地球運行於遠日點附近,此時公轉執行速度較慢,執行15度所需的時間達到了16天,因而此時節氣推後的很快,所以設閏的可能性也較大。

所以說閏臘月,閏正月並非沒有,只是比較少見罷了

哪一年閏正月

2000~8000年出現閏正月的年份共有32個,分別是2262、2357、2520、2539、2634、4103、4828、4923、5868、6撫88、6183、6240、6278、6460、6555、6612、6650、6832、6984、7022、7041、7166、7242、7424、7519、7538、7614、7633、7796、7891、7910、7986。

潤正月是哪一年

從1645-3358年,一千七百多年中有閏正月的年份是:1651 2262 2357 2520 2539 2634

望採納,謝謝!

歷史上有潤過正月嗎?潤月是怎麼計算的?有都有哪些?詳細點的請指教下!

請看這段:由於定氣方法的採用,冬季一節一氣的平均長度約為29.74天,比朔望月長不了多少,節氣逐月向後推遲得很慢,所以冬季設定閏月的可能性就很小。相反,夏至附近地球運動得慢,交節氣也慢,一氣可達16天之多,因而夏季及其前後幾個月,如農曆三、四、五、六、七月,閏月設定較多。在公元1821年到2020年的200年中共有農曆閏月74個。其中閏正月、閏十一月、閏十二月一次也沒有,而閏五月最多,達16次。

無怪乎我們碰不到閏正月,也過不到“閏春節”了。 地球的自轉給我們帶來了時間的第一個自然單位“日”,地球繞太陽的公轉運動帶來了第二個計時單位“年”,月亮繞地球的運動為處們建立了第三個時間單位“月”。

我們知道,一個太陽迴歸年等於365.2422平太陽日,月亮圓缺變化的週期(朔望月)等於29.5306平太陽日。顯然,年和月的長度並不正好是日的整數倍,這就給日常生活中的計時問題帶來了一些麻煩。如何利用年、月、日這三個單位來計算時間的方法稱為曆法,其中包括一年的日數,一年中不同月份的日數如何確定,以及置閏的規律等內容。

在曆法中,年和月的長度是日長的整數倍,它們不再是時間的自然單位,分別稱為歷年和歷月。

陽曆又稱太陽曆,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週期所定出來的歷法。陽曆的每一歷年都接近於迴歸年。在一長時間內,歷年的平均長度應儘可能與迴歸年相等。在這一前提下,每年劃分為12個歷月,它們沒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因此,在陽曆中,便採用與迴歸年最相近的整日數來計算年的長度,一年365日。

很明顯,如果陽曆的歷年長度每年都為365日,那麼由於每一歷年比迴歸年長度短0.2422日,長此以往,差數不斷積累,季節就會不斷向後推遲。為了克服這一點,陽曆規定設定閏年,閏年為366日,而把含有365日的年份稱為平年。置閏的規則可用三句話來表示:非世紀年的公元年數能被4整除的為閏年,世紀年的公元年數能被400整除的為閏年,其餘的年份為平年。

陰曆又稱太陰曆,是依據月亮執行的週期所定出的一種曆法。制訂陰曆的原則是使每一歷月都接近於朔望月,歷月平均長度應等於朔望月。然後,使歷年的長度儘可能接近迴歸年。由於朔望月的長度為29.5306日,陰曆的歷月是大月30日,小月29日,交替相間,以使歷月平均長度接近於朔望月。當然,這樣做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異。由於陰曆的歷年不能反映出季節的變化,和農業生產及人們的日常生活脫節,因而已很少為人所用。

我國沿用已久的農曆並不是完全用陰曆,也不是完全用陽曆,而是兩者並用。一方面,農曆以月亮繞地球執行一週為一月,平均歷月長度等於朔望月;另一方面,農曆設定閏月以使歷年平均長度儘可能接近迴歸年,同時設定24節氣以反映季節的變化特徵。農曆集陰、陽兩歷的特點於一身,所以稱為"陰陽曆"。

陰陽曆的歷月長度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農曆規定,月初必合朔,月朔之日定為初一。月建的大小取決於合朔的日期,即根據兩個月朔中所含的日數來決定。由於兩個朔望月的長度並不正好為59天,因而一年中的大、小月數也不一定相等,有時可能連續出現兩個大月或小月,以使歷月的平均長度儘可能與朔望月相近,其剩餘的差數則依靠閏月以及閏月月建的安排來調節。

