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節氣的由來?
關於二十四節氣的來源及其相關的知識?
二十四節氣只是在我國使用,並不是全球通用的。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紶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隨著中國曆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已流傳到世界許多地方。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例如 驚蟄打雷 清明下雨 穀雨與倉頡?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隨著中國曆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已流傳到世界許多地方。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立春
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開始的節氣。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條件複雜,各地氣候相差懸殊,四季長短不一,因此,“四立”雖能反映黃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立”的具體氣候意義卻不顯著,不能適用全國各地。
黃河中下游土壤解凍日期從立春開始;立春第一候應為“東風解凍”,兩者基本一致,但作為春季開始的標誌,失之過早。
中國氣候學上,常以......餘下全文>>
夏天有哪些節氣,它們的來歷是什麼?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5月20-22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60°時開始。
《月令七唬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
這時中國北方夏熟作物子粒逐漸飽滿,早稻開始結穗,在禾稻上始見小粒的谷實、滿滿的,南方進入夏收夏種季節。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6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75°。
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周禮·地官·稻人》“澤草所生,種之芒種。”鄭眾注:芒種,稻麥也。
此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24節氣的來由和習俗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據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能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杆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1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1天為夏至,最長的1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到秦漢時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24節氣的概念。
在古代,1年分為12個月紀,每個月紀有2個節氣。在前的為節氣,在後的為中氣,後人就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從24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來反映季節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5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雨水、穀雨、小雪、大雪4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3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零攝氏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迴歸。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由於2000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故二十四節氣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一種參考。
★從二十四節氣的字面含義來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公曆每年的2月18日前後為雨水。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曆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曆每年大約......餘下全文>>
二十四節氣口訣
春 雨 驚 春 清 谷 天稜 夏 滿 芒 夏 暑 相 連
秋 處 露 秋 寒 霜 降
冬 雪 雪 冬 小 大 寒
二十四節氣歌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於記憶我國古時曆法中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流傳至今有多種版本,體現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勞動智慧。
(一)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二)
西園梅放立春先, 雲鎮霄光雨水連。
驚蟄初交河躍鯉, 春分蝴蝶夢花間。
清明時放風箏好, 穀雨西廂宜養蠶。
牡丹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滿布庭前
隔溪芒種漁家樂, 農田耕耘夏至間。
小暑白羅衫著體, 望河大暑對風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處暑西樓聽晚蟬。
翡翠園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華天。
枯山寒露驚鴻雁, 霜降蘆花紅蓼灘。
立冬暢飲麒麟閣, 繡襦小雪詠詩篇。
幽闔大雪紅爐暖, 冬至琵琶懶去彈。
小寒高臥邯鄲夢, 捧雪飄空交大寒。
(三)
立春梅花分外豔,雨水紅杏花開鮮;
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
清明風箏放斷線,穀雨嫩茶翡翠連,
立夏桑果象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
芒種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練;
小暑風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賞紅蓮。
立秋知了催人眠,處暑葵花笑開顏;
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
寒露菜苗田間綠,霜降蘆花飄滿天;
立冬報喜獻三瑞,小雪鵝毛片片飛。
大雪寒梅迎風狂,冬至瑞雪兆豐年;
小寒遊子思鄉歸,大寒歲底慶團圓。
(四)二十四節氣氣候農事歌
春分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頭,春播備耕早動手,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業生產創高優。
雨水:雨水春雨貴如油,頂凌耙耘防墒流,多積肥料多打糧,精選良種奪豐收。
驚蟄:驚蟄天暖地氣開,冬眠蟄蟲甦醒來,冬麥鎮壓來保墒,耕地耙耘種春麥。春分:春分風多雨水少,土地解凍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麥返青把水澆。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種瓜點豆好時辰,植樹造林種甜菜,水稻育秧選好種。
穀雨:穀雨雪斷霜未斷,雜糧播種莫遲延,家燕歸來淌頭水,苗圃枝接耕果園。
立夏:立夏麥苗節節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溫棚防風要管好。
小滿:小滿溫和春意濃,防治蚜蟲麥稈蠅,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絨剪毛防冷風。
芒種:芒種雨少氣溫高,玉米間苗和定苗,糜谷蕎麥搶墒種,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雜去劣選好種,消雹增雨乾熱風,玉米追肥防粘蟲。
小暑:小暑進入三伏天,龍口奪食搶時間,玉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閒。
大暑:大暑大熱暴雨增,複種秋菜緊防洪,勤測預報稻瘟病,深水護秧防低溫。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深翻深耕土變金,苗圃芽接摘樹心。
處暑:處暑伏盡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糧菜後期勤管理,冬麥整地備種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熱,播種冬麥好時節,灌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蘋果忙採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漸涼,稻黃果香秋收忙,碾谷脫粒交公糧,山區防霜聽氣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飛,洋芋甜菜忙收回,管好蘿蔔和白菜,秸稈還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結冰又結霜,抓緊秋翻蓄好墒,防凍日消灌冬水,脫粒晒穀修糧倉。
立冬:立冬地凍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培田整地修渠道,農田建設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飄,幼樹葡萄快埋好,利用冬閒積肥料,莊稼沒肥瞎胡鬧。
大雪:大雪臘雪兆豐年,多種經營創高產,及時耙耘保好墒,多積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嚴寒數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積極參加夜技校,增產豐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進入三九天,豐收致富慶元旦,冬季參加培訓班,不斷總結新經驗。
大寒:大寒雖冷農戶歡,富民政策誇不完,聯產承包繼續幹,歡歡喜喜過個年。
(五)節氣百子歌
說個子來道個子, 正月過年耍獅子。
二月驚蟄抱蠶子, 三月清明墳飄子。
......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