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賀的名人?
中國歷史上姓賀的名人有哪些
賀 純:東漢時官拜侍中。原姓慶,名純,為齊桓公支庶慶公的後代。據《姓氏考略》指出:“後漢慶純,避安帝父孝德皇帝諱改為賀氏,望出會稽、河南。”他既然在朝為官,就不得不對皇室的名號有所避諱,而把自己原來的姓氏改掉了。這位賀純也是當時十分有名望的人物,他博極群書,曾經屢次向朝廷奏請數十事,多被接納,後來並做到江夏太守。為賀氏的得姓始祖。
賀 循: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晉代時官至光祿大夫,為支援司馬睿的江南士族領袖之一。其博覽群書,善寫文章,為當世儒宗。
賀 鑄:衛州共城(今河南省汲縣)人,北宋著名詩人、詞人,號慶湖遺老。其詞善於錘鍊字句,因《青玉案》中有:“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之句,人稱賀梅子。有詞集《東山詞》、詩集《慶湖遺老集》傳世。
賀 嶽:海鹽(今屬浙江省)人,明代著名醫學家,有《明醫會要》、《醫經大旨》、《藥性準繩》等傳世。
賀 懋:清代臨清人(今屬山東省),官至貴州道監察御史,寬舒公明,清慎仁愛,民稱為“賀青天”。
賀 昌:山西省離石人,中共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曾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後任中央蘇區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1935年在江西會昌犧牲,卒年29歲。
賀 龍:湖南省桑植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十大元帥之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文革中慘遭非人待遇,於1969年被迫害致死。
賀狄幹:北魏時鮮卑人,魏道武帝將領,因功賜爵襄武侯,通《論語》、《尚書》諸經,有儒者風度。
賀若弼:字輔伯,洛陽(今屬河南省)人,隋朝大將。博涉書史、善騎射,因會文精武,得北周齊王宇文憲器重,用為記室。隨上柱國大將軍韋孝寬攻陳,屢獻計謀,克數十城,遂任壽州刺史。因戰功卓著而被封為宋國公,官至右武侯大將軍。煬帝時因議論朝政得失,被加以誹謗朝政的罪名殺害(與下同姓同名者有別)。
賀若弼:隋代民間琴師,對於他的演奏藝術,蘇軾曾有詩云:“琴裡若能知賀若,詩中定功愛陶潛。”說明他演奏的樂曲意境與陶潛的詩境類似。賀若弼創作了宮聲十小調:《石博金》、《不換玉》、《汪峽吟》、《楚溪吟》、《越江吟》、《孤憤吟》、《清夜吟》、《葉下聞蟬》、《三清》,還有一首佚失傳,其中《清夜吟》見於明代的《西麓堂琴統》。宋太宗喜愛古琴,也愛附弄風雅,據《續湘山野錄》所載:宋太宗嫌這些小調的名稱不夠“雅”,就把《古博金》改名為《楚澤涵秋》,把《不換玉》改名為《塞門積雪》。
賀知章: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人,唐代著名詩人,官至祕書監。後還鄉為道士,號四明狂客,擅長草隸書,好飲酒,與李白友善,為“吳中四士”一,其詩僅存二十首。
賀逢聖:江夏(今湖北省雲夢)人,明代大臣、學者。因學問淵博,才華過人,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賀隆錫:曲沃(今屬山西省)人,清代著名畫家。僑居江寧,善畫山水、人物、蘭竹、兼工詩詞小楷。
賀長齡:湖南省善化(今長沙市)人,清代大臣,道光時歷任貴州巡撫、雲南總督等職,主張查禁私種罌粟和吸食鴉片,惠政頗多。著有《耐庵詩文集》。
賀炳炎:湖北鬆滋人,1955年被中央軍委授予上將軍銜,解放後,歷任四川省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等職。
賀敬之:山東嶧縣(今棗莊市)人,當代著名詩人,其詩善於及時捕捉和表現現實生活中的重大政治命題,有強烈的政治化傾向。主要作品有《放歌集》、《放聲歌唱》、《雷鋒之歌》、《賀敬之詩選》等。
賀錫德:音樂編輯家。湖北省武漢市人。1945年即建立漢口上智中學軍樂隊,任隊長,師從著名管樂家馬藝汀......餘下全文>>
古往今來姓賀的名人
賀 純:東漢時官拜侍中。原姓慶,名純,為齊桓公支庶慶公的後代。據《姓氏考略》指出:“後漢慶純,避安帝父孝德皇帝諱改為賀氏,望出會稽、河南。”他既然在朝為官,就不得不對皇室的名號有所避諱,而把自己原來的姓氏改掉了。這位賀純也是當時十分有名望的人物,他博極群書,曾經屢次向朝廷奏請數十事,多被接納,後來並做到江夏太守。為賀氏的得姓始祖。
