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鍊顆數的含義?
佛珠手鍊一般多少顆及其代表的意義
佛珠,又叫做念珠,是佛教徒唸佛時用以記數和束心的工具,同時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時必備的一種信物。現在,很多喜歡時尚或彰顯個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大部分人肯定不知道佛珠個數不同所包含的意義也不同。首先說下,並不是所有的佛珠手鍊都是18顆或是108顆的,佛珠手鍊一般有多少顆,分別代表有不同的意義的。小葉紫檀佛珠順紋108顆8mm 小葉紫檀手鍊念珠手串一般來說,大家為了裝飾而戴的佛珠手鍊是12顆、13顆或是16顆,這是根據男女手腕的粗細決定的,只要不是作為念珠來使用的話,戴多少顆都是可以的。作為念珠來使用的話,一般的佛珠手鍊有14顆、18顆、21顆、27顆、36顆、42顆、54顆、108顆、1080顆之分。據說,世間有很多煩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撥一珠,就可解除煩惱。另外,因為念佛時,要排除一切雜念邪思,做到心地清淨,所以念珠(穿珠手鍊)也叫做“清心珠”。佛珠念珠手串的顆數及其代表的意義依然是文玩,學問太多了,就一個手串多少顆珠子,都是有說法的,不是隨便穿上就帶的。既然是有規矩,最好還是按照規矩來吧。一百零八顆:是最為常見的數目,是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一千零八十顆: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一千零八十種煩惱, “十界”表示整個迷與悟的世界,可分為十個種類。五十四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中的五十四個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階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四十二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和妙覺。三十六顆:無確切的含義,通常皆認為是為了便於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顆成三十六顆。其中蘊含有以小見大的義理,故與一百零八顆相同。二十七顆: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學”與第四阿羅漢果的“九無學”。二十一顆: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二十一個位次, “佛果”指達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十八顆:俗稱“十八子”,此中所謂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十四顆:表示觀音菩薩與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眾生同一悲仰,令諸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的功德。 引文來源每串佛珠,都是由一定數目的子珠串綴而成,而各種佛珠特定的數目皆有不同。數目不盡相同的緣由是因為各本佛經的記載有異而成。 佛珠的數目在經典當中的差異很大,共有九種之多。其實,佛珠有不同的顆數,是因為具有著不同的含義,下面就根據普遍流傳的說法,將其不同的含義略述如後:
手串的顆數含義
經書所載的掛珠、持珠及念珠的顆數大致分為108顆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為108種煩惱。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即地獄、 餓鬼、 畜生、 修羅、 人間及天上,是六道輪迴的世界。後四界是聖者悟的世界,即聲聞、緣覺、菩薩及佛界。108 顆——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 一百零八種煩惱一般說法是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各有苦、樂、舍三受, 合為十八種。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 合為十八種,總計三十六種,再以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54 顆—— 表示菩薩修行的五十四個階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42 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種階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及妙覺。36 顆 —— 與 108 顆意義相同。為便於攜帶將 108 顆分為三份。