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族禁忌?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4日

達斡爾族的人有什麼忌諱和和喜好?詳細

民居

一幢幢坐北朝南的高大的“介”字形草房,內壁和大棚裝飾著各種圖案,大方雅觀。家家戶戶的院牆圍繞著紅柳條編織的帶有各種花紋的籬笆。

達斡爾族的村莊大都依山傍水,風景十分秀麗。房舍院落修建的十分整齊。一幢幢高大的“介”字形草房,給人一種大方粗獷的印象。家家戶戶都圍著紅柳條編織的帶有各種花紋的籬笆。院落佈局嚴謹,馬棚和牛舍一般都修築在離院子較遠的地方,保持乾淨清潔。

達斡爾族的傳統住房多以松木或樺木棟樑為房架,土坯或土垡為牆,裡外抹幾道黃泥,頂苫房草,二間、三間、五間不等。二間房以西屋為臥室,東屋為廚房;三間或五間的以中間一間為廚房,兩邊的為居室。房子一般都坐北朝南,注重採光,窗戶多是達斡爾族房屋的一大特點。居室的南、北、西三面或南、東、北三面建有相連的三鋪大炕,俗稱“蔓子炕”。蔓子炕保暖效能好,是達斡爾人冬季不可缺少的取暖設施。

贊助廣告

達斡爾人的居室以西屋為貴。西屋又以南炕為上,多由長輩居住,兒子、兒媳及其孩子多居北炕或東屋,西炕則專供客人起居。炕面大都鋪葦蓆或毛氈等。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條件的改善,磚瓦房正日益增多,不過,使用火炕等起居習俗仍深受達斡爾人的喜愛。

節慶

主要節日是春節。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節日裡都著盛裝,逐戶拜年,婦女們互贈禮物。過年之前家家都要進行充分準備,殺年豬,打年糕。年三十用各種雜物碼起一個垛,晚上點燃,老年人要把大塊肉和餃子投入火中,祝福人畜興旺,年三十吃餃子有的要在一個餃子裡放上白線,意味著吃到這隻餃子的人可長壽兩百歲;有的在一個餃子裡放上銅錢,吃到的人意味著今後不缺錢花。初一開始拜年,拜年的人一進門就要開啟主人家的鍋,搶吃年糕,表示親密無間,然後吃豬壽子、手把肉,婦女之間要互相贈禮,禮物有菸葉、奶皮、糕點和凍肉,春節一直過到正月十六。

贊助廣告

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特別是青年人之間要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達斡爾族也過中秋節,吃月餅。

[編輯本段]【民族禮儀】

敬老、互助和好客。對長者,無論是在路上行走,還是出入房門,青年人都要讓路;兒女外出歸來,要給老人請安;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歡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給老人或給老人留下一份。客人來訪,主人要遞煙、敬酒、端出奶製品熱情招持,若是貴客臨門,還要增加“瓦奇”(豬肘子)和“手扒肉”等佳餚,盛情款待。無論誰家宰殺牲畜,都要選出好的肉分贈給鄰居和親友,狩獵或捕魚歸來,甚至路人都可以分得一份。

【民族喪葬】

人死後行土葬。長者葬禮隆重。

【民族婚俗】

達斡爾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姻,恪守氏族外婚制原則。男女青年訂婚後,男方要送女方家馬、牛、羊和酒,稱為“大禮”。這一天姑娘要躲起來,不見未婚夫。婚禮前一個月,男方還要送一次小禮,禮品主要是衣、物,這時未婚夫婦才可以見面,並在一起吃“拉里”和掛麵。結婚要置辦酒宴,食品和菜餚必須豐盛,特別是在迎親時,如果沿途碰見行人,不論是否相識,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點心。結婚儀式後,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餚待客。

【民族服飾】

男子夏穿布衣,外加長袍,用白布包頭,戴草帽,冬戴皮帽。婦女穿長袍,不束腰帶,不穿短衣。冬天男女皆穿寄卡米(皮靴),婦女穿以藍色為主的長袍,夏日喜穿白襪、花鞋。

【民族飲食】

以糧食為主食。主食中以加牛奶的稷子米和蕎麥麵、餅為主。達斡爾族的麵食以蕎麵為主,有刀削麵、刀切短麵條、揪面片、手指壓柳葉狀麵條,和用拇指在另一隻手掌上碾成的薄卷片等,這些蕎麵食品都直接在牛奶或獸......餘下全文>>

達斡爾族有哪些節日和風俗習慣

達斡爾族簡介

達斡(wò)爾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佈於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一帶;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達斡爾族也有分佈於俄羅斯(石勒喀河與伯力一帶),俄羅斯稱相關地區為達斡里亞,即外貝加爾。

