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民俗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立夏節的習俗有哪些

立夏過後,便是炎熱的夏天,人們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託著祈福保平安的願望。如浙江嵊州人認為,在立夏日吃蛋拄(意為“支撐”)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諺雲“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上海郊縣農民立夏日用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湖北省通山縣民間把立夏作為一個重要節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竹筍壯腳骨”;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入麵條中煮食,海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季之祝願。

贊助廣告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主要有兩類,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

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鄰里互邀喝糊湯。這與浙東農村立夏吃“七家粥”風俗有點相似。“七家粥”與“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嘗新的另一種形式,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

贊助廣告

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這些粥或茶並不見得是多麼可口的食物,但這些儀式,卻可以說是過去農村社會中重要的聯誼活動。

上海立夏日風俗習慣中,由於此時蛋類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總要吃蛋,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套套著的蛋。上海也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見上圖),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

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誌》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說是這天坐門檻,夏天裡會疲倦多病。30年代《寧國縣誌》中記載:“立夏。

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立夏這一天,古也稱春盡日,一般騷人墨客,惜春心事難免多情,春愁付諸詩詞,邀朋聚飲,留下很多傳世佳作。

四川、巖坦山區家家要吃筍、槐豆。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還吃青梅,燒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習俗,說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在我國很多地方,立夏有吃槐豆、吃李子的習俗。槐豆,別名蠶豆、羅漢豆。立夏時節,槐豆普遍成熟。

立夏民俗習慣?

立夏時節,時值乾卦,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於人體臟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此時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應多吃蔬果、粗糧。平時可多吃魚、雞、瘦肉、豆類、芝麻、洋蔥、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楊梅、香瓜、桃、木瓜、西紅柿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少吃過鹹的食物,如鹹魚、鹹菜等。

夏季節氣民俗

立夏的習俗

1、吃蛋

在民間,有“立夏吃蛋,石頭踩爛”的說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會勁頭足。孩子們脖子上掛著用絲線編成的蛋套,裡面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有的還在蛋上繪畫圖案,相互用力比試,稱為撞蛋。

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有一定的科學道理。雞蛋相當於一個“微型營養庫”,是夏天快速補充身體所需營養成分的首選食物。夏天人們由於大量出汗,體力消耗大,容易疲乏,食慾減退,這時吃上一個雞蛋,可以快速補充體力,還可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對安然地度過盛夏酷暑是非常有利的。

2、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有秤人的習俗。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人們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講著吉利話。秤人這一風俗的由來,民間的傳說雖有不同的版本,但都與劉備的兒子——阿斗有關。

立秋的時候再稱一次,看看夏季長了多少,能說明我們的(身體)情況的。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傳說當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習俗在古時的一些地區很是興盛卻是無疑。

3、喝粥

根據當地史料記載,我國古時每年“立夏”節氣,民間形成了吃粥、掛蛋等習俗。民間傳說立夏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無病無災,雖然只是傳說,但這種習俗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從養生方式來說,在夏季養護脾胃,最好能多進稀食,吃粥喝湯,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煮粥時加些荷葉,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4、吃立夏飯

立夏這一天,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要變著花樣吃各種飯,烏米飯、豌豆糯米飯……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飯,但因為加進了各種時令的料,變換出不同的顏色,也會引得人們食慾大開。

立夏這天,南方人喜歡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俗稱吃“立夏飯”。烏米飯也是立夏一大美食。烏米飯做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先把烏樹葉子搗爛,在冷水中浸泡,然後去渣,再將洗淨的糯米浸入烏樹葉子汁內,把糯米浸透,變成黑色,再放入鐵鍋裡蒸熟,最後再撒上些白糖,這就搞定啦。據說,這個風俗源於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

5、嘗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嚐鮮”之俗。人們品嚐時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諸如吃櫻桃、芽筍、青蠶豆、蒜苗、莧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各種各樣的蔬果都應該多吃點。

營養學界有句話認為,“每天五蔬果,你的生命是彩色的”,吃多種顏色的蔬菜水果,所攝取的營養更為均衡。另外,新鮮蔬果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維生素C可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同時也有美白,抗紫外線,防止晒黑的作用。而膳食纖維則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