27 顆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 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第四果阿羅漢之九無學。21 顆 ——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等二十一位。18顆——俗稱“十八子”,此中所謂“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六塵:1、色塵,2、聲塵,3、香塵,4、味塵,5、觸塵,6、法塵;六識:1、眼識,2、耳識,3、鼻識,4、舌識,5、身識,6、意識。14顆——表示觀音菩薩與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眾生同一悲仰,令諸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的功德。十四無畏:1、使眾生返照自性,獲得解脫;2、使眾生旋轉知見,苟遇火難,火不能燒;3、使眾生旋轉觀聽,雖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4、使眾生入於羅剎鬼國,鬼自滅惡;5、使眾生六根消復,臨當被害,刀段段折壞;6、菩薩明照十方,使眾生不受藥叉、諸幽冥所害;7、使眾生不受虛妄聲塵繫縛;8、使眾生行於險路如行坦途,遇賊不受劫;9、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10、使懷忿記恨之人不生瞋恚;11、使一切昏鈍無善心之人遠離痴暗;12、使無子眾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13、使無子眾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14、使眾生持觀音名號者,所得福德與恆河沙數無異。12顆佛珠代表“十二因緣”。一.無明(梵語avidya)-無始煩惱。謂無始以來,妄識於事理迷暗愚痴,無所明瞭,故名無明。無明有二:根本無明和枝末無明,根本無明乃菩薩所斷;枝末無明乃凡夫所修。二.行(梵語samskara)-造作之義,即指所造作之善惡諸業。由於兩種無明為緣,遂引起造作種種善惡之事業。若起無貪、無嗔、無痴等善心,則造善業;若起貪、嗔、痴等煩惱之心,則造惡業。吾人無始以來造業無邊,故八識田中之種子亦無量無邊。 以上兩支,屬過去因緣,無明是緣,業力是因。因緣和合,遂感生苦果,即是吾人五蘊報身。三.識(梵語vijnana)-本識攬渧。即第八識攬父精母血二渧,名三和合,此為一期生死之開端。四.名色(梵語nama-rupa)-識暖胚團。名指心識(初投胎之神識),色指形體(父精母血凝成之胚團)。是說明一念愛染,投入母體為名,攬父母赤白二渧,外託暖氣成胎為色,此是胎相初成之位。 因六根未成,識心未能顯發了別之功德,但有心之名,無心之用,故不稱為心,而只稱名,且初投胎之時,形體未全,五官未具,不便稱身,故只稱色。五.六入(梵語sad-ayatana)-扶塵具形,指眼等六根而言。在母胎十個月中,由名色逐漸六根成長完備,於出胎後,對六塵境界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從名色,而六入,至出胎,中間總共有三十八個七日,皆屬胎中位所攝,此為吾人一期生命受用之自體。六.觸(梵語sparsa)-根攝境界,接觸之義。根塵和......餘下全文>>
佛珠手鍊的數目含義
每串佛珠都由一定數目的子珠串綴而成,子珠數目隨所據經典不同,表徵不同的含義,其實,佛珠有不同的顆數,是由於具有不同的含義,上面就依據普遍傳播的講法,將其不同的含義略述如下:(一)一百零八顆是最為罕見的數目,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斷除一百零八種懊惱,從而使身心能到達一種沉寂的形態。百八懊惱的內容,有多種不同的講法,總的來講,六根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又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計三十六種,再配以過來、如今、將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懊惱。如經中所言:諸菩薩問: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滅中有陰有集,不知為痴,轉入意地亦如是,識亦如是,是為意三。見好色、中色、惡色,不自知著不自知滅有陰有集,乃至觸亦如是。彼經但列六根各六,雖無三世之語,而結雲百八,故知是約剎那而為三世也。既以心認識三為意地三,故通三世,如雲集起名心、籌量名意、別知名識。意三既爾,故使所依五根亦爾。三世三個三十六故,故有百八。(二)一千零八十顆按天台宗實際,十界無不性具善惡,故一千零八十數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種懊惱,分解一千零八十種懊惱。“十界”表示整個迷與悟的世界,即:1、天堂界,2、餓鬼界,3、畜生界,4、修羅界,5、人世界,6、天上界,7、聲聞界,8、緣覺界,9、菩薩界,10、佛界。(三)五十四顆表示菩薩修行程序中的五十四個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階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十信:1、決心,2、念心,3、精進心,4、慧心,5、定心,6、護法心,7、迴向心,8、戒心,9、舍心,10、願心。