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特色?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7日

景頗族的特色

景頗族簡介

景頗族先民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唐代稱“尋傳蠻”,明清時稱“山頭人”。景頗族主要從事農業。景頗地區盛產珍貴的木材和各種藥材。經濟作物有橡膠、油桐、茶葉、咖啡等。景頗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分佈:雲南省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少數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馬、崗房以及耿馬、瀾滄等縣。

景頗族有景頗和載瓦兩種方言,彼此通話困難。景頗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景頗語文。景頗族有豐富、優美的口頭文學流傳,包括反映民族起源、遷徙歷史的敘事長詩及神話、故事、寓言、諺語、謎語等。

贊助廣告

目瑙縱歌景頗族

□本刊特派記者 解學來/文 施曉亮/圖

雲南省隴川縣人口16.7萬,其中景頗族近5萬,是雲南省分佈景頗族最多的縣份。於是,循著國家民委的指點,我們的採訪車到達了“景頗文化”當然的代表地點——隴川縣章風鎮,我們的採訪物件是該鎮芒弄拱山村民小組組長嶽麻幹一家。

沒有圍牆的景頗家園

在景頗族裡,拱山村民小組有著特殊的地位,因為全景頗族最有威望、官職最高的人就是從這裡走出去的,他叫司拉三,解放前是一個“山官”(指解放前對掌握著一個或數個寨子政權的世家,他們的權力是世襲的),解放戰爭期間積極配合人民解放軍的解放鬥爭,後成為雲南省政協副主席。1997年,他在家鄉去世。

贊助廣告

像所有的景頗人家一樣,柑桔等果樹、塔杉(嶽麻幹說,它的葉子可以串在一起用作遮雨的蓑衣)、竹子構成了嶽麻幹天然的院牆。一大塊空闊的地,幾幢並不相連(甚至在面南背北的正屋位置上,有兩幢互不相關的房子)的二層樓房或平房,組成了嶽麻乾的家,同時也是拱山村民小組的辦公室。

嶽麻幹是一個很沉悶的人,甚至有些木訥。他有著景頗人所特有的黝黑的面板,身板標槍一般挺直,露出一股藏掖不住的英氣。在很早的時候,景頗族的祖先和阿昌族的祖先一樣,都認為地勢低平的地方有“瘴癘之氣”,為保全人、畜,就儘量住在高處;但山上的耕種條件差,單憑種地根本不能滿足生活的需要,再加上要保護族人和財產的安全,他們就對打獵非常重視,每個男子都養成了不懼凶頑、不怕艱險的性格。雖然整個拱山小組從山上搬下來已經有100年左右的時間了,而且每個男子都有一至多杆的槍也被公安部門收管(在這裡,每個男子結婚時,岳父都要送給他一杆槍、一把刀和一包隨身的飾物),但那股已經化入血液的英氣卻不肯寂寞,它要通過一切機會展示出來。

牆既沒有,當然也談不上什麼“大門”,走在路上,往左一拐,就進了岳家。最先撲入眼簾的,是5臺龐大而繁複的木質織布機,一男兩女正在神情專注地織布。嶽麻幹說,這些織布機都是2000年7月他從緬甸的密支那買來的,連織布機錢帶運費、5個工人,當時一共花了2萬多塊錢。

現在他們主要織筒裙,景頗話稱“籠基”。筒裙是景頗族人男女老幼共通的服裝(當然在細節上會有一些差別)。現在嶽麻幹已經不大穿筒裙了,但附近的村民們有時會來買一些,而外地來的遊客幾乎是人手一條,所以生意還是蠻好的。一條筒裙大約能賺三四十塊錢。嶽麻乾的老伴排麻寬則是筒裙質量的檢驗員。

與堂屋並列著的,是一座剛剛建成尚未投入使用的二層樓房。嶽麻幹說,這並不是典型的景頗民居,因為最原始因而也最純正的景頗民居都是用草和木頭建造的,但縣裡有關部門認為,照原樣造出的房屋顯然不符合防火及堅固等等方面的要求。他說,現在雖然牆壁已經用上了磚、泥,但這只是在建築材料上作了某些改進,而所有的地板都是木頭的,每個隔成單間的屋子裡都有一個火塘,沒有床,晚上把鋪蓋一放就可......餘下全文>>

我國景頗族的特點的什麼?

