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姓孫的皇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9月19日

歷史上有姓孫的皇帝嗎?

三國 吳:太祖 孫權 會稽王 孫亮 景皇帝 孫休 末帝 孫皓

歷史上有姓孫的皇帝嗎?

4個,全部是東吳的

孫權;

孫亮;

孫休;

孫皓

有哪些姓孫的皇帝、皇后和名人?

皇帝就是孫權和他的繼承人。皇后多了去了,至於名人也很多。孫武,孫臏等。

歷史上姓孫的名人有哪些?

孫權,孫叔敖,孫策,孫堅,孫良,文學家孫楚,春秋時齊人孫武的《兵法》13篇是世界上第一本軍事理論著作,其後代孫臏有《孫臏兵法》存世。還有吏者師“孫叔敖”。三國時吳國的孫堅、孫策和孫權父子在江東稱霸一方,建吳稱帝59年。魏國的名將孫良。西晉有“漱石枕流”的文學家孫楚,映雪讀書官至御史大夫的孫康。唐代有名醫孫思邈,書法家孫過庭、畫家孫立。五代有詞人孫光憲,宋有詞人孫興憲、著名工匠總管孫威和兵部尚書孫承宗。清代有經學家孫星衍、孫冶讓,詩人孫原湘。近代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更是影響深遠弗一位偉人。

贊助廣告

歷史上有哪些姓孫的名人?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是最早在史書上出現的一位孫姓名人,因以善相馬聞名,後世也就以"伯樂"兩個字來表示一個人的知人之明。

孫 武:春秋末期偉大軍事家,齊國人,應用了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編撰成《孫子兵 法》,成為當時乃至今後的戰爭具有指導意義的兵學盛典。

孫臏: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孫武后裔。受龐涓暗害,受臏刑,故稱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東漢末長沙太守孫堅(孫權父)。

孫 權 (1 8 2 — 2 5 2 年)吳郡富春人(今杭州市富陽縣)孫權,字仲謀,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在位二十二年,江東六郡得以有相對安定的局面,人民得以休養生息。他重視農業、設立農官、獎勵農事,興修水利,還在山越地區建置郡縣,發展政治、經濟和文化。他派遣大將衛溫、諸葛直率甲士萬人,渡海開發臺灣,開拓了大陸與海島的聯絡。 東漢末,孫權繼兄孫策據有江東六郡。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cao上表請封孫權為討虜將軍、會稽太守,他屯守江浙一帶,並以此為根據地逐步收羅人才,發展勢力。建安十三年(208年)和劉備聯合大敗曹cao於赤壁。建安十九年,劉備定蜀,孫權西聯蜀漢,北抗曹魏,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敗關羽,襲荊州人,任驃騎將軍、荊州牧,封南昌侯。建安二十五年曹cao去世,曹丕自立為帝,派使者安撫孫權,封他為吳王。黃武元年(222年)吳蜀彝陵之戰,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稱帝於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不久,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以後和蜀魏時和、時戰。在位期間,曾四改年號,稱黃龍、嘉樂、赤烏、太元,七十一歲去世,諡為吳大帝。

贊助廣告

魏國經學家兼訓詁學家孫炎。

西晉文學家孫楚、名士孫康。

東晉文學家孫綽、無神論者孫盛。

孫思邈(581-682) 唐京兆華原人。少因病學醫,並博涉經史百家學術,善言老莊,兼通佛典。隋文帝嘗以國子博士召,不拜。唐太宗時召詣京師,年已老,欲官之,不受。高宗顯慶中復召見,拜諫議大夫,上元元年稱疾還山。採藥治病,貧富貴賤,一視同仁,後世稱"藥王"。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唐朝書法家孫過庭、畫家孫位。

五代後周名將孫方諫、詩人孫光憲。

北宋經學家孫奭、名士孫復。

明朝大臣孫承宗、孫傳庭。

孫存:(1491-1547) 明滁州人,字性甫,號豐山.正德九年進士.授禮部主畫,仕至河南布政使.精於吏治,嘗取律之全文,以《大誥》、《會典》等與律有關者次之,附以條例、諸家註解及案例,輯為一書,名《大明律讀法》。工書法。有《嶽麓書院圖志》、《豐山集》。

孫雲球:明清之際光學儀器製造家,曾創制察微鏡、夜明鏡等70種光學儀器,是我國民間最早獨立製造望遠鏡的人。

孫奇逢(1584--1675) 明清之際學者。字啟泰,一字鍾元,世稱夏峰先生。直隸容城(今屬河北)人。萬曆舉人。明亡隱居不仕。與黃宗羲、李顒並稱三大儒。力學"以慎獨為宗,以體認天理為要,以日用倫常為實際"。初宗陸(九淵)王(守仁),晚傾慕朱熹理學,終於成為兩派的調和論者。提倡不拘門戶,重深造自得。著作有《理學宗傳》、《讀易大旨》、《四書近旨》、《夏峰先生集》等。