民俗,立夏應吃什麼飯的最新相關資訊

立夏是一年中白天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過了這一天,天氣逐漸熱起來。民俗,這一天多地都吃麵條。

我學要有關“立夏”時的民俗習慣,提供兩例即可。一定要說出他們的名稱及文化內涵~簡潔明瞭 10分

中國傳統的四時八節都與美食有關,立夏也是如此。立夏是個吃的節日,舊稱為立夏嘗新。立夏一般都在農曆四月初,其時春去夏來,櫻桃紅透,新筍登場,新鮮的果蔬開始登場,人們又可一飽口福了,其實在江浙這一帶,在立夏日民間還保留著祭神、嘗新、饋節、稱人、烹新茶這些習俗。立夏之日,南京人還喜食豌豆糕,並藉以消夏。據民國時期南京的民俗大家夏仁虎先生在《金陵歲時記》裡稱:“立夏叫小兒騎坐門檻,食豌豆糕,謂不疰夏。”就是因夏令炎熱,人們大多不思飲食,想借此時令以“壓”之。當然壓是壓不住的,不過多吃點蔬菜水果和清淡食品,從今天的保健醫學的角度來看倒是有一定道理的。

老南京“三鮮”分水中、田裡和樹頭

四月又是立夏時節,春光融融,蔬果鮮魚應時而生,昔日蘇南等地有“立夏嘗三新”之俗。三新指櫻桃、青梅、鰣魚。“立夏嘗三鮮”。南京人還習慣將三鮮分為水中、田裡和樹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雲:“四月節,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農曆四月初,春去夏來,天氣日漸暖和,萬物欣欣向榮;三麥油菜已經成熟,櫻桃、青梅、枇杷等鮮果陸續上市,各種菜蔬也應時而生。立夏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當然以“嚐鮮”為主,諺語曰:“立夏嘗三鮮”。南京人習慣將三鮮分為水中、田裡和樹頭,水中的三鮮是螺螄、河蝦、鰣魚;地裡出產的三鮮分別是莧菜、蠶豆、豌豆糕或烏米飯;樹頭上長的三鮮是櫻桃、青梅、香椿頭。

水裡的三鮮,螺螄和河蝦是平常之物,童年常得食之;鰣魚就難以見著了,每年春夏之交,該魚從沿海水域洄游上溯到江中產卵;史載:“鰣魚三月出揚子江中,味極甘美,然多骨而速腐。”是長江中名貴魚類之一。田裡的莧菜、蠶豆可以到自家的菜地裡面去採摘,其食法也是多種多樣,如莧菜燒豆腐、莧菜清炒、蠶豆炒蒜苗、豆瓣蛋湯、豆瓣炒臘肉、豆瓣鹹菜。烏米飯曾經在回味童年的小吃食裡面詳細寫到過,而豌豆糕兒時吃過,只記得是淡綠色,好像用糯米粉加豆粉發酵而做成,甜甜的、糯糯的;如今,鄉間人家也不大做了,此種豌豆糕大約就這樣失傳了。

樹頭之三鮮,最喜歡的就數櫻桃了。青梅,指未成熟的梅,味酸而脆,可與蜜糖相拌食用之,能稍解其酸;不敢多食,多食之,牙齒會酸得吃不動嫩豆腐。香椿頭是我敬而遠之的東西,對其吃法也就不怎麼關心了。靠近南京的鎮江有“立夏嘗八新”的飲食風俗。其中鰣魚最為名貴。頭潮鰣魚是送往朝延的貢物,尋常人家嚐鮮吃鰣魚已是三潮過後的鰣魚了。蘇州地方也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後活人嘗食之。

曹雪芹家曾給皇帝送櫻桃和鰣魚

櫻桃一名含桃,性溫,味甘微酸,能調中益脾,美人面顏,洩精水殼痢。深紅色者叫朱櫻;紫色有細點者叫紫櫻,味美。古時用以祀宗廟,獻皇親,朝廷亦用以賜百官。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月二十二日,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抵達江寧(今南京)時,江寧織造府郎中曹寅當夜進貢康熙的就是玄武湖櫻洲所產的時令佳品櫻桃。康熙一見,十分喜悅,即說:“先進皇太后,朕再用。”隨即差官送櫻桃限二十四個時辰(即48小時)到達北京。

