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土族的傳統節日有那些?

土族人民的重要節日有,農曆正月十四日佑寧寺官經會,二月二威遠鎮擂臺會,三月三、四月八廟會,六月十一丹麻戲會,六月十三、二十九“少年”會,七月二十三至九月民和三川地區的“納頓”(慶豐收會)等等。其中擂臺會、丹麻戲會和“納頓”最具民族特色。屆時,除舉行賽馬、摔跤、武術和唱“花兒”等傳統娛樂活動外,還舉行物資交流會。此外,與漢民族一樣,也過春節、端午節等。

春節。春節是土族最盛大的節日。節前十多天就開始各種準備,村村戶戶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除夕吃年飯,唱家曲,給將要出嫁的姑娘舉行“戴天頭”儀式,各家各戶行接神禮,同時還要敬奉灶神和門神。大年初一,全家大小跪拜神佛,祈求一年平安。然後給遠方親友拜年,進行娛樂活動。正月十五年節結束。

贊助廣告

觀經會。亦稱“觀經法會”,土族語稱“藍迦”。青海互助等地土族的民間盛會。每年農曆正月四日和六月初八、初九日在佑寧寺舉行。屆時,人們身著潔衣,到寺院磕長頭,點酥油燈,滾忙茶(施捨茶),佈施,供飯,轉斯古拉(轉山),煨桑等。瞻仰大型佛像,觀看喇嘛跳欠(神舞)。此外,會上還進行物資 交流和賽馬、射箭等活動。

晒佛節,青海互助土族的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屆時,佑寧寺的喇嘛們將香巴大佛像由大經堂簷前直掛到鋪有地毯的經堂臺階上。虔誠的信徒們給佛像磕頭膜拜,獻上供品。喇嘛從早到晚誦經不停。附近的群眾紛紛爭相趕到廟中觀拜。

贊助廣告

正月十五。青海互助土族的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過節。白天男女青年到威遠鎮看社火,晚上,在自家門前點燃十五堆火,全家大小都要從每個火堆上跳過三次,認為這樣一年中全家人可以不得病,健康長壽。

擂臺戲。亦稱擂臺會。青海互助一帶土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日在縣府所地在威遠鎮舉行。宋代威遠鎮名為“牧馬營”。節日這天,人們盛裝打扮,紛紛來到會場。特別是許多著名的花兒歌手,遠道跋涉而來,試與當地歌手比高低。人們各自選伴結夥,分成若干賽場,每組七至十人左右,在廣場上擺開陣勢對唱。當比賽進入高潮時,各場湧現出許多新的歌手,然後組成新的小組,繼續比賽對唱。直到暮靄降臨,人們才陸續離去,對歌優勝者被譽為“花兒王”,當眾披紅掛綵。除唱花兒外,節日的主要活動還有物資交流、唱戲、賽馬、摔跤、武術表演等。

雞蛋會:青海互助、大通等地土族的傳統節日。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異。屆時,在寺廟裡舉行獻牲酬祭,請法師誦經跳酬神舞,以禳災祛禍,保五穀豐登,人畜兩旺。與會群眾還隨身攜帶許多熟雞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擊作戲。

青苗會。青海互助縣龍王山一帶土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至六月,由巫師擇日舉行。源自明洪武年間激1368-1398年),龍王顯靈,庇佑土族牧民的傳說。節日早晨人們先到廣福寺點燈焚香,頂禮膜拜,請出龍神轎杆、護法神箭,然後組成儀仗隊前行,隊伍排成單行,有的擊鼓鳴金,有的吹海螺牛角,隨行的眾人手持柳條,直到大東嶺休息,野餐,漫花兒,隨後登山踏青,巡視田禾,並借用神的名義約束鄉民不準在田地裡放牧牲畜,不許砍樹踐踏青苗。此節,實為保護農業生產的一項活動。

花兒會。土族傳統節日,節日時間因地而異。主要的花兒會有:五峰山花兒會,流行於青海互助一帶,每年農曆六月初六日於五峰山舉行。五峰山座落在互助縣西垣,因山峰形狀與人手五指相似而得名。五峰山翠峰青巒,霧披雲裹,泉水潺潺,風景優美。每逢節日,山上山下,鑼鼓喧天,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或觀賞瀏覽,或賽歌比舞,臺上縱情高歌唱花兒,臺下集體對歌,此起彼伏。花兒會還是城鄉物資交流的盛會。

