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丁姓的來歷?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8日

百家姓丁姓的起源及家譜

丁姓 - 姓氏源流 丁(Dī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據《元和姓纂》、《萬姓統譜》、《通志·氏族略》等資料所載,姜太公之子伋,諡號為齊丁公,子孫以其諡號為氏,稱為丁姓。

2、出自丁侯的後裔。據《姓氏考略》所載,丁侯為殷商諸侯,周武王討伐殷紂時丁侯因不從而被周所滅,其祖孫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為氏。

3、出自子姓。周朝封商朝遺民微子啟於宋國(今河南省東部和山東、江蘇、安徽省間地),國人宋丁公的子孫以其字號“丁公”為氏,稱為丁姓。

4、出自他姓所改或其他少數民族改姓、賜姓而來:

贊助廣告

① 為孫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據《三國志·江表傳》雲:“孫權因孫匡燒損茅芒,以乏軍用,別其族為丁氏。”所以,後世的丁姓中國人之中,特別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因為孫氏傳自周文王第子康叔。

② 出自於氏所改。據《楓窗小牘》所載,宋代人於慶欲依附於權貴丁謂,遂改姓丁,後果如意。

③ 明代西域(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分地區)人名中以“丁”為末字者進入中原漢化後,有改姓丁者。如《靈山房集高士傳》雲:“鶴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為烏祿丁,又有從兄士雅漠丁,鶴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義,後世遂以鶴年為丁姓。”

贊助廣告

④ 彝族尼質氏、瑤、鄂倫春、東鄉、回、蒙等均有丁姓。

⑤ 出自賜姓。明朝元人丹珠爾被賜姓丁。

丁姓 - 得姓始祖 丁公伋。炎帝神農氏是少典的兒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濱,於是以姜為氏。姜姓子孫經夏、商兩代,到周時有姜姓呂尚,俗稱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師,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今山東省北部)。其兒子名,周成王時為朝廷重臣,又是周康王的顧命大臣,死後諡號為齊丁公伋,其子孫便以諡號為氏伋,稱為丁姓,並尊丁公伋為丁姓始祖。丁姓 - 各支始祖 丁 誼:宋嘉定六年自新昌南洲遷居上虞南鄉夏湖溪孝敬裡。為上虞夏湖溪丁氏始祖。

丁 順:明洪武間自海州東海縣北徒日照城南劉家寨,後以軍籍隸青州衛,所居遂名曰丁家莊。為日照丁氏始祖。

丁燮元:由江北南遷雲陽包港。為雲陽丁氏始祖。

丁文震:明初由烏程裘莊遷居武進後圻。為武進丁氏始祖。

丁國才:明洪武元年由豫章遷上湘,卜居橫洲澗。為橫洲澗丁氏始祖。

丁文域:明洪武二年自江西豐城縣沙湖遷至湘潭六十四區,子孫蕃衍,其地遂名丁家河。為湘潭丁氏始祖。

丁 昂:明季自上虞丁宅街遷居鄞南孔浦港。為鄞南孔浦港丁氏始祖。

丁振卿:唐僖宗時自山陰遷至新昌縣彩煙。為彩煙丁氏始祖。

丁 奐:宋元豐間自江右遷義烏盤石。為義烏丁氏始祖。

丁 孝:宋元間自蘭溪遷至龍丘業桂坊,定居於龍丘高塘。為龍邑高塘丁氏

丁義甫:自宿松徙居懷寧欽化鄉汪家潭新安裡。為懷寧欽化丁氏始祖。

丁一中:南宋末避兵亂,偕子自金華遷來縉雲。為縉雲丁氏始祖。

丁 洙:世居天台溫嶺,南宋初官江西轉運副使,任滿還鄉,路過縉雲,愛其山水民情,遂置產立業,築室邑之翠微山下而居。為濟陽郡丁氏始祖。

丁尚敏:字育聲,自公遷湘譜載一代重其初也又推公所從出自琨後公發源豫章歷十一代至公詳載淌晰不忘本也。元配:李氏,公遷湘住白毛灘,越一歲又居裴家坡丁家埔,三年仍遷是地,因名丁家洵卽丁公親也,而白毛灘流弓灘,卽時若公手序,所謂先人舍舟登岸處也,夫婦生歿未詳,相傅葬裴家坡,坐北朝南,因先人未及立碑,不敢妄載,放老謙缺,今遵三次續修詳之。尚敏長子:丁清,生歿未詳,葬裴家坡,坐北朝南。為湘裴家坡丁家埔丁氏始祖。

