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的民風民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5日

阿昌族的風俗習慣

阿昌族熱情好客,尊老愛幼。待客有勸飯習俗,勸飯時,無論已飽否都應伸雙手捧碗相接,不過,通常勸飯是象徵性的,通過勸飯講情說意,乃至唱勸飯山歌抒情,表示歡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緣由。遇敬酒倒茶,忌不禮讓就接受。在勸酒、勸茶時,無論會喝酒、喝茶否,忌諱客人不接受。雙手接遞或起身行禮,視為恭敬。

阿昌族過去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在梁河、潞西一帶的阿昌族主要奉行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出窪(開門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具有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其中以火把節和窩羅節的規模較大,活動內容較多。

贊助廣告

關於民風民俗的特點資料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贊助廣告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絡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餘下全文>>

各個民族的風俗有哪些?

中國少數民族的節日和風俗習俗

阿昌族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潑水節 農曆四月十五日

會街節 農曆九月初十

東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潑水節 農曆二月二十九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撒神 農曆七月初一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嘗新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

侗族

蘆壟節 農曆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農曆三月十五日 侗年 農曆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鬥牛節 農曆二月

漁潭會 農曆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伐歷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曆十月中下旬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曆三、四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鄂倫春族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朗族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鄂溫克族

米闊魯節 農曆五月二十二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農曆十二月

潑火節 農曆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燈杆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農曆六月初六 仡佬節 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曆六、七月

四月八 農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朝鮮族

元日 農曆正月初一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節 農曆正月初五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寒食節 農曆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穫節 農曆九月

哈尼族

十月節 農曆十月初一 澡塘節 農曆正月初三

六月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過年節 農曆正月初一

哈薩克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刀杆節 農曆二月初八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旭獨龍節 藏曆二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隆德節 藏曆四月

赫哲族

赫哲年 農曆正月初一

滿族

頒金節 陰曆十一月十三日

回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廟會 農曆四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景頗族

目腦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克爾克孜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基諾族

打鐵節 農曆一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京族

哈節 農曆六月初十 諾勞孜 農曆正月初一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餘下全文>>

白族的習俗是什麼?阿昌族的是什麼?壯族的習俗是什麼?傣族的習俗是什麼?回族的習俗是什麼?謝謝。

白族的風俗習慣

白族熱情好客,先客後主是白族待客的禮節。家中來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禮。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則需滿杯,他們認為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受到白族人熱情的款待,應說聲挪衛你(謝謝你)來表示你的謝意和感激之情。

尊敬長輩是白族的傳統美德。見到老人要主動打招呼、問候、讓道、讓座、端茶、遞煙。起床後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給老人。吃飯時要讓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動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說髒話,不準蹺二郎腿。一些山區的白族,家庭成員各有比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長輩坐左上方,女性長輩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輩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個神聖的地方,忌諱向火塘內吐口水,禁止從火塘上跨過。白族人家的門檻也忌諱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婦女從上面跨過。家庭內忌諱戴著孝帕的人進入,認為這樣會給家庭帶不潔。

婚喪與生育

白族婦女懷孕後,以系合頁雙屋圍裙,並將頭頁對摺別在腰間作為有喜的標誌。外人見了,要懂得注意重點保護。倘若誤傷了孕婦,要擔保到產後母子平安為止。有些地方的白族,懷孕婦女不能進入新郎、新娘的洞房。嬰兒落地後,誰第一個跨進產婦家的門,誰就是踩生。白族認為,誰來踩生,將來孩子的脾氣就像誰。白族最忌諱戴孝的人來踩生,所以嬰兒降生後,家人要立刻用白石灰在門口撒三道弧線,並在門檻上纏一道青篾子。若是生男孩,還要在青篾子下加一隻草鞋,有的還在大門上釘一個甑笆底,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產婦家者,必須送一碗新鮮稠米湯、紅糖、雞蛋、甜白酒和一土鍋豬蹄子燉韭菜根給產婦吃。產後第三天早上,產婦家要請粥米客或稱稀飯客。到白族人家做粥米客,要用竹籃提著雞蛋、紅糖、小孩的衣帽等前往恭賀。大理、劍川一帶的白族,婦女產後,主人要請第一個進家的客人吃荷包雞蛋湯圓,客人不能拒絕,否則主人會生氣。

食俗

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國南方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小麥、玉米、養麥、蠶豆、薯類。雪梨、柑橘和論茶是著名特產。居住在湖、河地區的白族以稻麥為主糧;居住在山區者,以玉米、養麥、馬鈴薯為主糧。吃大米飯、包穀(玉米)飯及各種米麵製品後於腦制牛、羊、豬肉及各種鹹菜。洱海盛產魚類,弓魚最著名。喜食砂鍋菜、酸菜等。口味以酸、冷、辣為主。

白族日常飲食以一日三餐為主,農忙或節慶用則增加一次早點或午點。平壩地區多以大米、小麥為主食,山區常吃玉米、洋芋和養麥。主食一般蒸作乾飯,下地攜帶。此外也喜愛粑粑、餌塊、湯圓、米線、稀粥、糖飯(糯米與幹麥芽粉制)等。

