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文化?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7日

吳越文化的介紹

吳越文化又稱江浙文化,是漢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吳越文化區以太湖流域為中心,其範圍包括今上海、江蘇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以錢塘江為界,吳越文化可細分為“吳文化”和“越文化”,兩者同源同出。從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路走來,歷經數千年的風雨同舟,吳越文化風采依舊。“吳文化”和“越文化”“同俗並土、同氣共俗”,逐漸在相互交融、激盪、流變與整合中形成統一文化型別。吳王闔閭都於姑蘇,越王勾踐都於會稽。早期吳越民眾以尚武逞勇為風氣,晉室南渡後士族文化的特質改變了吳越文化的審美取向,注入了“士族精神、書生氣質” ,開始成為中國文化中精緻典雅的代表。唐代吳越經濟開始超過北方,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同時,原先北方文化在北方地區在戰爭和多次的少數民族短期統治中淡化,因此,吳越文化在保留了較多當地土著文化的同時又保留了較多的傳統中國文化。例如,吳語細軟優雅,有“吳儂軟語”的美稱;吳越飲食以香甜可口為特徵;吳越地區輩出文人墨客和科學家,古代狀元和現代中國院士中吳越人要佔2/5。南宋以來,吳越文化愈發向精緻的方向生長,南宋和明朝吳越人開始趕超中原及北方,成為官場主流;隨著近代工商業的萌芽,吳越文化又平添了奢華之習。吳越人性格外柔內剛,為人謙和,注重禮節。

贊助廣告

吳越文化的傳承發展

回眸歷史發展的長過程,“吳文化”和“越文化”“同俗並土、同氣共俗”,逐漸在相互交融、激盪、流變與整合中形成統一的文化型別。從文化的源流與發展來看,傳統的吳越文化,是海派文化乃至現今長三角文化的淵藪和根基,後者則是前者的延續與新生。這些為進一步把握吳越文化的內涵、特質及其價值取向,並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程序中推進文化整合,提供了歷史和現實的依據。文化的發展與傳承,絕非諸種文化因子之間單純的“傳”或“遞”,也不是各種傳承方式和路徑的簡單疊加。文化傳承的本質,在於各種文化基因的累積和裂變,在於諸種傳承方式的相互協調、相互配合與相互作用,從而使文化具有流動性、延續性和再生性。