[8]十住:1、初發心住,2、治地住,3、修行住,4、生貴住,5、方便具足住,6、正心住,7、不退住,8、童真住,9、法王子住,10、灌頂住。十行:1、歡欣行,2、饒益行,3、無瞋恨行,4、無盡行,5、離痴亂行,6、善現行,7、無著行,8、尊重行,9、善法行,10、真實行。十回向:1、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2、不壞迴向,3、等一切佛迴向,4、至一切處迴向,5、無盡功德藏迴向,6、隨順對等善根迴向,7、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8、如相迴向,9、無縛無著擺脫迴向,10、法界無量回向。十地:1、歡欣地,2、離垢地,3、發光地,4、焰慧地,5、難勝地,6、現前地,7、遠行地,8、不動地,9、善慧地,10、法雲地。四善根:指見道以前,觀四諦及修行十六行相以到達無漏聖位的四種修行階位,包括:1、暖位,2、頂位,3、忍位,4、世第一法位。(四)四十二顆表示菩薩修行程序的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和妙覺。等覺:又作等正覺,即指在內容上與佛相等,而實踐修行上比佛略遜一籌者。如欲詳細理解,請參閱鳩摩羅什譯《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受持品》。妙覺:指覺行圓滿之終究佛果,系由等覺位更斷一品之無明,而得此位。(五)三十六顆無確切的含義,通常皆以為是為了便於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顆成三十六顆,其中包含有以小見大的義理,故與一百零八顆相反。(六)二十七顆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賢聖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學”與第四阿羅漢果的“九無學”。十八有學:1、隨信行,2、隨法行,3、信解,4、見至,5、身證,6、家家,7、一間(一種),8、預流向,9、預流果,10、一來向,11、一來果,12、不還向,13、不還果,14、中般涅盤,15、生般涅盤,16、有行般涅盤,17、無行般涅盤,18、下流色終究。九無學:1、退相,2、守相,3、死相,4、住相,5、可進相,6、不壞相,7、不退相,8、慧擺脫相,9、俱擺脫相。[17](七)二十一顆表示十地、十......餘下全文>>
手鍊幾顆珠子12顆代表什麼意思
代表“十二因緣”。
一.無明(梵語avidya)-無始煩惱。謂無始以來,妄識於事理迷暗愚痴,無所明瞭,故名無明。無明有二:根本無明和枝末無明,根本無明乃菩薩所斷;枝末無明乃凡夫所修。
二.行(梵語samskara)-造作之義,即指所造作之善惡諸業。由於兩種無明為緣,遂引起造作種種善惡之事業。若起無貪、無嗔、無痴等善心,則造善業;若起貪、嗔、痴等煩惱之心,則造惡業。吾人無始以來造業無邊,故八識田中之種子亦無量無邊。
以上兩支,屬過去因緣,無明是緣,業力是因。因緣和合,遂感生現在苦果,即是吾人五蘊報身。
三.識(梵語vijnana)-本識攬渧。即第八識攬父精母血二渧,名三和合,此為一期生死之開端。
四.名色(梵語nama-rupa)-識暖胚團。名指心識(初投胎之神識),色指形體(父精母血凝成之胚團)。是說明一念愛染,投入母體為名,攬父母赤白二渧,外託暖氣成胎為色,此是胎相初成之位。
因六根未成,識心未能顯發了別之功德,但有心之名,無心之用,故不稱為心,而只稱名,且初投胎之時,形體未全,五官未具,不便稱身,故只稱色。
五.六入(梵語sad-ayatana)-扶塵具形,指眼等六根而言。在母胎十個月中,由名色逐漸六根成長完備,於出胎後,對六塵境界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從名色,而六入,至出胎,中間總共有三十八個七日,皆屬胎中位所攝,此為吾人一期生命受用之自體。
六.觸(梵語sparsa)-根攝境界,接觸之義。根塵和合而成觸,此即出胎之位。謂十月圓滿出胎,六根遂於外境相接觸。當嬰孩自出生到二三歲時,天真純潔,六根對境,但起單純知覺,當無憎愛分別。
七.受(梵語vedana)-苦樂舍感,即是領受之義。領納接觸六塵境界,內心所感受的違順等境,生起苦樂感受。當四五歲到十歲左右,年紀稍長,知識漸開,對於飲食衣服玩具等,皆有所求,且能分別好醜,當未生貪愛之心,這是對境所生的一種情緒。
以上五支,總為五蘊報身,即過去因緣(無明與行)所引生之現在苦果。既有此五蘊假身,則熾然起惑造業,隨之又成現在因緣,將引生未來之苦果,詳情如下:
八.愛(梵語trsna)-因受生著,即是貪愛。因感受引起之執著。當十一、二歲到十八、九歲之時,已將成年,慾望既開,對於五欲六塵,自然心生貪愛,對於樂受順境,則起貪愛之心;於苦受逆境,則生憎惡之念。
藏經雲:“貪愛如水,能潤生死。”
楞嚴經雲:“一切眾生,皆以淫慾而正性命。”
高僧大德雲:“愛不重,不生娑婆。”
此為對境所起的一種貪染心。
九.取(梵語upadana)-因執追求,即妄取也。約二十歲後,血氣方剛,貪慾轉盛,於一切境,廣為追求,是名為取。此為貪汙欲境的一種強烈趨求。
十.有(梵語bhava)-業牽後有。由愛取二支惑,遂發種種善惡之業,感生未來有生有死之果報。以上三支,愛取又為緣,有支又為因支,因緣和合,又生未來之果。如是有因有果,故名為有。
