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姓的起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4日

唐姓起源於哪個年代至今有多少年曆史

百度百科

唐姓,在中國《百家姓》中排名64位。在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均有分佈。在韓國分佈在江原道,京畿道以及忠清南道。在日本分佈在九州,本州一帶。唐姓是中國姓氏排行26位大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65%,唐姓遍佈天下。今唐姓以四川、湖南、貴州、山東、安徽、廣西等省區居多,這6省唐姓佔全國唐姓人口60%。

《說文》:“唐,大言也。” 構成漢族唐姓來源主要有三支:姚姓、祁姓、姬姓。第一支出自祁姓,有4000多年曆史。第二支是姚姓子孫衍生的唐姓,第三支是外族姓政唐姓。包括漢時南蠻,三國時羌人,元朝西域人的唐姓,清朝滿洲八旗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氏族。當代唐姓的人口已達1600餘萬,為全國第16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1.16%。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湖南、四川、湖北、重慶等地,大約佔唐姓總人口30%。唐姓人口在北方諸省的比例大約在0.65,在南方比例大約1.2%左右,而在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比例在2.4%。唐姓的郡望主要有晉陽、魯國、北海、晉昌等。唐的堂號除了與郡望名相同外,重要的堂號有禪讓堂和聖仁堂。

贊助廣告

【唐氏孟權公後裔群】:郡號:晉昌郡;堂號:桐封堂;唐孟權後裔,其後裔居於廣西全州/灌陽、四川廣安嶽池、四川綿陽、四川安縣河邊、四川閬中、重慶合川等地。字輩:孟孔叔梓彥,永志唐德守;元良啟世昌,禮義承繼祖;榮華(福/發/興)萬方,孝友傳家寶;忠賢輔國章,天倫全克備,富貴耀桐莊;這支屬於宋朝“五豸唐門”唐介後裔。

起源編輯

唐(táng)姓,源出有:[2-4]

源流一

出自姚姓和姬姓與祁姓,為黃帝軒轅氏之後。相傳帝堯是黃帝軒轅氏的六世孫,姓伊祁,名放鄖,舜帝是黃帝十世嫡長孫姓姚名重華。堯舜是他們的諡號。他最初被封於陶,後來遷於唐,所以被稱為陶唐氏。成為天子後,開始以"唐"為國號,所以又稱唐堯。堯做了100年天子後禪位給舜,堯死後,舜封他的兒子丹朱為唐(今山西省翼城縣)侯。到周武王時,唐侯作亂被成王所滅,唐國之地就被改封給成王之弟唐叔虞,原來帝堯的後裔則被遷往杜國,稱唐杜氏。唐杜氏的後裔有以國為氏的,稱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孫也以國為氏,後來就姓了唐。同時周昭王時,曾封丹朱之後在魯縣為唐侯,被楚滅後,其子孫也姓唐。又有唐堯後代受封於郚,稱唐郚(鄌郚),後人以唐(鄌)為姓。春秋時,又有一支姬姓唐諸侯國,被楚昭王滅後,其後人也稱為唐氏。還有複姓唐山姓、北唐姓改為唐姓。以上這幾支唐氏,均源自軒轅氏。

贊助廣告

源流二

源於西南夷,出自東漢時期白狼王部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後漢書·南蠻傳》載,漢代時南蠻白狼王為唐姓。古稱白狼族、白狼夷,就是今天少數民族普米族的先民。普米族,自稱培米、拍米、批米,普米語中“米”意為人,培、拍、批是一音之轉,都是“白”的意思,即普米語的漢義為“白人”。普米族的他稱較多,漢文史籍依其自稱而寫作“般木”或“白狼般木”,即白狼族人,稱白狼夷。至晉朝時期,以他稱而寫作‘西蕃’,清朝以後稱之為“西番”。在其周圍的少數民族中,藏族、摩梭人稱之為“巴”,彝族則稱其為“俄祝”,納西族稱之為“博”。清朝時期撰著的《雲南通志》、《維西見聞錄》等史籍中,亦將普米稱為“巴直”。普米族最初只有以上八大漢姓,其它普米族漢姓大多是後來才發展起來的,例如格母部落的漢姓已發展為郭、楊、馬、董、煙、肖、龍、宋、項等等。

