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的姓氏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2月24日

“龐”姓氏是怎麼由來的

龐姓起源參考之一

「龐」源出:

出自姬姓,以地名為氏。 據《通志.氏族略》所在載,周文王子畢公高之後,其支庶受封於龐鄉, 因以為氏。

家族名人

龐涓 戰國時魏將,與孫臏同學兵法於鬼谷子,因嫉臏之能而刖其足。後魏、齊交戰,臏為齊將,困涓於馬陵,涓智窮自剄而死。(並不是給孫臏射死的)《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龐統(179~214)三國時襄陽人,字士元,德公之侄。少時樸頓,未有識者,往見司馬徽,徽甚異之,稱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劉備召以為治中從事,與諸葛亮併為軍師中郎將,佐劉備取蜀。後因圍雒縣,攻城時中流矢而卒,時年三十六。

贊助廣告

地望分佈:陝西戶縣,安徽亳縣。

龐姓起源參考之二

龐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龐姓的起源十分古老,遠祖可以上溯到古代部族領袖黃帝時期,上古時黃帝的孫子古帝顓頊有八個兒子,其中一個名叫“龐降”,龐降的子孫後代就以“龐”為姓。因此,這支龐姓起源於黃帝嫡裔。到了周代,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畢公高受封為諸侯,封在畢地,爵位公爵。畢公高的一個庶子被封到龐鄉,他的子孫後代遂以封地名“龐”為姓。因此這支龐姓起源於周王朝王室之姓,姬姓。龐姓後來在南安郡發展成 望族,世稱南安望。

姓 氏 來 源

姓氏: 龐 祖籍: 龐鄉

贊助廣告

祖宗: 畢公高 郡望: 始平郡

分類: 以封、住地為氏

歷史名人

龐氏在歷史上始終擁有較好的聲名。戰國時期,就有與孫臏鬥智的魏將龐涓;三國時期有與“臥龍”諸葛齊名的“鳳雛”先生龐統,龐統為劉備謀士,可惜英雄,竟中流矢而死;魏有將軍龐德;宋有宰相龐籍、醫學家龐安時

姓氏來源

龐姓是周文王是後裔。根據《千家姓查源》的記載,龐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因受封於龐鄉,他的後世子孫以其受封地名“龐”作為姓氏。而根據《通志·氏族略》上的記載,龐氏出自姬姓,是有4000多年的古老姓氏。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之後,他的兒子庶受封於龐,後代因以龐為姓氏,望族出於譙國。望族居於始平郡,就是現在的陝西省興平縣東南部;而譙國郡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毫縣。

中國百家姓中"龐"的由來?

說文:“龐,高屋著。”