十一.生(梵語jati)-倒識投胎。此身壽命終時,第八識在一切有情中,依其業力牽引,再去投胎受生,此為未來受報之一種活動。十二.老死(梵語jara-marana)-生後苦死,即衰老死亡。萬法無常,有生必有死,身壞命終名死。眾生莫不皆有死,卻未必皆歷衰老(夭折與橫死),故合老死為一支。自生至死,其間不免種種憂悲苦惱,此為未來受報之一種結果。
手鍊的珠子個數有什麼意義
zxz sd以佛、道教為主要宗教的中國,戴手珠的習慣來自於佛教的念珠,念珠又稱作佛珠、數珠等,是人們在念佛時紀錄的工具。而唸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掐算著捻念珠誦經持咒唸佛,就能生諸種功德,其最大的利益在於可讓人凝聚精神、方便修行。在中國民間即使非佛教徒也有配戴佛珠的習慣,因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
念珠種類大致分成手珠、持珠及掛珠三大類。念珠也稱作佛珠、誦珠、咒珠、數珠等。這裡提及的手珠一般是戴在手腕上,亦可隨時拿在手上掐捻唸佛。念珠的顆數除了常見經書所戴的顆數外,亦有視乎手腕粗細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經書所載的掛珠、持珠及念珠的顆數大致分為1080 顆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為1080種煩惱。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即地獄、 餓鬼、 XX、 修羅、 人間及天上,是六道輪迴的世界。後四界是聖者悟的世界,即聲聞、緣覺、菩薩及佛界。
108 顆——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 一百零八種煩惱一般說法是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各有苦、樂、舍三受, 合為十八種。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 合為十八種,總計三十六種,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
54 顆—— 表示菩薩修行的五十四個階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種階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及妙覺。
36 顆 —— 與 108 顆意義相同。為便於攜帶將 108 顆分為三份。
27 顆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第四果阿羅漢之九無學。
21 顆 ——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 顆 —— 表徵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迷時被十八界轉,悟時轉十八界。
14 顆 —— 表示觀音菩薩的十四無畏。
一般佛珠手鍊都有多少顆?代表什麼意義
一般佛珠手鍊都有多少顆珠子?不同顆數的佛珠手鍊意義也不同,例如:《桑布扎續》與《金剛空行續》等續部中雲:“息業為一百,增業為一百零八,懷業為五十,誅業則為六十顆。 佛珠也叫作念珠,它是佛教教徒唸佛時用以記數和束心的一種工具,同時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時必備的一咱信物。現在也有很多人喜歡時尚或者是為了顯示個性也會戴上一串佛珠手鍊,但是又有幾個人知道不同的佛珠手鍊所包涵的意義呢?據藏經上的記載,最上等的佛珠一共是由一千零八十顆組成,因為這種佛珠太長了,所以只供極少數大德高僧和潛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會中作為裝飾,此外極少人使用。佛珠的上品為一百零八顆,中品為五十四顆,剩下就四十二顆、二十一顆、十四顆和淨土宗的三十六顆、禪宗的十八顆等。大多數人戴的都是禪宗十八顆珠的佛珠手鍊! 佛珠手鍊或者說手串,因為是戴在手腕上的,數目就不固定,是根據珠子的直徑大小,而數目變化。一般來說,在手珠中: 珠子直徑 20MM的是12顆; 珠子直徑 18MM的是13顆; 珠子直徑 16MM的是14顆; 珠子直徑 15MM的是15顆; 珠子直徑 14MM的是16顆; 珠子直徑 12MM的是17、18顆; 珠子直徑 10MM的是19顆; 手珠珠子數目,沒有講究非要多少顆,以能正好戴手腕上為原則。 對於女性來說,一般手腕上戴的手珠或者手鍊,以較小珠子為主,如10MM的直徑19顆,或者12MM手珠18或者17顆。手腕較細的,當然也可以12MM16顆。佛珠手鍊戴在手上,就是時時刻刻提醒人們要慈悲,時時刻刻修行,從善去惡。佛珠手鍊一般戴在左手,因為左手相對於右手來說,用比較少,道教也認為左手是善手。佛珠的長珠,是固定數,即108顆,加佛頭一顆,共109顆。 溫馨提示:佛珠不僅僅是一種裝飾物,更是一種信仰,一種心中強大而又神祕的信仰。如果你也想擁有一片心靈的淨土,如果你也曾試圖擺脫迷茫的自己,那就為自己找尋一個信仰吧,不需要太過執著,只要心中想著念著即可。戴一串沐心堂高僧加持過的佛珠手鍊,喜怒哀樂看開看淡,閒來無事悟悟禪理,人生可以很簡單,可以很自然,�有那麼多無謂的慾念,�有那麼多糾結的思緒,凡事有因必有果。看開點,什麼都好了!
