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文化的典型代表?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30日

荊楚文化的介紹

荊楚文化因楚國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戰國時期在江漢流域興起的一種地域文化。它主要是指以當今湖北地區為主要輻射地的古代荊楚歷史文化。荊楚文化是華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繼承了許多商周文化特點,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經濟文化開發價值。 楚辭被喻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對於其後產生的漢賦更有直接的影響。“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的楚辭,與其他楚文化精華一起,構築起瑰麗奇異的楚地文明。

關於荊楚文化的800字作文

一、炎帝神農文化

贊助廣告

湖北隨州、谷城和神農架是炎帝神農的主要活動區域,有許多民間傳說和文化遺址。在這裡,炎帝神農遍嘗百草,為民治病,發明農業,教民耕種,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標誌著中華文明從漁獵時代向農耕時代過渡。

二、楚國曆史文化

湖北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楚國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國和強國之一,在8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成果。楚國獨步一時的青銅鑄造工藝、領袖群倫的絲織刺繡工藝、八音齊全的音樂、偃蹇連蜷的舞蹈、巧奪天工的漆器製造工藝、義理精深的哲學、汪洋恣肆的散文、驚採絕豔的辭賦、恢詭譎怪的美術,都是十分寶貴的文化遺產,代表同期的最高水平。

贊助廣告

三、秦漢三國文化

秦漢時期的湖北地區是當時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雲夢古澤、睡虎地和龍崗秦簡、張家山漢簡、漢明妃王昭君、漢光武帝劉秀、文學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資源。湖北境內還是魏、蜀、吳三國犬牙交錯、激烈爭奪的“四戰之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聯合與鬥爭波譎雲詭,驚心動魄,古隆中、赤壁、烏林、長阪坡等著名文化景區是三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四、清江巴土文化

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後裔。熱情、質樸、勤勞、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優良的民族素質。其婚喪習俗、歌舞曲藝、飲食服飾、建築交通等構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鮮明特色。同時,以恩施自治州和長陽、五峰兩個自治縣為主體的湖北民族地區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這裡山川秀美,物產豐富,是發展湖北特色經濟的重要地區。

五、名山古寺文化

湖北的名山古寺眾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資源。武當山是道教名山,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形成了具有豐富內涵的武當文化。此外,荊山、大別山、大洪山、齊嶽山、九宮山和黃梅五祖寺、當陽玉泉寺、來鳳仙佛寺、漢陽歸元寺、武昌寶通寺以及荊州天星觀、武昌長春觀等眾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鍾祥明顯陵等名勝古蹟,都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獨特的文化內涵。

六、長江三峽文化

長江三峽是中國最壯觀的峽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峽谷之一,還是舉世聞名的水電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隨著三峽樞紐工程的蓄水發電和勝利竣工,其舉世雄奇的自然風光、色彩斑斕的人文景觀、神祕浪漫的神話傳說和峽江兩岸奇特的風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濃厚峽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構成了三峽文化的鮮明特色。

荊楚文化的興起

楚,也稱荊楚,春秋時代的這個國家為什麼叫做“楚國”呢?“楚”本是一種灌木的名稱,也叫做“荊”,在南方江漢流域的山林中極為常見,可用作薪柴等多種用途,人日常離不了。於是遠自商代時,北方中原人就以荊楚來稱呼江漢流域的南方地區和南方部族,比如《詩經·商頌》中說的“維女荊楚居國南方”。但是新發現的“清華簡”中的《楚居》卻給出了另一種解釋。據《楚居》中一段對楚先君鬻熊的記載:鬻熊的妻子妣厲,生子熊麗時難產,剖腹產後妣厲死去,熊麗存活。妣厲死後,巫師用荊條(原文中為“楚”)包裹其腹部埋葬。為了紀念她,後人就稱自己的國家為“楚”。關於為何要如此隆重地以國名來紀念一位難產剖腹而死的楚先君的妻子,羅運環表示,按照楚國君世系,妣厲的丈夫以及她用生命換來的這個兒子先後做過楚人的領袖,成為楚國的開國先君,開創楚國八百年基業。荊楚部族在與北方商王朝的對峙中也吸收了先進的商文化,為自身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周朝初年,轉投周王的荊楚族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支援,從而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從春秋開始,楚國迅速強盛起來,尤其是到了楚莊王時,楚吞併了周邊的許多小國,成為南方大國。楚地是一個歷史的地域概念,大體上以今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為中心,向周邊擴充套件到一定的範圍。當北方有炎、黃部落在創造中原文明的時候,南方江漢流域也興起了九黎部落,並創造出了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等早期楚地文化。然而這之後,隨著九黎部落被炎、黃部落擊敗,以及後期的三苗部落被更強大的中原部落所征伐,楚地文化逐漸消沉了。楚地文化落後的另一個原因是江漢流域多山林水澤,各氏族部落不能像中原地區的氏族部落那樣較快地由採集和漁獵轉入農耕和畜牧,這種生產力的緩慢發展相應地限制了文化的發展速度。因此,當北方已經出現了夏、商等奴隸制國家後,南方楚地仍停留在原始的父系氏族社會階段,散居的各氏族部落屢遭中原勢力的壓迫和征伐。但就是在這種持續千年的蠻荒背景下,逐漸孕育發展出楚民族以及其後的楚國,併成為當時中國南方各部族融合的中心。楚人融匯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開創了獨具異采的楚文化。

表現荊楚文化的古詩對聯

《黃鶴樓》唐朝·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何時黃鶴重來,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雲尚在,問誰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心遠天地寬,把酒憑欄,聽玉笛梅花,此時落否?