賀 循: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晉代時官至光祿大夫,為支援司馬睿的江南士族領袖之一。其博覽群書,善寫文章,為當世儒宗。
賀 鑄:衛州共城(今河南省汲縣)人,北宋著名詩人、詞人,號慶湖遺老。其詞善於錘鍊字句,因《青玉案》中有:“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之句,人稱賀梅子。有詞集《東山詞》、詩集《慶湖遺老集》傳世。
賀 嶽:海鹽(今屬浙江省)人,明代著名醫學家,有《明醫會要》、《醫經大旨》、《藥性準繩》等傳世。
賀 懋:清代臨清人(今屬山東省),官至貴州道監察御史,寬舒公明,清慎仁愛,民稱為“賀青天”。
賀 昌:山西省離石人,中共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曾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後任中央蘇區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1935年在江西會昌犧牲,卒年29歲。
賀 龍:湖南省桑植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十大元帥之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文革中慘遭非人待遇,於1969年被迫害致死。
賀狄幹:北魏時鮮卑人,魏道武帝將領,因功賜爵襄武侯,通《論語》、《尚書》諸經,有儒者風度。
賀若弼:字輔伯,洛陽(今屬河南省)人,隋朝大將。博涉書史、善騎射,因會文精武,得北周齊王宇文憲器重,用為記室。隨上柱國大將軍韋孝寬攻陳,屢獻計謀,克數十城,遂任壽州刺史。因戰功卓著而被封為宋國公,官至右武侯大將軍。煬帝時因議論朝政得失,被加以誹謗朝政的罪名殺害(與下同姓同名者有別)。
賀若弼:隋代民間琴師,對於他的演奏藝術,蘇軾曾有詩云:“琴裡若能知賀若,詩中定會愛陶潛。”說明他演奏的樂曲意境與陶潛的詩境類似。賀若弼創作了宮聲十小調:《石博金》、《不換玉》、《汪峽吟》、《楚溪吟》、《越江吟》、《孤憤吟》、《清夜吟》、《葉下聞蟬》、《三清》,還有一首佚失傳,其中《清夜吟》見於明代的《西麓堂琴統》。宋太宗喜愛古琴,也愛附弄風雅,據《續湘山野錄》所載:宋太宗嫌這些小調的名稱不夠“雅”,就把《古博金》改名為《楚澤涵秋》,把《不換玉》改名為《塞門積雪》。
賀知章: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人,唐代著名詩人,官至祕書監。後還鄉為道士,號四明狂客,擅長草隸書,好飲酒,與李白友善,為“吳中四士”一,其詩僅存二十首。
賀逢聖:江夏(今湖北省雲夢)人,明代大臣、學者。因學問淵博,才華過人,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賀隆錫:曲沃(今屬山西省)人,清代著名畫家。僑居江寧,善畫山水、人物、蘭竹、兼工詩詞小楷。
賀長齡:湖南省善化(今長沙市)人,清代大臣,道光時歷任貴州巡撫、雲南總督等職,主張查禁私種罌粟和吸食鴉片,惠政頗多。著有《耐庵詩文集》。
賀炳炎:湖北鬆滋人,1955年被中央軍委授予上將軍銜,解放後,歷任四川省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等職。
賀敬之:山東嶧縣(今棗莊市)人,當代著名詩人,其詩善於及時捕捉和表現現實生活中的重大政治命題,有強烈的政治化傾向。主要作品有《放歌集》、《放聲歌唱》、《雷鋒之歌》、《賀敬之詩選》等。
賀錫德:音樂編輯家。湖北省武漢市人。1945年即建立漢口上智中學軍樂隊,任隊長,師從著名管樂家馬藝汀(馬謙受)學吹小號及樂隊配器。1948年春,先後就讀於南京金陵大學先......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賀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
賀齊:三國時的吳國大將軍
賀劭:賀齊的孫子,曾任中書令
賀修:賀劭的兒子,西晉任太子太傅
賀知章:著名詩人,唐玄宗時祕書監。
賀循:西晉名臣,任太常、左光祿大夫等職,是支援司馬睿的江南士族領袖之一。
賀拔嶽:北魏時雍州刺史,關中大行臺,鮮卑族人。
賀若弼:隋代名將,曾大破陳軍,以功進爵宋國公,官至右武侯大將軍。