丁 詳:丁尚敏之子,字瑞徵,元時居江西撿州府監川縣,公細高尚其志,長休,國恩授泰政大夫年老致仕歸......餘下全文>>

丁姓的由來百家姓排多少位? 15分

丁姓在百家姓中排177位

第一支見諸於《姓氏考考略》

丁氏的第二支姓源來於姜子牙一族。

丁氏的第三支姓源﹐始於三國時期

源於改姓,屬於因故改姓為氏

源於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改姓。

得姓始祖為丁公伋。

百家姓中姓丁的由來

根據歷來學者的考證,丁姓的始見,大致是在3100年以前的周武王伐紂之時。《姓氏考略》上所記載的:“太公金匱,武王伐紂,丁侯不朝,丁姓始此。”明白指出了當時就已經有以丁為姓的諸侯。不過,古籍中對於這位丁侯的來龍去脈,大多語焉不詳,所以到目前為止,大家只能知道丁氏的具有悠久歷史,卻一直無從探知最原始的丁氏的家世源流。

第二支丁氏,就有詳實的源流可考了。依照《姓纂》和《萬姓統譜》、《通志氏族略》等書的記載,他們是姜太公的後裔,發源於現在的山東省境內,其家族淵源,還可以遠遠地追溯到上古的炎帝神農氏,是最為道地、最為光彩的黃炎子孫。三書都是這樣認為的:“齊太公生─??7???1?9.0?6.0?及??1?9.0?,支孫以諡為姓”。這一支丁氏,實際上也是後世丁氏之族的中堅份子。漢代以後,雖然陸續有三批人馬投入這個大家族的陣容,但千百年來的丁姓人,絕大多數都是來自這一支,算起來都是源自姜太公的炎帝后裔。

到了三國鼎立時期,位於江南的東吳,開始出現了第三支丁氏,那便是孫權之孫的被改姓為丁。這一段淵源,明載於《江表傳》,是這樣說的:“孫權因孫匡燒損茅芒以乏軍用,別其族,為丁氏。”換言之,後世的丁姓人之中,也有一部份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因為孫氏正是傳自周文王的第八子康叔。

此後,丁氏的陣容越來越是龐大,先後加入了兩支新的生力軍:一支改自於氏,一支則由來華定居的西域人所改。關於這兩支丁氏的加入,都是有具體的證據可為依憑的,包括《楓窗小牘》所記載的:“宋有無賴子於慶欲依丁謂,一老儒教其改姓丁,後果得意”,以及明載於《楊士奇東里文集》的:“丁鶴年,其先西域人,西域人多名丁,既入中原,因以為姓。”

由此看來,現在遍佈於世界每一處地方的丁氏之族,至少是有五個系統的。第一支是丁侯之後,第二支是丁─??7???1?9.0?6.0?及??1?9.0?之後,第三支出自孫匡,第四支出於慶之後,第五支則為西域人的改姓。丁氏,真可以說是一個集英聚銳的姓氏。

從丁氏組織龐大和複雜的情形,還可以提示世人這樣一個觀念,那就是同姓的男女,不一定就絕對不可通婚,而不同姓的人,也不一定就必然適宜彼此聯姻。這一點,《中華姓府》指出:“禮,同姓不婚,莫不知之,而同姓可婚,異姓或不可婚,則知者少矣。以丁姓而言,於及西域人所改者,同可婚也;以孫姓而言,孫改之丁,孫丁雖異,則不可婚。是結婚者,宜究祖姓之源,免鑄錯誤。”

如此說來,年輕男女在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時,還真得先行了解自己姓氏的來龍去脈,免得無意之間鑄成錯誤,而貽患後代子孫呢!

丁氏自從在漢、晉之際大放異彩之後,這一份光輝,就此千百年傳留了下來,歷史上的每一個朝代,丁氏都是人材輩出,而於清代登峰造極。

清代的丁氏,出過傳名千古的國家棟梁之才,更出過功在傳統文化的了不起學者,丁寶楨、丁日昌、丁敬、丁申、丁丙、丁取忠,無一不是滿綴著晶瑩光華的名字。

丁日昌,在光緒年間更是大名鼎鼎,不但作到江蘇巡撫的方面大臣,以所歷皆有名績而著稱,而且,曾經輔佐曾國藩,仿造西洋的火器和船舶最力,對於中國的現代化,獻力不少。

百家姓對聯:丁姓對聯及丁姓來歷,丁姓宗祠聯

為您奉上:

丁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東漢時岑溪丁密父母喪,守廬墓三年,雙鳧遊於廬旁小池,見人馴伏,人以為孝心所致。下聯典指漢遼東人丁令威學道靈虛山,後化鶴而歸。

飛鳧馴伏;

化鶴歸來。

上聯典指東漢時岑溪丁密父母喪,守廬墓三年,雙鳧遊於廬旁小池,見人馴伏,人以為孝心所致。下聯典指漢遼東人丁令威學道靈虛山,後化鶴而歸。

鳧遊家池水;

化鶴歸遼鄉。

千歲鶴歸來,覺世高吟垂不朽;

三公鬆發育,薰天偉績蔭無疆。

此聯為司徒鎮餘巷丁氏宗祠聯。

丁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幾?

46

姓丁的在百家姓裡怎麼排的啊?

丁姓的支源眾多,但大致上,山東為其最早發源地,後在當地發展成為丁姓最大的濟陽郡望,山東丁姓亦是各地遷播的主源頭。秦漢時期,丁姓聚居地主要在今山東、江蘇、河南境內,同時,河北、陝西、廣西、湖北、廣東等省也有少量丁姓人口落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導致了丁姓頻繁的遷徙,可謂丁姓歷史上播遷的昌盛時期。三國孫吳的孫匡改姓丁,為丁姓的發展加添了新的支脈,江蘇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區成為此支丁姓繁衍的主要區域。這一時期,丁姓仍以山東、河南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姓遷入者。唐代,濟陽丁姓有入居福建者。據《漳州府志》所載:“陳元光軍諮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濟陽,後徙光州固始,總章二年,從元光開漳州。”此支丁姓唐末遷居泉州、廣東等地。宋元時期,有江蘇人丁謂後人分居於崖州(今廣東省崖縣西北)和廣州。有丁允文、丁肇憲分別開基廣東潮州和梅州,被視為當地始祖。清代,居於福建、廣東一帶的丁姓有移居臺灣的,後徙居泰國、新加坡、美國等地。至此,從宋代以來散佈全國各地的丁姓已日趨向世界各地延續其支脈。今日丁姓以江蘇、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東、江西、浙江、貴州、吉林、遼寧等省多此姓,上述十一省丁姓約佔全國漢族丁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 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四。

丁在百家姓中排名多少

【排名】

第48位

【丁姓】

丁姓的支源眾多,但大致上,山東為其最早發源地,後在當地發展成為丁姓最大的濟陽郡望,山東丁姓亦是各地遷播的主源頭。秦漢時期,丁姓聚居地主要在今山東、江蘇、河南境內,同時,河北、陝西、廣西、湖北、廣東等省也有少量丁姓人口落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導致了丁姓頻繁的遷徙,可謂丁姓歷史上播遷的昌盛時期。三國孫吳的孫匡改姓丁,為丁姓的發展加添了新的支脈,江蘇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區成為此支丁姓繁衍的主要區域。這一時期,丁姓仍以山東、河南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姓遷入者。唐代,濟陽丁姓有入居福建者。據《漳州府志》所載:“陳元光軍諮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濟陽,後徙光州固始,總章二年,從元光開漳州。”此支丁姓唐末遷居泉州、廣東等地。宋元時期,有江蘇人丁謂後人分居於崖州(今廣東省崖縣西北)和廣州。有丁允文、丁肇憲分別開基廣東潮州和梅州,被視為當地始祖。清代,居於福建、廣東一帶的丁姓有移居臺灣的,後徙居泰國、新加坡、美國等地。至此,從宋代以來散佈全國各地的丁姓已日趨向世界各地延續其支脈。今日丁姓以江蘇、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東、江西、浙江、貴州、吉林、遼寧等省多此姓,上述十一省丁姓約佔全國漢族丁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 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四。

【新的“百家姓”順序】

李,王,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朱,馬,胡攻郭,林,何,高,樑,鄭,羅,宋,謝,唐,韓,曹,許,鄧,蕭,馮,曾,程,蔡,彭,潘,袁,於,董,餘,蘇,葉,呂,魏,蔣,田,杜,丁,沈,姜,範,江,傅,鍾,盧,汪,戴,崔,任,陸,廖,姚,方,金,邱,夏,譚,韋,賈,鄒,石,熊,孟,秦,閻,薛,侯,雷,白,龍,段,郝,孔,邵,史,毛,常,萬,顧,賴,武,康,賀,嚴,尹,錢,施,牛,洪,龔。