達斡爾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布特哈、齊齊哈爾和新疆三種方言,文字上清代使用滿文,稱為達呼爾文,現使用拉丁字母拼寫的新達斡爾文。

達斡爾族的節日

阿涅節

阿涅是達斡爾語,意為大年,達斡爾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初一日舉行,節期十五天。初一早晨,人們梳妝打扮,先向天神、娘娘神、灶神及祖神燒香叩拜。祈求庇佑和恩賜豐年,再向長輩行敬酒磕頭禮並接受老人們的新年祝福。做第一頓年飯(餃子)時,或包進一根紅線,認為吃到者會長命百歲;或包進一枚硬幣,認為吃到者不缺錢花。內蒙古等地達斡爾族還俗以包進八個小麵糰或一攝麵粉,分別象徵八女滿堂和心地善良。早飯畢,青年男女各由同輩兄長帶領,逐戶拜年。若某家長輩過世未滿三年,晚輩拜年者要向設在南炕的靈位磕頭敬菸。初二至初五外出拜年。阿涅期間,婦女聚在一起,喜跳民族舞蹈“魯日給勒”,少女們則擺玩“哈聶卡”(紙人)或“薩克”(踝骨),成年男子舉行賽馬等活動,少年男子則要分成兩隊,舉行“坡列”(曲棍球)比賽,晚上還要舉行火球比賽。

抹黑節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是全國人民都開心熱鬧的日子。而對達斡爾族同胞來說,他們還有一個更加歡樂有趣的正月十六“抹黑節”——達斡爾族傳統節日。據傳說,每年農曆正月十六這天,“五穀之神”要下凡巡視,人們互相往臉上抹黑,是為了祈求“五穀之神”不要把黑穗病傳到人間,使小麥豐收,百姓平安。按照達斡爾族的風俗,這一天族裡的長者都要早早起來,給每個族人的額上抹上一個黑點。年輕人手塗抹油的鍋底黑灰,爭相塗抹在對方臉上,以此互相取笑逗樂。因此,這天早晨,少男少女們的面孔,常被抹得黑油油的。達斡爾人認為,這種抹黑娛樂,象徵著吉祥、好事不斷。

敖包沃貝

敖包沃貝,達斡爾語即敖包祭。達斡爾族傳統節日。每年春秋兩季各擇吉日舉行一次,黑龍江省齊齊哈爾一帶達斡爾族則選定每年八月十八日舉行,節期一天。敖包,即高崗或山上用石塊堆積而成的圓錐形祭壇,在達斡爾族心目中,它象徵著民族保護神或山神。屆時,人們身著禮服,抬著供品,聚集在敖包周圍。先在敖包上插立帶有青枝綠葉的柳樹或樺樹枝,象徵五穀豐盛、六畜興旺。祭祀時,以煮熟的牛、羊、豬肉為供品,並向敖包祭酒白酒、乳酪,張掛各色彩旗、布條。爾後,在敖包四面點火焚香,主祭者巴格其(薩滿助手)朗讀祭文,薩滿圍繞敖包唱求神歌,跳吉祥舞,參加祭祀者齊向敖包叩拜,祈禱風調雨順、家畜平安。祭畢,大家共食祭品並進行摔跤、賽馬、射箭、歌舞等娛樂活動。

端午節

達斡爾族端午節又稱五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紛紛早起,前往江河沐浴,或以野外露水擦臉,並採艾蒿插於耳畔和衣冠上,以求一年身無疾病。此日中午,各家要吃餡餅、餃子或蕎麵餄餄。爾後,婦女們成群結夥,挎框提籃,到江河兩岸採集喜食的“坤必樂”(一種美味野菜)。靑少年們則舉行“坡列”(曲棍球)比賽。

二月二

達斡爾族二月二於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吃豬頭肉,有些地方吃餡餅,禁忌做針線活,以為此日碰針線會得骨節病。

臘八節

達斡爾族臘八節於每年農曆臘月初八這天,人們停止勞動,以“尼基”(即蕎麥米磨成粉,籮後留在籮上的粒狀部分)做成酸奶粘粥,再拌奶汁(或奶油)食用。......餘下全文>>

達烏爾族忌諱吃什麼?