鰣魚,《雨航集錄》上說:“鰣魚者,夏以時至,故名。”鰣魚明清兩朝一直作為貢品。曹寅曾兼任過監督運送鰣魚去北京皇宮的貢使。他曾寫過一首《鰣魚》詩:“手攬千絲一笑空,夜潮曾識上魚風。涔涔江雨熟梅子,黯黯春山啼郭公。三月齏鹽無次第,五湖蝦菜例雷同。尋常家食隨時節,多半含桃注頰紅。”“含桃”即櫻桃。曹寅雖以鰣魚為題,詩中卻囊括了櫻桃、青梅等三新,亦見他對江南風俗民情瞭解之深切。

小兒吃豌豆糕又要稱體重

《金陵歲時記》中有記......餘下全文>>

南京有什麼民風民俗

立夏嘗三新

農曆四月初,春去夏來,天氣日漸暖和,萬物欣欣向榮。三麥油菜已經成熟,櫻桃、青梅、枇杷等鮮果陸續上市,各種菜蔬也應時而生。這時,人們自然需要換換口味,南京就有“立夏嘗三新”的習俗。“三新”指櫻桃、青梅、

鰣魚。櫻桃又名含桃,有朱櫻、紫櫻兩種,味甘美,能調中益脾,美人面顏。古時常用以祀宗廟,作貢品,朝廷...

* 送夏

進入夏季,天氣不僅轉熱,各種傳染病也增多,有的人消化力銳減,會因此不思飯食,即所謂“疰夏”。南京風俗有“送夏”(父母向出嫁的女兒送涼枕、羽毛扇、夏服)、稱體重(據說立夏時稱過體重之後,便不會疰夏)。南

京人還喜歡吃豌豆糕,《金陵歲時記》稱:“立夏叫小兒騎座門檻,食豌豆糕,謂不疰夏。”...

* “蠶月”閉戶

農曆四月江南人還稱之為“蠶月”,因此時正逢蠶兒上簇作繭。南京郊縣的養蠶人家,為免除蠶兒疾病,立夏期間家家閉戶,禁忌往來,有“蠶家忌客門門閉”之俗。...

* 吃“烏飯”

農曆四月初八,南京郊縣農民一般都要蒸煮江南特有的烏黑髮亮、清香可口的青精飯,俗稱烏飯,又名“阿彌飯”。它是用南天燭(即青精樹)莖葉搗爛後浸泡糯米,再晾乾蒸煮而成。古人做時要“九浸九蒸九晒”,米粒緊縮,

碧如堅珠。每天煮食一碗,能強筋骨,益氣力,固精駐顏,被譽為“仙家服食”。傳說四月初八是浴佛節(釋迦...

* 江心洲葡萄節

江心洲,南京城西南部長江中的一個島,風光旖旎,景色優美。每逢7月至8月,島內千畝葡萄園碩果累累,遊人登洲觀大江風貌,享天然氧吧,盡情體驗採摘葡萄的野趣。...

* 南京:六朝古都的市民氣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喜歡南京的理由:親切,樸實,安寧,茂密的梧桐大道,隱祕的藝術沙龍,張弛有度的生活節奏,不遠不近的人際關係…… 在這所有的理由中,最讓人著迷的,是這座城市特有的,垂掛著濃重水分子的溫暖

和憂鬱。 在這所有的理由中,最讓人著迷的,是這座城市特有的,垂掛著濃重水分子的溫暖和憂鬱。它不僅滋...

七星的民風民俗

最佳答案中國傳統的四時八節都與美食有關,立夏也是如此。立夏是個吃的節日,舊稱為立夏嘗新。立夏一般都在農曆四月初,其時春去夏來,櫻桃紅透,新筍登場,新鮮的果蔬開始登場,人們又可一飽口福了,其實在江浙這一帶,在立夏日民間還保留著祭神、嘗新、饋節、稱人、烹新茶這些習俗。立夏之日,南京人還喜食豌豆糕,並藉以消夏。據民國時期南京的民俗大家夏仁虎先生在《金陵歲時記》裡稱:“立夏叫小兒騎坐門檻,食豌豆糕,謂不疰夏。”就是因夏令炎熱,人們大多不思飲食,想借此時令以“壓”之。當然壓是壓不住的,不過多吃點蔬菜水果和清淡食品,從今天的保健醫學的角度來看倒是有一定道理的。