百家姓中,丁字是著麼來的。

丁(Dī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據《元和姓纂》、《萬姓統譜》、《通志·氏族略》等資料所載,姜太公之子伋,諡號為齊丁公,子孫以其諡號為氏,稱為丁姓。

2、出自丁侯的後裔。據《姓氏考略》所載,丁侯為殷商諸侯,周武王討伐殷紂時丁侯因不從而被周所滅,其祖孫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為氏。

3、出自子姓。周朝封商朝遺民微子啟於宋國(今河南省東部和山東、江蘇、安徽省間地),國人宋丁公的子孫以其字號“丁公”為氏,稱為丁姓。

4、出自他姓所改或其他少數民族改姓、賜姓而來:

① 為孫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據《三國志·江表傳》雲:“孫權因孫匡燒損茅芒,以乏軍用,別其族為丁氏。”所以,後世的丁姓中國人之中,特別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因為孫氏傳自周文王第子康叔。

② 出自於氏所改。據《楓窗小牘》所載,宋代人於慶欲依附於權貴丁謂,遂改姓丁,後果如意。

③ 明代西域(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分地區)人名中以“丁”為末字者進入中原漢化後,有改姓丁者。如《靈山房集高士傳》雲:“鶴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為烏祿丁,又有從兄士雅漠丁,鶴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義,後世遂以鶴年為丁姓。”

④ 彝族尼質氏、瑤、鄂倫春、東鄉、回、蒙等均有丁姓。

⑤ 出自賜姓。明朝元人丹珠爾被賜姓丁。

★★得姓始祖:丁公伋。炎帝神農氏是少典的兒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濱,於是以姜為氏。姜姓子孫經夏、商兩代,到周時有姜姓呂尚,俗稱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師,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今山東省北部)。其兒子名,周成王時為朝廷重臣,又是周康王的顧命大臣,死後諡號為齊丁公伋,其子孫便以諡號為氏伋,稱為丁姓,並尊丁公伋為丁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丁姓的支源眾多,但大致上,山東為其最早發源地,後在當地發展成為丁姓最大的濟陽郡望,山東丁姓亦是各地遷播的主源頭。秦漢時期,丁姓聚居地主要在今山東、江蘇、河南境內,同時,河北、陝西、廣西、湖北、廣東等省也有少量丁姓人口落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導致了丁姓頻繁的遷徙,可謂丁姓歷史上播遷的昌盛時期。三國孫吳的孫匡改姓丁,為丁姓的發展加添了新的支脈,江蘇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區成為此支丁姓繁衍的主要區域。這一時期,丁姓仍以山東、河南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姓遷入者。唐代,濟陽丁姓有入居福建者。據《漳州府志》所載:“陳元光軍諮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濟陽,後徙光州固始,總章二年,從元光開漳州。”此支丁姓唐末遷居泉州、廣東等地。宋元時期,有江蘇人丁謂後人分居於崖州(今廣東省崖縣西北)和廣州。有丁允文、丁肇憲分別開基廣東潮州和梅州,被視為當地始祖。清代,居於福建、廣東一帶的丁姓有移居臺灣的,後徙居泰國、新加坡、美國等地。至此,從宋代以來散佈全國各地的丁姓已日趨向世界各地延續其支脈。今日丁姓以江蘇、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東、江西、浙江、貴州、吉林、遼寧等省多此姓,上述十一省丁姓約佔全國漢族丁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四。

新百家姓排名

中國最新姓氏人口數目的排名,由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統計,列出了前100名。

1李 2王 3張 4劉 5陳 6楊 7趙 8黃 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樑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於 29董 30蕭 31程 32柴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餘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鍾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範 62方 63石 64姚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邵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曹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001、李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就地區而言,李姓在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東南沿海諸省中,比例僅在4%左右。

002、王姓:約佔漢族人口的7.41%,人口眾多。

003、張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7.07%。尤以山東、河南、河北、四川四省為最多。004、劉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5.38%。北方地區的河北、內蒙古、遼寧、京津地區中劉姓比率較高,約佔該地區漢族人口的8%以上。

005、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南方地區多陳姓。在臺灣、廣東二省,陳姓約佔本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

006、楊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3.08%,在全國分佈極廣,尤以長江流域的省份多楊姓。007、趙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29%。

008、黃姓: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2.23%。黃姓在要集中於江南地區,廣東省的黃姓人口最多,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廣西、江西等省黃姓人口也比較多,以上五省的黃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56%。

009、周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2.12%。在長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佔比例相對其他地區要高。

010、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05%。江南各省吳姓均佔省人口總數的2%以上,尤以福建為高,約佔該省人口5%,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江南大姓。

011、徐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1.73%。尤以河南、山東、浙江最多!