贊助廣告

吳越文化的文化標誌

早在七千年前,生活在河姆渡一帶的原始先民已經開始種植水稻了,在考古學上,將這種生產活動稱之為稻作經濟。河姆渡遺址屬於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當時的人們,是用一些骨制和木製的工具來翻土種田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工具叫做耜。這也是河姆渡遺址區別於其他同時期遺址的一大特色。河姆渡遺址中出土的耜有兩種———骨耜和木耜,主要是骨耜,兩期發掘共獲得約200件。它們大多是用大型偶蹄類哺乳動物,如水牛、水鹿和四不像(麋鹿)等動物的肩胛骨製成的。骨耜看上去很像現代的杴或鏟,它的主要用途是翻土、鬆土。根據加工和捆勒的痕跡可知,這種骨耜使用時安裝豎直的木柄。木柄的下端下面削平,以與骨耜的淺槽吻合,同時在長方形銎和長圓孔兩處捆綁固定。木柄上端做成Y形或T形,是為了操作方便和省力。木耜發現不多,第一次發掘僅在第二文化層出土一件,上端柄部已殘,通體扁薄,如槳葉狀,單面平刃而略寬,耜面正中自上而下鑿有一道淺凹槽,兩側各有一長方形孔。長36釐米,寬16.5釐米,厚1.5釐米。在第二期發掘中,又出土一件連柄的小木耜,是用整塊木料剡成,柄端呈T形,中鑿三角形孔。天文氣象與河姆渡先民種植水稻也有一定的關係。從河姆渡人種植水稻的過程及水稻遺蹟看,耕作技術已比較進步,種植水稻的數量也相當可觀,產量已遠遠不是初級農業階段所能達到的,他們必定已初步掌握了農時、季節的知識。由此,我們可以相信,河姆渡人在長期稻作經驗的基礎上,很可能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原始的天文學知識。在河姆渡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鹿角,在1400多件鹿科動物的角標本中,僅四不像的角就佔了三分之一強,有550餘件。從儲存角環的標本來看,屬自然脫落的有22件,非自然脫落的有92件。在河姆渡遺址2800平方米的發掘範圍內,就出土瞭如此眾多的四不像角,並且有很大一部分是屬非自然脫落的,其中幼年鹿角也不乏其例,這絕不是一種偶然或孤立的現象。 良渚文化是環太湖流域分佈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距今5300-4000年,因1936年首先發現於浙江良渚而命名。良渚文化玉器,因其數量之眾多、品種之豐富、雕琢之精湛,達到了中國史前玉文化的高峰,而其深涵的歷史文化底蘊,更給世人帶來了文明的曙光和無限的遐想。良渚文化分佈於我國長江下游的太湖周邊地區,氣候溫暖溼潤,臨湖面海,河澤山川相間,動植物資源豐富。良渚玉器在清代已出土很多,當時被認為是“周漢之器”。1935年,何天行先生在餘杭良渚發現了良渚文化遺存,並寫了《杭縣良渚鎮之石器與黑陶》。1936年,浙江省博物館前身西湖博物館的施昕更先生在餘杭良渚進行發掘,並對出土的一批石器和黑陶作了整理報告。之後,五六十年代,又不斷有遺址被發現,良渚文化得以正式命名。良渚出土三大玉禮器——— 玉琮、玉璧和玉鉞。生活飾品玉器玉梳背、玉璜、玉三叉形器等幾樣玉寶貝頗令人矚目。玉梳背是一種頭飾,上部是10餘釐米寬的趨於扇形的玉片,下部是梳齒。玉璜是半弧形玉片狀,形似半璧。璜是太湖流域代表性的佩玉,塊頭就相對較大,在雞骨白的玉片上,雕刻著美麗的鏤空花紋,顯得質樸光潔。玉璜的兩端被鑽了孔,專門用來系在胸前,或者與玉管、玉珠組合佩戴。玉璜是一種禮儀性的佩飾,每當進行宗教祭祀活動時,玉璜經常與玉管、玉串飾組合成精美的佩飾佩戴在身上,顯示出祭祀人神祕的身份。此外,玉三叉形器,因呈三叉形得名。三叉形器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造型最為獨特的器物。有的雕刻著神祕紋飾,蘊涵著深刻的文化內涵,迄今為止僅在良渚文化分佈中心地區的大型墓葬中少量出土,應是良渚社會上層權貴們專有的禮器之一。 西湖文化景觀的形成經歷了近千年的自然與人文歷史的演變......餘下全文>>

吳越文化的名人

黃宗羲——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史學家,浙江餘姚人,開明代以來我國民主思想之先河;王守仁——明代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浙江餘姚人,在世界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嚴光——字子陵,“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朱之瑜——浙江餘姚人,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孫權——三國時期吳國開國皇帝;孫武——春秋吳國軍事思想家;陸遜——中國三國時期吳國軍事家;張旭——中國唐代書法家;張籍——中國唐代詩人;范仲淹——北宋政治家;范成大——南宋詩人;薛季宣——南宋哲學家,永嘉學派創始人;道濟禪師——南宋台州人,後人尊稱為活佛濟公;蒯祥——明代傑出的建築大師;沈周——明代吳門畫派創始人;文徵明——明代傑出畫家;顧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學家;唐寅——畫家、文學家;祝允明——明代文學家,書法家;徐禎卿——明代文學家;柳亞子——中國近代詩人陸游——詩人;徐渭——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餘秋雨——文學家;章太炎——著名學者;朱宣鹹——美術家,浙江台州人;徐志摩——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人;魯迅——文學家;錢穆——江蘇無錫人,字賓四,著名歷史學家;計成——江蘇蘇州吳江縣人,明代造園師;王十朋——南宋樂清市人。“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南懷瑾——浙江樂清市人,國學大師;“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經論三大教,出入百家言”;蘇步青——浙江平陽人,平陽三王之數學王,被譽為“東方國度上燦爛的數學明星”和“東方第一幾何學家”;謝俠遜——浙江平陽人,平陽三王之棋王,1928年被推為全國棋壇總司 令,稱“中國棋王”;馬星野——浙江平陽人,平陽三王之新聞王,國民黨新聞人,我國新聞教育的啟蒙家、新聞業奠基人,新聞界的導師。一生成就頗豐,創辦新聞系,經辦國民黨黨報《中央日報》,並且首次提出著名的三民主義新聞思想。

吳越文化的典型代表?