白族三餐都配新鮮蔬菜,也善於調製鹹菜、院菜、豆瓣醬、豆豉與面注。用洱海特產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榮炒火腿、海菜豆腐場令人齒頰留芳。肉食以豬為主,兼有牛、羊、雞、鴨和魚鮮,善於膠制火腿、臘肉、香腸、弓魚、豬肝飦、螺螄醬、油雞棕、吹肝和飯腸等食品,腦年豬和乳用(羊乳點酸水製成)是當地“一絕”。烹調方法多樣,口味偏好酸辣,創造出大理砂鍋魚、牛奶煮弓魚、乳扇涼雞、松木麗粉蒸魚、鹽燉罐子肉、魚茸乳扇卷、鑲雪梨、生皮、大理餌絲、喜洲破酥精粑等一批名食。民間宴會,職業廚師製作的"八大碗"、"四盤五碗"宴席,菜式更為豐富。除火腿、臘肉等外,還善於醃製弓魚、豬肝、螺螄醬等!

白族注重節慶,幾乎每節都有一至數種應景食品。如春節(中國農曆新年)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齋飯;三月街吃蒸糕和諒粉;清明節(中國傳統祭祀、掃墓節日)吃涼拌什錦和“齋筵香”(炸酥肉);端午節(中國農曆五月初五)吃粽子和雄黃酒;嘗新節吃新豆、嫩瓜和陳谷摻新米飯;火把節吃甜食和各種糖果;中無......餘下全文>>

中國各地的民風民俗(不限)

在京城,除夕,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爆竹競響。年飯用金銀米為之,上插松柏枝,綴以金錢、棗、慄、龍眼、香枝、破五之後方能撤去。每到除夕以彩繩穿線罰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紙炮。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奔跑往來好幾日,名曰“賀新歲”。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紙不斷至丈餘,供於祖前,謂之“阡張”,焚之。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

除一般年俗外,廟會則為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 初二至十六 、“東嶽廟” 初一至十五 、“白雲觀” 初一至十九 都是有名的廟會,最富有北京過年的特色。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

另外,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著社會進步,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了下來。

陝西:民風古樸 春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除夕到了,貼對聯,打醋炭,掛紅燈,淨院落。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著開門大吉。接著,老人們便忙著迎神、接灶君。孩子們早都跑出去拜年了。

關中耍社火,陝北扭秧歌。秧歌拜年是陝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穀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各地的民風民俗至少100字的資料

藏族:藏族喜歡在春節邀約親朋好友郊遊野餐,彈唱祝福歌。

瑤族:瑤族在春節總要表演《耕作戲》舞蹈。

僳僳族:僳僳族最喜歡在這時舉行賽詩會,唱名調名詩。

阿昌族:男女老少則在這期間打甩秋(千)轉秋(千)。

苗族:苗族的主要活動是鬥牛、賽馬、跳蘆笙、打年鼓。

蒙古族:酒肉不盡。北方的蒙古族過春節卻是另一番景象,節前家家戶戶都備下了當年生長的公羊和各種奶製品以及幾罈美酒。除夕之夜,人們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午夜開始飲酒進餐,按常規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象徵著新的一年酒肉不盡,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裝的男女,跨上駿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鎮),挨個地串蒙古包。串包時,先要給長輩叩頭祝願,接著主人家的女婿為前來串包的客人敬酒,人們邊歌邊舞。

壯族:賀吉祥。居住在南方的壯族,稱春節為“新年節”。這一天,人們出門無論遇到誰都要相互祝賀,認為這樣一年才能吉祥。

布依族:姑娘搶挑第一擔水。居住在西南邊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達旦地守歲。天一亮,姑娘們爭著到屋外去挑水,誰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被大家認為是最勤勞的姑娘。

景頗族:射荷包。姑娘們是這項活動的組織者和裁判員。她們把繡好的荷包用線吊在竹杆上,在樹尖中左右搖擺,請小夥子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酒作為獎品送給誰。荷包裡一般裝有一枚硬幣、幾粒穀子和幾顆裝飾用的珠子,作為幸福的象徵。

哈尼族:盪鞦韆。春節前幾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經熱鬧起來,小夥子們忙著上山砍竹子,準備立秋千。那裡的鞦韆有十幾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愛盪鞦韆。節日裡,大家都穿著自己最喜愛的衣服去盪鞦韆,處處呈現出熱鬧、和睦的節日景象。

傣族:擲糠包。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遊戲,春節期間,小夥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準,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夥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夥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

高山族:“圍爐”。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圓桌上聚餐,叫做“圍爐”。平常滴酒不沾的婦女,也要象徵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圍爐”時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淨後帶根煮熟,表示祝願父母長壽。如果家裡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個席位,把這個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對他的思念。

滿族:掛旗過年。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豔,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節日期間,男孩成幫結夥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樣的木爬犁,在山崗上、冰面上嗖嗖飛馳。少女和年輕的媳婦們穿著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夥地玩嘎拉哈(豬或牛的膝關節骨)。