012、孫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52%,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尤以福建、廣東、湖南最多!

013、胡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一。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東、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約佔全國漢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約佔全國漢族胡姓13%。

014、朱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26%,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尤以安徽、江蘇、山東最多。

015、高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21%,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尤以江蘇、福建、廣東、江西、雲南等地為多。

016、林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8%,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尤以福建、廣東、臺灣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約佔全國漢族林姓人口60%。

017、何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7%,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以四川、廣東、湖南三省多此姓。

018、郭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5%,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氏......餘下全文>>

百家姓中丁的祖先是幹什麼的

丁(Dī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據《元和姓纂》、《萬姓統譜》、《通志·氏族略》等資料所載,姜太公之子伋,諡號為齊丁公,子孫以其諡號為氏,稱為丁姓。

2、出自丁侯的後裔。據《姓氏考略》所載,丁侯為殷商諸侯,周武王討伐殷紂時丁侯因不從而被周所滅,其祖孫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為氏。

3、出自子姓。周朝封商朝遺民微子啟於宋國(今河南省東部和山東、江蘇、安徽省間地),國人宋丁公的子孫以其字號“丁公”為氏,稱為丁姓。

4、出自他姓所改或其他少數民族改姓、賜姓而來:

① 為孫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據《三國志·江表傳》雲:“孫權因孫匡燒損茅芒,以乏軍用,別其族為丁氏。”所以,後世的丁姓中國人之中,特別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因為孫氏傳自周文王第子康叔。

② 出自於氏所改。據《楓窗小牘》所載,宋代人於慶欲依附於權貴丁謂,遂改姓丁,後果如意。

③ 明代西域(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分地區)人名中以“丁”為末字者進入中原漢化後,有改姓丁者。如《靈山房集高士傳》雲:“鶴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為烏祿丁,又有從兄士雅漠丁,鶴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義,後世遂以鶴年為丁姓。”

④ 彝族尼質氏、瑤、鄂倫春、東鄉、回、蒙等均有丁姓。

⑤ 出自賜姓。明朝元人丹珠爾被賜姓丁。

★★得姓始祖:丁公伋。炎帝神農氏是少典的兒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濱,於是以姜為氏。姜姓子孫經夏、商兩代,到周時有姜姓呂尚,俗稱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師,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今山東省北部)。其兒子名,周成王時為朝廷重臣,又是周康王的顧命大臣,死後諡號為齊丁公伋,其子孫便以諡號為氏伋,稱為丁姓,並尊丁公伋為丁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丁姓的支源眾多,但大致上,山東為其最早發源地,後在當地發展成為丁姓最大的濟陽郡望,山東丁姓亦是各地遷播的主源頭。秦漢時期,丁姓聚居地主要在今山東、江蘇、河南境內,同時,河北、陝西、廣西、湖北、廣東等省也有少量丁姓人口落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導致了丁姓頻繁的遷徙,可謂丁姓歷史上播遷的昌盛時期。三國孫吳的孫匡改姓丁,為丁姓的發展加添了新的支脈,江蘇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區成為此支丁姓繁衍的主要區域。這一時期,丁姓仍以山東、河南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姓遷入者。唐代,濟陽丁姓有入居福建者。據《漳州府志》所載:“陳元光軍諮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濟陽,後徙光州固始,總章二年,從元光開漳州。”此支丁姓唐末遷居泉州、廣東等地。宋元時期,有江蘇人丁謂後人分居於崖州(今廣東省崖縣西北)和廣州。有丁允文、丁肇憲分別開基廣東潮州和梅州,被視為當地始祖。清代,居於福建、廣東一帶的丁姓有移居臺灣的,後徙居泰國、新加坡、美國等地。至此,從宋代以來散佈全國各地的丁姓已日趨向世界各地延續其支脈。今日丁姓以江蘇、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東、江西、浙江、貴州、吉林、遼寧等省多此姓,上述十一省丁姓約佔全國漢族丁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四。

相關問題答案
姓氏陳的來歷和含義?
姓氏王的來歷?
姓氏張的來歷?
百家姓丁姓的來歷?
百家姓姓黃的來歷?
百家姓姓馬的來歷?
百家姓黃姓的來歷?
百家姓馬的來歷?
百家姓謝的來歷?
百家姓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