景頗族介紹

主要分佈在雲南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隴川、 盈江、瑞麗、梁河五縣,少部分散居於其他州縣。景頗族的來源與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關先後出現了"峨昌"、"遮些 "、等名稱。新中國成立後,經民族識別確認為景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過去沒有自己的文字,2 0 世紀末葉創制了以拉丁字 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景頗族民族的特點是什麼

景頗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人口119209人。主要分佈在雲南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縣、潞西市、瑞麗市、盈江、梁河三縣,少部分散居於其他州縣。在中國景頗族聚集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雲南省德巨集州隴川縣,隴川縣被稱為“中國目瑙縱歌之鄉”。

景頗族他們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景頗族素以刻苦耐勞、熱情好客、驍勇威猛的民族性格著稱。他們有句家喻戶曉的成語:“要像獅子一樣勇猛。”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征服大自然,用大長刀與惡勢力作鬥爭。歷史上,多次頑強抵禦外敵侵入,為保衛祖國領土立下了功勳。

景頗族大多住在海拔1500-2000米的山區。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特產豐富。除種植旱谷、玉米、水稻外,盛產名貴的紅木、楠木和各種竹子,還有橡膠、油桐、咖啡、茶葉、香茅草等經濟作物,以及熱帶、亞熱帶水果菠蘿、菠蘿蜜、芒果、芭蕉等。深山老林中棲息著各種珍禽異獸。地下礦藏也很豐富。景頗族的口頭文學發達,尤其是集詩、歌、舞於一體的創世史詩《勒包齋娃》,包含了人們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方方面面的認識,深受本民族群眾的喜愛,也是祖國民間文學的一朵奇葩。

除了長篇敘事詩外,景頗族的其他民歌也十分豐富。山歌分為大聲唱的“直麼”和小聲唱的“直作”。舂米歌即勞動歌,景頗支稱為“月魯”,載瓦支稱為“谷阿崗”或“谷統直”,多由一人主唱,一人伴唱,形成合唱。風俗歌中以“臘磨羅統”最富特色。

景頗族是雲南獨有民族之一,1998年末,雲南景頗族人口為12.56萬人,佔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的0.947%。景頗族主要聚居於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的隴川、盈江、潞西、瑞麗、梁河等五縣市山區。其餘的景頗族人口散居於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馬、崗房,古浪、臨滄地區的耿馬佤族自治縣等地。雲南景頗族包括4個主要支系:景頗、載瓦、勒期和浪俄,其中載瓦支系最大,人數佔景頗族人口的80%左右。

景頗族的特色節日是什麼?

景頗族的特色節日

目瑙節

“目瑙縱歌”,景頗語意為“大夥跳舞”。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一般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以後的九天內擇雙日舉行,節期三至五天不等。目腦作為一種大型的群眾性歌舞活動,其由來已久,歷史上,每逢豐年,出征、凱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動,均要跳“目腦”。

景頗族最早居住於青藏高原,是氐羌族群的一部分,經過幾次大的遷徙後才定居於今天的居住地。“目瑙”是景頗族在漫長的社會歷史程序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宗教等習俗的文化現象。豎立在目瑙廣場上的“詩棟”(標牌)分陰陽(雌雄),當中所繪製的是反映景頗族的遷徙路線和其他生產、生活的圖案。舉行大的“目瑙”慶典時都要先祭奠“木代”(太陽神),原因之一,“目瑙”舞來自太陽宮;之二,傳說景頗族的祖先曾娶太陽女為妻,景頗人是太陽的子孫,“木代”與景頗族有淵源關係。因此,景頗族貴族(山官)家一般都祭奠“木代”。“董薩”(祭司)要進行“目瑙齋瓦”,用特定的形式和祭詞敘述天地的形成,萬物的誕生,景頗人的淵源變遷史等,內容無所不包。這些活動,千百年來起著記錄歷史,傳承文化的作用。