手鍊上幾顆珠子好,數目都有什麼說法?
數量最多是一千零八十顆,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一千零八十種煩惱, “十界”表示整個迷與悟的世界。其次就的我們最常見的一百零八顆了,是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五十四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中的五十四個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階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四十二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和妙覺。三十六顆,無確切的含義,通常皆認為是為了便於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顆成三十六顆。其中蘊含有以小見大的義理,故與一百零八顆相同。 二十七顆,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學”與第四阿羅漢果的“九無學”。二十一顆,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二十一個位互, “十地”“五十四顆”一段,“十波羅蜜”見“佛子珠”一段的介紹,茲不贅述。而 “佛果”指達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十八顆,俗稱“十八子”,此中所謂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十四顆,表示觀音菩薩與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眾生同一悲仰,令諸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的功德。
轉運珠不同顆數的代表意義
(1)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
三在中國古代是最小的虛數,從上面可看出,可以表示多的意思。
我國古代的很多東西都與三有關,且表示多的意思。
如:三傳(指多知古事,有才學的人);三江(長江流經武漢地區附近的主流與支流等眾多水道的總稱);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徵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2)三代表了完整和完成的概念。就像語言中的3種時態:“過去時、現代時、完成時”和我們通常所說的“意識、身體和精神”等。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三”這個數字是第一個“完成”的數字,因為三可以是一列數字,它包括了開始、中間和結尾。三代表了天才、能量、藝術方面的膽養和才華、幽默感和社交能力。屬於這個數字的人通常都非常平易近人且富有。他們取得成功的概率很大。
參考資料:百度知道
菩提手鍊顆數有什麼說法
佛珠的數目在經典當中的差異很大,共有九種之多。其實,佛珠有不同的顆數,是因為具有著不同的含義,下面就根據普遍流傳的說法,將其不同的含義略述如後:
(一)一百零八顆
是最為常見的數目,是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百八煩惱的內容,有多種不同的說法,總的來說,六根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又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計三十六種,再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如經中所言:
(二)一千零八十顆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一千零八十種煩惱, “十界”表示整個迷與悟的世界,可分為十個種類:(1)地獄界,(2)餓鬼界,(3)畜生界,(4)修羅界,(5)人間界,(6)天上界,(7)聲聞界,(8)緣覺界,(9)菩薩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中的五十四個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階位,再加上四善根位。
(四)四十二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和妙覺。已見上文,茲不贅述。
(五)三十六顆
無確切的含義,通常皆認為是為了便於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顆成三十六顆。其中蘊含有以小見大的義理,故與一百零八顆相同。
(六)二十七顆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學”與第四阿羅漢果的“九無學”。
(七)二十一顆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二十一個位次, “十地”“五十四顆”一段,“十波羅蜜”見“佛子珠”一段的介紹,茲不贅述。而 “佛果”指達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顆
俗稱“十八子”,此中所謂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塵:(l)色塵、(2)聲塵(3)香塵、(4)味塵、(5)觸塵(6)法塵、六識:l)眼識、2)耳識、3)鼻識、4)舌識、5)身識、6)意識。
(九)十四顆
表示觀音菩薩與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眾生同一悲仰,令諸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