佤族:大年初一是戒忌日,外人不能入戶,各家只能在家安閒。初二清早才熱鬧起來,親朋好友互相拜年,然後到舞場跳春舞,一跳就是五至七天。

中國有哪些民風民俗

北京人的祭灶

北京人過春節的習俗,是很有興味的。 所謂春節,是指中國陰曆正月初一。它預示著新的開始,天地萬物復甦,春天降臨,一年的農事也將著手進行。所以,向來為中國人所重視。後來,公曆推行,國家以公曆的一月一日為

“元旦”,陰曆的“年喜”,只好在名義上退而求其次,改稱“春節”。然而,對春節的慶祝,絲...

廣州民俗節日

廣州是一個有著十分豐富的民間民族風情的南粵名城。廣州近年來在歡度春節、元旦、五一節、國慶節等傳統民族節日的基礎上,開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廣州特色的八大節慶活動:春節期間的迎春花市和元宵節,農曆二月的波

羅廟誕會,端午節(期間有盛大的節日慶典——龍舟節),番禺荷花節...

當地特色: 茶館

“坐茶館”是成都人的一種特別嗜好,因此茶館遍佈城鄉各個角落。成都茶館不僅歷史悠久,數量眾多,而且有它自己獨特的風格。無論你走進哪座茶館,都會領略到一股濃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頭蓋茶具、老

虎灶、紫銅壺,還有那堂倌跑堂...

節日

成都燈會正月十五成都燈會是在元宵賞燈習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南宋詩人陸游在《丁酉上元》詩中描述成都燈會盛況是“突兀球場錦繡峰,遊人仕女擁千重;鼓吹連天沸午門,燈山萬炬動黃昏”。...

居住

西雙版納的傣族,大多在平壩傍水而居,或在河谷依山傍水而居。住房為“幹欄式”建築竹樓。個人成分族稱居住的樓房為“很”。 傣族對當地的地名、寨名的命名尤為考究。一般都是根據當地的自然風光、環境特點以及

歷史傳說來命名,有些地名和寨名又往往帶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如允景洪,傣語意為“黎明之城”。相傳,那是...

服飾

傣族的傳統服務,男子一般穿無領大襟、對襟小衫,袖窄,下身著長褲,用白布或蘭布包頭。婦女上裝穿淺色緊身緊袖短衫,下裝穿花筒裙。逢年過節或遇喜慶日子,傣族婦女都要綢緞、尼龍、燈蕊絨精製有衣裙,盛裝打扮。小

卜小(小姑娘)外出時,均喜歡帶上一把小花傘。 傣族婦女很講究髮飾。大多挽長髮於頭頂,也有的束髮垂於腦...

飲食

西雙版納傣族以大米為主食,尤其喜歡吃糯米,有不少家庭均以糯米為主食。副食大多愛吃酸味和水產。傣族還喜歡飲酒,甜米酒更是男女老幼都喜愛的飲料。米酒巴一般都是自己釀製。 傣族還是喜歡吃竹筒板。竹筒飯的做

法是:用一節午竹或甜竹,把一端挖通待裝米。做竹筒把的米,大多用陸稻香米或紫米。米洗乾淨泡水後,既可直...

婚姻

傣族青年男女尋找終身伴侶,完全是自由戀愛。變戀愛的方式既多而又獨特。如小卜冒(小夥子)串小卜少(小姑娘),丟包等戀愛方式,充滿著詩意。 小卜冒串小卜少。每當月明風清的夜晚,緬桂花發出幽香。這時,“等

待群蜂繞花枝”的戀愛活動就開始了。正錄青春妙齡的小卜少,收拾打扮後,帶著自己的小紡車,坐在竹樓陽臺上...

家庭

傣族的家庭生活,一般是在青年男女結婚有了孩子以後,就從家庭裡分出來,另蓋房子居住。夫妻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經濟是獨立的,雙方都有自己的財產和收入,都可自由支配,不受對方約束。家庭開支共同協商,子女長大

以後也有自己的獨立經濟,如飼養養豬、雞、種植蔬菜,水果的收入,都歸自己所有。 傣族的性格溫柔,家庭和...

取名

傣族有名無姓,一個人一生中有好幾個名字。小孩時有乳名,男童進佛寺當和尚有僧名,還俗後取還俗名,結婚以後有了孩子雙稱“之父”。 傣族一般以“巖”、“玉”區分男女性別,男性以“巖”字當頭,如“巖糯”。女

性以“玉”字當頭,“玉罕”。 乳名有以下幾種取名的方法: 安排行順序取的“如”巖三“,即第三個兒.......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阿昌族的民風民俗?
阿昌族的民族風俗資料?
阿昌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阿昌族的風俗?
阿昌族的風俗習慣?
阿昌族的飲食圖片?
阿昌族的飲食有哪些?
阿昌族的食物?
阿昌族的傳統節日?
阿昌族的飲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