賀公鑄:北宋著名詞人,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其詞善於錘鍊字句,又常運用古樂府及唐人詩句入詞。
賀一龍、賀錦:明未有農民起義軍將領。
賀嶽:著名醫學家,著有《明醫會要》、《醫經大旨》、《藥性準繩》等。
賀貽孫:清代文學家。
近現代
賀龍(1896-1969):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
賀子珍:革命家,毛澤東的夫人
賀國光(1885-1969):字元璋,湖北蒲圻人,民國川軍史上的著名人物,蔣介石控制四川的智囊,陸軍中將,西康省主席。
賀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1-2] 賀一航:臺灣藝人
賀軍翔:臺灣藝人
賀錫德:現代音樂家。
賀萬里:中國山水畫畫家,美術理論家
賀紅梅: 中央電視臺播音員
賀鵬: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祕書長
賀綠汀(1903-1999):當代著名音樂家,創作了不朽的抗日戰歌《游擊隊歌》
賀姓的名人
賀齊:三國時的吳國大將軍 賀劭:賀齊的孫子,曾任中書令 賀修:賀劭的兒子,西晉任太子太傅 賀訥,代國人,太祖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皇帝的元舅,獻明賀皇后(351年-396年)的兄長。他的先祖為賀蘭世部的君長,四方附屬賀蘭世部的國家有數十個。賀知章:著名詩人,唐玄宗時祕書監。 賀循:西晉名臣,任太常、左光祿大夫等職,是支援司馬睿的江南士族領袖之一。 賀公鑄:北宋著名詞人,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其詞善於錘鍊字句,又常運用古樂府及唐人詩句入詞。 賀一龍、賀錦:明未有農民起義軍將領。賀嶽:著名醫學家,著有《明醫會要》、《醫經大旨》、《藥性準繩》等。 賀貽孫:清代文學家。 賀龍(1896-1969):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 賀子珍:革命家,毛澤東的夫人賀國光(1885-1969):字元璋,湖北蒲圻人,民國川軍史上的著名人物,蔣介石控制四川的智囊,陸軍中將,西康省主席。賀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賀一航:臺灣藝人 賀軍翔:臺灣藝人賀錫德:現代音樂家。 賀萬里:中國山水畫畫家,美術理論家賀紅梅: 中央電視臺播音員賀壽光:劇作家、中國民間文藝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優秀文藝工作者稱號獲得者賀鵬: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祕書長賀綠汀(1903-1999):當代著名音樂家,創作了不朽的抗日戰歌《游擊隊歌》賀崇升:(1915—2005),原交通部副部長。曾用名賀雲峰、賀建群。1915年2月出生,河南省洛寧縣河底鄉河底村人。1932年7月參加革命工作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古代姓賀的有哪些名人
賀知章(659—744年),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人。少時以文章詩詞知名。唐武周證聖元年(695年)進士,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後遷太常博士。開元十年(722年),入麗正殿書院撰修典籍,後轉太常少卿。十三年遷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不久,又為太子右庶子,充侍讀。二十六年,調任工部侍郎,不久,遷海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祕書監。天寶三 年(744年),患病之後請度為道土,告老還鄉。不久壽終。唐肅宗稱其“器識夷淡,襟懷和雅,神情志逸,學富才雄,挺會稽之美箭,蘊昆崗之良玉。”贈禮部尚書。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其中《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今存詩19首錄入《全唐詩》。工書法,尤擅草隸,當世稱重。賀知章墨跡留傳很少,現存尚有紹興城東南宛委山南坡飛來石上的《龍瑞宮記》石刻和流到日本的《孝經》草書。賀知章生性曠達豪放,好飲酒,常與李白、李適之、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飲酒賦詩,時稱“醉八仙”。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和主要領導者之一。他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鬥爭生涯中,為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建立了不朽功勳。