此外......餘下全文>>

土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有哪些

土族的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

1、春節是土族人最熱鬧隆重的節日之一。節日前十多天就開始準備,打掃房屋,縫製新衣。殺豬宰羊、烙炸年饃、釀造青稞酒等

2、重陽節

青海省土族每值農曆九月初九凌晨便攜帶柴火、酒食等,成群結隊,去郊外登山。

3、送灶神是青海省土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臘月二十四日舉行。屆時人們將黃泥抹在廚房的牆壁上,上面點一些 白點即是灶神。

4、跳神會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東瀛姚馬莊一帶土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 三月初三舉行。

5、佑寧寺法會又稱六月法會,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土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農曆六月初二到初九日在佑寧寺舉行。

6、元 夜節又稱上元節、燈節,西寧市附近及樂都縣土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屆時要進行“跳火牙”、收瘟、觀燈等活動。

7、燈會是青海省民和一帶土族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

8、冬至節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的土族,每年冬至日早晨各家吃一頓油餅和“旗子”。

9、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土族人家男女老少帶上早已準備好的白麵饃、長麵條、涼粉等到草灘或樹林中游玩吃喝。

10、祭祖節是靑海省樂都、民和一帶土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底至四月初舉行。屆時各家攜帶饅頭、酒、奶茶、豬肉、果品、菜餚等上墳祭祖。

各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我國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絡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聲)族

主要節日有闊時節、火把......餘下全文>>

我國少數民族有哪些?各有什麼盛大節日?各有什麼民俗?

彝族

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習俗: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二月初八,習俗: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青年男女盛裝跳“左腳舞” 密枝節:二月初八,習俗:祭龍樹、野餐 祭龍節:二月初八,習俗:跳蘆笙舞 賽衣節:三月二十八日習俗:賽衣 三月會:三月二十八,習俗:趕集、跳舞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日,習俗: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本主節:日期不一,習俗:供奉“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頭、歌舞、遊樂、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七月末八月初三天,習俗:彈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節:一月三日,習俗: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杆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五月十五日,習俗: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節期不定,習俗: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三月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朵節:二月初八,習俗: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對歌

摩梭人

朝山節:七月二十五日,習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交阿夏

景頗族

目腦縱歌:一月十五日,習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會:藏曆除夕,習俗:跳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炊、宴客、賽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莊舞、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曆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晒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採花節,習俗:採花獻佛 送龍節:公曆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習俗:祭祖、對歌、盪鞦韆、宴請 阿瑪突:二月屬龍日,習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龍日,習俗:嘗新、祭天、祭親奠 苦扎扎:六月,習俗:對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習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節:二月二日,習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節:三月第一個屬牛日,習俗:祭母、唱思母歌

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僳僳族

刀杆節:二月八日,習俗:上刀山、跳嘎 賽歌會:臘月或正月上旬,習俗:賽歌、沐浴 澡堂會:春節,習俗:沐浴、交友

回族

開齋節:回曆十月一,習俗:禮拜、贈“油香”等 古爾邦節:回十二月,習俗:團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蘆節:十月,習俗:跳蘆笙舞、物資交流、 擴拾節:正月初一,習俗:接新水、跳蘆笙舞、狩獵 祭太陽神:立夏日,習俗:敬獻神靈、祈禱年豐

佤族

拉木鼓節:臘月,習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瑤族

盤王節:五月二十九日,習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轉山會:五月五日,習俗:轉山、歌舞、鳴槍

阿昌族

會街:九月十五日,習俗:耍青龍、白象、跳象腳鼓舞

基諾族

祭大:三月,習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節: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習俗:銅鼓舞、對歌尋偶

獨龍族

卡雀哇:臘月,習俗:剽牛、祭天、跳鍋莊、互邀作客

愛伲族

耶苦扎:六月,習俗:打鞦韆、跳舞、聚餐

怒族

鮮花節:三月十五日,習俗:採集鮮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臘月二十九日,習俗:射箭、打石頭靶、歌卜(猜唱)、蕩秋......餘下全文>>

