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作用?
學習天干地支有什麼用?
中國傳統文化分門別類卻同出一源,由河圖洛書乃至更久遠的傳承顯化。
天干和地支,是這其中一個有深妙含義的數理工具,運用廣泛和關鍵。今人多有不明之處,卻也感其深厚而生敬仰。
從中國傳統言,天地皆有定數,以象取卦,可探知世事變遷。天數為六,地數為五,五六則天地迴圈六十為一運,三小運為一中運,三中運為一大運,故古有黃河五百年一清之說,亦有五百年聖賢出之語。
試說這地五之數,《內經》雲,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六氣一時,四時為歲。天有寒暑燥溼風火六步,一千四百氣則成一運。此六十年,即一小迴圈,這從歷史的氣候和人世的變化,可得證之。
所以古來以天干地支來記時、日、月、年,有其深意,亦可在山、醫、命、相、卜之各學中有妙用,探知天地人世奧祕,是國人的玫寶,不可輕言啊。
聖賢言,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人但依善惡得福禍,非一生經歷,不能悟啊!
不才只知零碎,還望拋磚引玉,共勉為盼。
具體分析一下干支作用關係
你的八字嗎???
命主不是老大?身體注意婦科……憂鬱多愛亂想……靈感還是蠻好的人……
干支是怎樣的作用關係
天干地支,簡稱為干支,源自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曆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干支紀元法。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而用干支來紀年月日時的歷法叫做干支歷 。
baike.baidu.com/...57EcA6
天干 地支代表了什麼?有什麼作用?
用的到.生辰八字或者說八字,其實是周易術語四柱的另一種說法。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時間、即年、月、日、時。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別來表示年、月、日、時,如甲子年、丙申月、辛丑日、壬寅時等。每柱兩字,四柱共八字,所以算命又稱“測八字”。依照天干、地支沂涵陰陽五行屬性之相生、相剋的關係,推測人的體咎禍福
天干地支的干支與時間
干支歷和農曆是兩套不同的歷法。干支歷又稱甲子歷,是中國所特有的陽曆,中國人民的智慧結晶,作為曆法已施行了數千年,它完全參照黃道地日關係建立,以立春為元旦,一個迴歸年為一年。在當代農曆借用干支紀年,以正月初一為起點,這是籠統的標註;“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專案《中國古代曆法》一書中指出,干支紀年是從立春起算。 天干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了大自然執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中國干支歷包含了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迴圈運化的規律。干支歷主要由干支紀年、干支紀月、干支紀日、干支紀時四部分組成。 干支紀年以天干和地支組成共60個干支紀年(詳見上文序列表中的表格)(或見下文五行、屬相),以此往復,60年為一個輪迴。干支紀年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漢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干支紀年。干支紀年一個週期的第一年為“甲子”(如黃巾起義口號為“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為“乙丑”,依此類推,60年一個週期;一個週期完了重複使用,周而復始。(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數,所以每60年為一週期)。如1644年大概為甲申年,60年後的1704年同為甲申年,300年後的1944年仍為甲申年。注意以上只是大概對應,因公曆和干支歷是不同的歷法,年份起點不同。 干支紀月是由十二辰紀月發展而來,據《五行大義》中記載:大撓“採五行之情,佔鬥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故有枝幹名也。” 由此知干支發明之初就是:幹用於紀日,支用於紀月。在古代早以十二辰紀月,即為月建。在以鐘表盤面理解日月五星的執行時,我們就可很清楚的看到月建是日月相會時的辰位。古代曆法選冬至日且日月相會日(月朔日)為對應於“子”刻度,月針繞行一週約27天多,但此時作為太陽視運動的年針已前行了約一個刻度,月針需再前行2天多才能趕上太陽進行日月相會,這時就相會於“醜”刻度,這樣日月相會日就會逐步發生在十二刻度中,以此確定月建。不同朝代年歲開始的月建地支不同。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這個是夏曆。而商曆是正月建醜,二月建寅,三月建卯。周曆是正月建子,二月建醜,三月建寅。秦歷是年開始於建亥,但仍稱十月。至漢武帝改歷,才複用夏正,就是正月建寅為歲首(武則天改過用周正,建子)一直沿用至今。干支紀月自官方到民間一直有使用!以敦煌出土的北宋《雍熙三年(986)丙午歲具注歷日》(伯3403)為例,各月起始點的定義,並非曆法中的朔日,而指的是各月節氣,此故,二月就定義成從驚蟄(二月節)至清明(三月節)前一日,餘類推。敦煌具注歷以節氣為各月之始的規矩,或已有相當久遠的歷史。但從現存各漢簡殘歷中,均可見到以朔日作為各月月建起點的情形。 干支紀月的推算較為容易,每年的各月地支已經固定,只要推算月的天干配固定每月地支就行。有歌訣為證(寅月為正月,寅為虎,又稱“五虎遁元”):甲己之年丙作首,——逢年幹是甲或己的年份,正月的月幹從丙上起。乙庚之歲戊為頭,——逢年幹是乙或庚的年份,正月的月幹從戊上起。丙辛必定尋庚起,——逢年幹是丙或辛的年份,正月的月幹從庚上起。丁壬壬位順行流,——逢年幹是丁或壬的年份,正月的月幹從壬上起。更有戊癸何方覓,甲寅之上好追求。——逢年幹是戊或癸的年份,正月的月幹從甲上起。 為了便於推算,把他們的關係歸納於此表: 年天干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甲、己 丙寅 丁......餘下全文>>
