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六腑相生相剋圖?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五臟六腑是如何相生相剋

如木生火,即肝木濟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脈,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發揮。火生土,即心火溫脾土,心主血脈、主神志,脾主運化、主生血統血,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血能營脾;脾才能發揮主運化、生血、統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氣,化生氣血,轉輸精微以充肺,促進肺主氣的功能,使之宣肅正常。金生水,即肺金養腎水,肺主清肅,腎主藏精,肺氣肅降有助於腎藏精、納氣、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腎水滋肝木,腎藏精,肝藏血,腎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發揮。這種五臟相互滋生的關係,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論來闡明的。用五行相剋說明五臟間的相互制約關係:如心屬火,腎屬水,水克火,即腎水能制約心火,如腎水上濟於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屬金,心屬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約肺金,如心火之陽熱,可抑制肺氣清肅之太過。肝屬木,肺屬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約肝木,如肺氣清肅太過,可抑制肝陽的上亢。脾屬土,肝屬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約脾土。如肝氣條達,可疏洩脾氣之壅滯。腎屬水,脾屬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約腎水,如脾土的運化,能防止腎水的泛濫。這種五臟之間的相互制約關係,就是用五行相剋理論來說明的。 五臟中每一髒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關係。五臟之間的生剋制化,說明每一髒在功能上有他髒的資助,不致於虛損,又能剋制另外的臟器,使其不致過亢。本髒之氣太盛,則有他髒之氣制約;本髒之氣虛損,則又可由他髒之氣補之。如脾(土)之氣,其虛,則有心(火)生之;其亢,則有肝木克之;肺(金)氣不足,土可生之;腎(水)氣過亢,土可克之。這種生克關係把五臟緊緊聯絡成一個整體,從而保證了人體內環境的對立統一。 就五行的相互關係而言,除五行之間的生剋制化勝復外,尚有五行互藏。五行互藏又稱“五行體雜”,“……既有雜,故一行當體,即有五義”(《五行大義·卷二》)。而明代張景嶽則明確提出了五行互藏,“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第人皆知五之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復有互藏之妙焉”(《類經圖翼·五行統論》)。即五行的任何一行中,又復有五行。如木行中更具火土金水成分,餘類推。中醫學根據五行互藏而形成了五臟互藏理論,即五臟的網路調節機制。 人體內臟器官之間,不但有結構上的某種聯絡,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聯絡、相互協調的。某一生理活動的完成,往往有多臟器的參與,而一個臟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內臟之間的這種相互聯絡是人體內臟生理活動的整體性的表現。因此內臟發生病變後也可以相互影響。 髒與髒之間的關係 1.心與肺:心主血,肺主氣。人體臟器組織機能活動的維持,是有賴於氣血迴圈來輸送養料。血的正常執行雖然是心所主,但必須藉助於肺氣的推動,而積存於肺內的宗氣,要灌注到心脈,才能暢達全身。 2.心與肝:心為血液迴圈的動力,肝是貯藏血液的一個重要臟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貯藏也就充盈,既可營養筋脈,又能促進人體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動。如果心血虧虛,引起肝血不足,則可導致血不養筋,出現筋骨凌痛、手足拘攣、抽搐等症。又如肝鬱化火,可以擾及於心,出現心煩失眠等症。 3.心與脾:脾所運化的精微,需要藉助血液的執行,才能輸佈於全身。而心血又必須依賴於脾所吸收和轉輸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統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統攝血液。若脾氣虛弱,可導致血不循經。 4.心與腎:心腎兩髒,互相作用,互相制約,以維持生理功能的相對平衡。在生理狀態下,心陽不斷下降,,呂陰不斷上升,上下相交,陰陽相濟,稱為“心腎相交”。在病理情況下,若腎陰不足,不能上濟於心,會引起心陽偏亢,兩者失調,稱“心腎不交”。 5.肝與脾:肝藏血,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而生血......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我們身體裡的五臟六腑是如何相生相剋的