朔望月和迴歸年是兩個難以相合的週期,它們的餘數都很零碎,而我國的農曆卻把作為陰、陽兩歷基礎的這兩個自然週期調和的十分成功。早在春秋時代就已發現,如果在19個陰曆年中插入7個閏月,那麼總長度便和19個陽曆年長度幾乎相等。這種“十九年七閏法”在古歷中稱為“閏章”。

農曆的置閏規則,與節氣有關。24節......餘下全文>>

閏十二月的年份

不會出現潤臘月,至少幾千年不會出現一次。

實際上,兩千多年來我們一直就沒有過“閏臘月”。它只是人們的一句常用語。那麼,為什麼我們實際生活中沒遇到過,而在民間卻常常說到它呢?

在我國曆史上曾使用過很多種曆法,例如被稱作“三正”的夏曆、殷歷、周曆以及秦朝所使用的顓頊歷。各種立法每年的一月都不一樣,只有夏曆與我們現在的月份一致,以正月為每年的第一個月。上述四種曆法為我國夏商周秦至漢初時期分別使用過的歷法,它們都是以月亮繞地球1周的時間為1個月的,比太陽繞地球一週即迴歸年的時間要短,為了與自然年的時間相一致,使24節氣所產生的時辰不亂,於是便將所餘的時間約3年累成1個月,13個月即閏年。閏年所加的這個月叫閏月,閏月的設定必須是一年裡沒有中氣的月份,中氣就是24節氣中的冬至、大寒、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等12個節氣(而其餘的12個節氣就不叫中氣)。閏月加在某個月之後便稱閏某月。如1976年的8月之後那個月為閏8月,該月中就不包含上述12個“中氣”中的任何一個。這樣,農曆的年份每19年與陽曆所依據的迴歸年相吻合一次,也與24節氣的分佈重合一次。

為了進一步弄清“閏臘月”,我查閱了多種曆書和資料,尤其對《新編實用萬年曆》(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年3月第2版,2011年3月第5次印刷)所包含的200年(1901-2100年)的農曆年份進行了統計,結果表明,在這200年裡面共有73個閏年,也就是說有73個閏月,其中閏2月8個、閏3月8個、閏4月14個、閏5月14個、閏6月12個、閏7月8個、閏8月6個、閏9月、10月、11月各1個。只有1月和12月也就是正月和臘月沒有閏月,那麼“閏臘月”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的確,單從統計數字上確實看不到一個閏臘月。我們需要將古今結合起來。除夏曆的月份和我們現在的月份完全一致外,其餘幾種曆法分別以12月、11月、10月為一年的第一個月,那麼我們今天的11月、10月、9月就分別相當於殷歷、周曆、秦歷的12月亦即臘月。這樣看來,這三種曆法無論哪一種裡面都有閏臘月——雖然在200年中,分別才只有一個!但是,不管怎樣,總還是有人能等到、能盼到,大概正因為如此,民間才有了“三十年等一個閏臘月”的說法。這樣看來,不管三年還是三十年都只是表示一種時間上的持久和長遠,它並不是一個具體的時間長度。

我國自漢武帝太初元年開始使用《太初曆》,該曆法基本沿用夏曆,此後兩千多年一直沿用不變。期間,不少朝代雖然也有一些修改,但僅僅是糾正了一些偏差,做了些許“微調”而已。由於我國的漢民族和漢語體系的真正形成期是在西漢。漢初的100多年間仍然沿用秦的顓頊歷,可以想象,在漢武帝頒佈新曆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民間很可能就出現了新舊曆法共用的交替階段,尤其在資訊極不發達的時代,這種交替的時段會更長一些,因為夏曆的閏九月也就是顓頊歷的閏臘月,所以民間自然把新曆的閏九月按舊曆叫做“閏臘月”,民間的這種叫法雖不見於史冊,但是,它已經是一種習慣,並且逐漸變成了口頭語一直傳了下來,至於閏不閏臘月已經無關緊要了。

有沒有閏正月的

好像沒有

相關問題答案
閏正月的年份?
閏六月的年份?
農曆閏六月的年份?
閏七月的年份?
閏四月的年份?
閏三月的年份?
閏月的年份?
潤六月的年份?
正月蛇年出生的名人?
哪一年閏正月?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