達斡爾族飲食主要以麵粉、大米及牛羊馬豬肉、家禽肉蛋為主。在新疆因長期與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居住在一起,豬肉雖不在禁忌之列,但也很少食用,與東北地區達斡爾族大相徑庭。花樣品種有米飯、拉麵、湯麵、烤饢等,基本上與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相同,喜在春季3-5月份吃涼麵,臘月八日吃臘八飯。達斡爾族除羊血外,禁食其他戶物的血。達斡爾族人禁忌吃飯時坐在門坎和窗臺上,或者邊走邊吃。

我國的民族都有哪些禁忌 20分

傍水者智,傍山者泰” 遠古生存的環境越艱難、越顛沛,生活著的人越出色、越富有創造性;相反生存環境越容易、越暢順,生活著的人越平庸、越保守。西方文化賦予歐美資本主義的文化內涵是自由、民主、個人主義;東方文化賦予“四小龍”為代表的東方資本主義的文化內涵是集權、集體主義,然而在不同文化環境下產生的兩種經濟發展模式都是成功的。

文化營銷作為一種新的營銷觀念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同質化為前提,以文化分析為基礎,以滿足消費者的文化需求為目的,為實現組織的目標而營造、實施、保持的文化滲透過程。文化營銷從戰略意義上講是企業為滿足差異文化下產生的消費者差異需求而制定的實施強有力文化滲透的戰略性營銷,

文化營銷觀倡導企業以實現社會價值為組織目標,以此來保持持續的企業源於文化需求的核心競爭力,並使之與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相一致。

3、 文化營銷是如何對環境因素產生影響的

文化內部多元化形成了的社會中具有共同情感、認知、反應(情感反應、信仰、價值觀和生活目標)行為(風俗習慣、儀式、行為規範等)和環境特徵(居住環境、地理位置、重要建築)的有特色的不同群體。

由於社會階層的差異,產生了消費者感知差異。收入的差異改變著人們的好惡、習慣,地理上的差異,產生了消費者的需求差異等等,環境的變化改變著人們的行為。

通過對環境的影響會間接影響消費者的行為,但這種影響必須是在沒有絕對的文化衝突的基礎上,如果有人帶你去荒蕪人煙且猛獸經常出沒的原始森林去旅遊,你會去嗎?即使去的話也只能是探險,不能算是旅遊吧!其原因是兩種環境有著絕對化的衝突,那種新文化環境是陌生且不能引起消費者的興趣,也就是說這種文化吸引力不能影響消費者行為。

所以說運用文化營銷觀念必須以一種非絕對化衝突的影響文化來影響和改變消費者所處的文化環境因素,才能有效改變消費者行為。

同物質的發展規律相同,文化的差異的變化是唯一不變的。因此文化營銷的影響文化與影響消費者的行為的文化存在著相互作用併發生著變化,變化的原因來至於文化間相互滲透。

對溝通風格的影響

不同國家或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規範和溝通風格,瞭解不同市場的文化規範和溝通風格,以便與這些市場的消費者進行有效的溝通是國際營銷的基礎。對於不同國家,溝通風格和方式的差異很大。例如,在語言溝通中,中國、日本人一般比較含蓄,善於推理;美國人習慣從字面上表達和理解傳遞的資訊,不太拘方式;芬蘭人內向自率、說話守信用,口頭上達成的協議如同正式合同一樣有效;拉丁美洲人愛玩文字遊戲;阿拉伯人和南美人則愛用富有詩意的比喻。營銷人員在面對面的語言溝通中,要注意仔細傾聽並不要輕易打斷對方講話,以表示尊敬和友好;講話時要儘量使用簡潔易懂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發音要準確,並根據對方的理解程度調節語速。開玩笑時要注意,因為對一種文化感到有趣的東西,對另一種文化來說可能沒趣,甚至是粗魯,另外通過翻譯,也會失去一些幽默感。另外要儘量避免使用俚語,因為俚語變化太快,背景性較強,不容易翻譯,也不容易對被對方理解。

溝通風格的差異不只限於語言,還包括非語言溝通、信仰、風俗等。在溝通過程中,不同文化的人們對情景的依賴程度有很大不同,情景既包括有聲的資訊,也包括無聲方面的資訊,如面目表情、眼神、對話空間、時間觀念、手勢、著裝等。對於各種文化,情景部分在溝通中的比例越大,人們互相接受和傳遞資訊的困難程度就越大。在北歐、德國、美國等低情景文化國家,人們認為情景不容易被理解,大多數資訊通過完整、清晰、準確的符號如語言、文字等傳遞,否則就無法準確、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並使對方做出反應。在......餘下全文>>

