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浦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03日

除了蒲松齡、還有哪些姓蒲的名人?

1 蒲元:三國時期蜀國人,是劉備的大臣。是一個鑄造刀的能人。相傳那時的西南民族很善於鑄造刀,蒲元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為諸葛亮鑄造3000把刀,他說漢水不能使刀很鋒利,於是派人去蜀江取水。水取來以後,他告訴取水人說這水要是不純就不能用,取水人說是純水,蒲元用刀劃了一下水就斷定其中有八升不是蜀水,取水人馬上承認了。後來重新取回蜀水,打造的刀子果真鋒利無比。

2蒲殿俊:字伯英。四川廣安人。光緒三十年進士,後留學日本。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社會活動家。為中國的進步作出了貢獻。晚年隱居家鄉,退出政治。民國23年在北平逝世。終年59歲。

贊助廣告

3蒲宗瑞:明代有名的縣令,字信之,永州人。作官的時候愛搐如子,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因為疾病退居鄉里。回去的路上,碰到強盜,將他的行李搶去,才發現只有一個竹籠的東西。由此可知他作官的清廉。當時他被稱為清白令。

4蒲國寶:宋朝狀元。對宋朝很忠誠,進入元朝以後不再做官。對經史很有研究。

5蒲堯元:宋朝時期的泰和知縣,福州人。紹興進士,為官清廉,他的俸祿要得很低,經常數月不吃肉。

歷史上有多少姓 蒲的 名人呀

1 蒲元:三國時期蜀國人,是劉備的大臣。是一個鑄造刀的能人。相傳那時的西南民族很善於鑄造刀,蒲元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為諸葛亮鑄造3000把刀,他說漢水不能使刀很鋒利,於是派人去蜀江取水。水取來以後,他告訴取水人說這水要是不純就不能用,取水人說是純水,蒲元用刀劃了一下水就斷定其中有八升不是蜀水,取水人馬上承認了。後來重新取回蜀水,打造的刀子果真鋒利無比。

贊助廣告

2 蒲松齡:字留山,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朝文學家,臨淄人。年少時就以文章聞名,但是後來屢試不中,71歲的時候才考上貢生。一生窮困潦倒,教書度日。他一生創作了很多文學作品,有詩、詞、賦、戲曲、小說等,每種都有傑出的代表作。其中的《聊齋志異》最為有名,這部小說集採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通過講述奇異的鬼怪故事,揭露了封建禮教和科舉制度的腐朽、封建統治的黑暗,深刻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現實生活,被看作是古代文言小說的最高峰。

3 蒲殿俊:字伯英。四川廣安人。光緒三十年進士,後留學日本。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社會活動家。為中國的進步作出了貢獻。晚年隱居家鄉,退出政治。民國23年在北平逝世。終年59歲。

4 蒲宗瑞:明代有名的縣令,字信之,永州人。作官的時候愛民如子,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因為疾病退居鄉里。回去的路上,碰到強盜,將他的行李搶去,才發現只有一個竹籠的東西。由此可知他作官的清廉。當時他被稱為清白令。

5 蒲國寶:宋朝狀元。對宋朝很忠誠,進入元朝以後不再做官。對經史很有研究。

6 蒲堯元:宋朝時期的泰和知縣,福州人。紹興進士,為官清廉,他的俸祿要得很低,經常數月不吃肉。

姓蒲的名人多還是姓蘇的名人多

姓蘇的名人多

1 蒲元:三國時期蜀國人,是劉備的大臣。是一個鑄造刀的能人。相傳那時的西南民族很善於鑄造刀,蒲元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為諸葛亮鑄造3000把刀,他說漢水不能使刀很鋒利,於是派人去蜀江取水。水取來以後,他告訴取水人說這水要是不純就不能用,取水人說是純水,蒲元用刀劃了一下水就斷定其中有八升不是蜀水,取水人馬上承認了。後來重新取回蜀水,打造的刀子果真鋒利無比。

2 蒲松齡:字留山,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朝文學家,臨淄人。年少時就以文章聞名,但是後來屢試不中,71歲的時候才考上貢生。一生窮困潦倒,教書度日。他一生創作了很多文學作品,有詩、詞、賦、戲曲、小說等,每種都有傑出的代表作。其中的《聊齋志異》最為有名,這部小說集採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通過講述奇異的鬼怪故事,揭露了封建禮教和科舉制度的腐朽、封建統治的黑暗,深刻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現實生活,被看作是古代文言小說的最高峰。