這四個普米族部落現今主要分佈在木裡鹽源後所、右所、中所、寧蒗蒗蒗、永寧、寧蒗溫泉、拉伯、西川、木底箐、翠玉、紅橋、新營盤、戰河、跑馬坪、永勝、麗江、維西、寧蒗金綿、西川、新營盤、寧利等地。從整體看......餘下全文>>

中國唐姓起源是那裡啊

百家姓唐姓是第64位。 酆鮑史唐 唐姓系承叔虞 源起山西翼城唐 關於唐姓家世淵源,《姓纂》一書上面記載得很清楚:“帝堯陶唐氏之後裔封唐侯,周成王滅唐,子孫以國為姓。”另外,《姓源》和《姓氏考略》等書,也都 異口同聲地指出了唐姓是“唐堯之後”。 帝堯,是帝嚳高辛氏的次子,算起來是黃帝軒轅氏的玄孫。他最初被封於陶,後來徙於唐,所以被稱為陶唐氏。在公元前2357年,由於其兄帝摯不賢,他就被諸侯擁立為天子,開始以“唐”為國號。 帝堯以唐為國號,那麼他的子孫是什麼時候開始以唐為姓的呢?對於這個問題,歷來學者的考據結論是這樣的:帝堯把天下禪讓於虞舜之後,傳到夏王孔甲的時候,帝堯的後裔御龍氏封為唐侯,經過殷商一代,到了3000多年前的周武王之時,唐侯起而作亂,而於公元前1106年被武王的兒子成王所滅,把唐國之地改封給其弟唐叔虞,原來帝堯的後裔,則被遷往杜國,並且被降了一級,從侯國變成了伯國。這時候,帝堯的後代也按照當時的習慣,開始有了以唐為姓。 不過,被周成王所滅的唐國,當時的位置並不在帝堯原來所居的河北省唐縣,而已改在今山西省翼城縣的南方,這個地方,後來又產生了另外一支唐氏。所以,山西翼城跟天下的唐姓是有著十分密切的淵源。 這另外的一支唐氏,根據《姓氏考略》和《世本》的記載,是周成王滅唐而將其他改封給唐叔虞之後,唐叔虞的子孫也“以國為氏”,有的就姓了唐。後來,傳到唐叔虞的兒子樊父的時候,徙居到晉水之旁,改稱為晉,現在山西翼城的唐國之地,也在晉國的掌理範圍之內。換言之,當時唐國的名號雖然沒有了,但那個地方,仍然是唐叔虞的後代在繁衍,實質上並無不同。 因此,天下的唐姓,是應該有兩個主要來源的,一支是聖君帝堯的後代,一支則自周文王的姬姓。不過,如果再進一步推溯,則兩支唐氏根本都是源自黃帝軒轅氏,僅僅是“同根異枝”而已。 唐姓的出現,不管是出自帝堯的一支,或是源自唐叔的一支,都是在3000年以前的西周初期,所以,從周代開始,這個姓氏就鋒芒大露,傑出的人物不絕於史書。 劉姓與杜姓、唐姓同源 當年,劉累因屠龍事件於孔甲七年率部分族人逃徙魯山時,他的主要後裔族人並沒有與之隨遷,而是“猶守故地”——回到了劉氏族的故地。 當初劉累被賜封為御龍氏,他的封地就在豕韋。後來,劉累出奔魯縣後,孔甲就削了他的御龍氏稱號,又收回了劉累的封地豕韋,把它重新賜給它的舊主人大彭族的豕韋氏,而將居豕韋的劉氏族在驅逐出境。《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杜預注:“(孔甲)以劉累代彭姓之豕韋。累尋遷魯縣,豕韋復國。”香港《劉氏總族譜》也記載說:“初累公封豕韋,後旋出奔,而舊君大彭氏復國。” 劉累的這部分未來得及逃走的族人被趕出豕韋之後,只得重又回到原來的祖居舊地劉邑(今河北唐縣)一帶繼續居住。他們這時已被迫取消御龍氏的族稱,仍舊以劉氏為自己的氏族名稱,仍奉祀堯帝。 公元前18世紀夏商鼎革之際,在劉邑故地頑強地生活了幾百年的劉氏族,因不堪夏王朝的壓迫,投靠了新興的殷商王朝。夏桀二十八年,商王成湯在消滅了親夏朝的彭姓豕韋氏,就將留居在陶唐氏舊地的這支劉累後裔劉氏,重新封到豕韋故地,並讓他們繼承豕韋氏的氏族稱號。《左傳》杜預注說:“豕韋復國,至商而滅。累之後世復承其國,為豕韋氏。” 但商湯建國之後,為了興滅國,繼絕世,又允許彭姓的豕韋氏復國,並封豕韋為伯爵。這時,劉累的後裔只好再次取消豕韋氏稱號,仍回到劉邑故地。直到商朝中期,商高宗武丁中興,於武丁五十五年再次消滅了彭姓的豕韋國,又復封劉氏族人為豕韋氏。這就是《史記集解》引賈逵所說:“祝融之後封於豕韋,殷武丁滅之,以劉......餘下全文>>