五行的相生和相剋是密切關聯又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掌握五臟六腑的生克規律將為你開啟通往健康的大門。 五臟之間的相生關係是怎樣的呢? 在我們的身體裡,腎屬水,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 按五行裡面五行生剋的規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換句話說,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腎好,腎好——肝更好。用中醫的語言來說呢,就是肝(木)藏血以濟心(火),心(火)之熱以溫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肅下降以助腎(水),腎水之精以養肝(木)。 五臟之間的相生關係,簡單來說,其實就是一種互幫互補的良性迴圈關係。 有一次我有一個朋友全身發燒,呼吸不暢,還老是咳嗽,一檢查,肺有點問題,後來病雖然治好了,但是沒過多久,我晚上開始頻繁地起夜,中醫認為,這是腎有問題了。 用中醫的五行生剋之理來分析:肺與腎的關係本來是金生水,肺是腎的母親,也就是說肺本來是一直給腎提供幫助的,但是現在肺有病了,母病及子,連自己都顧不過來了,自然就不能再給腎幫助,腎自然就出現問題。 這時候,如果不懂得肺與腎之間這種相生的關係,一味地去補腎,效果不一定好。想要治好夜間尿頻,就必須想辦法先補肺。後來,我告訴她,去藥店買一種叫金水寶膠囊的中成藥回來吃,把肺補好了,這個毛病就沒了。 五臟之間的相剋關係又如何呢? 有相生就有相剋,也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臟六腑其實是“五權分立”的關係,它們既相互幫助,又相互約束,這樣才能達到體內五行的和諧。如果說相生是一種你好我好,相互幫助的關係,那麼相剋首先是一種相制約的關係。 肺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上亢,即金克木;肝氣條達,可以疏洩脾土的鬱滯,即木克土;脾的運化,可以避免腎水的泛濫,即土克水;腎水的滋潤,能夠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即火克金。 正常情況下,這種相互約束就是一種良性迴圈的狀態。 但是,在身體有了某些病變的時候,這種相剋的關係,往往表現為制約得太過頭,而使得壞的影響順著這個迴圈圈,相互傳染。 木克土,對應到五臟裡,就是肝克脾,也就是說如果肝受傷了的話,就會影響到脾,你就不想吃東西,覺得胃脹,腹脹等等,這就是肝對脾產生了一個壞影響。所以,你胃不舒服的時候,其實應該先去調調肝。 如果你的脾胃不好,不一定是脾本身出了問題,很有可能是肝不好了,而對脾產生了影響。這時候,好好調調肝,脾胃就能恢復正常。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跟心臟病鬥爭了幾十年,最後還是沒治好。其實這是忽視了五行養生裡面水克火的道理,也就是說腎克心,為什麼很多心臟病人的腎都不太好,腎不好就會影響到心,所以,心臟病人如果能在養心的同時,再好好地保養自己的腎,心臟病就能得到很大的緩解。 還有,當心有火時人會出現胸悶氣短,前胸痛等症狀,因為心克肺。肺有火時,肝火更旺,這就是肺克肝。 五行的相剋還體現在我們的情志上,比如,為了避免樂極生悲,人得志的時候、大喜的時候,應該想點“恐”,即還有什麼自己怕的東西;憂慮過多,就找點喜事來樂一樂;需要慎重思考的時候,千萬別發“怒”,要不事情就完蛋了;怒火中燒的時候,就想點“憂”事;危急與恐懼時,以“思”克服,就是沉著冷靜……如此等等。 對女人來說,要想保持健康和美麗,不管塗多少化妝品,吃多少保健品,穿多麼漂亮的衣服,必須首先弄懂五行,然後善用五行生剋之理來護養自己。 女人若懂得五行的生克之道,方能享受不生病的幸福和由內養外之妙。