3 蒲殿俊:字伯英。四川廣安人。光緒三十年進士,後留學日本。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社會活動家。為中國的進步作出了貢獻。晚年隱居家鄉,退出政治。民國23年在北平逝世。終年59歲。

4 蒲宗瑞:明代有名的縣令,字信之,永州人。作官的時候愛民如子,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因為疾病退居鄉里。回去的路上,碰到強盜,將他的行李搶去,才發現只有一個竹籠的東西。由此可知他作官的清廉。當時他被稱為清白令。

5 蒲國寶:宋朝狀元。對宋朝很忠誠,進入元朝以後不再做官。對經史很有研究。

6 蒲堯元:宋朝時期的泰和知縣,福州人。紹興進士,為官清廉,他的俸祿要得很低,經常數月不吃肉。

蘇姓來源:

一:「蘇」出自「己」姓。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周武王時,司寇忿生,受封於蘇國,後遷於溫,稱為蘇忿生,春秋時,蘇國被狄族所滅,其子孫以國名為氏。

二 : 為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複姓「拔略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蘇」氏。

蘇姓名人

蘇氏受姓後至西周時期,蘇氏出現蘇忿生(司寇),他是西周的開國功臣,與周公、召公齊名。戰國時代,東周洛陽出現蘇秦,他用合縱之說拒秦,拜六國相印,顯赫一時。

漢平陵侯分為六個派系

蘇健,封平陵侯,居長安,葬武功。其後代遂居家於此。蘇氏至此稱武功人,武功成為蘇姓總派系。今世界各地蘇氏皆宗武功,後分為六派:

趙郡蘇氏 東漢冀州刺史蘇章,其後人在邯鄲做官定居,趙郡(今河北趙縣)始有蘇姓,蘇味道最為顯赫。

襄陽蘇氏 魏都亭侯蘇則,其後人遷徙於襄陽,這支蘇姓,蘇灌最為知名。

武邑蘇氏 前燕那公蘇青之後,為信都武邑(今河北武邑縣)之蘇氏,顯赫者為蘇禮、蘇克忠、蘇列。

武疆蘇氏 魏衛少卿蘇備,為長樂武疆(今河南安陽以東)之蘇氏,有名者為蘇瓊。

藍田蘇氏 唐刑部尚書蘇珦之後,自武功徙藍田(今陝西),蘇晉、蘇瞻、蘇弘最有名望。

河南蘇氏 後魏恆州刺史蘇強,遷徙於河南(今洛陽),顯赫者為蘇孝慈、蘇康

蘇秦 (前?~前317)

字季子,洛陽人,戰國時縱橫家。與張儀同學於鬼谷子。早年曾外出遊說,然窮困而歸,後佩六國相印,為縱約長,使秦不敢東出函谷關,達十五年之久。後客於齊,被殺。

蘇武牧羊典故中的 蘇武

蘇武 (前143?~前60)

字子卿,西漢杜陵人(今陝西省長安縣東南)。武帝時出使匈奴,單于脅降,不屈,被留十九年,仍持漢節。昭帝時,匈奴與漢和親,始得還,拜典屬國。宣帝立,賜爵關內......餘下全文>>