新米節

新米節景頗族有趣的慶豐收節日。每年農曆八九月間,當田裡稻穀成熟時,家家戶戶都要歡渡“新米節”。

新米節的前一天,主人家就開始準備。他們揹著插滿鮮花的籃子,然後揀起一捆成熟的糯谷,揹回家中,擺在鬼門旁邊。然後,便向各家發出熱情的邀約,請他們在第二天作客。第二天,男女老少和魔頭歡歡喜喜地來到主人家,主人取出水酒迎接來客。主賓互致問候完畢,就要準備新米節的飯食了。婦女和小姑娘炒穀子、舂扁米、做粑粑、煮新米飯,上山採野菜。小夥們歡歌結伴,下河捉魚。按景頗族的傳統規矩,新米節這天不能殺雞宰豬。宴飲開始之前,主人要行祈禱儀式。他把粑粑、扁米、水酒、乾魚、幹老鼠排好祈祝,向鬼表白心願,盼望人畜平安,風調雨順,祛災除禍。如能如願,將來一定殺牛供祭。

在新米節的儀式上,由年高德重的長者講述穀子的來源。據說在很久以前,景頗族種植穀子,但谷魂卻上了天,地上的穀子長得不好,家狗見狀日夜吠叫,終於把谷魂叫到了地上,從此,景頗族種植的穀子茁壯豐茂。

因此,景頗族對狗另眼相看。新米節這天,要先給狗吃飯,其次才是牛,然後才給老人吃。新米節這天,人們一邊飲酒談笑,一面和主要總結農事,討論下種的適當時機。泡田水的使用。栽秧的技藝,旱地播種的方法和時限,開荒的設計。輪種的學問等。新米節是一個慶賀豐收的節日,也是一個促進農業技術交流的節日。

採花節

景頗語稱“思鮮鮮”或“吉達”、“寧打”等,一般在春節期間舉行。屆時,同寨或鄰寨的青年男女相約在一起,帶著粑粑絲、米飯、雞蛋等食物,一同上山找一適合玩耍的地方,大家唱歌跳舞,說笑嬉鬧,舉行打“煬碟”等各種遊戲。情侶們則談情說愛、互贈禮物,其餘男女老少,則每人出些酒肉等食物,共同煮食。老者唱歌給年輕人聽,歌詞多為吉利之語。飯後,大家唱歌跳舞,一同玩樂。晚上青年男女彼此相約,在公房和其它地方唱歌吟調,盡情娛樂,直到深夜。

能仙節

是景頗族青年男女為主的聚會、唱歌跳舞的節日。一般在每年的農曆二月十日舉行。這個季節正值春回大地,萬物生長,辛勞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這一農閒的好時節,依照傳統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舉行能仙節。節日裡,男女青年穿上節日的盛裝,佩帶各種的裝飾品,聚集在一起,進行民歌、射擊、打彈弓、刀舞等比賽。...餘下全文>>

景頗族服飾有什麼特點?

景頗族的服飾風格粗獷豪放。景頗族男子多穿黑色圓領對襟上衣,下身著短而寬大的黑褲,包黑布或白布頭巾,頭巾兩邊以彩色小絨球作為裝飾。出門時肩上掛筒帕,腰間挎長刀,簡直就是一個氣宇軒昂、矯勇彪悍的武士。景頗族女子多穿著黑色對襟或左衽短上衣,下著黑紅相間的統裙,用黑色布條纏腿,節日喜慶時,盛裝的女子上衣上都鑲有很多的大銀泡,領上佩戴六、七個銀項圈和一串響鈴式銀鏈子,耳朵上戴一對很長的銀耳環,手上戴著粗大且刻有花紋的銀手鐲作為裝飾。行走舞動時,銀飾叮璫作響,別有一番韻味。 許多景頗女子還將藤圈塗上紅色或黑色的漆,圍在腰間,來裝扮自己,她們認為誰的藤圈越多誰就越美,這可是一種獨特的審美觀。

景頗族的特色節日

景頗族簡介

景頗族先民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唐代稱“尋傳蠻”,明清時稱“山頭人”。景頗族主要從事農業。景頗地區盛產珍貴的木材和各種藥材。經濟作物有橡膠、油桐、茶葉、咖啡等。景頗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分佈:雲南省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少數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馬、崗房以及耿馬、瀾滄等縣。

景頗族有景頗和載瓦兩種方言,彼此通話困難。景頗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景頗語文。景頗族有豐富、優美的口頭文學流傳,包括反映民族起源、遷徙歷史的敘事長詩及神話、故事、寓言、諺語、謎語等。