贊助廣告

五臟六腑是如何相生相剋

如木生火,即肝木濟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脈,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發揮。火生土,即心火溫脾土,心主血脈、主神志,脾主運化、主生血統血,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血能營脾;脾才能發揮主運化、生血、統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氣,化生氣血,轉輸精微以充肺,促進肺主氣的功能,使之宣肅正常。金生水,即肺金養腎水,肺主清肅,腎主藏精,肺氣肅降有助於腎藏精、納氣、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腎水滋肝木,腎藏精,肝藏血,腎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發揮。這種五臟相互滋生的關係,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論來闡明的。用五行相剋說明五臟間的相互制約關係:如心屬火,腎屬水,水克火,即腎水能制約心火,如腎水上濟於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屬金,心屬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約肺金,如心火之陽熱,可抑制肺氣清肅之太過。肝屬木,肺屬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約肝木,如肺氣清肅太過,可抑制肝陽的上亢。脾屬土,肝屬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約脾土。如肝氣條達,可疏洩脾氣之壅滯。腎屬水,脾屬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約腎水,如脾土的運化,能防止腎水的泛濫。這種五臟之間的相互制約關係,就是用五行相剋理論來說明的。 五臟中每一髒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關係。五臟之間的生剋制化,說明每一髒在功能上有他髒的資助,不致於虛損,又能剋制另外的臟器,使其不致過亢。本髒之氣太盛,則有他髒之氣制約;本髒之氣虛損,則又可由他髒之氣補之。如脾(土)之氣,其虛,則有心(火)生之;其亢,則有肝木克之;肺(金)氣不足,土可生之;腎(水)氣過亢,土可克之。這種生克關係把五臟緊緊聯絡成一個整體,從而保證了人體內環境的對立統一。 就五行的相互關係而言,除五行之間的生剋制化勝復外,尚有五行互藏。五行互藏又稱“五行體雜”,“……既有雜,故一行當體,即有五義”(《五行大義·卷二》)。而明代張景嶽則明確提出了五行互藏,“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第人皆知五之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復有互藏之妙焉”(《類經圖翼·五行統論》)。即五行的任何一行中,又復有五行。如木行中更具火土金水成分,餘類推。中醫學根據五行互藏而形成了五臟互藏理論,即五臟的網路調節機制。 人體內臟器官之間,不但有結構上的某種聯絡,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聯絡、相互協調的。某一生理活動的完成,往往有多臟器的參與,而一個臟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內臟之間的這種相互聯絡是人體內臟生理活動的整體性的表現。因此內臟發生病變後也可以相互影響。 髒與髒之間的關係 1.心與肺:心主血,肺主氣。人體臟器組織機能活動的維持,是有賴於氣血迴圈來輸送養料。血的正常執行雖然是心所主,但必須藉助於肺氣的推動,而積存於肺內的宗氣,要灌注到心脈,才能暢達全身。 2.心與肝:心為血液迴圈的動力,肝是貯藏血液的一個重要臟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貯藏也就充盈,既可營養筋脈,又能促進人體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動。如果心血虧虛,引起肝血不足,則可導致血不養筋,出現筋骨凌痛、手足拘攣、抽搐等症。又如肝鬱化火,可以擾及於心,出現心煩失眠等症。 3.心與脾:脾所運化的精微,需要藉助血液的執行,才能輸佈於全身。而心血又必須依賴於脾所吸收和轉輸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統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統攝血液。若脾氣虛弱,可導致血不循經。 4.心與腎:心腎兩髒,互相作用,互相制約,以維持生理功能的相對平衡。在生理狀態下,心陽不斷下降,,呂陰不斷上升,上下相交,陰陽相濟,稱為“心腎相交”。在病理情況下,若腎陰不足,不能上濟於心,會引起心陽偏亢,兩者失調,稱“心腎不交”。 5.肝與脾:肝藏血,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而生血......餘下全文>>

我們身體裡的五臟六腑是如何相生相剋的(1)

五行的相生和相剋是密切關聯又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掌握五臟六腑的生克規律將為你開啟通往健康的大門。

在我們的身體裡,腎屬水,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

按五行裡面五行生剋的規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換句話說,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腎好,腎好——

肝更好。用中醫的語言來說呢,就是肝(木)藏血以濟心(火),心(火)之熱以溫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肅下降以助腎(水),

腎水之精以養肝(木)。

五臟之間的相生關係,簡單來說,其實就是一種互幫互補的良性迴圈關係。

有一次我有一個朋友全身發燒,呼吸不暢,還老是咳嗽,一檢查,肺有點問題,後來病雖然治好了,但是沒過多久,我晚上開始頻繁地起夜,中醫認為,這是腎有問題了。

用中醫的五行生剋之理來分析:肺與腎的關係本來是金生水,肺是腎的母親,也就是說肺本來是一直給腎提供幫助的,但是現在肺有病了,母病及子,連自己都顧不

過來了,自然就不能再給腎幫助,腎自然就出現問題。

這時候,如果不懂得肺與腎之

間這種相生的關係,一味地去補腎,效果不一定好。想要治好夜間尿頻,就必須想辦法先補肺。後來,我告訴她,去藥店買一種叫金水寶膠囊的中成藥回來吃,把肺

補好了,這個毛病就沒了。

有相生就有相剋,也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臟六腑其實是“五權分立”的關係,它們既相互幫助,又相互約束,這樣才能達到體內五行的和諧。如浮說相生是一種你好我好,相互幫助的關係,那麼相剋首先是一種相制約的關係。