普姓的姓氏名人

普朝柱(1929-2002)男,1929年8月生,中共黨員,雲南黎縣(今華寧)人。原雲南省委書記。1947年參加民主青年同盟。次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9月參加革命工作。高中文化。1947年9月在昆明長城中學學習時參加民主青年同盟,任學生會主席。1948年3月受黨組織派遣下鄉發動“反三徵”,組織華寧地下黨,任1區黨領導小組成員、華溪區委書記。1949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護士11團黨委委員兼2營教導員。1950年1月任雲南省華寧縣政府主席、副縣長,雲南省呈貢縣副縣長(1951年-1952年在中共雲南省委黨校學習)。1952年1月任雲南省玉溪土改工作隊組長,玉溪地區稅務局局長。1953年6月任中共雲南省新平縣委副書記、縣長。1957年9月任中共雲南省玉溪地委財貿部副部長、部長。1960年6月任中共玉溪地委委員、新平縣委書記。1965年3月任中共玉溪地委委員、玉溪專署財辦副主任。1968年2月-1972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下放“五七”幹校勞動。1972年任雲南省元江縣垤嚇大隊工作組組長。1975年1月任玉溪地區財辦副主任。1979年9月任中共玉溪地委副書記,玉溪行署專員,中共玉溪地委書記。1983年2月任中共雲南省委副書記、省長。1985年7月-1995年8月任中共雲南省委書記。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8、9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共第12屆(1985年9月中共全國代表會議增選)-14屆中央委員。2002年6月14日在北京逝世。 電影《村官普發興》男,漢族,1936年4月生,1960年入黨,雲南省大理州祥雲縣下莊鎮下莊村人,1987年擔任下莊村黨支部書記,2007年3月28日因積勞成疾,逝於任上,終年71歲。在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期間,村經濟總收入由247萬元增加657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60元提高到3410元,集體固定資產由0.5萬元擴大到525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可達50多萬元。下莊村黨支部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文明村”,被評為“五個好”村黨支部。他個人先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村官等。逝世後,中共雲南省委追授他“雲南省優秀村黨支部書記”榮譽稱號,並授予“雲嶺先鋒獎章”。擔任雲南省祥雲縣下莊鎮下莊村原黨支部書記,他20年如一日,腳踏實地,勤奮工作,公而忘私,服務百姓,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期間,下莊村經濟總收入從1986年的247萬元增加到2006年的657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60元提高到3410元,村集體固定資產由0.5萬元增長為525萬元。下莊村從集體經濟空殼村變成集體經濟年收入50多萬元的富裕村。2007年3月28日,普發興因積勞成疾,逝於任上,成為新時期湧現出的優秀基層幹部的典型代表。 河南普姓規律分佈,聚集當為全國之最。自鹿邑南下,鄲城、沈丘、平輿等四縣相鄰綿延,總計兩萬人左右;而中原北部新鄉市,以及南下泌陽縣,且有近千普姓,實為全國以降之普姓一大觀!平輿現有祖碑,淵源譜系;沈丘建有普氏祖廟,宗祠;新鄉亦有祖碑。平輿普姓字輩:、、、連、懷、文、慶沈丘普姓字輩:、、、連、天、春、朝、如鹿邑普姓字輩:東、富、培、中、信、傳、家、遠新鄉普姓字輩:朝、學、習、金、清、桂、燦、增、振 普姓除了河南、雲南為較集中的聚集地之外,華中地區就當選湖北應城長江埠了。長江埠普姓3000人左右,據可靠查詢族譜大概已有數百年之久(全國其他普姓聚集地歷史延續多不可考)。族譜曾由當地普姓派遣專員赴雲南,對普姓溯源研究後編寫的。全國普姓擁有較長年限的族譜寥寥無幾。歡迎各位普姓......餘下全文>>

中國歷史上姓應的名人都有誰?

應昌期

應昌期祖籍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臺灣金融界、實業界著名人士,應氏圍棋計點制創造人,“應氏杯圍棋賽”被譽為“黑白世界的諾貝爾”。應先生愛國愛鄉,熱心報效桑梓,先後捐資建立慈城昌期幼兒園,重建慈城中城小學和慈湖中學;捐資擴建慈城保黎醫院;捐資助建臺北市寧波同鄉會館、市聯誼中心。投資創辦寧波現代建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華羊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為促進家鄉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盡心盡力。

應瑒

應暘字德璉,三國,魏文學家,汝南人,應珣之子。曹操徵之為丞相掾,後為五官中郎將文學。曹丕稱其才學足以著書,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應德璉集》。

應劭

應劭,東漢政治家、軍事家、法學家。任泰山太守時大破黃巾軍三十萬。著有《漢官儀》、《風俗通義》、《漢書集解音義》、《春秋斷獄》等著作。

歷史上姓萬的名人有哪些

萬姓的得姓始祖為芮伯萬。周初,成王封同姓族人姬良夫於芮(今山西省芮城和陝西大荔一帶),遂建芮國。芮國是一個諸侯國,其國君人稱芮伯,芮伯傳至春秋時,出芮伯萬,因其寵姬眾多,風流成性,致使母親芮姜極度不滿,將其驅至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其子孫有以萬為氏者,稱萬姓,並奉芮伯萬為萬姓得姓始祖。

芮國在周襄王姬鄭十二年(公元前640年),為秦穆公嬴任好所吞滅,其王族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字為姓氏者,稱萬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萬氏正宗

萬[萬,讀音作wàn(ㄨㄢˋ)][1]

