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會是什麼族的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8日

敖包會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原是牧區鄂溫克人的宗教祭祀活動,一般在每年四、五月間選擇吉日舉行。“敖包”是堆積或山頭的意思。

55個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壯族節日--三月三歌會、春節、陀螺節、隴端節、吃立節、婭拜節

.仡佬族節日--祭山、吃新、過年

.彝族節日--彝族年、跳公節、插花節及二月八年節。 --盤王(即盤瓠王)節、達努節、耍歌堂節(耍望節)、晒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 .錫伯族節日--抹黑節和西遷節

.烏孜別克族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我國少數民族的“婦女節”_Our_country_national_minority_"Women's_Day"_少數民族節日

贊助廣告

.維吾爾族節日--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佤族節日--春節、插種節、新米節 .土族節日--正月十四佑寧寺官經會、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

.土家族節日--趕年、小年、土牛毛大王節

.塔塔爾族

.塔吉克族節日--迄脫乞迪爾節、巴羅提節(亦稱燈節)

.水族節日--端節

.畲族節日--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節

.撒拉族節日--古爾邦節和開齋節聖紀節  .羌族節日--日羌節、祭山大典(又稱祭山會、山神會) 供巖洞、轉山會、嘗新節 .納西族節日--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和朝山會

.仫佬族節日--春節、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

贊助廣告

.苗族--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毛南族節日--端午節、南瓜節、重陽節

.滿族節日

.珞巴族節日--昂德林節

.僳僳族節日--澡塘會

.黎族節日--春節和三月三

.拉祜族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八月月圓節

.柯爾克孜人節日

.京族節日--唱哈節(包括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

.基諾族節日--紀念基諾族創世紀祖阿嫫堯白的紀念日

.回族三大節日--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哈薩克族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和納吾魯孜節

.哈尼族節日--扎勒特(十月年)、好收、好收色、黃飯節、矻扎扎、耶苦扎

.鄂溫克族--“米闊魯”節、“祭敖包”、烏日貢節

.鄂倫春族節日

.俄羅斯族節日

.獨龍族節日--卡雀哇”或“德里哇”

.侗族節日--侗年、花炮節、吃新米、吃新節

.東鄉族節日

.德昂族--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

.傣族的重大節日

.達斡爾族節日

.朝鮮族的傳統

.藏族節日--藏曆新年、沐浴節、雪頓節、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扎熱甲節、俄喜節、羅讓扎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

.布依族節日--查白歌節、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

.布朗族節日

.保安族--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阿昌族節日--耍白

蒙古族著名節日是什麼

少數民族的節日(介紹)

少數民族兄弟傳統節日大全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的傳統節日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的傳統節日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的傳統節日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的傳統節日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的傳統節日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塔塔爾族的傳統節日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回族的傳統節日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

,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滿族的傳統節日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盯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黎族的傳統節日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納西族的傳統節日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1、蒙古族:“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每年七八月間舉行。

2、回族:開齋節、古爾邦節(宰牲節)、聖紀節。

3、藏族:藏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此外,還有藏曆4月15日的薩嘎達瓦節、7月上旬的雪頓節和沐浴節,以及豐收在望時的望果節等。

4、維吾爾族:肉孜節(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

5、苗族:苗年、春節、四月八、吃新節、龍船節、清明節。

6、彝族:傳統節日是火把節。

7、壯族:比較具有民族特點的節日有中元節、牛魂節(又稱牛王節)、三月三歌節和吃立節。

8、布依族:傳統的民族節日有過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

9、朝鮮族: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仲秋)五大節日,還有老人節、流頭節等。

10、滿族: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中秋節等。

11、侗族: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節等。

12、瑤族:節日較多,有大節日、小節日之分:大節日有盤王節(盤王是瑤族人民的始祖、民族英雄)、達努節(達努,瑤語意為不要忘記,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節日),小節日幾乎每月都有。

13、白族:年節、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漁潭會。

14、土家族:趕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15、哈尼族:主要節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嘗新節,一些地區也過春節、端午、中秋等節日。

16、哈薩克族:古爾邦節、肉孜節、諾魯孜節。

17、傣族:潑水節(即傣歷新年)、關門節和開門節。

18、黎族: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

19、傈僳族:過年節、收穫節、火把節、中秋節。

20、佤族:春節、播種節(佤歷氣艾月公曆三月)、“崩南尼”、接新水節、取新火、新米節、堆沙節、取新火節、便克節、開門節、關門節、漢歷老年、七月半、火把節、中秋節、拉木鼓節等。

21、畲族:春節、元宵節、三月三染烏飯祭祀祖先、清明節、四月八造麥精飯、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十月祭多貝大王節等。

22、高山族:各地不一,但比較流行的有春節、豐收節。

23、拉祜族:傳統節日有新米節、火把節等。

24、水族:端節又稱過端,水語叫藉端,與漢族春節相似。此外,還有端午節、清明節、七月半、六月六等節日。

25、東鄉族:爾德節、古爾邦節(宰牲節)、聖紀節。

26、納西族:傳統節日有白沙農具會、龍王廟會和騾馬會等。此外,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火把節等。