我國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傳統節日

白族

三月街 農曆三月十五日 侗年 農曆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鬥牛節 農曆二月

漁潭會 農曆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農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曆十月中下旬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駭十日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曆三、四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鄂倫春族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有關寫民俗文化或節日的作文500字以上

民俗文化或節日的作文

中國的傳統文化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節日傳統文化作文。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

出了滿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上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裡觀了燈。節日傳統文化作文。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瞭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

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為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節日傳統文化作文(二)

聽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老師說,春節是這樣由來的: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每到除夕就到岸上的村子吞食牲畜。傷人性命。因此,每到除夕那天,人們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一位老婆婆給了一個乞丐老人一些食物,並勸他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有辦法把那個怪獸趕走。“年”獸闖進了村子,發現大門上貼著紅紙,屋內蠟光通明。院內突然傳來“噼裡啪啦”的響聲,“年”大驚失色。落荒而逃。於是老人向人們傳授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家家貼對聯。燃放煙花爆竹。

有句俗話說:“二十三祭灶。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鍋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每年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準備過新年,家家戶戶要打掃打掃以前沒有打掃過的死角,家家戶戶現拖樓上再拖樓下。然後,再蒸饅頭,新鮮的饅頭出爐了:花捲。豆饃。饅頭……奶奶蒸完饅頭。就開始洗菜,做餃子餡。

大年初一早晨,我迫不及待的從床上起來,穿上衣服。去廚房學做餃子,我包的前幾個餃子像老鼠一樣。在奶奶的指點下我學會了包餃子。包餃子時,看見奶奶在餃子裡放了一元錢。“奶奶,在餃子裡放錢幹什麼?”我問。“誰吃到這個餃子誰就有福氣。”我們一家爭著搶著,最後,是爺爺吃到了。吃完餃子,我們全家人一起去拜年。我得到了很多壓歲錢。

我喜歡過年。

節日傳統文化作文(三)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家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文化有很多,比如:

一、貼春聯、門神

春聯,起源於桃符。“桃符”是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餘下全文>>

查詢各民族的不同民俗

土族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縣,其餘散居在樂部、門源和甘肅天祝等地。土族自稱“蒙古勒”或“蒙古爾孔”(意為蒙古人),舊稱“青海土人”,藏族稱之為“霍爾”。土族主要從事畜牧業和農業,尤其精於養羊。 “七日會”是土族慶祝豐收的狂歡節。土族許多節日與宗教的關係十分密切,節日期間要伴有各種祭祀活動,並備有節日食品。

佤族

佤族分佈在雲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瀾滄江以西和怒江以東的怒山山脈南段。原稱“卡佤族”,196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為現稱。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節”上,佤族人都將舊火熄滅,然後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鑽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預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每年凡遇重大節日和祭祀活動,佤族都要舉行“剽牛節”,以此來表達渴望豐收、祈求平安的心願。

維吾爾族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團結”或“聯合”。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一帶,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遊牧過生活的“丁零”人。融合了漢人以及後來遷來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繁衍發展而形成了維吾爾族。維吾爾族的節日大都來源於伊斯蘭教,是用回曆來計算的。維吾爾族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前兩個源於伊斯蘭教,日期是按回歷計算的,每年都在移動,因此有時是在冬季,有時則是在夏天或其它季節。

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孜別克族人最早居住在中亞各地,元朝時稱為“月即別”、“月祖伯”等,15世紀,逐漸形成民族。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信仰伊斯蘭教。烏孜別克族主要節日有“聖紀節”、“肉孜節”、“古爾邦節”等,孜別克族的傳統節日與當地其他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節日基本相同,以肉孜節和古爾邦節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

各種少數民族過民間節日的時間(公曆) 70分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 ,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激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納西族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族一樣,納西族也有火把節。而本民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和朝山會。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爾邦......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土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彝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侗族重大的傳統節日?
苗族主要的傳統節日?
土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
傣族人的傳統節日?
各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