部分得姓始祖

編輯

芮伯萬、任萬、複姓葉萬氏、吐萬氏、萬紐於氏、万俟氏

部分始祖

編輯

萬 秩:字有典,行二。江西南昌縣籍,初公祖諱會奇客福建邵武府,病卒公考諱運屹,時年十四,值歲飢,歸未至,而母杜氏道卒,遂止於杉嶺西巖。至公之孫伯成昆弟,始回南昌原籍。生明洪武辛亥二月十八日,年六十八卒正統戊九月初四日,葬杉嶺西巖。配:柯氏,生明洪武乙卯四月初一日,年七十二卒。正統丙寅十月二十一日葬杉嶺西巖傍。子二:長子宗基,次子宗望。

萬壬一:原籍江西吉安府太祖縣中元進士第,任江南嶶州府太守,明洪武八年乙卯挈弟壬二公來湘卜居十七都小羅段尺塘灣生歿闕,紀葬段中螺絲頭良山坤向有墓碑是處離城七十里前羅瀧山八面後倚雲馬一屏河崗發泥溪之源天門樹螺絲之表其中田肥土深水秀山環可以饒富足可以蔚人文遂肇我族於斯焉。配:張氏,生歿闕紀葬合夫冢同向。子三:良孫;福孫;文孫。壬二:老譜注,公徙居四川厥後傅聞衍居桃源生歿葬配闕紀。壬三:歷居新化斗山嘉慶初欽錫翰林象春系公後嗣生歿葬配闕紀。[3]

遷徙分佈

編輯

萬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八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二百九十五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18%左右。

春秋時期,芮國佔據今山西、陝西間地,晉國則佔山西一帶,故早期萬氏當發源于山西、陝西省境,此二省亦為後世萬氏支系的主要源頭。

漢朝以前,萬氏族人有入遷山東者,如戰國時期有山東人萬章,但兩發源地仍為萬氏族人主要繁衍生息之地。兩漢時期,陝西扶風一帶萬氏族人枝繁葉茂,遂有郡望——扶風郡。

魏、晉、南北朝時,北方戰火四起,萬氏族人有避居南方者,此次南遷,奠定了後世萬氏族人盛於南方的基礎。另外,北魏遷都洛陽後,隨著漢化政策的推行,鮮卑複姓吐萬氏改單姓萬,並迅速發展壯大,形成又一郡望——河南郡。

唐朝時期,浙江、安徽萬氏較盛,時有浙江崑山令萬齊融;安徽人萬敬儒,三世同居,族人所居之所稱“成孝鄉廣孝聚”。唐代以後,史載萬氏名人比比皆是,且多出南方。

萬姓

宋、元時期,更朝換代頻繁,少數民族遼、金、蒙皆想爭霸天下,北方時有戰爭,致使萬氏族人舉族南遷,南方萬氏族人由此陡增,江西、湖北、湖南、天津、山東等地均有萬氏族人散居點。據載,宋朝有萬頃,出江州(今江西九江);萬鎮,出平江(今湖南平江);萬人傑,出大冶(今湖北大冶);元朝有萬邦寧,出寶坻(今天津)。

明、清時期,是歷史上萬氏族人最盛階段,山東、四川、江蘇、廣東、廣西亦有萬氏族人的足跡。可見,萬氏族人已涉足於祖國最南端,遂有清朝萬氏族人渡海遷播於更廣闊之領域。據此期間史載萬氏名人來看,多出、江蘇、江西一帶,則此區誠為萬氏族人發展最旺之地。另,明朝萬氏作為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於河北、河南、山東、安徽、陝西、北京等地落籍。

如今,萬氏族人尤以山東、江西、江蘇、湖北等省多此姓,這四省萬氏族人約佔全國萬氏人口的40%以上。

歷史名人

編輯

萬 戶

15世紀末期,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制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百的名人有哪些

百政,西漢農民起義首領。南陽(治今河南南陽)人。

武帝末年,戰爭頻繁,賦役繁重,人民窮困,被迫紛起反抗,他與梅免在南陽各地領導農民起義,攻城邑,殺長吏,互相呼應,官府不能制。數歲後,武帝命繡衣御史以虎符發兵進擊,起義終被鎮壓,但起義軍散卒仍多繼續堅持鬥爭。