唐姓的來源是什麼

唐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六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五。

尋根溯源

1、出自祁姓。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帝堯之子丹朱被舜封為唐侯,後其國被周成王所滅,子孫有以國為氏者,此為陝西唐姓。又周昭王時,為奉唐堯之祭祀,封丹朱裔孫在魯縣(今河南魯山縣)為唐侯,後被楚所滅,子孫以唐為氏,此為豫魯(今屬河南、山東間地)唐姓。

2、出自姬姓。據《姓氏考略》及《世本》所載,周成王封唐國給唐叔虞,叔虞子孫中有以國為氏者,此為山西唐姓。又有春秋時,楚地(今屬湖北)有一支姬姓唐諸侯國,被楚所滅後,子孫以唐為氏,此為湖北唐姓。

3、其他源流。據《後漢書??南蠻傳》所載,漢代時南蠻白狼王為唐姓;據《三國志??郭淮傳》所載,隴西(今屬甘肅)羌族中有唐姓者;據《元史??唐仁祖傳》所載,元代西域畏兀人唐仁祖,其子孫以唐為姓。另外,滿族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土族拉什唐氏及瑤、苗、蒙古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唐姓者。

得姓始祖

唐堯。唐堯姓伊祁,名放勳,堯是他的諡號。他最初被封為唐(今山西翼城西)侯,即位後,又立國號唐,所以稱為唐堯。唐堯是傳說中的聖明天子,被後人尊為“良師帝範”、“文明始祖”。據說,他做了一百年天子,後來禪位給舜。他死後,帝舜又封他的子孫為唐侯。唐國經歷夏商兩代,周初被周公滅掉。周成王封弟弟叔虞在唐,改封唐侯後人為杜伯(把唐公及其後人遷於杜城,降爵為伯),稱為唐杜氏。唐杜氏的後裔有以國為氏者,此為陝西唐姓。

繁衍播遷

唐姓發源地當有四處:陝西、山西、豫魯(今河南、山東間地)、湖北。上述陝西、山西、豫魯三地在發展中成為唐姓繁衍的中心地帶,也是唐姓主要望族所在地。秦漢時,唐姓分佈於江蘇、江西、四川、廣東、安徽、浙江、山西、陝西、河南、山東、湖北等地。據載,戰國時魏國人唐雎之孫唐厲遷於沛國(今屬江蘇),唐厲四世孫唐都任臨邛(今屬四川)令,唐都之孫唐林被封為建德侯,唐林之子唐蔚因封地被除,徙居穎川(今屬河南),唐蔚之三世孫唐帽任會稽(今屬浙江)太守,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陽(今安徽當塗縣東北)太守。魏晉南北朝時,社會動盪不安,北方戰火連天,唐姓人隨著南遷隊伍,更廣泛地分佈於南方各地。此時,唐雎一支唐翔之子唐固,任孫吳政權中的尚書僕射一職,唐固三世裔孫唐彬任晉鎮西校尉、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涼州(今屬甘肅)刺史張軌之女,遂把家安到涼州,唐熙之子唐鄆任前涼凌江將軍,從涼州遷居晉昌(山西定襄縣西北),後發展成為唐姓歷史上最大郡望。唐鄆之曾孫唐瑤任西涼晉昌太守、永興侯,唐瑤之孫唐褒任後魏華州刺史、唐純任後魏太原太守,唐褒之子唐茂任秦州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後魏涼州太守。隋唐耽期,隨著河南固始人陳元光開漳入閩,唐姓人有加入者。唐雎一支有唐瑤的七世孫唐休王景任職宰相。宋元時又有唐姓人遷居南方,由北方發展而來的唐姓已是大量的居於南方了。明清時,又有唐姓人移居臺灣,遠徙海外的。至此,唐姓足跡遍佈中國大地。今日唐姓尤以四川、湖南、貴州、山東、安徽、廣西等省區居多,上述六省唐姓約佔全國漢族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郡望堂號