姓賀的著名現代詩人
慕蓉 舒婷 海子 毛澤東 戴望舒 余光中 北島 顧城 徐志摩 鄭愁予 楊鍵 朱自清 艾青 魯西西 郭沫若 西川 冰心 汪國真 聞一多 穆旦 魯迅 王國維 多多 何其芳 洛夫 流沙河 劉半農 紀弦 曾卓 伊沙 北島 (203) 穆旦 (143) 鄭愁予 (88) 多多 (79) 海子 (60) 陳先發 (55) 楊鍵 (52) 顧城 (50) 紀弦 (47) 孟浪 (37) 余光中 (37) 洛夫 (36) 舒婷 (35) 西川 (33) 魯西西 (31) 席慕蓉 (29) 瘂弦 (29) 徐江 (28) 嚴力 (28) 伊沙 (27) 小海 (26) 戈麥 (26) 韓東 (26) 食指 (25) 于堅 (25) 朱文 (25) 楊平 (23) 昌耀 (23) 劉自立 (23) 劉東靈 (22) 戴望舒 (22) 蔡天新 (21) 歐陽江河 (21) 魏風華 (21) 宋曉賢 (21) 文虯 (20) 餘怒 (20) 張錯 (20) 章平 (20) 牛漢 (20) 駱一禾 (20) 艾青 (20) 虹影 (20) 陳東東 (19) 林徽因 (19) 徐志摩 (19) 盛興 (18) 雷子 (18) 陸憶敏 (18) 何其芳 (18) 卞之琳 (17) 莫非 (17) 王寅 (17) 巖鷹 (17) 吳晨駿 (17) 西渡 (16) 汪國真 (16) 於洛生 (16) 芒克 (16) 莫小邪 (16) 李金髮 (16) 劉半農 (16) 阿堅 (16) 白蓮春 (16) 朵思 (16) 胡適 (16) 範想 (15) 丁當 (15) 桑克 (15) 曾卓 (15) 翟永明 (15) 張棗 (15) 中島 (15) 沈方 (15) 陶裡 (14) 聞一多 (14) 楊牧 (14) 馬驊 (14) 藍藍 (14) 柏樺 (14) 侯馬 (14) 胡續冬 (13) 黃翔 (13) 陳敬容 (13) 零雨 (13) 呂德安 (13) 綠蒂 (13) 莫渝 (13) 木朵 (13) 王家新 (13) 宋非 (13) 蘇紹連 (13) 鄭單衣 (13) 周夢蝶 (12) 祝鳳鳴 (12) 張敏華 (12) 南星 (12) 施茂盛 (12) 詩陽
全國姓賀的大概有多少人,主要分佈在哪個地區
賀姓,分會稽賀氏,河南賀氏和其它少數民族賀氏。會稽賀氏來源有二:一是源於姬姓,為吳王僚之子慶忌之後。《會稽先賢傳》記載,唐中期以前官譜所載,不少賀氏家譜如北宋詞人賀鑄家譜也如此記載;二是源於姜姓,為齊相國慶封之後。唐中期後姓氏書籍如《元和姓纂》所載,部分賀氏家譜所載。為慶封后裔備受質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史載慶封其族被滅,慶封無後;二是所載慶封后裔漢末徒會稽山陰,與會稽山陰賀氏漢代中、後期即有人已活躍於政壇相沖突,與漢末和兩晉時賀氏已成會稽第一大姓相沖突,與鑑湖由慶湖—鏡湖—鑑湖的歷史演變相沖突。據《魏書。官氏志》等所載,南北朝時後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將鮮卑族複姓賀賴(賀蘭)氏改為漢姓賀氏,此乃鮮卑賀氏之起源。鮮卑賀氏現在也已經漢化為漢族,稱為河南賀氏。另外還有其他少數民族也有姓賀的。
賀(hè)姓, 賀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賀氏又是一個年輕的姓氏,得姓時間不足1900年。賀氏從得姓始就是會稽世居大族和江南士族。歷史上賀氏名人輩出,比較著名的有的賀齊、賀邵、賀循、賀知章、賀龍、賀國強等。賀氏是禮學世家,賀循、賀道力、賀道基、賀道養都以禮學聞名於世,賀循被稱為當世儒宗。賀氏還以書法著稱,賀循、賀知章都以書法見長。據2007年統計,是第85大姓。屬於大姓系列,人口已經超過二百八十萬,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17%以上。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慶是賀氏分佈的主要省份。
起源
賀(hè)姓,源出有:
源流一