百家奴(?-1311),元將領。蒙古人。

父唆都任郢、復(今湖北鍾祥、沔陽)二州招討使;他承襲父職。至元五年(1268),從大軍圍攻襄陽(今屬湖北襄樊),多立功,1271年,宋將范文虎輸糧於襄陽,他在鹿門山給予襲擊,後駐軍該地,斷絕宋軍糧道。1274年從攻郢州(今湖北鍾祥);宋大軍驟至,他深入宋陣,身負數傷,猶力戰。後從元軍大戰鄂、漢,宋將夏貴率水師拒戰,他突入宋陣,擊敗宋軍,追至黃州(今湖北黃岡),轉戰百里,深夜始還。又攻破金牛壩要寨,立有戰功。

百齡(?-1815),清臣。字子頤,號菊溪。漢軍正黃旗人。

乾隆三十七年(1772)進士,授編修。歷奉天(遼寧)順天府丞。嘉慶五年(1800)授湖南、浙江按察使。歷貴州、雲南布政使。八年,擢廣西巡撫,平冤案,上嘉之,特加少保。尋擢湖廣總督。後被劾,奪職。赴福建治糧餉。歷山東按察使、巡撫。十四年,復擢兩廣總督。籌餉練水師,懲貪去懦,降服巨寇張保,粵洋肅清。授兩江總督。時河決王家營,其親勘下游,疏請修浚正河,詔如儀。十八年,命協辦大學士,總督如故。後因案受牽,嚴詔責捕。二十年,封三等男,兼署安徽巡撫。是年病卒於江寧(南京)。諡文敏。所著有《除邪紀略》、《守意龕集》。

其他百姓名人有戰國列子弟子百豐;明將領百恭、百通;清將領百祥等。

姓和的名人

和仲、和叔:上古人物。傳說堯有四大諸侯,分別主管東南西北四方,史書稱為四嶽。東嶽名叫羲仲;南嶽名叫羲叔;西嶽名叫和仲;北嶽名叫和叔。四嶽各自分管四方,又是堯的最重要的臣僚。凡是有重大決策,堯都要與四嶽一起商量。

和 嶠:字長輿,晉朝西平人。少年時就有盛名。晉武帝時為黃門侍郎,遷中書令。

和 峴:字晦仁,北宋浚義(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後唐長興四年(公元933年),出生於官宦世家。他自幼博覽群書,喜音樂,好依聲填詞,是宋初著名詞人,16歲穿朝為著作郎。曾任太常博士、東京轉運史、主客郎中、大常丞。他的詞作被收錄在《全宋詞》中的有《開寶元年南郊鼓吹歌曲》三首。其主題是歌頌開國皇帝宋太祖“道高堯舜垂衣治,日月並文明”的功德和“九士樂生平”的盛世。

和 洽:字陽士。三國時魏官吏,為官清貧廉潔有操守,最後以售田宅自給,封西陵鄉侯。

和 凝:字成績,鄆州須昌(今山東省東平)人。少好學,年19,登進士第。初仕後唐,繼為後晉宰相。凝生平為文章,長於短歌豔曲,有“曲子相公”之稱。有集百卷。其長短名句《紅葉稿》,又名《香奩集》。

和珅:不解釋

和志光少將:還活著,就不說了

歷史上姓華的名人

華元:華督曾孫,

華毋害:西漢將領。以越將從高祖起於留,定三秦,擊臧荼,有功,封為終陵侯,

華佗: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醫學家。

華歆: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三國時魏國大臣。

華嶠:華歆孫,華表子,西晉史學家。官至侍中。因不滿《東觀漢記》,乃撰《後漢書》九十七卷,記東漢一代史事,文質事核,有司馬遷、班固之風,如今已散佚。

華恆:華表孫,東晉大臣。娶晉武帝女,拜附馬都尉,後任尚書、潁川令。西晉亡,南渡。領國子祭酒,封苑陵縣侯,官至左光祿大夫、開府,身後無餘財。

華溫琪:宋州下邑(今安徽碭山)人,五代樑唐間將領。

華鎮: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官吏。

華雲龍:安徽定遠人,明初將領。

華蘅芳:江蘇無錫人,清末數學家。致力於翻譯工作,譯出算學、地質學等書十七種,包括《代數術》、《三角數理》、《微積溯源》等,己著有《行素軒算稿》。

華喦:福建上杭人,清代畫家。擅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為揚州畫派代表之一。

華羅庚:著名數學家。

華-國-鋒

古代有哪些姓應的名人

應曜:漢初,在淮陽山裡隱居,不願出來做官。漢高祖派大臣,請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為官,應曜堅決不去。時人說:"商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