27、景頗族:主要有新米節、目腦節。

28、柯爾克孜族:有肉孜節、庫爾班節和諾魯孜節。

29、土族:春節、端陽節、二月二等。

30、達斡爾族:春節、二月二、端午節、農曆正月十六的“黑灰日”等。

31、仫佬族:三年一次的“依飯”(歡慶豐收之意)節、春節、走坡(青年男女進行社交的節日)、牛生日節和後生節。

32、羌族:春節、農曆十月初一的年節(羌族以十月為歲首)。

33、布朗族:開門節、關門節等。

34、撒拉族:開齋節、古爾邦節(宰牲節)、聖紀節。

35、毛南族:春節、中元、清明節,分龍節又叫五月廟,是毛南族特有的節日。

36、仡佬族:春節和八月節等。

37、錫伯族: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

38、阿昌族:潑水節、開門節、關門節、會街節等。

39、普米族:大過年、大十五節、轉山會、嘗新節。

40、塔吉克族:肉孜節(開......餘下全文>>

蒙古族有什麼節日

傳統節日有“白節”、祭敖包、那達慕、草原上勇敢者的遊戲:打鬃節等。

蒙古族民間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與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在錫林郭勒盟民間除過年節外,還在每年的夏天過“馬奶節”。節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擠馬奶釀酒。節日的當天,每個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幹、乳酪、奶豆腐等奶製品擺上盤子裡,用以招待客人。馬奶酒被認為是聖潔的飲料,獻給尊貴的客人。

那達慕大會:每年夏秋季牧閒時舉行。“那達慕”在蒙語中有娛樂或遊戲之意。內容有摔跤、賽馬、射箭、舞蹈,以及物資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後俯又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如田徑、球類比賽、文藝演出、圖片展覽、放映電影、交流生產經驗等,成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盛會。

魯班節,是雲南省通海縣西城的一帶蒙古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四月初二舉行,為期一天。居住在這裡的蒙古族人民從其他兄弟民族那裡學會了建築技術。他們修建的房屋,不僅造型別致、美觀,而且經久耐用,頗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稱讚。為了紀念和慶祝在土木建築方面取得的成就,他們就把農曆四月初二定為魯班節。節日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無論路途遠近都要趕回家裡來歡度節日。各村寨都要殺豬宰羊,搭臺唱戲。人們還把檀香木雕刻的魯班像拾著,敲鑼打鼓,遊直各村寨,然後,大家彙集場上,唱歌跳舞。他們最喜歡的舞蹈叫“跳樂”。跳時,先由男青年作為先導,他們懷抱龍頭四絃琴,邊彈邊跳,後面的人群群分成兩行,有時圍成圓圈有時互相穿插,隊形多變,且歌且舞,場面十分活躍。

燃燈節,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現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額敏縣多數蒙古族已不過燃燈節;烏蘇縣蒙古族在燃燈節的—天多不燃燈,代之以各種娛樂形式。

苗族 壯族 傣族 鄂溫克族 都過什麼節日 【全寫上】

苗族節日——苗年、龍船節、蘆笙節、踩鼓節。

壯族節日——歌圩節(三月三)、隴端節、中元節。

傣族節日——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

鄂溫克族節日——瑟賓節、米闊勤節、敖包會、奧米那楞會。

火把節屬於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

潑水節屬於傣族;

敖包會屬於鄂溫克族;

蘆笙節屬於苗族;

歌圩節屬於壯族。

嗷包會是那個民族的節日

敖包會

原是牧區鄂溫克人的宗教祭粑活動,一般在每年四、五月間選擇吉日舉行。“敖包”是堆積或山頭的意思。

祭祀敖包為的是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敖包的祭祀有哈拉(氏族)祭、毛哄(家族)祭,也有索木(鄉)、旗和盟祭。哈拉或毛哄祭,其費用由哈拉、毛哄分別負擔,盟、旗祭由全盟或全旗分攤。解放後,敖包會已由宗教祭祀活動沿變為具有廣泛群眾性的文娛體育活動,同時還有商業活動,類似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

敖包會的傳說

很早以前,在一個鄂溫克村子裡,有個少女含冤而死。她死後陰魂不散,興妖作怪,攪得村裡人心惶惶。人們請來薩滿跳神,捉住她投進熊熊的烈火中。在燒煉她的時候,人們跪在火堆前祈祝道:"我們已經殺了牛羊,把您當成姑母來接待了。我們的薩滿已穿上了法衣,戴上了銅面,他看到了您已吃飽。現在我們把您放進了火裡,祈求您通紅的血和火一起燃燒,讓您的靈魂升上夜空,變成閃爍的星斗。我們將把您留下的潔白的骨灰壓放在西邊的岩石底下。願您從此後不再給我們帶來災難,使我們像樹木一樣茂盛,像松樹一樣長青,子孫像花朵一樣興旺,牲畜像草木一樣增長。 "激人們把女妖的骨灰壓放在村子西邊的石頭底下以後,還怕她再出來作怪,每天都有人去往那岩石上添一兩塊石頭。外村人經過那裡時,也都放上一塊石頭。時間久了,堆積的石頭變成了一座小山包,頂上長出一棵美麗的松樹。人們把這小山包稱作"敖包"。 每年四、五月份,人們都會選擇吉日進行祭祀活動,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如意。祭祀過後,舉行騎馬、射箭、摔跤等比賽,全村人和外來的客人一起吃肉喝酒、唱歌跳舞。這種活動代代沿襲下來,就成了"敖包"會。