會稽賀氏出自東漢汝陰令慶儀曾孫慶純之後,屬於因避帝王之諱改姓為氏。而會稽慶氏的來源則主要有兩種觀點。
一是源於姬姓。
三國時謝承的《會稽先賢傳》對賀氏的起源作了明確的記載:“賀本慶氏,后稷之裔。太伯始居吳。至王僚,遇公子光之禍。王子慶忌挺身奔衛。妻子迸渡淛水,隱居會稽上。越人哀之,予湖澤之田,俾擅其利。表其族曰慶氏,名其田曰慶湖。今為鏡湖,傳偽也。安帝時,避帝本生諱,改賀氏,水亦號賀家湖。”該觀點認為專諸刺王僚時,王僚的慶忌正出使鄭國和衛國,後來慶忌逃到了衛國,而他的妻子和兒子則渡過浙江,逃到會稽山傍隱居下來,當時那兒是一片沼澤,沼澤中有些高地可以耕種,越人就把這些高地給他們耕種,稱他們為慶氏,把他們種田的沼澤湖泊地區稱為慶湖。該記載認為會稽賀氏起源於慶忌。另外,北宋著名詞人認為會稽慶氏起源於慶忌曾經記載於唐以前的官譜中。
二是源於姜姓
據史籍《姓纂》記載:“慶姓,齊公族慶公之後。”又據史籍《古今姓氏書辨證》、《姓氏考略》等文獻記載:齊桓公的支庶後代慶封的後代中,皆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慶氏。春秋時期,齊桓公姜小白有個支孫名叫公孫慶克,其子慶封以父名命氏,稱為慶氏,史稱慶父。慶封在齊靈公姜環執政時期(公元前581~前554年)出任大夫,到了齊莊公姜購執政時期(公元前553~前548年)為上卿,執掌國政,後在齊景公姜杵臼繼位之後逃往吳國。到了東漢時期,慶氏後裔傳至汝陰郡令(今安徽合肥、渦陽一帶)、會稽人慶儀時,其曾孫慶純官拜侍中,在劉祜成為漢安帝之後,為避漢安帝之父清河王劉慶之名諱(追封的漢慶宗、漢孝德皇帝),改姓名為賀純,其後代便相傳為賀氏。
謝承的《會稽先賢傳》
是關於賀氏來源的最早的記載,比後來的《元和姓纂》的記載早近600年。
賀氏族人大多尊奉賀純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慕容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在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政策,將鮮卑拓拔部中的賀蘭氏、賀賴氏部落,改成漢字單姓為賀,稱賀氏。
得姓始祖
賀純
各支始祖
賀宗國:......餘下全文>>
姓賀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賀 純:東漢時官拜侍中。原姓慶,名純,為齊桓公支庶慶公的後代。據《姓氏考略》指出:“後漢慶純,避安帝父孝德皇帝諱改為賀氏,望出會稽、河南。”他既然在朝為官,就不得不對皇室的名號有所避諱,而把自己原來的姓氏改掉了。這位賀純也是當時十分有名望的人物,他博極群書,曾經屢次向朝廷奏請數十事,多被接納,後來並做到江夏太守。為賀氏的得姓始祖。
賀 循: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晉代時官至光祿大夫,為支援司馬睿的江南士族領袖之一。其博覽群書,善寫文章,為當世儒宗。
賀 鑄:衛州共城(今河南省汲縣)人,北宋著名詩人、詞人,號慶湖遺老。其詞善於錘鍊字句,因《青玉案》中有:“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之句,人稱賀梅子。有詞集《東山詞》、詩集《慶湖遺老集》傳世。
賀 嶽:海鹽(今屬浙江省)人,明代著名醫學家,有《明醫會要》、《醫經大旨》、《藥性準繩》等傳世。
賀 懋:清代臨清人(今屬山東省),官至貴州道監察御史,寬舒公明,清慎仁愛,民稱為“賀青天”。
賀 昌:山西省離石人,中共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曾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後任中央蘇區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1935年在江西會昌犧牲,卒年29歲。
賀 龍:湖南省桑植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十大元帥之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文革中慘遭非人待遇,於1969年被迫害致死。
賀狄幹:北魏時鮮卑人,魏道武帝將領,因功賜爵襄武侯,通《論語》、《尚書》諸經,有儒者風度。
賀若弼:字輔伯,洛陽(今屬河南省)人,隋朝大將。博涉書史、善騎射,因會文精武,得北周齊王宇文憲器重,用為記室。隨上柱國大將軍韋孝寬攻陳,屢獻計謀,克數十城,遂任壽州刺史。因戰功卓著而被封為宋國公,官至右武侯大將軍。煬帝時因議論朝政得失,被加以誹謗朝政的罪名殺害(與下同姓同名者有別)。