本意,從廣,龍聲。廣(yan,第三聲),像高屋形,所以本意為“高屋”。此外,“龐”還有“多而雜亂”的意思。

舉例:《漢書 司馬相如傳》中提到甚恩龐洪。

出自姬姓,以地名為姓。據《通志 氏族略》所載,姬姓後裔,周文王之子畢公高的支庶子孫受封於龐鄉,因以為姓。

龐氏家族的來歷,先人是誰

龐姓來源有四: 1、出自姬姓,為畢公高之後。據《通志•氏族略》及《千家姓查源》等所載,周文王之子畢公高之後,其支庶封於龐,後世子孫以邑為氏。 2、出自高陽氏,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代。據《百家姓注》所載,顓頊八子之一龐降,後世子孫以祖上的名為姓。 3、襄陽龐姓,相傳其家富盛,好為高屋,鄉黨榮之,曰龐高屋,後遂以龐為姓。 4、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據《漢書•王莽傳》所載,西漢西羌人中有龐恬;清滿洲人姓,世居蓋州;又,清滿洲八旗姓龐佳氏後改為龐姓;今滿、土家、瑤、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畢公高。周初著名政治家。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隨周武王興師伐紂立下赫赫戰功。西周建立後,他負責處理被商紂王關押的犯人。他採取寬大為懷,平反了不少冤獄,表彰了因直諫受害的功臣,因而名聲鵲起,為“周初四聖”之一。後被周武王封於畢國,爵位為公。世稱畢公高。武王駕崩後,其為顧命大臣之一,他與周、召二公等一起輔政,使周王朝的經濟文化有了較大的發展,並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畢公高支庶有封於龐鄉者,後世子孫以封邑為氏,稱龐姓。因畢公高名聲顯赫,他們尊畢公高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古龐鄉今無從考,春秋以前龐姓於史書鮮見。戰國時魏國有龐涓,趙國有龐火爰,西漢有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龐真。東漢時,見諸史冊之龐姓人達十六人,如龐參、龐俊父子為河南緱氏(今偃師)人,龐萌為山陽(治所在今山東金鄉)人,龐雄為巴郡(治所在今重慶北)人,龐奮為遼東屬國都尉,龐德公為襄陽(今湖北襄樊)人……。這些史實表明,魏晉以前,龐姓人已分佈於今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湖北、重慶、遼寧等地。三國蜀有龐德公之侄龐統,魏有南安狄道(今甘肅隴西)人龐德(其從兄龐柔入蜀)。扶風(今陝西鳳翔)人龐迪,酒泉表氏(今甘肅高臺西)人龐淯。可見此際龐姓已播遷於四川、甘肅等地。兩晉南北朝時,龐姓發展迅速,並逐漸形成了龐姓南安郡望、南陽郡望、始平郡望、譙郡郡望。隋唐之際,龐姓上述郡望依舊興盛,並以其為主源向四周擴散,如陝西之榆林、涇陽,山西之太原、代縣、太谷,山東之菏澤,江蘇之徐州,安徽之壽縣均有了龐姓人定居,並有一支龐姓入遷浙江泉州。宋元之際,由於中原一帶刀兵四起,避居南方者漸多,使得龐姓在南方各地分佈更廣,並有一支入遷廣西北流,後在當地發展成為望族。需要指出的是,北宋有單州成武(今屬山東)人龐籍入朝為相,並子孫顯貴當朝,使得山東龐姓名噪一時。明初,山西龐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江蘇、湖北、山東、河北等地。明末清初,張獻忠屠川,川籍龐姓避逃於雲貴高原。而不久的湖廣填四川,又使湖北、湖南之龐姓入居四川。乾隆年間以後,山東龐姓有闖關東到東北者,亦有華東 、華南之龐姓渡海赴臺,進而遠播海外。如今,龐姓在全國分佈廣泛,尤以山東、廣西為多,此二省之龐姓約佔全國漢族龐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

龐姓的來源及姓龐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一、姓氏來源

上古周文王子畢公高的後代,受封於龐,其子孫便以封地為姓,相傳姓龐。 另有一支始於黃帝。歷史更為久遠。龐姓是龍的傳人。

二、郡望堂號

晉置始平郡,現在陝西省興平市。  《廣韻》記載:周文王子畢公高後,封於龐,因氏焉。望出南安、南陽。

三、歷史名人

龐涓

戰國時魏國將領。早年與孫臏同學兵法,涓後仕魏惠王,自認為能力不及孫臏,乃陰謀斷其臏骨(即膝蓋骨),後為孫臏設計殺於馬陵道(今山東範縣西南)。

龐統

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東漢末劉備謀士,初與諸葛亮齊名,號鳳雛。從劉備入蜀,謀策居多,為劉備軍師中郎將,後在進軍雒縣途中,中流矢而死,年僅三十六歲。

龐德

南安狄道人,三國魏名將。先從馬騰,後事張魯,後同張魯一起降曹。曹操知其勇猛善戰,拜其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後被水淹七軍,為關羽所擒,不屈而死。

龐會

龐德之子。王隱的《蜀記》指出龐會在父親死後隨鄧艾、鍾會討伐蜀國,蜀國滅亡後,便將關氏後代盡殺,令關羽一脈盡斷。

龐蒼鷹

太原(今屬山西)人,南北朝時北齊大臣。愛交遊豪俠,高歡常去其家做客。高歡起兵後,棄家投歸,為兼行臺,倉部郎中,後擢安州刺史。

龐孝泰

白州(今廣西博白)人,唐初任左驍將軍,為遼東行軍總管,與蘇定芳徵高麗嶺西。兵近蛇水,蓋蘇文來攻,孝泰身先士卒,衝殺在前,過關斬將。但因出征遙遠,接濟困難,寡不敵眾,偕同十三子為國捐軀。孝泰逝後,部署尊其遺囑:泰生於白州,死當歸白州。將其頭顱取下護送歸裡,葬於雲飛山巔。此千古英傑千百年來一直受到博白人民和兩廣龐姓子孫的垂仰和崇敬。