肺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上亢,即金克木;肝氣條達,可以疏洩脾土的鬱滯,即木克土;脾的運化,可以避免腎水的泛濫,即土克水;腎水的滋潤,能夠防止心

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即火克金。

宇宙中五行相生相剋,人體中五臟、六腑也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

五臟的共同功能是:貯藏精氣而不洩。藏神、藏精、藏血。

六腑的共同功能是:傳化物而不藏。消化食物,吸取其精華,排除其糟粕。

1. 心與小腸:

心是臟腑中最重要的器官,起著主導和支配的作用。而中醫認為,心主神志,與人們的思維意識活動有關,如我們經常說“用心想一想”,就是講的心在人的思維活動中的作用。心是人體血液迴圈的動力,血液通過心臟的搏動而輸送到全身,心血的盛衰都可以從脈搏上反映出來;心主汗,開竅於舌,舌質的變化可以反映出心的生理及病理變化。

小腸位於腹腔,通過胃消化後的飲食水谷進入小腸,進行進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營養,排除其糟帕。小腸有了問題就會出現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大小便異常,如腹痛、腹瀉、少尿等症狀。

心與小腸互屬表裡,心屬裡,小腸屬表,心之陽氣下降於小腸,幫助小腸區別食物中的精華和糟粕。如果心火過盛,可移熱於小腸,出現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狀,反之,小腸有熱,也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現心中煩熱、面紅、口舌生瘡等症狀。

2. 肝與膽:

肝具有調節某些精神情志活動、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協助脾胃消化食物。肝開竅於目,肝臟有病常會引起各種眼病。

膽附於肝,膽所貯藏的膽汁是由肝分泌夾的,“借肝之餘氣,溢入於膽,積聚而成”。

肝膽互為表裡,肝的疏洩功能正常,才能保證膽汁的貯存和排洩功能正常,膽汗排洩通暢,肝才能發揮其疏洩之性。肝膽發病時互相影響,所以在治療時肝膽同治。

3.脾與胃:

脾胃主管飲食的消化、吸收和傳輸營養、水分,以供人體生命活動的各個組織器官的需要,故有“脾胃為後天之本”之說。此外脾還有調節水蔽、統血、主肌肉四肢的功能。胃主要是消化食物。脾與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臟腑,二者經脈互相聯絡,構成表裡關係。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運輸營養物質的任務。胃主降,水谷得以下行,便於消化,脾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輸布到全身。

4.肺與大腸:

肺上連氣管喉嚨,開竅於鼻。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氣,肺功能正常,則氣道通暢,呼吸均勻和調。如果肺氣不足,則可出現呼吸減弱,身倦無力,氣短自汗等全身虛弱症狀。肺主肅降,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保持小便通利。

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排洩槽帕。

肺與大腸構成表裡關係。大腸的傳導有賴於肺氣的肅降,肺氣肅降則大便傳導如常,糞便排出通暢。若大腸積滯不通,反過來也影響肺氣的肅降。

5.腎與膀胱:

腎主要功能藏精,一是指稟於父母之精,稱為先天之精,是人體生殖發育的根本;一是指來源於脾胃的水谷之精,稱為後天之精,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腎藏命門之火,命門之火不足,常導致全身陽氣虛弱,發生各種疾病。腎主水、主骨、生髓,與人體的生殖、生長髮育、衰老、水液代謝有密切關係。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貯尿和排尿。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腎氣盛衰有密切關係。腎氣充足,尿液可以及時分泌於膀胱並排出體外,若腎氣虛而不能固鑷,就會出現小便頻繁,遺尿或失禁,腎虛氣化不及,則出現尿閉或小便不暢。

腎左右各一,與膀胱構成表裡。

6. 三焦.

三焦也是人體六腑之一。三焦不是一個獨立的器官,而是指人體部位的劃分,即橫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肺;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與胃,臍以下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眺等。

三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人體的氣化作用與水谷的執行通路。這些生理功能,實際上是肺臟宣發衛氣,散佈津液,脾胃運化,腎與膀胱調節水液和排洩尿液等幾個臟腑生理功能的綜合,而不是指單一臟腑的功能。...餘下全文>>

何謂七情?為何六淫?何謂四診?何為八綱?何謂五臟六腑,表裡關係如何?五行的相生相剋?刮痧的注意事項?

