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飲食?
土家族的食物有些什麼?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包穀飯最為常見,包穀飯是以包穀面為主,適量地摻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時也吃豆飯,即將綠豆、豌豆等與大米合煮成飯食用,粑粑和團饊也是土家族季節性的
包穀飯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一直被當成主食,現仍是一些地區入冬後的常備食品。土家族菜餚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民間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醃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酸辣椒炒肉視為美味,辣椒不僅是一種菜餚,也是每餐不離的調味品。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穀豐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還喜食油茶湯。
節慶、禮儀食俗
土家族民間十分注重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年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染成紅、綠色,晾乾而成,做綠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豬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間過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農曆二月二日稱為社日,屆時要吃社飯。端陽節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間最受歡迎的食品之一。重陽節打粑粑,女兒“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樑拋粑粑。節日裡饋贈親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除糯米粑粑外,還有高梁粑粑、小米粑粑、包穀粑粑等。臘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至一過,將大塊的豬肉用 石耳燉雞鴨鹽、花椒、五香粉醃製好,吊掛在火炕上,下燒柏樹枝田,煙燻而成。一般說請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陰米或湯圓、荷包蛋等。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待客喜用蓋碗肉,即以一片特大的肥膘肉蓋住碗口,下面裝有精肉和排骨。為表示對客人尊敬和真誠,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碗來裝。無論婚喪嫁娶、修房造屋等紅白喜事都要置辦酒席,一般習慣於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無八碗桌、十碗桌。因為八碗桌被稱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與石同音,都被視為對客人不尊,故迴避八和十。土家族置辦酒席分水席(只有一碗水煮肉,其餘均為素菜,多系正期前或過後辦的席桌)、參席(有海味)、酥扣席(有一碗米麵或油炸面而成的酥肉)和五品四襯(4個盤子、5個碗,均為葷菜)。入席時座位分輩分老少,上菜先後有序。土家族的飲酒,特別是在節日或待客時,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見的是用糯米、高梁釀製的甜酒和咂酒,度數不高,味道純正。
祭祀食俗
土家族過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節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進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豬頭、團饊、粑粑、雞鴨和五穀種等。有的在每餐飯前,先用筷子夾少量的菜插在飯上敬默一會兒,表示請已故先人先吃,然後自己才開始食用,農曆六月六日為祭土王,每個村寨都要設擺手堂,將豬頭、果品等祭品放擺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雞鴨設筵宴客。此外,土家族還敬灶神、土地神、五穀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時祭魯班,祭品除酒肉外,還要一隻大公雞。
典型食品
土家族人最愛吃粑粑(餈粑)臘肉、油茶、白辣椒等食品,此外還有:合菜,土家族逢年過節最常吃的菜,時常同包穀燒酒一起上桌;團饊,土家族風味小吃,用糯米飯加工後炸制而成,常用來泡水當茶為客人洗塵;綠豆粉(米粉),用大米綠豆等原料製成;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燈盞窩”,是以大米、黃豆為主要原料炸制而成。
土家人的油揣湯,製作十分考究。先將茶葉、粉絲、黃豆等物,用油炸過,加煮熟的臘肉粒、豆腐顆和玉米泡,再加蔥花、姜米等佐料,摻上燒沸的油湯,吃起來清香爽口:泅茶湯冬可暖身,夏可消暑,提神解乏,療飢醒酒,許多人四季不離,每日必飲。它是土家人待客的傳統民族飲料。
土家族十大美食 30分
1、土豬臘肉燒蓯樹菌,
2、"油香兒",是用米漿墊底,上面鋪上肉絲,土豆絲。鼎 3、炕洋芋,呵呵,就是煎土豆,
4、土家掉渣燒餅
5、煎的玉米餅
6、油茶湯
7、粉蒸肉
8、臘豬血豆腐
9、粑粑
10、新包穀棒
土家族的特色飲食是什麼?