你不可以出去把頭髮弄溼是哪國習俗

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飲食主要以麵粉、大米及牛羊馬豬肉、家禽肉蛋為主。在新疆因長期與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居住在一起,豬肉雖不在禁忌之列,但也很少食用,與東北地區達斡爾族大相徑庭。花樣品種有米飯、拉麵、湯麵、烤饢等,基本上與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相同,喜在春季3-5月份吃涼麵,臘月八日吃臘八飯。 達斡爾人的庭院為方形或長方形。門朝南開,一般不能與院大門相對。住室以西屋為貴,西屋又以南炕為貴。達斡爾人有敬老、互助和好客的優良傳統。老年人在社會上威信很高,在各種場合都受到晚輩尊重,人們不論彼此是否認識,都有互相幫助的義務,對於客人,即使生活上有困難,也樂於款待。

大年初一有哪些禁忌

客家族—— 大年初一吃齋,是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被認為是一年中最重大的日子。 各家各戶還要帶果品到祖公祠 堂敬奉祖公(不同於年30的點燈)。 不拜神明、伯公。這一天還要把掃把藏起來,不能掃地及講不吉利的話,主要是擔心把好的掃走。 初一早飯只能吃齋(與災同音),主食為米飯、青菜等(各種青菜還有各種說法如:芹菜表示勤儉、菠菜表示龍精虎猛……)

漢族——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

滿族——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杆,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裡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春節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正月十五還有鬧燈會。

朝鮮族——家家戶戶貼春聯,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一天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

鄂倫春族——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青年人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圈,祈祝六畜興旺。初一,著新裝互相拜年請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轉圈集體舞。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鬥”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著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繡有云邊的新裝,去親朋家拜年,用“魚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風味生魚、用味香酥脆的“炒魚毛”和大馬哈魚籽。民間詩人向人們獻詩、講故事。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則進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賽。

蒙古族——五更吃餃子、放鞭炮與漢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閤家團圓。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辭歲酒”,然後青年男女跨上梭馬,騎串蒙古包,先給長輩們叩頭祝願,接著喝酒跳舞,隨後串包男女還利用這一機會進行賽馬比賽。

納西族——正月新春人們互相訪親拜友,輪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組織燈會,並與別村競賽。城市、鄉村都辦燈會 燈會節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紐梅說笑》、《老壽星放鹿》、《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繡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假面具載歌載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彝族——春節期間集會跳“阿細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飯都由男子承擔,讓婦女休息,以而對她們勞累一年的慰問。

苗族——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除夕歲守夜。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結伴遊覽名勝古蹟,或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

壯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間習慣包粽子過春節。節日期間還要組織豐富多彩的民族文體活動慶祝,唱“採茶”、舞獅龍、跳打扁擔舞、鬧鑼、打陀螺、賽球、演地方戲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燭到井邊燒拜,叫“買新水”,藏族婦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從河裡揹回“吉祥水”。認為初一的新水可以帶來福音和好運,能保一年的吉利。

東鄉族——喜歡在春節期間打土仗,以示對養育自己的土地的熱愛之情。

羌族——每家每戶要......餘下全文>>

急求:我國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禁忌

少數民族:

藏族 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豔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 彝族同胞根據彝歷選定年節。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還有的地區,在節日裡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今年雨水充足。

壯族 分佈在廣西、貴州、雲南、廣東等地區的壯族同胞,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米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群眾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有的還包制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

布依族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達旦地在水塘邊守歲。天一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地打水。誰最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

滿族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豔,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侗族 貴州、湖南一帶的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白族 雲南白族同胞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升”的慶祝活動。所謂“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裡裝上火藥,點燃以後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有的地區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到元宵節,都在進行“拋繡球”活動。凡接不住繡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願允愛情了。

土家族 春節期間,土家族人民要舉行隆重的擺手舞會。擺手舞會是土家族比較流行的一種古老舞蹈,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70多個舞蹈動作,節奏鮮明,動作優美,舞姿樸實,情調健康,不用道具,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

傣族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節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目。穀雨開始那天定為“潑水節”。在三四天的節日裡,人們相互潑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陳年舊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黎族 居住在海南島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節到來,家家戶戶都要宰豬殺雞,擺上豐盛的佳餚美酒,全家圍坐在一起吃“年飯”;席間全家還要歡唱“賀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壯年男子,還要舉行一次“春節圍獵”。這一天的獵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獵物時,先將全部獵物的一半發給第一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婦可分得兩分,過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僳僳族 僳僳族稱年節為“盍什”,他們大都做秈米粑、糯米粑和釀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許在桃、李等果樹上,祝願來年碩果累累。雲南怒江地區的僳僳族人民,先要給耕牛餵食鹽,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勞動。青年男女喜歡舉行春節打靶比賽。姑娘們把繡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搖動,請小夥子們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美酒作為獎品送到誰的嘴邊。