唐姓郡望主要有四個:

1、晉昌郡,治所在長樂(今陝西石泉縣);

2、北海郡,治所在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

3、魯國郡,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

4、晉陽郡,治所在今太原市西南。

堂號:

“晉陽”、“晉昌”、“北海”。自立堂號有:“思本”、“忠恕”、“敦睦”、“移風”、“梧桐”、“梧封”等。

宗族特徵

1、群英薈萃,名人輩出。

2、從其排列有序的字行,可窺其姓氏特徵一斑。如浙江唐姓一支字行為:“......餘下全文>>

求姓唐的起源和發展還有歷史 有什麼古人姓唐

唐姓起源與早期分佈

唐姓的起源

唐姓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個大姓。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在中國當代100家大姓中,唐姓人口占總人口的0.65%,排在第26位。在歷史上,唐姓也是枝葉繁茂,名入輩出,不僅有忠臣良將、思想家,也有文人雅士、孝子烈女,甚至還有不少傑出的農民起義領袖。關於唐姓的起源,有關文獻和書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的說唐姓的起源有兩個,有的則認為有六個。所以這裡首先對唐姓的起源問題作以分析。

唐姓的起源很早,而且也是一個多源的姓氏。當今唐姓大致有這樣幾個來源:

唐姓的最早來源當出自祁姓,也稱伊。祁氏,是陶唐氏的後代。據《世本》、《史記》《通志·氏志略》等文獻記載,帝嚳有四個妻子,生有四子。其中一個妻子為陳鋒氏之一子,名叫慶都,生子名叫放勳,就是後來的帝堯,堯是放勳的諡號。帝堯起初被封為唐 侯,於是他在平陽建都,其地在今山西太原境。後來帝堯讓位於舜帝。舜帝時,又封帝堯的兒子丹朱為唐侯。到夏朝時,丹朱的裔孫劉累又遷到魯縣,劉累的子孫仍然有一部分人居守在故地。商朝時,改號為豕韋氏。周朝時又改為唐公。周成王時,唐國發生動亂,周成王派周公滅掉唐國,將其地封給了他的弟弟叔虞,並將唐公遷到杜城(今陝西長安),降其爵位為伯。唐國滅亡後,其子孫就以唐為姓氏。由於唐國位於晉地(今山西境內),故史稱這一支唐姓為晉地唐氏。這是唐姓最早的一個來源。

周朝末年,又把留在魯縣的劉累後裔封為唐侯,負責對帝堯的祭祀,其地在唐州方城(今河南方城縣)。其後代子孫世代居於此地,遂以唐為氏。這也可算是唐姓的一支。其實,這一支唐姓與晉地唐姓是一個祖先。

唐姓的第二個來源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成王滅唐國後,把唐公之地轉封給了他的弟弟叔虞(周武王之子,姬姓),號稱唐叔。唐叔虞之子燮父的後代,後又被封於唐,其地在隨州唐城縣(今湖北隨縣西北唐縣鎮),地近於楚國,由於勢力微弱,遂成為楚國的屬邑。魯定公五年,楚昭王滅唐國,其子孫遂以國為姓。由於這支唐姓位於楚國境內,故史稱楚地唐氏。這是唐姓的另一個重要來源。

除了以上幾個來源外,還有幾支唐姓來自於少數民族。據《後漢書·南蠻傳》記載,東漢時,居住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邦國中也有姓唐的,如唐叢國。東漢永平年間,唐叢國與白狼國等一百餘國,60O多萬人臣服於漢朝,並進貢方物。後來蠻夷王唐繒等人率其部落17萬人向內地遷移,漢政府給他們頒發金印紫授,賞賜甚厚。

東漢末年,居住在我國西北地區隴西一帶的羌族中也有唐姓,如隴西羌族名將就有唐蹄等人。

唐姓的早期分佈

先秦以前,唐姓主要分佈在以下幾個。地區:一個是今山西太原地區,這是唐姓最早的發源地之一。另一個地區則在今湖北省隨縣一帶,這也是早期唐姓的集中之地。第三個地區在魯國境內,即今山東省境。第四個地區就是秦國,即今陝西關中地區。