老南京“三鮮”分水中、田裡和樹頭

四月又是立夏時節,春光融融,蔬果鮮魚應時而生,昔日蘇南等地有“立夏嘗三新”之俗。三新指櫻桃、青梅、鰣魚。“立夏嘗三鮮”。南京人還習慣將三鮮分為水中、田裡和樹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雲:“四月節,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農曆四月初,春去夏來,天氣日漸暖和,萬物欣欣向榮;三麥油菜已經成熟,櫻桃、青梅、枇杷等鮮果陸續上市,各種菜蔬也應時而生。立夏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當然以“嚐鮮”為主,諺語曰:“立夏嘗三鮮”。南京人習慣將三鮮分為水中、田裡和樹頭,水中的三鮮是螺螄、河蝦、鰣魚;地裡出產的三鮮分別是莧菜、蠶豆、豌豆糕或烏米飯;樹頭上長的三鮮是櫻桃、青梅、香椿頭。

水裡的三鮮,螺螄和河蝦是平常之物,童年常得食之;鰣魚就難以見著了,每年春夏之交,該魚從沿海水域洄游上溯到江中產卵;史載:“鰣魚三月出揚子江中,味極甘美,然多骨而速腐。”是長江中名貴魚類之一。田裡的莧菜、蠶豆可以到自家的菜地裡面去採摘,其食法也是多種多樣,如莧菜燒豆腐、莧菜清炒、蠶豆炒蒜苗、豆瓣蛋湯、豆瓣炒臘肉、豆瓣鹹菜。烏米飯曾經在回味童年的小吃食裡面詳細寫到過,而豌豆糕兒時吃過,只記得是淡綠色,好像用糯米粉加豆粉發酵而做成,甜甜的、糯糯的;如今,鄉間人家也不大做了,此種豌豆糕大約就這樣失傳了。

樹頭之三鮮,最喜歡的就數櫻桃了。青梅,指未成熟的梅,味酸而脆,可與蜜糖相拌食用之,能稍解其酸;不敢多食,多食之,牙齒會酸得吃不動嫩豆腐。香椿頭是我敬而遠之的東西,對其吃法也礎不怎麼關心了。靠近南京的鎮江有“立夏嘗八新”的飲食風俗。其中鰣魚最為名貴。頭潮鰣魚是送往朝延的貢物,尋常人家嚐鮮吃鰣魚已是三潮過後的鰣魚了。蘇州地方也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後活人嘗食之。

曹雪芹家曾給皇帝送櫻桃和鰣魚

櫻桃一名含桃,性溫,味甘微酸,能調中益脾,美人面顏,洩精水殼痢。深紅色者叫朱櫻;紫色有細點者叫紫櫻,味美。古時用以祀宗廟,獻皇親,朝廷亦用以賜百官。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月二十二日,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抵達江寧(今南京)時,江寧織造府郎中曹寅當夜進貢康熙的就是玄武湖櫻洲所產的時令佳品櫻桃。康熙一見,十分喜悅,即說:“先進皇太后,朕再用。”隨即差官送櫻桃限二十四個時辰(即48小時)到達北京。

鰣魚,《雨航集錄》上說:“鰣魚者,夏以時至,故名。”鰣魚明清兩朝一直作為貢品。曹寅曾兼任過監督運送鰣魚去北京皇宮的貢使。他曾寫過一首《鰣魚》詩:“手攬千絲一笑空,夜潮曾識上魚風。涔涔江雨熟梅子,黯黯春山啼郭公。三月齏鹽無次第,五湖蝦菜例雷同。尋常家食隨時節,多半含桃注頰紅。”“含桃”即櫻桃。曹寅雖以鰣魚為題,詩中卻囊括了櫻桃、青梅等三新,亦見他對江南風俗民情瞭解之深切。