你好!!!主要有以下的代表:1:吳語,以蘇州話,上海話,寧波話等最為典型

2:崑曲,世界文化遺產,600年曆史,百戲之祖,

3:越劇:現今中國第二大戲曲劇種,以愛情為主題,以婉轉柔美的唱腔,儒雅的女小生為主要亮點

4:蘇州園林,世界文化遺產

5:梁祝傳說

6:白蛇傳說

7:師爺文化:紹興

8:杭州西湖

9:寧波天一閣藏書文化

10:佛教禪宗天台宗

11:吳歌,是文學史上對吳地民歌民謠的總稱,

12:西塘,堪稱"活著的千年古鎮

13:烏鎮中國江南的封面,傳承千年的歷史文化

14:河姆渡遺址

15:唐詩之路

很亥興為你解答!!!

吳越文化的內涵特質

江南文化的中心與代表。今天不論研究吳越文化,還是海派文化,都必須將其置於長三角文明的大背景中。惟此方能歷史地發展地把握其主體文脈與核心精神。長三角文化與吳越文化、海派文化相承相繼、一路走來,充分展現了歸併和重塑傳統優勢的強大整合力。在當今新形勢下,要使之得到應有的張揚和推進,再造長三角區域文化新的輝煌,對其深刻內涵與精神特質的充分把握就顯得格外重要: 四是,敢為人先、超越自我。善於創造、勇於創新是吳越文化、海派文化共同的秉性,也是這一區域文化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內生動力。只有始終堅持這種永不止息的創新精神,增強突破意識,擺脫狹隘的視域和地域羈絆,才能進一步助推長三角區域的文化整合,在切實加強先進文化建設、實現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中,不斷譜寫新的華章。

吳越文化的特點 10分

.吳越文化

吳越文化以太湖為中心,包括今天的江蘇、浙江、上海地區,影響到安徽東部和江西的東北部。這裡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水網密佈譁雨量充沛,農業極為發達。經過長時期的歷史發展,中國經濟和文化重心逐漸從北方轉移到這裡。到明清時期,沿海的地理優勢充分顯露出來,商業貿易迅速發展起來,城市極為繁榮。以“吳儂軟語”為特徵的吳語,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構成獨特的語言文化系統,強化了這裡的區域文化特徵。文化風格細膩、恬淡、婉轉、雅緻、清新,與北方各區域文化形成鮮明的對比。

吳越文化的特點、精髓是什麼?

吳越文化編輯詞條 目錄 ??一、吳越文化的分佈 ??二、吳越文化的互相滲透 ??三、吳越文化的歷史軌跡 ??四、吳越文化的深刻內涵與… ??五、吳越文化的典型代表 目錄 ?? ?? ?? ?? ?? ?? 一、吳越文化的分佈編輯本段  吳、越二國史實見諸文獻,始自春秋。《春秋》、《左傳》、《國語》等史書都有載。吳王闔閭都於姑蘇,越王勾踐都於會稽,這是史書上都註明了的。然而在這以前,吳、越的文化中心又在何方。關於吳都的地望,文獻上記載是周太伯奔吳,初居梅里,後居姑蘇,此兩地皆在蘇州、無錫之間,屬太湖地域。但我們發現蘇州、無錫一帶的商周時期文化遺存沒有非常明顯的商周文化因素,而寧鎮地區長江北岸沿江地帶以及安徽的部分地區卻發現大量的西周時期的周文化因素與當地土著文化結合而形成的吳文化遺存。如南京的鎖金村、安徽的屯溪等地。這說明吳文化 的早期活動中心不在太湖流域的蘇、無,而是在寧鎮及安徽一帶。

從蘇南的武進、無錫、常熟、蘇州、吳縣、宜興到浙北的嘉興、湖州、德清、臨安,餘杭,再到錢塘江南岸的蕭山、諸暨、慈溪、紹興、上虞、餘姚等地的山脊上,密佈著許多石屋建築,時代從西周至戰國時期。考古學界或稱其為墓葬,或說是住宅,還有的說是軍事堡壘。不論其有何用途,這一大範圍內都有這種石屋建築。從其形制、出土器物相同看,它們應是同一性質的文化遺蹟。而在吳文化遺存較密集的寧鎮地區至今尚未發現此類遺蹟。這說明吳文化與越文化的界限是十分清楚的。太湖地區屬越文化的範圍,而寧鎮地區則是吳文化的中心。 二、吳越文化的互相滲透編輯本段  西周時期,吳越文化的疆域涇渭分明。到了春秋時期,寧鎮地區的吳文化面貌產生了明顯的越化,而太湖地區吳文化因素也多了起來。這些變化體現在墓葬中。寧鎮地區的土墩墓中,西周時期的墓葬中出土有大量青銅器,這些青銅器多與中原地區的青銅器類似,而到了春秋時期,特別是春秋晚期,青銅器就極少見了。到了春秋時期的墓葬中,雖然瓷器增多了,但幾乎不見豆了。西周時期的炊器為鬲、 ,到了春秋則以釜、鼎為主,極少見鬲。由這些變化看,中原的因素明顯減少,而越文化的因素則逐漸增多,並最終占主導地位。這說明越文化對吳文化進行了大量滲透和同化。如此強烈的變革只能是越族人的入侵所為。這與史書上所言吳越之亂相符。