拉祜族 除夕晚上,拉祜族同......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的風俗有哪些

新疆少數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門忌朝西開。房屋呈方形,有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樹,打掃得十分潔淨。室內砌土炕,牆上掛壁毯,開壁龕,並飾以多種花卉圖案。飲食方面,他們以麵粉、大米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麵粉烤制的饢。飯菜種類很多,有抓飯。肉粥、拉麵、湯麵、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歡吃甜瓜、西瓜、葡萄、蘋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雞、鴨、魚肉;禁食豬肉、驢肉、食肉動物及凶禽猛獸;禁食一切動物的血。

維吾爾族的傳統服裝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子普遍喜歡穿對襟“袷袢”(長袍),內著繡有花紋的短衫。女子喜著連衣裙,外套黑色對襟背心,戴耳環、手錫、戒指、項鍊等裝飾品,姑娘多梳小辮,現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時裝。

維吾爾族人待人講究禮貌。在遇到尊長或朋友時,習慣於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後身體前傾,連聲問好。家裡來客都熱情招待。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舞蹈輕巧、優美,以旋轉快速和多變著稱,反映了維吾爾族人樂觀開朗的性格。維吾爾族以農業為主兼營牧業,有經商傳統,同時傳統手工業十分發達,而且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他們製作的地毯、刺繡、絲綢衣料、銅壺、小刀、民族樂器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大部分從事畜牧業。在牧區,春、夏、秋三季住可以拆卸攜帶的圓形氈房,冬天住平頂土房。哈薩克族飲食很豐富,他們愛吃用牛、羊、山羊奶製成的奶皮子、酥油、乳酪、奶疙瘩,愛喝馬奶、駱駝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區,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鮮肉,冬季吃事先薰好的幹羊肉,並喜歡吃馬腸子。肉煮好後,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蔥、大蔥、胡椒,便成為哈薩克族最愛吃的“納仁”。另外,哈薩克族人還吃用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傑尼提”、饢、“包爾沙克”、抓飯等食物。

在牧區,哈薩克男子冬天普遍穿羊皮、狐皮、狼皮大氅和用駝毛絮裡的大衣;褲子多用牛皮縫製,名曰“夏裡巴爾”。婦女喜歡穿紅色和其他顏色的連衣裙,天冷時外罩對襟棉大衣,也穿羊羔皮、狐皮、狼皮大衣。姑娘們穿各種繡花衣服,在花帽上以貓頭鷹羽毛作帽纓。阿勒泰地區的哈薩克族牧民,夏天戴白氈帽,婦女戴白布披中,天冷時戴絨頭巾,伊犁地區的哈薩克族則戴圓形皮帽。哈薩克族牧民都穿長統皮靴,冬天穿用氈子縫製的長襪,外著皮靴。哈薩克族熱情好客,招待來客要拿出家裡最好的食物,並宰殺羊只。進餐時,主人先將帶有羊頭的一盤肉獻在客人面前,客人將盤中的羊頭拿起後,割下羊頭右面頰上的一片肉自己吃下,再割羊耳給主人家年幼者,然後將羊頭送還主人。

哈薩克族男女都嫻善騎術。青年男子喜歡摔跤和刁羊,每逢節日和喜慶,牧民都要舉行各種騎術表演和比賽;“姑娘追”是青年們最喜愛的娛樂專案。

回族 回族主要從事農業,部分經商,與漢族經濟文化聯絡密切,酷愛養花,庭院中繁花似錦,屋內栽養盆花,講究清潔衛生。飲食方面,肉食只限於牛、羊、駝、雞、鴨、鵝、魚。禁食豬、驢、騾、狗等肉。飲食有自己的特點,家庭飲食一般以拉條子、拌麵、揪片子、蒸饃、烤餅和香豆子花捲為主,還有肉湯、羊肉泡饃、蒸肉、清湯牛肉麵、涼粉等獨具風格的食品,回族喜歡飲茶,主要喝磚茶、紅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時,一般還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紅棗。

服飾方面,散居在城鎮的回族穿著基本上和漢族相同。在回族聚居區,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襯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婦女愛穿純樸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襖。已婚婦女一般都要盤頭,戴白色、青色布帽或頭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辮子,不戴......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達斡爾族禁忌?
達斡爾族傳統節日?
達斡爾族的傳統節日?
達斡爾族的風俗有哪些?
達斡爾族節日?
達斡爾族重要節日?
達斡爾族服飾特點?
維吾爾族禁忌?
達斡爾族的風俗?
達斡爾族的民族節日?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