地支與天干的作用
對於現代人來說,判斷自己的生辰八字,已經不是很容易的事了,因為大多數人都以陽曆,就是公曆來記自己的生日。所以在這裡介紹一下怎樣從陽曆生日來推算生辰八字。
生年的天干地支表示最好找到。它的一年就是陰曆的一年,從初一到除夕。只要查一下年曆就可以了。如果沒有當年的年曆,可以根據今年的年曆逆推。在知道了今年的天干地支後,可以參看本書第二章第二節中的六十甲子表,依次逆推就可以了。比如1998年除夕以後至1999年的除夕是戊寅年,那麼逆推可知1997年是丁丑年,1996年是丙子年,1995年是乙亥年,1994年是甲戍年等等。
生月的天干地支也不難推算。陰曆以十一月為子月,十二月為丑月,一月為寅月,以下依次為二月卯月、三月辰月、四月巳月、五月午月、六月未月、七月申月、八月酉月、九月戍月、十月亥月。但相者所說的十二月有所不同,是以二十四節氣為標誌的。每年的立春之日至驚蜇之日為一月即寅月,驚蜇至清明為二月卯月,清明至立夏為三月辰月,立夏至芒種為四月巳月,芒種至小暑為五月午月,小暑至立秋為六月未月,立秋至白露為七月申月,白露至寒露為八月酉月,寒露至立冬為九月戍月,立冬至大雪為十月亥月,大雪至小寒為十一月子月,小寒至立春為十二月丑月。這樣,只要知道了生日是陰曆幾月,就知道了生月的地支。生月的天干怎麼辦呢?這裡有一個表,第一行是各年的天干,豎列是各月的地支,表中列出了各月的天干:
月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
年
寅一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寅
卯二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卯
辰三戊辰庚辰壬辰甲辰丙辰
巳四己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
午五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
未六辛未癸未乙未丁未己未
申七壬申甲申丙申戊申庚申
酉八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
戍九甲戍丙戍戊戍庚戍壬戍
亥十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
子十一戊子丙子庚子壬子甲子
醜十二丁丑己丑辛丑癸丑乙丑
比如說甲子年、甲寅年等所有以甲為天干的年,則一月的天干是丙,為丙寅月,三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月,等等,而天干為已的年如己巳、已卯等等的月的天干也與甲天下的年一樣。
生日的天干地支的推算是非常複雜的。它是由古代相者定下了某一天的干支,然後依次推下來的。要知道生日的干支,只能查萬年曆,而且是陰陽曆對照的萬年曆。如果不知道生日是陰曆多少,都可以查萬年曆。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我國曆法以月球繞地球一週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 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迴歸年的天數相符,設定閏月。據記載,西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採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曆和陽曆。
天干地支,是過去人建曆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代的中國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些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所以這些數字被賦於的意思就越來越多了。
古人(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體上是354天多(與一個迴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干),產生陰陽合曆,發展出現在的天干地支;較為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這幾個朝代。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餘下全文>>
誰知道地支藏乾的作用
聽說過地支天干,沒聽說過地支藏幹。如果說的是地支天干的話,它們的作用可就大了去了。我國有十天干、十二地支之說,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們常見的作用是:
1.紀年。農曆說的甲子年、乙丑年就是把天干和地支結合起來紀年的。
2.紀月日、紀時。什麼子時,午時,都是我們很熟悉的。
3.還可以表方向。你聽算命的常唸叨什麼東方甲乙木的就是。
4.最後和五行之類的放到一起,可以用來算命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