目瑙縱歌景頗族

□本刊特派記者 解學來/文 施曉亮/圖

雲南省隴川縣人口16.7萬,其中景頗族近5萬,是雲南省分佈景頗族最多的縣份。於是,循著國家民委的指點,我們的採訪車到達了“景頗文化”當然的代表地點——隴川縣章風鎮,我們的採訪物件是該鎮芒弄拱山村民小組組長嶽麻幹一家。

沒有圍牆的景頗家園

在景頗族裡,拱山村民小組有著特殊的地位,因為全景頗族最有威望、官職最高的人就是從這裡走出去的,他叫司拉三,解放前是一個“山官”(指解放前對掌握著一個或數個寨子政權的世家,他們的權力是世襲的),解放戰爭期間積極配合人民解放軍的解放鬥爭,後成為雲南省政協副主席。1997年,他在家鄉去世。

像所有的景頗人家一樣,柑桔等果樹、塔杉(嶽麻幹說,它的葉子可以串在一起用作遮雨的蓑衣)、竹子構成了嶽麻幹天然的院牆。一大塊空闊的地,幾幢並不相連(甚至在面南背北的正屋位置上,有兩幢互不相關的房子)的二層樓房或平房,組成了嶽麻乾的家,同時也是拱山村民小組的辦公室。

嶽麻幹是一個很沉悶的人,甚至有些木訥。他有著景頗人所特有的黝黑的面板,身板標槍一般挺直,露出一股藏掖不住的英氣。在很早的時候,景頗族的祖先和阿昌族的祖先一樣,都認為地勢低平的地方有“瘴癘之氣”,為保全人、畜,就儘量住在高處;但山上的耕種條件差,單憑種地根本不能滿足生活的需要,再加上要保護族人和財產的安全,他們就對打獵非常重視,每個男子都養成了不懼凶頑、不怕艱險的性格。雖然整個拱山小組從山上搬下來已經有100年左右的時間了,而且每個男子都有一至多杆的槍也被公安部門收管(在這裡,每個男子結婚時,岳父都要送給他一杆槍、一把刀和一包隨身的飾物),但那股已經化入血液的英氣卻不肯寂寞,它要通過一切機會展示出來。

牆既沒有,當然也談不上什麼“大門”,走在路上,往左一拐,就進了岳家。最先撲入眼簾的,是5臺龐大而繁複的木質織布機,一男兩女正在神情專注地織布。嶽麻幹說,這些織布機都是2000年7月他從緬甸的密支那買來的,連織布機錢帶運費、5個工人,當時一共花了2萬多塊錢。

現在他們主要織筒裙,景頗話稱“籠基”。筒裙是景頗族人男女老幼共通的服裝(當然在細節上會有一些差別)。現在嶽麻幹已經不大穿筒裙了,但附近的村民們有時會來買一些,而外地來的遊客幾乎是人手一條,所以生意還是蠻好的。一條筒裙大約能賺三四十塊錢。嶽麻乾的老伴排麻寬則是筒裙質量的檢驗員。

與堂屋並列著的,是一座剛剛建成尚未投入使用的二層樓房。嶽麻幹說,這並不是典型的景頗民居,因為最原始因而也最純正的景頗民居都是用草和木頭建造的,但縣裡有關部門認為,照原樣造出的房屋顯然不符合防火及堅固等等方面的要求。他說,現在雖然牆壁已經用上了磚、泥,但這只是在建築材料上作了某些改進,而所有的地板都是木頭的,每個隔成單間的屋子裡都有一個火塘,沒有床,晚上把鋪蓋一放就可......餘下全文>>