在太湖地區也可找到吳文化的蹤跡。吳國於春秋早期開始進入太湖地區,並向東部挺進,於春秋晚期佔有姑蘇並以此定都。在考古學上的體現就是春秋時期,太湖地區的青銅器增多。在太湖地區武進、無錫、蘇州、昆明等地都有發現,這些青銅器具有吳文化的特點,時代都在春秋晚期。青銅器這種貴重物品只有貴族才用得較多,往往是上層貴族 的標誌。太湖地區在春秋晚期出現大量吳文化特點的青銅器,說明吳國的統治者已於此時入主該地,吳人何時定都姑蘇?從目前的考古發現看,應在春秋晚期,可能為吳王闔閭時。吳國雖然在姑蘇建都較晚。但吳、越兩國的文化都早在春秋前期就已交融。吳文化的始創者應是周人。太伯奔吳與當地的土著融合,蠻夷化,形成了吳文化。當地的土著屬何種系。據文獻記載應屬誰夷的一支。他們與鄰近的古越族人有矛盾,彼此爭戰不休,其結果當然是文化的互相滲透。(來源:《中華長江文化大系》)

吳越文化地域空間:主要在上海,浙江,江蘇,及福建與江西小部分。

吳越文化、海派文化、吳文化、越文化

無論吳越文化、海派文化抑或長三角文化,人們大多首先注目於對其空間概念的把握。在這個意義上,使用 “吳地文化”、“越地文化”這類地域文化概念,應當是確切的,開展相應的精緻研究,也是必要的。在以往的文化研究中,曾經出......餘下全文>>

吳越文化到底起源於哪裡

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被稱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

吳文化和越文化,都起源和發展於長三角地區。在古代,吳和越是活動於今長江以南的東南地區的原始居民,是東南地區的兩個土著部族。根據歷史記載和考古發掘的資料,證明這兩個部族實際上同屬於古越族”。百越是我國的一個古老民族,分佈於我國東南及南部,甚至越南北部的廣大地區也有百越的足跡。

自商末周初起,吳和越兩個國家分別在今天的江、浙地區逐漸形成,並於春秋時期相繼稱霸。但在中國文化史上,六朝時期以前產生並存續於江浙地區的吳越文化,尚未形成一種真正具有核心價值理念,具有鮮明的統一性和系統性的文化形態。直到六朝前期,吳越民眾仍以尚武逞勇為風氣。相比中原地區,吳越文化的落後是明顯的。但就總體性狀而言,粗獷中蘊涵精雅,是當時吳越文化的顯著特徵。

吳越文化的代表形式

1:吳語,以蘇州話,無錫話,上海話,寧波話,紹興話等最為典型2:崑曲,世界文化遺產,600年曆史,百戲之祖3:越劇:現今中國第二大戲曲劇種,以愛情為主題,以婉轉柔美的唱腔,儒雅的女小生為主要亮點4:甌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唱做並重,文武兼備,以做工見長5:婺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誇張、生動、形象、強烈,講究武戲文做,文戲武做6:紹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7:甬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8:永嘉崑劇9:蘇州園林,世界文化遺產10:梁祝傳說、白蛇傳說11:師爺文化:紹興12:杭州西湖13:寧波天一閣藏書文化14:佛教禪宗天台宗15:吳歌,是文學史上對吳地民歌民謠的總稱,16:西塘,堪稱活著的千年古鎮17:烏鎮中國江南的封面,傳承千年的歷史文化18:河姆渡遺址19:唐詩之路20:評彈:又稱蘇州評彈、說書或南詞,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總稱。是一門古老、優美的說唱藝術。21:紹興越窯22:溫州甌繡23:溫州鼓詞24:浙江三雕:溫州樂清黃楊木雕、東陽木雕和青田石雕

相關問題答案
吳越文化的特點?
吳越文化?
中國節日民俗文化?
狗的生肖文化?
四川彝族風俗文化?
茶文化行業公司取名?
有文化內涵的公司名?
演員吳越屬什麼生肖?
中華傳統禮儀文化?
吳越代表什麼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