賀若弼:隋代民間琴師,對於他的演奏藝術,蘇軾曾有詩云:“琴裡若能知賀若,詩中定會愛陶潛。”說明他演奏的樂曲意境與陶潛的詩境類似。賀若弼創作了宮聲十小調:《石博金》、《不換玉》、《汪峽吟》、《楚溪吟》、《越江吟》、《孤憤吟》、《清夜吟》、《葉下聞蟬》、《三清》,還有一首佚失傳,其中《清夜吟》見於明代的《西麓堂琴統》。宋太宗喜愛古琴,也愛附弄風雅,據《續湘山野錄》所載:宋太宗嫌這些小調的名稱不夠“雅”,就把《古博金》改名為《楚澤涵秋》,把《不換玉》改名為《塞門積雪》。
賀知章: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人,唐代著名詩人,官至祕書監。後還鄉為道士,號四明狂客,擅長草隸書,好飲酒,與李白友善,為“吳中四士”一,其詩僅存二十首。
賀逢聖:江夏(今湖北省雲夢)人,明代大臣、學者。因學問淵博,才華過人,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賀隆錫:曲沃(今屬山西省)人,清代著名畫家。僑居江寧,善畫山水、人物、蘭竹、兼工詩詞小楷。
賀長齡:湖南省善化(今長沙市)人,清代大臣,道光時歷任貴州巡撫、雲南總督等職,主張查禁私種罌粟和吸食鴉片,惠政頗多。著有《耐庵詩文集》。
賀炳炎:湖北鬆滋人,1955年被中央軍委授予上將軍銜,解放後,歷任四川省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等職。
賀敬之:山東嶧縣(今棗莊市)人,當代著名詩人,其詩善於及時捕捉和表現現實生活中的重大政治命題,有強烈的政治化傾向。主要作品有《放歌集》、《放聲歌唱》、《雷鋒之歌》、《賀敬之詩選》等。
賀錫德:音樂編輯家。湖北省武漢市人。1945年即建立漢口上智中學軍樂隊,任隊長,師從著名管樂家馬藝汀......餘下全文>>
姓氏賀的起源及其排名?
70.賀姓起源參考之一
「賀」源出 :
為「慶」氏所改,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齊桓公之孫公孫慶克,他的兒子慶封以
父名為氏。東漢時有慶純,任侍中,當時漢安帝之父為清河王劉慶,為畢清河王的名諱,慶
純改姓為「賀」氏(取「賀」與「慶」兩字義同)。故東漢永初元年(107年)後方有賀氏
。
為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複姓「賀蘭氏」隨魏
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賀」氏。
家族名人
賀知章(659~744) 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唐越州永興人。是著名的書法家。武則天時
進士,官至太子賓客、祕書監,故時稱為賀監。擅長草、隸書,亦擅長文辭,其詩風格淡雅
而雋永,時出巧思。性曠達,善說笑,嗜酒,與李白、張旭等人交往頻繁。後為道士,隱居
於鏡湖。享年八十八歲。
地望分佈:河北廣平郡,江蘇會稽郡,河南河南郡。
賀姓起源參考之二
賀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九十七,在臺灣並未列入前一百大姓,。賀姓起源於慶姓。據通
志氏族略所記載在漢代,漢安帝姓劉名慶,為了避劉慶的諱,所有慶姓的人都改成了意思相
近的“賀”姓。那麼,慶姓是起源於何方呢?春秋初期,齊桓公的裔孫名公孫慶克,其子名
慶封。從他以後,他的家族就以“慶”為姓。因此,賀姓起源於慶姓。賀姓郡望廣平,會稽
。賀姓南遷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慶封。慶封與齊國大夫崔杼一起,在齊靈公死後,廢除公子牙
,立公子光為齊莊公,但是不久又弒齊莊公,改立齊景公,於是激起了齊國貴族的不滿,他
們首先煽動慶封殺死崔杼,隨後又進一步發動政變,屠殺慶氏宗族,慶封出逃吳國,受封於
朱方(今江蘇鎮江東部),後來,殘存的慶氏宗族也輾轉南來。在漢朝因避諱改姓“賀”。
會稽賀姓十分興旺,在漢魏南北朝時,與虞,魏,孔列為“會稽四姓”。另據魏書官氏志記
載,在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族的貴族賀蘭氏,賀拔氏,賀敦氏,賀賴氏,皆隨北魏孝文帝
南下,定居洛陽,都改姓漢姓“賀”。通志氏族略:賀氏即慶氏,姜姓,齊桓公之支庶也;
漢時避安帝父孝德皇帝諱改為賀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