土家族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個民族,世居湘、鄂、渝、黔毗連的武陵山區。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土家族人口數量約為8,353,912人,在中國的55個少數民族中排名第七位,僅次於壯族、回族、滿族、維族、苗族、彝族。1956年10月,國家民委通過民族識別,確定土家族為單一民族。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包穀飯最為常見,包穀飯是以包穀面為主,適量地摻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時也吃豆飯,即將綠豆、豌豆等與大米合煮成飯食用,粑粑和團饊也
是土家族季節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一直被當成主食,現仍是一些地區入冬後的常備食品。土家族菜餚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民
間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醃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酸辣椒炒肉視為美味,辣椒不僅是一種菜餚,也是每餐不離的調味品。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
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穀豐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還喜食油茶湯。
土家族人最愛吃三下鍋兒、合渣、八月瓜(80元/斤)、粑粑(餈粑)臘肉、粽子、水酸菜燉肉、起渣、包穀粑粑、油茶、白辣椒等食品,此外還有:合菜,土家族逢年過節最常吃的菜,時常同包穀燒酒一起上桌;團饊,土家族風味小吃,用糯米飯加工後炸制而成,常用來泡水當茶為客人洗塵;綠豆麵(綠豆磨面製成的麵條),米粉(用大米等原料製成,注!湘西米粉特別香純);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燈盞窩”,是以大米、黃豆為主要原料炸制而成。
土家族的飲食 恩施土家族的飲食有哪些特點
1.恩施由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所以當地餐飲既有蜀地麻辣特色又具瀟湘鹹辣風格。特別是當地頗具土家族和苗族特色的風味小吃更是吸引了不少的遊人,比如有合渣、臘肉、土豆乾等。
2.土家人吃食主要為雜糧,如苞谷、小米、蕎麥、紅苕等,吃大米較少。
3.恩施飲食習慣喜腥羶,好飲酒。以大塊大砣肉待客為至誠,若切剁太細,就會被譏為小氣、吝嗇。喝酒用土碗豪飲。對於五味,尤喜辛辣、每餐不離辣椒,另有喝油茶的習慣。即“土家人以油炸黃豆、苞谷、米花、豆乳、芝麻、綠豆諸物,取水和油,貢茶葉作湯泡之,餉客致敬。”舊時還有咂酒習俗。
土家族有哪些小吃?
水雀粑粑
南瓜粑粑
洋芋粑粑
玉米粑粑
土家族的風俗習慣
由於長時期與其他兄弟民族的交往,生活習俗、文化等互相影響、吸收,現已通用漢語和漢文。生活習俗與其他民族大同小異,現保留的獨特部分極少。
土家人採取倚山建房,一般為吊腳樓,樓上住人,樓下關牲畜。建房要求背有靠山,面有向山。一般是四列三間,居中的一間要設祖先神位。正側左右兩房住人,多為兩小間,叫住“小二間”。小二間前設火鋪,火鋪中間置火炕,火炕用於取暖的煮飯,火炕上放著鐵製三角架。火炕上空吊有炕架,用以烘炕物品。特別是春節之前,用以烘炕臘肉和香腸等物現在保留亦有:
一、過趕年:
漢族以及一些有關民族過大年(簡稱“過年”,即春節)都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而我們恩施土家族人卻是提前一天趕著過年,故稱“過趕年”。土家族人為什麼要過趕年呢?在我們這裡民間流傳著四種不同的說法:
說法之一:為了抵禦外國的侵略。