早在先秦時期,唐姓著名人物就有不少。春秋時,鄭國有大夫唐荀;楚國有大臣唐狡,大將唐昧,還有與宋玉齊名的著名詩人唐勒。據說唐勒與宋玉等人曾以屈原為師,以賦著名於當時。樑國有唐舉,一作唐莒,為當時著名的方士,善於相術。戰國時,晉國人唐雎魏國大夫。齊、楚兩國伐魏,魏國便求救於秦國,秦國沒有答應。在這緊急關頭,年逾九十的唐雎主動請求到秦國勸說秦王。後經唐雎一番慷慨陳詞,秦王感悟,遂發兵救魏。

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唐姓

秦漢以後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唐姓子孫名人輩出。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政治形勢的變化,唐姓後裔也在不斷遷移在新的地區定居下來。總的說來,在這六七個世紀裡,唐姓後裔的分佈範圍逐漸有所擴大,......餘下全文>>

誰能說說唐姓的來歷?名人有誰?

出自祁姓和姬姓,為黃帝軒轅氏之後。相傳帝堯是黃帝軒轅氏的玄孫,姓伊祁,名放鄖,堯是他的諡號。他最初被封於陶,後來遷於唐,所以被稱為陶唐氏。成為天子後,開始以"唐"為國號,所以又稱唐堯。堯做了100年天子後禪位給舜,堯死後,舜封他的兒子丹朱為唐(今河北省唐縣)侯。

到周武王時,唐侯作亂被成王所滅,唐國之地就被改封給成王之弟唐叔虞,原來帝堯的後裔則被遷往杜國,稱唐杜氏。唐杜氏的後裔有以國為氏的,稱唐氏。

周武王姬發戲封叔虞於唐國(翼城)後有晉國,叔虞傳26代有晉靜公祭酒,B366年“三家分晉”驅到端氏、屯留後被殺,被趙國趕出來,唐叔虞的子孫也以國為氏,後來就姓了唐。

同時周昭王時,曾封丹朱之後在魯縣為唐侯,被楚滅後,其子孫也姓唐。

春秋時,又有一支姬姓唐諸侯國,被楚昭王滅後,其後人也稱為唐氏。

還有複姓唐山姓、北唐姓改為唐姓。以上這5支唐氏,均源自軒轅氏。

後又有外族加入唐姓。

唐昧:戰國時代任楚國(今湖北北部一帶)大將。唐勒:戰國時期楚國(今湖北北部一帶)辭賦家。

唐舉:戰國時期樑國(今陝西韓城南)相術家。

唐寓之:南朝宋時三吳地區農民起義軍首領,在攻佔錢塘(今浙江杭州)後稱帝建吳國。

唐慎微:蜀州晉原(今四川崇慶)人,宋代醫藥學家,著有《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唐寅:江蘇吳縣人,字伯虎,明代畫家、文學家。擅畫山水,並工畫人物、花鳥,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

唐順之:江蘇武進人,明代散文家,官至右僉都御史、代鳳陽巡撫。“唐宋派”人物之一。

唐賽兒:山東蒲臺人,明末山東農民起義女首領。

唐甄:達州(今四川達縣)人,清初思想家,著有《衡書》九十七篇,後更名為《潛書》。宗陽明良知之學,反對空談心性,主張“富民”。

唐英:清代傳奇小說家。唐才常:湖南瀏陽人,清末維新派人物之一。早年參與時務學堂的創辦,編輯《湘學報》,後被張之洞勾結英國領事將其殺害。

唐廷樞:清末廣東中山人,曾任職英商怡和洋行總買辦、輪船招商局總辦,後開辦開平煤礦和修建鐵路,為洋務運動中主幹分子。

唐正才:太平天國將領,被封航王,總管水營事務。

唐紹儀:廣東香山(今中山)人,清政府時任天津關道、外務部侍郎等職,袁世凱任職臨時大總統時,他任國務總理,後任護法軍政府代表、國民黨政府國府委員等職。

唐繼堯:雲南會澤人,為滇軍軍閥,曾任職貴州、雲南都督。

唐澍:河北人,陝西渭華起義的領導人,曾任職西北工農革命軍前敵總指揮。

唐生智:湖南東安人,曾擔任中國國民黨革委會中央常委、建國後任職湖南省副省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唐蘭:現代文學家、音韻學家、歷史學家。