六淫就是平時說的風、寒、暑、溼、燥、火。在正常情況下它不叫六淫,而叫六氣。就是說自然界中的六種正常氣候。但是當非其時而有其氣時,(也就是說不在這個季節而有這種氣候,如在夏天,反而冷等),或是其季,而氣太過,如夏熱的太很,冬天冷的太很,超過了人體的適應能力,故這時它們也就成為了致病因素。在它們成為致病因素的情況下,就叫六淫。

六淫致病,多從面板或是口鼻而致侵入人體致病,也就是說多從外侵,叫六淫侵襲。

七情就是指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正常的情志。正常情況下它們不會致病。而當它們過度時(例如樂極生悲)也就成為了致病因素,這時叫七情太過。中醫認為,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氣下,驚氣亂而傷腎。

四診一、望診

望診是醫生運用自已的視覺,觀察患者全身和區域性情況,以獲得與疾病有關的資料,作為分析內臟病變的依據。包括精神、氣色、形態的望診、舌的望診及排出物的望診。

二、聞診

聞診是醫生通過聽覺和嗅覺瞭解病人的聲音和氣味兩方面的變化。聞聲音即觀察病人的語言、呼吸、咳嗽等聲音的變化;嗅氣味即觀察病人的分泌物、排洩物的氣味變化,以協助辨別疾病的虛、實、寒、熱。

三、問診

問診是醫生對病人或其家屬,親友進行有目的的詢問病情的方法。有關疾病的很多情況,如病人的自覺症狀、起病過程、治療經過、生活起居、平素體質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只有通過問診才能瞭解,所以問診是中醫診法的重要一環,它對分辨疾病的陰陽、表裡、寒熱、虛實能提供重要的依據。   自覺症狀主要靠問診,問診並有助於他覺症狀的發現,問診的一般內容及主訴大致與西醫問診相同,首先抓住主訴,即病人就診時自覺最痛苦的一個或幾個主要症狀及時間,圍繞主訴的症狀,深入詢問現病史,則需根據中醫的基本理論,從整體出發,按辨證要求,蒐集資料,與西醫問診的重點有所區別。

四、切診

切診是指醫生用手在病人身上作某種形式的診察,或切或按,或觸或叩,以獲得辨證的資料。切診包括脈診和觸診兩個部分。   四診即望、聞、問、切四種診察疾病的方法,是蒐集臨床資料的主要方法。人體是有機的整體,區域性病變可以影響全身,全身的病變也可以反映在區域性。從診察疾病反映在各方面的客觀症狀、體徵,可以幫助瞭解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為辨證論治提供依據。   望、聞、問、切在臨床診察蒐集疾病反映的情況時,各有其獨特作用,只有認真細緻地運用四診的方法客觀地蒐集,才能詳細地佔有材料;四診之間又是互相聯絡的,必須把望、聞、問、切有機地結合起來-即“四診合參”才能全面、系統地瞭解病情,作出正確判斷。如果只強調一種診法的重要而忽視其它,則蒐集的材料不夠全面,會影響對疾病的正確判斷。

八綱辨證是對疾病從表裡、寒熱、虛實、陰陽八個方面歸納、分析進行診斷的一種方法,雖然它還要和病因辨證、衛氣營血辨證等結合起來診斷才能趨於完善,但它是各種辨證的基礎,起到執簡馭繁、提綱挈領的作用。   八綱各證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依一定條件而轉化;表證傳裡為病熱加重,裡證出表為病勢向愈;熱證變寒證、實證變虛證多為正不勝邪,寒證變熱證、虛證變實證多為正氣逐漸恢復。   八綱雖有各自不同的見證,但很少是單純的、孤立的,而是存在著“相兼”、“夾雜”的複雜關係,有時還會出現“假象”。因此,在辨證過程中要認真地調查研究,連貫起來進行思索,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及時掌握疾病的轉化,只有這樣才能有中肯的分析,正確的診斷,從而進行恰當的治療。

中醫的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

六腑是指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五臟主要是貯藏精氣,

六腑主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華,排除其糟粕。......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五臟六腑如何相生相剋?
五臟六腑相生相剋圖?
五臟六腑相生相剋?
五臟六腑相對應的五行?
地支與五臟六腑?
五行對應的五臟六腑?
五臟六腑與五行?
五臟六腑對應的五行?
五臟六腑的五行關係圖?
五臟六腑對應的五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