蒙古族過什麼節

蒙古族的節日很多,有春節、端午節、重陽節、中元節、那達慕、祭敖包節、祭成吉思汗陵,其中別具民族特色的節日是“魯班節”“那達慕”大會和“祭祖節”。

春節:蒙古族過去春節稱為“白節”,如今,將農曆正月叫做“白月”。這是因為蒙古族崇尚白色的緣故。“白節” 是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節日的時間和春節大致相符。晝夜燈火不滅,晚飯前要祭祖,之後全家共進晚餐,按常規要多吃多喝一些,酒肉剩的越多越好。這樣象徵著新的一年富富有餘。除夕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晚飯後,舉行下棋、說書、跳舞等各種活動。初一的早晨,早早起床,在門外放供桌和供品,向日出的方向磕頭,拜天。之後回到屋內向供奉的神佛像上香磕頭。孩子對父母、長輩行拜年禮。這一切進行完後,按年齡長幼入座,飲茶、敬酒。吃完新年飯後,身著節日的盛裝,跨上駿馬,三五成群地到親友家拜年。

“那達慕”:是蒙古族最盛大的節日。 “那達慕”是蒙古語的音譯,是遊戲娛樂的意思。“那達慕”大會一般在農曆七八月舉行。每到這時,牧民們不分男女老幼,都穿上節日的盛裝,騎馬坐車從四面八方趕來。大會上,要進行被稱為“男兒三藝”的射箭、摔跤、賽馬等傳統體育比賽。此外,還有各種棋藝比賽和各式各樣的歌舞表演。“那達慕”,一般進行五至七天。“那達慕”起源於十三世紀初,當時,“那達慕”的主要專案就是進行射箭、摔跤、賽馬比賽。如今的“那達慕”已增加了物資交流、文藝演出等許多新內容。使這一傳統的民族盛會,更加喜慶、吉祥、歡樂而富於實效。 摔跤是那達慕的主要內容,沒有摔跤不能稱為那達慕。摔跤手可多可少,最多達1000餘人,且不受地區和體重的限制。蒙古族在歷史上非常器重“達爾罕摔跤手”,這是終身的榮譽。在授予光榮稱號的儀式上,獲“達爾罕”稱號的摔跤手,穿上比賽的全套服裝,三唱摔跤歌后跳躍進場進行表演。由主持那達慕的領導人發給證章、證書和紀念品,並按民族習慣請他喝一碗奶酒和鮮奶。此時,獲“達爾罕”者挑選一名最有前途的摔跤手,把自己的摔跤服脫下來贈與他,自願擔任業餘教練,然後互相擁抱,一齊跳躍出場。

祭敖包節:“敖包”是蒙古語音譯,亦作“鄂博”、“腦包”等,漢語的意思為“堆子”。原是指在遊牧交界之處及道路上用石塊或泥土堆積起來以作標記的石堆或土堆。後來逐漸被視為神靈的居所,被作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每逢路過,遠遠地就要下馬叩拜。敖包一般均建於地勢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塊堆積而成,也有的用柳條圍築,中間填沙土。一般呈圓包狀或圓頂方形基座。上插若干幡杆或樹枝,上掛各色經旗或綢布條。包內有的放置五穀,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敖包的大小、數量不一。一般的多為單個體,也有7個或13個並列構成敖包群的,中間的主體敖包比兩側或周圍的要大些。祭敖包就是祭祀山川草木,祈求山神、路神保佑豐收、平安。祭敖包會每年舉行一次,時間各地有所不同,但一般在農曆四、五月擇吉日進行。屆時,本蘇木、本旗甚至附近旗縣的群眾都紛紛扶老攜幼,攜帶著哈達、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趕來敖包處。先獻上哈達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誦經祈禱,眾人跪拜,然後往敖包上新增石塊或以柳條進行修補,並懸掛新的經幡、五色綢布條等。最後參加祭祀的人都要圍繞敖包從左向右轉三圈,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兩旺。祭祀儀式結束後,還常常舉行賽馬、摔跤、射箭、投布魯、唱歌、跳舞等活動。

相關問題答案
敖包會是什麼族的節日?
歌婆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花山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祭龍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那達慕是什麼族的節日?
龍船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鬥牛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潑水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聖紀節是什麼族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