小兒吃豌豆糕又要稱體重......餘下全文>>

關於民俗的諺語

千人千脾氣,萬人萬模樣。

謙虛的人學十當一,驕傲的人學一當十。

前三十年睡不醒,後三十年睡不著。

強扭的瓜果不甜。

強中更有強中手,能人背後有能人。

巧言不如直道,明人不必細說。

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

秦嶺山脈一條線,南吃大米北吃麵。

勤能補拙。

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擒龍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擒賊先擒王。

清官難斷家務事。

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情人眼裡出西施。

窮家難捨,熟地難離。

全是生薑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人愛富的,狗咬窮的。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不虧地皮,地不虧肚皮。

人不缺地的工,地不缺人的糧。

人不在大小,馬不在高低。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人多出韓信,智多出孔明。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人多智謀廣,柴多火焰高。

人各有能有不能。

人各有心,物各有主。

人合心,馬合套。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人活七十稀,請教不為低。

人急投親,鳥急投林。

人家誇,一朵花;自己誇,人笑話。

人敬有的,狗咬醜的。

人老眼昏,鷹老爪鈍。

人怕餓,地怕荒。

人怕話多,活怕人做。

人怕沒臉,樹怕沒皮

人怕傷心,樹怕剝皮。

人怕信心齊,虎怕成群。

人強人欺病,人弱病欺人。

人勤病就懶,人懶病就勤。

人勤地長苗,人懶地長草。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人是實的好,薑是老的辣。

人是鐵,飯是鋼,地裡缺肥莊稼荒。

人是鐵,飯是鋼,三日不吃餓得慌。

人瘦臉皮黃,地瘦少打糧。

人投人,鳥投林。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人微言輕。

人無笑臉休開店,會打圓場自落臺。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

人心齊,泰山移。

人要實心,火要空心。

人有人言,獸有獸語。

人有失手,馬有失蹄。

人越嬉越懶,嘴越吃越饞。

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人在世上煉,刀在石上磨。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

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日長事多,夜長夢多。

日裡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日裡閒遊,夜裡熬油。

日日行,不怕千萬裡;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日圖三餐,夜圖一宿。

若要不怕人,莫做怕人事。

若要斷酒法,醒眼看醉人。

若要好,大讓小。

若要好,問三老。

若要健,天天練。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若要人下水,自己先脫衣。

若要身體壯,飯菜嚼成漿。

撒網要撒迎頭網,開船要開頂風船。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三分吃藥,七分調理。

三分靠教,七分靠學。

三分種,七分管。

三裡不同鄉,五里不同俗。

三年不喝酒,家裡樣樣有。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三人四靠,倒了鍋灶。

三人同心,黃土變金。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

三早抵一工,三補抵一新。

砂鍋不搗不漏,木頭不鑿不通。

山大無柴,樹大空心。

山大壓不住泉水,牛大壓不死蝨子。

山高樹高,井深水涼。

山裡孩子不怕狼,城裡孩子不怕官。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山有高低,水有深淺。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閃光的不全是金子。

善惡不同途,冰炭不同爐。

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上頓不吃飽,下頓省不了。

燒的香多,惹的鬼多。

少不惜力,老不歇心。

少吃多滋味,多吃壞腸胃。

奢者富不足,儉者貧有餘。

捨不得苗,抱不到瓢。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身不怕動,腦不怕用。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餘下全文>>

節氣和節日的區別?

完全不同。

節氣可作兩個意思理解:一、二十四氣中的一類。從小寒起,太陽黃經每增加30°,為另一個節氣。計有小寒、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稱十二節氣。二、二十四氣的泛稱。節氣一般是按陽曆算出來的。

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精確〕,圍繞太陽公轉一週,每大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由於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在北緯23.5度時,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在南緯23.5度時稱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經到了夏、冬兩季的中間了。一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這也就到了春、秋兩季的中間,這兩天白晝和黑夜一樣長。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節氣都是指的時刻,即太陽黃經等於15度時,便是清明節。[編輯本段]【起源】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矗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漢武帝時,落下閎將節氣編入《太初曆》之中,並規定無中氣之月,定為上月的閏月。

二十四節氣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個節氣和12箇中氣,一一相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在公曆中它們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反應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反應物候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反應氣候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編輯本段]二十四節氣時間

現代人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準確地確定了二十四節氣的具體時間:

春季

立春 太陽位於黃經315度,2月2-5日交節

雨水 太陽位於黃經330度,2月18-20日交節

驚蟄 太陽位於黃經345度,3月5-7日交節

春分 太陽位於黃經0度,3月20-22日交節

清明 太陽位於黃經15度,4月4-6日交節

穀雨 太陽位於黃經30度,4月19-21日交節

夏季

立夏 太陽位於黃經45度,5月5-7日交節

小滿 太陽位於黃經60度,5月20-22日交節

芒種 太陽位於黃經75度,6月5-7日交節

夏至 太陽位於黃經90度,6月21-22日交節

小暑 太陽位於黃經105度,7月6-8日交節

大暑 太陽位於黃經120度,7月22-24日交節

秋季

立秋 太陽位......餘下全文>>

南京的民風民俗 5分

* 立夏嘗三新

農曆四月初,春去夏來,天氣日漸暖和,萬物欣欣向榮。三麥油菜已經成熟,櫻桃、青梅、枇杷等鮮果陸續上市,各種菜蔬也應時而生。這時,人們自然需要換換口味,南京就有“立夏嘗三新”的習俗。“三新”指櫻桃、青梅、

鰣魚。櫻桃又名含桃,有朱櫻、紫櫻兩種,味甘美,能調中益脾,美人面顏。古時常用以祀宗廟,作貢品,朝廷...

* 送夏

進入夏季,天氣不僅轉熱,各種傳染病也增多,有的人消化力銳減,會因此不思飯食,即所謂“疰夏”。南京風俗有“送夏”(父母向出嫁的女兒送涼枕、羽毛扇、夏服)、稱體重(據說立夏時稱過體重之後,便不會疰夏)。南

京人還喜歡吃豌豆糕,《金陵歲時記》稱:“立夏叫小兒騎座門檻,食豌豆糕,謂不疰夏。”...

* “蠶月”閉戶

農曆四月江南人還稱之為“蠶月”,因此時正逢蠶兒上簇作繭。南京郊縣的養蠶人家,為免除蠶兒疾病,立夏期間家家閉戶,禁忌往來,有“蠶家忌客門門閉”之俗。...

* 吃“烏飯”

農曆四月初八,南京郊縣農民一般都要蒸煮江南特有的烏黑髮亮、清香可口的青精飯,俗稱烏飯,又名“阿彌飯”。它是用南天燭(即青精樹)莖葉搗爛後浸泡糯米,再晾乾蒸煮而成。古人做時要“九浸九蒸九晒”,米粒緊縮,

碧如堅珠。每天煮食一碗,能強筋骨,益氣力,固精駐顏,被譽為“仙家服食”。傳說四月初八是浴佛節(釋迦...

* 江心洲葡萄節

江心洲,南京城西南暢長江中的一個島,風光旖旎,景色優美。每逢7月至8月,島內千畝葡萄園碩果累累,遊人登洲觀大江風貌,享天然氧吧,盡情體驗採摘葡萄的野趣。...

* 南京:六朝古都的市民氣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喜歡南京的理由:親切,樸實,安寧,茂密的梧桐大道,隱祕的藝術沙龍,張弛有度的生活節奏,不遠不近的人際關係…… 在這所有的理由中,最讓人著迷的,是這座城市特有的,垂掛著濃重水分子的溫暖

和憂鬱。 在這所有的理由中,最讓人著迷的,是這座城市特有的,垂掛著濃重水分子的溫暖和憂鬱。它不僅滋...

* 湯山文化村節目簡介

明皇祭碑儀式是一場大型的古裝劇,該劇由35人身著明代皇宮服飾進行演出,每天早晨9:00準時開場。講述的是皇帝與皇后分別身穿龍袍、鳳袍,頭戴皇冠、鳳冠,在太監與宮女的隨行下到“陽山問碑”舉行隆重的祭碑儀

式迎接遊客的到來;期間還有御林軍的開道。魔術隊的掌門人蘆洪彬老人來自河北吳橋,他所表演的口中吐火、...

相關問題答案
立夏民俗有哪些?
回族的節日民俗有哪些?
苗族民風民俗有哪些?
羌族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清明節的風俗有哪些?
中秋節習俗有哪些?
傣族喜歡的風俗有哪些?
七夕節的風俗有哪些?
苗族風俗有哪些?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