龐勳

唐末桂林戍卒起義首領。唐末為防止南詔東侵,從徐州藩鎮召募士卒八百人,戍守桂林,約定三年輪換,六年後,當權者仍然食言,戍卒遂發動暴動,並推他為首領。北歸途中,饑民紛紛響應,隊伍迅速發展到二十萬人。後戰死。

龐師古

曹州南華(今山東菏澤西北)人,唐末朱溫部將。初從黃巢,後事朱溫。唐昭宗光華二年(八九九年)冬,唐武安軍節度使馬殷,派李瓊攻連州,城破後,龐師古自殺。

龐福成

太谷(今屬山西)人,五代十國時後蜀名將。公元九三零年,石敬瑭徵西川,攻佔劍門天險,龐福成率兵襲破唐營,以少勝多,扭轉戰局。

龐籍

單州成武(今屬山東)人,北宋大臣。進士出身,歷任侍御史、天章閣待制等職。西夏元昊反,為陝西安撫使,又以龍圖閣直學士知延州,用名將狄青。宋夏議和後,任相五年。

龐安時

蘄州蘄水(今湖北浠水)人,北宋醫學家。少從父學醫,年未二十即通黃帝扁鵲醫書。為人治病,十愈八九。著有《難經辨》、《傷寒總病論》、《本草補遺》等。

龐尚鵬

南海(今廣東廣州)人,明朝官吏。嘉靖年間進士,曾任右僉都御史,福建巡撫等職。一條鞭法是其首創,為政頗得民心。浙江、福建、廣東皆感德之,立祠祭祀。有《百可摘稿》。

龐鍾璐

江蘇常熟人,清代大臣。道光年間進士,歷任編修、國子監祭酒、禮部侍郎等職。後遷工、刑等部尚書。

新百家姓中龐排名第幾

龐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零一位,人口約二百三十五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17%左右。如今,龐氏族人在全國分佈廣泛,在山西省的翼城縣,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化州市木賢鄉、湛江市坡頭區坡頭鎮朱依村,尤以廉江市那良村人口較多約有一萬多人,四川省的綿陽市鹽亭縣等地皆有分佈,尤以廣東,山東、廣西為多,此三省之龐氏約佔全國龐氏人口的60%以上。

龎姓的來源

“龎”同“龐”

龐姓來源有四:

1、出自姬姓,為畢公高之後。據《通志·氏族略》及《千家姓查源》等所載,周文王之子畢公高之後,其支庶封於龐,後世子孫以邑為氏。

2、出自高陽氏,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代。據《百家姓注》所載,顓頊八子之一龐降,後世子孫以祖上的名為姓。

3、襄陽龐姓,相傳其家富盛,好為高屋,鄉黨榮之,曰龐高屋,後遂以龐為姓。

4、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據《漢書·王莽傳》所載,西漢西羌人中有龐恬;清滿洲人姓,世居蓋州;又,清滿洲八旗姓龐佳氏後改為龐姓;今滿、土家、瑤、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請及時採納答案,謝謝!

“龐”姓到底是來源於“龐降”還是周文王之子?

1.周文王之子畢公高之後,其支庶子孫封於龐,遂以邑名“龐”為氏,這支龐姓源自姬姓,得姓始祖是周初著名政治家畢公高的後代。

2.據《百家姓注》所載,顓頊八子之一龐降,後世子孫以祖上的名為姓。這支龐氏得姓始祖是龐降。兩支龐姓的祖先都是黃帝, 因畢公高名聲顯赫,他們尊畢公高為其得姓始祖

龐姓氏全中國有多少人

龐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一位的姓氏,人口較多,全國約221萬人,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七。 龐姓是周文王是後裔。根據《千家姓查源》的記載,龐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因受封於龐鄉,他的後世子孫以其受封地名“龐”作為姓氏。而根據《通志·氏族略》上的記載,龐氏出自姬姓,是有4000多年的古老姓氏。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之後,他的兒子庶受封於龐,後代因以龐為姓氏,望族出於譙國。望族居於始平郡,就是現在的陝西省興平縣東南部;而譙國郡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毫縣。

世界上有多少姓龐的

一、龐姓氏來源 來源於封地: 上古周文王子畢公高的後代,受封於龐,其子孫便以封地為姓,相傳姓龐。 另有一支始於黃帝。歷史更為久遠。龐姓是龍的傳人。 二、郡望堂號 晉置始平郡,現在陝西省興平市。 《廣韻》記載:周文王子畢公高後,封於龐,因氏焉。望出南安、南陽。