土家“趕年”的由來與土家祖先的戰事有關。見於文字記載的,在《明史》始於明朝嘉靖年間。明朝初年,倭寇(即日本浪人)大舉侵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明朝官軍已無力征剿。明憲宗皇帝御批湘、鄂西土家兵(湘、鄂西土家兵歷代以精悍善戰著稱)火速前往東南沿海抗倭。聖旨到時,恰是大年二十九日。按理,應於三十日正式開拔前線,土家族人想留子弟兵過了年再去。若此,則有違聖令,其罪不輕。土家族有威望的老年人臨時決定,提前一天過年(即過趕年),讓子弟兵過了年再去打仗。後來,土家族子弟兵在前線奮勇殺敵,明憲宗親賜“東南第一功”御匾。土家族人為了紀念這次征戰勝利,為了紀念自己的子弟兵的英勇戰功,同時,也為了表達廣大民眾對抗倭將士的深切懷念,土家族人就定在臘月二十九(或二十八)過年,這種“過趕年”的習俗已經持續了好幾百年的歷史,從此永遠保留過趕年的習慣。
說法之二:為了打敗異族的騷擾。
由於民族戰爭頻繁,土家族民眾常常不能安全過年。有一年,臨近過年時外族又來大舉進犯,把土家族民眾團團圍住。於是,本民族頭領便施巧計,出奇制勝。頭領讓民眾提前一天過年,爾後,趁敵人在過年這一天正在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毫無戒備之時,率領將士猝然出擊,敵人被土家族人打得落花流水,倉皇撤離。
說法之三:提前過年慶賀新居。
古代土家族人原住江西一帶,因不堪忍受官府、財主的掠奪、欺壓,避免被斬盡殺絕的災難,他們約定在農曆四月初八開始準備,然後悄然離開,經過洞庭湖,溯沉江而上,到達武海派點心合時令陵山區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這裡有大樹可蓋吊腳樓,有清泉可釀“苞谷燒”(家制白酒),經過幾個月的辛勤勞作,新墾的土地肥沃,五穀顆粒粗壯,六畜見風長膘,土家族人迎來了新的家園的第一個豐收的秋天。這樣,他們又在農曆十月初一再過一個“十月年”。家家蒸“苞谷燒”,寨寨殺大肥豬,人們紛紛串寨,登門拜年,相互表達美好的祝願。於是,新落居的土家族民眾就決定先過一次年:宰牛,祭神,“擺手”,唱歌。這一天正是農曆六月二十五,所以就叫“六月年”。
說法之四:奉命出征,班師回朝的日期不一致。
因為明代萬曆年間土家族人奉命出征,班師回朝的日期不一致,所以過年的時間也就不一樣。
從以上四種不同的說法(傳說)中,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東西,那就是:不論是外國的侵略、異族的騷擾或者地主的盤剝、掠奪,土家族人從來就是英勇無畏,同仇敵愾,並且足智多謀,以奇制勝,這是一個英勇的民族,豪爽的民族。
土家族人豪爽、痛快的民族氣質的形成與發展,與其歷史程序中曾經飽經患難、備受欺壓,幾度被迫舉族(氏族或部族)遷徙卻能泰然處之的史實分不開。因而,同其先輩民族一樣,養成了念祖、懷舊、齊心、尚武的強烈民族精......餘下全文>>
土家族習俗禁忌
出行忌諱
旅行忌七、九日出門,忌八日起程歸家,建間稱“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土家人還認為,農曆一月、四月、七月、十月的蛇日,冬月的雞日,三月、六月、九月的牛日,均為“紅煞日”,忌出遠門。有“出門遇紅煞,一去不歸家”之說。人們出門走親訪友或辦事,最忌諱遇到的第一個人是婦女,若是遇見,則不宜出門,等至第二天再出門。若第一個遇見是男性,第二個是女性,則不忌。
摸頭禁忌
土家族男子嚴禁別人觸控自己的頭,無論善意的或其他什麼原因。唯自己祖父母、父母除外。諺雲“男兒頭、女兒腰,只許看,不許撓。”俗信,摸男子頭,是侵犯男子漢的尊嚴,再好的朋友,也必須嚴守這一禁忌,否則會使友誼化為仇怨。
兆頭禁忌
1、如遇日蝕或月蝕,便認為國家有亂、人民有災,要敲鑼打鼓相救。
2、認為烏鴉叫有人死或遭凶事;半夜雞叫會有火災和盜賊。 3、忌打噴嚏,認為背後有人說自己的壞話,或是用巫術害自己。所以土家人要隨即咀咒:“好人講我好心腸,歹人講我爛牙框。”即可消禍。
4、忌夢象,夢清水要淚洗面,夢白布要戴孝,夢小孩要防賊;夢雞、鳥、小魚有口角,夢跳坎有病災,夢上山有好事,夢下坡要背事......