湖北唐姓的由來

唐姓發源地當有四處:陝西、山西、豫魯(今河南、山東間地)、湖北。

湖北唐姓:

出自姬姓。據《姓氏考略》及《世本》所載,周成王封唐國給唐叔虞,叔虞子孫中有以國為氏者,此為山西唐姓。又有春秋時,楚地(今屬湖北)有一支姬姓唐諸侯國,被楚所滅後,子孫以唐為氏,此為湖北唐姓。

名人精粹 :

唐昧:戰國時代任楚國(今湖北北部一帶)大將。唐勒:戰國時期楚國(今湖北北部一帶)辭賦家。

唐姓的簡介

《說文》:“唐,大言也。” 構成漢族唐姓來源主要有三支:姚姓、祁姓、姬姓。第一支出自祁姓,有4000多年曆史。第二支是姚姓子孫衍生的唐姓,第三支是外族姓政唐姓。包括漢時南蠻,三國時羌人,元朝西域人的唐姓,清朝滿洲八旗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氏族。當代唐姓的人口已達1600餘萬,為全國第16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1.16%。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湖南、四川、湖北、重慶等地,大約佔唐姓總人口30%。唐姓人口在北方諸省的比例大約在0.65,在南方比例大約1.2%左右,而在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比例在2.4%。唐姓的郡望主要有晉陽、魯國、北海、晉昌等。唐的堂號除了與郡望名相同外,重要的堂號有禪讓堂和聖仁堂。【唐氏孟權公後裔群】:郡號:晉昌郡;堂號:桐封堂;唐孟權後裔,其後裔居於廣西全州/灌陽、四川廣安嶽池、四川綿陽、四川安縣河邊、四川閬中、重慶合川等地。字輩:孟孔叔梓彥,永志唐德守;元良啟世昌,禮義承繼祖;榮華(福/發/興)萬方,孝友傳家寶;忠賢輔國章,天倫全克備,富貴耀桐莊;這支屬於宋朝“五豸唐門”唐介後裔。《說文》:“唐,大言也。”指言語夸誕不實之意。帝堯號陶唐氏,應是以燒陶為業的部落之首領。而“唐”的甲骨文和商代青銅器銘文中的字形,好像在陶之上有一個枝條編織的蓋子,為了在內煮物時,不會因湯沸而翻滾出外。湯沸時,聲響大,故唐與湯音義可通。而後人在字典中所解釋的唐字,已經失去了唐的本義,而引申“聲響大”為“說大話”之意了。但是,唐作為地名和姓氏,它仍舊保留了本義。唐氏族與陶唐氏有關,唐即以陶器煮湯之意,說明這個氏族已經用熟食代替了野蠻的生食,是文明的進步,也即原始社會所稱的陶唐孝。陶唐氏族是以制燒陶器的職業作為氏族名和族徽的,進而發展深化出陶、唐、湯、蕩等相應氏族和新的族徽。唐氏族所在的地就稱唐,最終形成唐國和姓氏。

唐姓是那個姓的分支?

唐姓源出於伊祁姓.相傳帝堯,姓伊祁,名放勳,諡號堯.他做天子以前,曾被封於翼城(今山西翼城西).執掌天下後又立國為唐,史稱陶唐氏或唐堯,堯去世後,帝舜繼位.舜封他的子孫為唐候.此後,這一封國累世相傳,經歷了夏商兩代,一直到西周初年才被周公滅掉.從此,唐朝的裔孫中開始有人以唐為姓. 周公滅唐後,又把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封為於唐,並改為原唐侯的直系子孫杜(今陝西西安東),這支姓人又被稱為唐杜金工.而叔虞封唐後被稱為唐虞,他的摘長子後來被移封於晉,只有庶出子孫繼續留在唐地,這些留居於唐地的叔虞子孫也姓唐.

相關問題答案
唐姓的起源?
黃姓的起源?
金姓的起源?
白姓的起源?
胡姓的起源?
鄭姓的起源?
許姓的起源?
雷姓的起源?
梅姓的起源?
牛姓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