以國為姓-龐 源起周文王

周文王子畢公高,武王時被封於龐。而其子孫中又有封於龐的。龐地一支的後人,便以龐為姓,興起龐氏宗族。因此,龐姓是周文王之後,源出姬姓,已立姓4000餘年。

龐姓郡望在始平郡(今陝西興平東南)和郡(今安徽亳州)。

一、龐姓多文臣武將

戰國時魏國將軍龐涓,與孫臏同學,兩人多次鬥智。三國時有為劉備出謀劃策的鳳雛龐統,魏黃門吏部郎龐山民;曹操手下龐德,助曹仁攻關羽;龐統的叔父龐德公,躬耕不仕,採藥鹿門山。唐時龐堅,以長史守潁川,拒安祿山叛軍,糧盡援絕,被俘後活活凍死;龐蘊官至襄陽刺史;龐勳於唐末率戍卒起義,被推為天冊將軍。宋有孝子龐天,晉州刺史龐元英,還有畫家龐崇穆;著有《難經解數》等多種醫學著作的龐安,貢獻極大;以開邊為己任,前後在西南二十年的龐恭孫;龐籍官至宰相,後經罷斥,又起為太子太保。

金時龐鑄任戶部侍郎,工詩善畫,允為一時名士。元代有進士龐禎。明有龐惟方,為政平恕,民悅服之。龐敬為廬州知府,為政嚴明,居官廉介。清代龐塏官至福建建寧府知府,政尚清簡,力弭文字獄。龐鍾璐官至刑部尚書。近有工人運動家龐人銓等。 紅軍有高階將領龐大恩,抗日英烈有龐漢楨中將。

二、龐姓名人

1.魏國將軍龐涓

龐涓是戰國時魏國將軍,極有將才。龐涓曾與孫武之後孫臏同師學習兵法,同為師門高徒。後來投魏王為將,受重用。因恐自己才不如孫臏,就暗請孫臏至魏,假借罪名廢孫臏雙足並在他臉上刺字,並將其隱藏起來。後來在別人幫助下,孫臏暗中逃至齊國。

魏惠王十六年(公元前354年),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次年,齊國應趙國請求派軍救趙。

孫臏獻上“圍魏救趙”之計,圍住魏國,誘使龐涓返程救援。在桂陵,齊軍埋下伏兵,以逸待勞,一舉擊潰了長途奔勞的魏軍,此為桂陵之戰。

魏惠王二十八年,魏攻韓。次年齊國往救韓國。孫臏為田忌軍師,獻計圍攻魏都大梁,並在大梁外搶佔要道,擊其空虛。田忌從計,龐涓果然撤軍回救大梁。

龐涓回軍後,見齊軍回撤,便發兵追擊。他錯誤地認為齊軍已有過半數的人逃走,甚為輕敵,放棄步兵,以輕銳精兵兼程追擊。孫臏在馬陵道設下伏兵,俟龐軍進入後萬弩齊發。魏軍慘敗,龐涓自殺。

2.鳳雛先生龐統

龐統是三國時襄陽(今湖北襄樊)人。被他的叔父龐德公命為鳳雛,在當時,與水鏡先生司馬徽、臥龍先生諸葛亮齊名。

赤壁之戰時,龐統助周瑜,佯投曹操,並獻上兵船橫連的計策,曹操照此行事,後來被周瑜火燒殆盡。

後來魯肅向孫權推薦了龐統,因龐統容貌醜陋,孫權未予接納。龐統乃渡江投入劉備門下。起初,劉備見他醜陋,只讓他到耒陽縣任縣宰。後經考察,遂招為副軍師。

劉備入蜀,進兵成都。進攻雒城時,龐統執意要走小道,不聽劉備勸阻。行至落鳳坡,遭遇伏兵,被射死。

龐 14529【全國】龐氏大同宗譜(民國)龐德輔總理員 龐海樵纂修民國三十六年(1947)高陽堂刊本湖南崇陽縣檔 14530【江蘇】蘇州龐氏家譜不分卷(民國)龐興詩編民國三十一年(1942)龐氏鉛印本 一冊南京大學歷史系 14531【江蘇常熟】海虞龐氏家譜二十卷(清)......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龐的姓氏來源?
嚴的姓氏來源?
樑的姓氏來源?
孫的姓氏來源?
戚氏的姓氏來源?
晏的姓氏來源?
宋的姓氏來源?
姓陳的姓氏來源?
周的姓氏來源?
黃的姓氏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