動物禁忌
1、忌烏鴉叫,凡烏鴉清晨在屋脊上鳴叫,或飛在人的前面、頭頂上盤旋鳴叫,並且你趕開後,又重新飛來叫,人們便認為是禍事開頭的不吉利之徵兆,每當人們遇此事,便當即頓足痛罵:“短你的命!”隨即吐痰或唾沫一口,以此消除凶災,化凶為吉。
2、忌聞杜鵑嘀鳴,每年春天,陽雀開鳴,若人廁時第一次聽到陽雀鳴叫,則認為不吉利,必須進行禳解。其禳解之法是聞者(倘若年幼,須由母親代為禳解)裝扮成乞丐,出外乞食1-3天,討得米,須在不聞雞犬之聲的野外煮熟食之,方可消災。土家人還以杜鵑偶氮染料啼鳴之聲以占卜自己一年的運氣之俗。若睡在床上初聞杜鵑啼叫,是大吉大利,若在行走之際或者勞動生產之際初聞,意味自建將一年勞動奔波。
3、忌聞貓頭鷹叫,在土家人心目中貓頭鷹屬不祥之鳥,尤其忌諱聽到其鳴叫,相傳聽到貓頭鷹叫村上就會死人。
4、忌見蛇相纏,所謂蛇相纏即蛇交尾。相傳人若見之,必遭災禍。其禳解之法有二:一是趕快將自己外面的一條長褲脫下,罩於自己的頭上或罩於蛇纏處。二是嫁禍於人,而若有同伴,立即呼喚同伴姓名,若對方答應了,則災禍將降臨於應者之身。然而一般情況是見者用石頭或木棍將兩條蛇打死,即可消災。也有不打而用語言化解詞曰:“祝你成仙上天庭,祝你絞繩穿銅錢”;土家族化解詞詞曰:“是龍的昇天,是蛇的鑽草,是人的發財”
5、大年節牲畜進屋,兆“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了穿孝服”;野貉入屋,雞上樹,狗上屋,無災必有禍,不死脫層殼;凡外出做買賣或說親,聽到烏鴉叫,謂不吉利,必返。
湖北土家菜的特點
【風味十足 土家風情】
土家族,一個歷史悠久且文化發達的民族,雖然在經濟、文化的發展上受漢族影響較多,但也保留了不少自己的特點,特別在飲食方面。由於土家族大都聚居在山裡,重崗復嶺,山多水少,這就造就了土家族“取山所產、吃山所長、辦山風味”的飲食特點,頗富山地民族的飲食文化風情。港口有一家名叫“蓑衣飯”的土家菜館,就將這種極富土家風情的飲食文化帶到了中山。
菜館的老闆譚先生是位土生土長的土家族漢子,一位在中山闖蕩多年的浪跡文人。聽譚先生為我們介紹各款特色菜餚,如土家妹情絲餅、魔芋豆腐和脆生生的幹洋芋片等,光聽名字就十分吸引。未等得及上菜,肚子裡的饞蟲已蠢蠢欲動。
土家人的蓑衣飯
玉米、土豆和小麥是土家人的三大主糧。在土家族,吃米飯就代表著富貴,是有錢人才吃得起的。土家人平時吃苞谷為多,但其堅硬的口感吃多了容易讓人生厭,因此,土家族人突發奇想,選用大米佐之,滋味便大不相同了,口感變得細膩,吃起來滿嘴飴香,而且還提高了食物的營養。後來,把玉米磨成粉狀與米飯混合,成為了當地人一種普遍的吃法,這種飯便叫“蓑衣飯”。
那麼,為何取其名為蓑衣飯呢?譚先生解釋說,蓑衣是鄂西土家族人雨季耕種必備的雨具,由棕片縫製,配以斗笠。下雨時節,土家人勞作回來,脫下蓑衣便會吃這種由玉米粉與大米混合的飯。又因為土家人常把蓑衣掛在屋前的柱子上,遠遠看去極像玉米的苞衣,故得蓑衣飯之名。
