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之年是什麼意思?
知命之年是什麼意思
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
對五十歲的一種別稱。
知命之年的意思是什麼
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
對五十歲的一種別稱。
知命之年是多少歲,古稱知命之年是指多少歲
一、知命之年的名詞解釋:
知命即知天命,意思是懂得天命,源於孔子所說的“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論語》中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故“五十而知天命”其實也是“五十而畏天命”。
知命之年也被稱為“天命之年”,知天命的意思即是懂得天命,也指學有所成,現今人們多用“知天命”或“知命之年”來指人到了五十歲。
二、知命之年的出處:
《論語·為政篇》中記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故後人遂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等來作為年齡稱謂。知命之年即五十歲。
三、知命之年的健康知識:
1.忌菸酒。不論什麼年齡段的人都不宜飲酒過度,更不能吸菸,更別說知命之年的半百老者了。
2.忌勞累。知命之年的人抵抗力會明顯下降,弱過度勞累,很容易積勞成疾。
3.忌憂愁。知命之年的人若常常沉浸在憂愁裡,將會加速衰老。
4.忌懶惰。知命之年的人若不注意運動,健康狀況將急劇惡化。
5.忌動怒。經常動怒的人會傷害心、肺、肝等重要部位,對知命之年的人來說尤為明顯。
四、其他年齡稱謂:
襁褓: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孩提:指兩、三歲的兒童
垂髫:指幼年兒童,也叫“總角”
豆蔻:指十三歲的少女
及笄:指十五歲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歲的男子,也叫“加冠”
而立:指三十歲
不惑:指四十歲
知命:指五十歲,也叫“知天命”、“半百”
花甲:指六十歲,也叫“耳順”
古稀:指七十歲
耄耋:指八、九十歲
期頤:指一百歲
耄耋老人是什麼意思?
耄耋(mào dié)
釋義:八九十歲。耄,形聲字,上形下聲,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X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在雲南羅平富樂下菜園村有一塊古匾“期頤人瑞”,說的是該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經活到一百多歲,所以有這個稱呼。在這裡,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頤是贍養的意思,期頤人瑞指由於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兒孫贍養她。
出處:《漢·曹操·對酒激》:“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耄耋老人:八九十歲的老人,泛指年齡大的老人。
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天命之年 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是什麼意思
代表後邊年齡
“息心觀有欲,棄知返無名。五十知天命,吾其達此生”。什麼意思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艾稱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天命,亦稱作知天命之年,知天命的意思是懂得天命,多指學有所成。今用知天命或知天命之年指人到了五十歲的年齡。上文可譯作:孔子說,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學有所成);四十歲時遇到事就不會迷惑;五十歲時懂得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清楚理解聽到的話);到了七十歲能達到順著心願做事,而不會超越社會所認同的規矩,五十而知天命:五十歲時,我知道萬事都有天命(五十歲時理解自然規律)
人到了50歲,是知天命的時節,也是人生的黃金期,1.思維縝密,一般做事周全。2.有責任心的人,一般都事業有成,功成名就,家庭生活安定,大都數家庭兒孫繞膝,盡享天倫之樂。3.身體狀況走向衰退,身體各種機能出現老化的端倪。有不少人都或輕或重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心臟病等多種疾病。有的還經歷著更年期。
出處:
嶽州夜坐
作者:張說
炎洲苦三伏,永日臥孤城。賴此閒庭夜,蕭條夜月明。
獨歌還太息,幽感見餘聲。江近鶴時叫,山深猿屢鳴。
息心觀有欲,棄知返無名。五十知天命,吾其達此生。
孩提,豆蔻年華,半老徐娘,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花甲,古稀之年,耄耋分別表示什麼
孩提: 2~3歲的兒童
豆蔻年華:女子13~14歲
半老徐娘:30歲婦女
弱冠之年:20歲男子
而立之年:30歲
不惑之年:40歲
知命之年:50歲
花甲:60歲
古稀:70歲
耄耋:80歲
知命之年是指50歲,耳順之年稱為60歲,那麼八九十歲高齡被稱為什麼之年???
嬰兒:人初生 襁褓:週歲以下 孩提:2至3歲、垂髫:童年 髫年:女孩7歲 齠年:男孩7歲 黃口:10歲以下 舞勺:13歲至15歲 舞象:15歲至20歲 豆蔻:女子13歲 及笄:女子15歲 弱冠:男子20歲 而立:30 不惑:40 知天命:50 花甲,耳順:60 古稀:70 仗朝:80 耄耋:90 期頤:100 花甲重開:120歲 古稀雙慶:140歲 部分農村地區在人死亡時稱呼年齡 0——20歲為夭折 21——30歲為短壽 31——40歲為強壽 41——50歲為艾壽 51——60歲為周壽 61——70歲為稀壽 71——80歲為耋壽 81——90歲為耄壽 91——100歲為期頤
之年九九是什麼意思
童年稱為垂髫之年,
10歲稱為幼學之年,
男子20歲稱為弱冠,
30歲稱為而立之年,
40歲稱為不惑之年,
50歲稱為知命之年,
60歲稱為花甲之年,
70歲稱為古稀之年,
77歲稱為喜壽之年,
88歲稱為米壽之年,
99歲稱為白壽之年,
80、90歲稱為耄耋之年,
100歲稱為期頤之。
是否關聯,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