景頗族的歷史來源

景頗族的來源與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關。唐代,其先民以“尋傳蠻”、“高黎貢人”見諸於漢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國成立前,又先後出現了“峨昌”、“遮些”、“野人”等名稱。新中國成立後,經民族識別,確認為景頗族。景頗族的先民與古代的氐、羌有關,以前居住在康藏高原南部山區,7-9世紀沿橫斷山脈南遷。東部景頗在瀾滄江以東,金沙江地區;西部景頗在瀾滄江以西至緬甸境內。15-16世紀,由於戰爭大量的東部族人大規模西遷;16世紀後大量移居德巨集地區,多與德昂、阿昌、傈僳、漢等民族雜居。景頗族中景頗支、浪峨支、瓦支、喇期支原先是同一民族的不同部落。景頗族主要有五個支系,即景頗、載瓦、勒期、浪峨(浪速)、波拉。多數地區不同支系的人雜住在一起。景頗支系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載瓦等四個支系的語言比較接近,同屬藏緬語族緬語支。文字有景頗文和載瓦文兩種,系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前者創制於19世紀末,後者創制於1957年。 景頗族公認有景頗和載瓦兩種語言,差異頗大。景頗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載瓦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景頗人使用的景頗文是一種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一家人各說各話在景頗族中,相當多的家庭是由不同支系的人組成的。家庭成員在什麼情況下使用何種語言,有傳統的習慣:父親和子女使用父親支系的語言,母親使用孃家支系的語言。夫妻之間儘管都能較好地掌握對方的語言,但彼此交談仍是各說各的話,而決不放棄使用本支系語言的權利。子女與父親說話,或兄弟姐妹間說話,都使用父親支系的語言,若子女與母親說話,應改用母親支系的語言。要是祖母是另一個支系的,晚輩與他說話又得使用祖母支系的語言。不同支系的青年男女戀愛敘衷腸時,男子往往主動使用女子支系的語言,以示愛慕之心。一旦他們結了婚,又各自恢復使用本支系的語言。在學校裡,哪個支系的學生多就使用哪種語言,但同一支系的學生相互交談又使用本支系的語言。過去景頗族曾用物品來傳遞資訊。比如,送上一塊帶毛的肉,表示有宣戰、凱旋、噩耗等大事。小夥子愛上了某個姑娘,就用樹葉包上樹根、火柴、辣椒、大蒜送給她,樹葉表示有很多心裡話要說,樹根表示思念不已,火柴喻態度堅決,辣椒喻愛得熾熱,大蒜則希望同意。要是姑娘有心,便將原物奉還,倘若加上火炭送還就意味著拒絕。這種古樸的以物代言,今天僅見於某種特殊場合。 “目瑙縱歌”,景頗語意為“大夥跳舞”。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一般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以後的九天內擇雙日舉行,節期三至五天不等。目腦作為一種大型的群眾性歌舞活動,其由來已久,歷史上,每逢豐年,出征、凱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動,均要跳“目腦”。景頗族最早居住於青藏高原,是氐羌族群的一部分,經過幾次大的遷徙後才定居於今天的居住地。“目瑙”是景頗族在漫長的社會歷史程序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宗教等習俗的文化現象。豎立在目瑙廣場上的“詩棟”(標牌)分陰陽(雌雄),當中所繪製的是反映景頗族的遷徙路線和其他生產、生活的圖案。舉行大的“目瑙”慶典時都要先祭奠“木代”(太陽神),原因之一,“目瑙”舞來自太陽宮;之二,傳說景頗族的祖先曾娶太陽女為妻,景頗人是太陽的子孫,“木代”與景頗族有淵源關係。因此,景頗族貴族(山官)家一般都祭奠“木代”。“董薩”(祭司)要進行“目瑙齋瓦”,用特定的形式和祭詞敘述天地的形成,萬物的誕生,景頗人的淵源變遷史等,內容無所不包。這些活動,千百年來起著記錄歷史,傳承文化的作用。景頗族的“目瑙縱歌”原來是一種融宗教和文化習俗為一體的傳統慶典。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演化為各種不同類別的“目瑙”。大致有以下幾種......餘下全文>>

剛剛開個玩笑。景頗族的民風民俗是什麼,要簡潔些

這是要靠自己的理解能力的,當然開玩笑也是要看對誰開的,有些人是開不起玩笑的就會把你說的話當作認真對待。而別人說的話的目的和意思就要靠自己去理解了。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自己太多疑的情緒造成的。希望你調理好自己的情緒

相關問題答案
景頗族特色?
景頗族服飾特點?
景頗族的特點?
景頗族民居?
景頗族風俗習慣?
景頗族舞蹈?
藏族特色節日?
白族特色美食?
壯族民族特色?
景頗族的民風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