土家妹情絲餅
恩施一帶盛產土豆,故當地人便以土豆為原材料,製作出各種小吃。他們把土豆絲與土豆粉混合在一起,煎成色澤金黃、晶瑩剔透的土豆餅,叫“土家妹情絲餅”。
譚先生說,在傳統的土家山鄉部落裡,土家妹子很少拋頭露面。當遇到意中人時,土家妹子會花盡心思做出土豆餅來招待情郎,藉此表達愛慕之情。該餅外酥內軟,口感特別。慢慢咀嚼,果然能吃出一番情意綿綿的滋味來。
土家醇香臘豬蹄火鍋
土家族的臘肉
土家族地區的人都愛吃臘肉,一年四季均以臘肉款待客人。做得好的臘肉很可口,堪稱土家的風味食品。每年臘月,便是土家人做臘肉的季節,他們將鮮肉以鹽醃三至五天,然後掛在火炕上,用松柏、香蒿等煙火慢慢薰幹,將松樹枝、香蒿等香味一同薰入肉中。在菜館嚐到的豆豉炒臘肉和土家醇香臘豬蹄火鍋,都是以恩施當地煙燻的臘肉作佐料,臘肉甘香可口,肥而不膩。只要嚐到它的滋味,吃了還想再吃。
美食通TIPS:
1、苞谷酒是土家族愛喝的酒,由農民家裡自產的苞谷為主要原料釀製而成,被稱為“跟頭酒”。
2、味道濃郁的豆豉炒臘肉就著蓑衣飯一起吃,特別滋味。
3、為了便於儲存,土家人喜歡把土豆切片晒乾,製成幹洋芋片,用於煮湯或油炸,別有一番風味。
4、土家族的菜餚以酸辣為主,與川菜相比少了一些麻,與湘菜相比少了一些辣。
【有千年歷史的土家臘肉】
土家臘肉一般叫土臘肉,土家語叫拉乳,有上千年的傳統制作歷史。
臘肉一菜的製作,在本地相傳至少有兩千年的歷史。此菜加工方法並不很複雜,只要在科至以後到立春之前這段時令,選用七成瘦 ,三成肥的新鮮豬肉,切成三斤左右重一塊,用食鹽清一三天後串掛於火灶房,用炭火或柴火燻烤,待瀝油呈金黃色後即可貯存在乾燥處。煙燻後的臘肉能長時間防腐,無論蒸吃、燉吃或熟炒,均香醇可口,饒有風味。本地的上等 吃法,當推冬筍炒臘肉。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餘下全文>>
西寧土家族自治區有哪些美食
你的地理是外國人教的啊
土家鼎罐是那裡的美食
土家人煮飯以前多用“鼎罐” ( 幾乎家家都有 ) ,鐵質,球形底,中間有一道突起的“箍” ( 線 ) ,箍上均勻排列四片小鐵片,名“耳子”,是抬鼎罐的著力處。蓋呈平形,邊緣向下突出,有一根“把” ( 握柄 ) 。土家人熱情好客,多以大米飯待客。即使煮糙米飯,鼎罐底的飯也不和苞谷面,形成一罐兩樣飯,上面多數糙米飯,底下少許大米飯。本來土家人的風俗是先給客人舀飯,出現上述情況則先給自己舀,以便把上面的糙米飯舀些起來,好為客人挖下面的米飯。
土家人家中廚房都有一個火坑,安在房子的中央,冬天用於烤火,平時會在火坑中間放一個用鐵製成的三角,在三角上放上水壺燒水和煮飯。很早的時候,土家人就這麼生活了。鼎罐飯也是這麼得來的。用鼎罐煮成的米飯格外清香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