我辭江漢去,推窗寄概,問仙人黃鶴,何日歸來?

荊楚文化起源在哪

湖北西部丹江口!

泛指湖北西北荊山之南 襄樊 南漳境內!!!

歷史上襄樊南漳有一縣城三叮之稱:楚 羅 盧戎皆立國於南漳!

湖北省的哪個地方最能代表楚文化?

那有很多了,最為濃縮的是東湖的楚城,和省博物館那裡都是經典楚文化。

荊楚文化的文化遺址

新近發掘開放的熊家冢車馬陣是大量真車真馬真人陪葬。其巨集大的規模氣勢和待解的王朝祕事,令人驚歎和好奇。熊家冢位於湖北省荊州市,離楚國故都紀南城遺址約26公里,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佈局最完整的楚國高等級貴族墓地。2006年8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後,荊州市啟動熊家冢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工程。整個熊家冢墓地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由主冢、附冢、車馬坑、殉葬墓、祭祀坑等組成。按照現行文保政策,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寢,因此,主冢、附冢迄今塵封未動。從現有車馬坑、殉葬墓的發掘成果來看,其奢華程度令人感嘆。 記者在發掘現場看到,圍繞主冢、附冢周圍,殉葬墓就有130餘個。據荊州市文物局副局長楊平介紹,每個殉葬墓裡埋有一人,有棺槨埋葬。這意味著,墓主有130餘人殉葬。殉葬墓每排4列,16排之前墓葬挖掘出的文物主要是玉器、水晶、瑪瑙、陶壎之類,說明埋葬的是妾侍、歌姬、舞女等;16排之後挖掘出的文物主要是銅匕首、帶鉤、削刀等兵器,說明埋葬的是侍衛之類。《墨子·節葬下》記載,“天子殺殉,重則數百,寡則數十”。由此可見,熊家冢墓地殉葬的人數達到“天子”的級別。這種以活人殉葬的做法十分殘酷。值得一提的是,楚國以善制玉器聞名,名滿天下的和氏璧便是楚玉的代表。熊家冢的墓地出土了3000多件套玉器,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材質優異,工藝高超。據發掘專家介紹,這些玉器涵蓋了春秋以來楚國所有的玉器品種,一些玉器類別此前沒發現過。這批殉葬墓出土的玉器大多是青玉,比以往出土的楚墓玉器材質要好,玉器種類和工藝水平達到了同時期的最高。時光倒流至2000多年前,楚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開創霸業。然而,從熊家冢墓地不難窺探出楚國君臣“鐘鳴鼎食”的奢華生活。因為熱衷享樂奢華,漸漸失去了獨立自強和艱苦奮鬥的精神,“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著實令人感嘆、省思。站在熊家冢墓地的車馬陣前,依稀可以窺探當年“車轔轔、馬蕭蕭”的場景。一號車馬陣,長130多米,是目前春秋、戰國考古中發現的最大車馬坑。此外,還有呈“一”字形排列的39個小型車馬坑。據介紹,僅熊家冢一號車馬坑,埋葬43乘車,有164匹馬,車輛可分為禮儀車、戰車、輜重車、配件備用車四種,儲存狀況完好。從馬的骨骼來看,選用的是上等良駒。參與發掘的專家認為,這些馬是先用毒酒賜死,然後再殉葬,因此排列出的狀態更整齊、生動,富有畫面感。 除車馬遺存外,車馬坑裡還發掘出大量的玉片串飾甲冑等,十分罕見。逸禮《王度記》記載:“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說明乘車制度有嚴格的等級劃分。熊家冢墓地一號車馬陣發掘出的“天子駕六”級別的馬車有3乘,說明當時禮崩樂壞,墓主“違規配車”。有意思的是,湖北一些地區有俗語“不服周”,來源就是楚王不服周天子,引申為“不服氣”的意思。熊家冢墓主到底是誰?黃土之下,埋葬的是否是“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學界存有爭議。但業內基本達成共識:熊家冢主墓埋葬的是應該是一位楚王,而非普通貴族。據《江陵地名志》記述:“熊家冢,因埋葬熊姓祖先而得名”。而熊姓是楚國王室的姓。據勘探,主冢墓室長70米、寬67米,此座古墓規模非同一般。從殉葬墓來看,出土了一批未加工完畢的玉器,說明當時下葬之前曾趕製過一批玉器。這些充分說明了當時葬禮的隆重和緊湊的安排。專家認為,熊家冢楚墓作為楚國後期的高級別墓葬,這次發掘或許能夠為研究者展現楚國後期的統治者當初是如何的奢華,並最終使有統一中原實力的王朝走向滅亡。主冢裡究竟還有怎樣的文物寶藏?已挖掘出的楚墓顯示,帛畫、壁畫、彩漆畫、彩粉畫、楚繡、楚玉、楚樂,至......餘下全文>>