應順:東漢河南尹,字華仲,南頓人。累官冀州刺史,廉直無私。侍後母孝。和帝時為河南尹,明達政事。生十子,鹹以才學名。中子疊,江夏太守。疊生郴,武陵太守。郴生奉。

應疊:汝南南頓人,應順中子。江夏太守。

應郴:汝南南頓人,應疊之子,武陵太守。

應奉:〔約公元144年前後在世〕字世叔,汝南頓人,應郴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漢順帝末年前後在世。少聰明,讀書五行俱下。記憶力特佳,自幼至長,凡所經歷,無有忘懷。年二十時,嘗詣袁賀,適賀將出行,閉門造車。匠於內開扇出半面視之。後數十年,路逢車匠,知而招呼。樑冀舉為茂才。永興元年(公元153年)拜武陵太守,有威恩,為蠻夷所服。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從車騎將軍馮緄徵武陵蠻,以功薦為司隸校尉。黨人事起,乃憤然以疾自退。後諸公多薦舉,會病卒。奉追愍屈原,因以自傷,著《感騷》三十篇,凡數萬言。又嘗刪《史記》、《漢書》及《漢記》三百六十餘年事,自漢興至其時,凡十七卷,名曰《漢事》。

應劭:〔約公元178年前後在世〕字仲遠,(一作仲援,亦作仲瑗)汝南南頓人,應奉之子。生卒年不詳,約漢靈帝光和元年前後在世。少篤學博覽。靈帝初拜孝廉。中平六年,(公元一八四年)拜太山太守。獻帝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大破黃巾三十萬眾,郡內以安。獻帝遷都於許(公元一九六年)之明年,詔劭為袁紹軍謀校尉。後卒於鄴。劭嘗有感於當時舊章淹沒,書記罕存,乃綴集所聞,著《漢官儀》及《禮儀故事》,又撰《風俗通》以辨物類名稱,釋時俗嫌疑。文不典而通俗,可謂名副其實。凡所著述,共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漢書》,皆傳於世。

應珣:字季瑜,司空掾。應劭弟,珣生瑒。

應瑒:字德璉,三國,魏文學家,汝南人,應珣之子。曹操徵之為丞相掾,後為五官中郎將文學。曹丕稱其才學足以著書,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應德璉集》。

應璩:(?~252)字休璉,三國時,魏文學家。汝南(今屬河南)人,應瑒之弟。生於漢獻帝初平元年,卒於魏齊王芳嘉平四年,享年六十三。博學好作文,善於書記。文帝、明帝時,歷官散騎常侍。曹芳即位,遷侍中、大將軍長史。當時大將軍曹爽擅權,舉措失當,應璩曾作《百一詩》諷勸。應璩原有集10卷,已散佚。明代張溥輯其詩、文共10餘篇,與應瑒作品合為《應德璉、應休璉集》,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應貞〔公元?年至269年〕字吉甫,汝南人,應璩之子。生年不詳,卒於晉武帝泰始五年,少以才名,善談論。正始中,夏侯玄名勢甚盛。貞常在玄坐作五言詩,玄大嘉許。舉高第,歷顯位。後為武帝參軍。帝踐阼,遷給事中,累官散騎常侍。又與太尉荀顗撰定新禮,未施行而卒。貞著有文集一卷,(《隋書經籍志》)傳於世。

應詹:〔公元279年至331年〕字思遠,汝南南頓人。生於晉武帝咸寧五年,卒於成帝咸和六年,年五十三歲。幼孤,為祖母所養。十餘歲,祖母又亡,居喪以孝聞。家富於財,乃請族人共居,情若至親。以才藝文章知名當世。仕為太子舍人,累官光祿勳。王敦叛,明帝以詹為都督前鋒軍事。事平,以功封觀陽縣侯,都督江州諸軍事,領江州刺史。卒,贈鎮南大將軍,諡曰烈。詹作有文集三卷,《隋書經籍志》注有鎮南大將軍應瞻集五卷,詹繕作瞻,當為作者誤書;此從《唐書志》傳於世。

應夷節 :唐代人。遊天台山,棲真道元院,相傳尸解成仙。棲真,保其根本,養其元神。

應用:後周書法家,江南人。善寫細字,微如毛髮......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姓浦的名人?
姓圖的名人?
歷史上姓喬的名人?
姓秦的名人?
姓童的名人?
姓全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尤的名人?
搜尋姓常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盛的名人?
古代姓俞的名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