與荊楚文化有關的對聯

上巴渝,下荊楚,太白巖下論巴渝荊楚,傳承三峽文化;

古蜀道,今平湖,苗圃蒼裡話蜀道平湖,譜寫移民新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欄杆外滾滾波濤,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東去;

窗戶間堂堂日月,盡四時憑眺,幾曾見黃鶴西來。

一枝筆挺起江漢間,到最上層,放開肚皮,直吞將八百里洞庭,九百里雲夢;

千年事幻在滄桑裡,是真才子,自有眼界,那管他去早了黃鶴,來遲了青蓮。

一樓萃三楚精神,雲鶴俱空橫笛在;

二水匯百川支派,古今無盡大江流。

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恨;

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

黃鶴飛去且飛去;

白雲可留不可留。

對江樓閣參天立;

全楚山河縮地來。

樓未起時原有鶴;

筆經擱後便無詩。

何時黃鶴重來,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雲尚在,問誰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心遠天地寬,把酒憑欄,聽玉笛梅花,此時落否?

我辭江漢去,推窗寄概,問仙人黃鶴,何日歸來?

..

荊楚的文化內涵 20分

荊楚文化因楚國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時期在江漢流域興起的一種地域文化。

荊楚文化的八大內涵:

1、炎帝神農文化。湖北隨州、谷城和神農架是炎帝神農的主要活動區域,有許多民間傳說和文化遺址。在這裡,炎帝神農遍嘗百草,為民治病,發明農業,教民耕種,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標誌著中華文明從漁獵時代向農耕時代過渡。

2、搐國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楚國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國和強國之一,在8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成果。楚國獨步一時的青銅鑄造工藝、領袖群倫的絲織刺繡工藝、巧奪天工的漆器製造工藝、義理精深的哲學、汪洋恣肆的散文、驚採絕豔的辭賦、五音繁會的音樂、翹袖折腰的舞蹈、恢詭譎怪的美術,都是十分寶貴的文化富礦。

3、秦漢三國文化。秦漢時期的湖北地區是當時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雲夢古澤、睡虎地和龍崗秦簡、張家山漢簡、漢明妃王昭君、漢光武帝劉秀、文學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資源。湖北境內還是魏、蜀、吳三國犬牙交錯、激烈爭奪的“四戰之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聯合與鬥爭波譎雲詭,驚心動魄,古隆中、赤壁、烏林、長阪坡等著名文化景區是三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4、清江巴土文化。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後裔。熱情、質樸、勤勞、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優良的民族素質。其婚喪習俗、歌舞曲藝、飲食服飾、建築交通等構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鮮明特色。同時,以恩施自治州和長陽、五峰兩個自治縣為主體的湖北民族地區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這裡山川秀美,物產豐富,是發展湖北特色經濟的重要地區。

5、名山古寺文化。湖北的名山古寺眾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資源。武當山是道教名山,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形成了具有豐富內涵的武當文化。此外,荊山、大別山、大洪山、齊嶽山、九宮山和黃梅五祖寺、當陽玉泉寺、來鳳仙佛寺、漢陽歸元寺、武昌寶通寺以及荊州天星觀、武昌長春觀等眾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鍾祥明顯陵等名勝古蹟,都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獨特的文化內涵。

6、長江三峽文化。長江三峽是中國最壯觀的峽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峽谷之一,還是舉世聞名的水電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隨著三峽樞紐工程的蓄水發電和勝利竣工,其舉世雄奇的自然風光、色彩斑斕的人文景觀、神祕浪漫的神話傳說和峽江兩岸奇特的風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濃厚峽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構成了三峽文化的鮮明特色。

7、江城武漢文化。武漢地處兩江交匯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早在商周時期就是南方連線中原的戰略據點。以商代盤龍城為標誌,3500多年的建城史使武漢積澱了底蘊豐厚的文化。明清以後,武漢逐步發展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近現代以來更成為中國的製造業中心和重要工業基地之一。在現代史上,武漢曾一度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作為華中地區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經濟中心,江城武漢文化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

8、現代革命文化。辛亥革命武昌起義 ,在清王朝的統治腹心打響第一槍,一舉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結束了帝制 ,湖北的革命黨人和仁人志士功不可沒。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為標誌,形成了湖北和武漢近現代史上波瀾壯闊的革命文化內涵。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董必武、陳潭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武漢創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武漢曾經是大革命的中心。“二七”大罷工、武昌農講所、“八七”會議、黃麻起義 、鄂豫皖和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八路軍辦事處、武漢保衛戰、新四軍司令部、中原突圍和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等一系列的革命活動、革命事蹟、革命遺址等,構成了湖北近現代革命文化的主要內容,是極其寶貴的革命文化資源。荊......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荊楚文化的典型代表?
金牛座男生的典型代表?
楚文化的代表?
荊楚文化?
楚文化的特點?
楚文化建築特點?
最有文化的網名?
血型代表的性格?
巴蜀文化的特點?
齊魯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