清朝直隸總督孫嘉淦、經學家孫星衍、經學家兼文字學家孫詒讓、詩人孫原湘。

孫中山:(1866-1925) 廣東香山(今中山)人(先籍河南陳留)。幼名象,原名文,字載之,簡署載,又號逸仙,人稱中山,尊稱中山先生,之後,章士釗首以孫中山相稱,從此也就流傳開來。偉大的民主主義先行者。曾學醫和行醫,並留日。後組織同盟會,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餘下全文>>

中國古代歷史上姓孫的狀元有幾個。

孫伏伽:唐初大臣,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狀元。隋朝末年,孫伏伽便涉足官場,做了一名官職卑微的小吏,幾經升遷,至隋煬帝末年,成為京畿萬年縣(今陝西西安)的法曹,負責審理刑獄,督捕奸盜,查辦贓賂,是萬年縣頗有點要勢的官員。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科舉甲榜第一名狀元及第,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狀元。

孫龍光:唐懿宗鹹通四年(863)癸未科狀元。

孫何:北宋大臣,荊門人,是荊門知軍孫鏞的長子。與其弟孫僅、孫侑合稱“荊門三鳳”。孫何十歲識音韻,十五歲撰寫文章能引經據典,尤以文學、經史馳名,與當時著名學者丁謂齊名,歷史上合稱“孫丁”。相傳孫何、丁謂同時參加科舉考試,孫何中頭名狀元‍,而丁謂榜列第四。丁謂頗有點不服氣。宋太宗幽默地說:“甲乙丙丁嘛,既然姓丁,中第四名也不冤枉,有什麼好怨的!”

孫僅:北宋大臣,孫何的大弟。孫僅少時勤奮好學,在荊門東山書院攻讀時,與其兄孫何聞名一時,宋真宗鹹平元年中進士,點為甲科狀元。兄弟先後中狀元,震動荊門地區。

孫暨:河南汝州(今河南汝州市)人。字號、生卒年不詳。宋真宗鹹平二年(999)己亥科狀元。

孫賢(1423-1478):字舜卿,明代杞縣傅屯(今蘇木鄉傅屯)人,家世失考,生於明成祖永樂二十一年,代宗景泰五年(1454)甲戌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參與撰修《寰宇通志》,書成,改侍講學士。

孫繼皋(1550-1610):字以德,號柏潭,江蘇無錫人。明代萬曆二年(1574年)狀元,任翰林院修撰。歷任經筵講官、少詹事兼侍讀學士、禮部轉吏部侍郎等職。萬曆八年充任會試同考官時,提拔魏大中、顧憲成等。

孫承恩(1619-1659年),初名曙,字扶桑,清代蘇州府常熟(今張家港市鳳凰鎮恬莊)人,清朝順治時期狀元。順治十一年(1654年),以太學生參加順天府應試,居首薦;次年參加會試,中副榜;後經執友勸督參加戊戌科(1658年)南宮試,並中魁狀元及第。

孫毓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孫毓溎位列殿試第一甲第一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孫如僅(1820-1880):字亦何,號鬆坪,濟寧(今山東濟寧市)人。咸豐三年(1853年)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孫家鼐(1827~1909):字燮臣,號蟄生、容卿、澹靜老人,安徽壽州(今六安壽縣)人。清咸豐九年狀元,與翁同龢同為光緒帝師。累遷內閣學士,歷任工部侍,署工部,禮部、戶部、吏部、刑部尚書。

歷史上姓孫的名人有哪些

孫武、孫權、孫康、孫思邈、孫文

歷史上姓孫的人物姓名

孫守義:即中國古代四大傳說中牛郎織女的故事的男主人公——牛郎。牛郎織女的千古傳說最早在《詩經·小雅·大東》中可見端倪。傳說中牛郎織女的發祥地是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辛集鄉境內的魯峰山。也有人說發源于山東省沂源縣境內。傳說牛郎原名為孫守義,小名小義,織女叫做九妹,他的哥哥叫做孫守仁,嫂嫂叫馬氏。 孫陽(伯樂):世人稱之伯樂。字子良,又稱王良。乃趙簡子御者,善相馬,春秋時代的人。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鑑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 孫武:春秋末期偉大軍事家,山東廣饒人。應用了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 ,編撰成《孫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名言。 孫叔敖:春秋時楚國人,輔佐楚莊王稱霸,功績顯著。主持修建了我國古代最 早的水利工程,對當時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相當作用。 孫臏: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山東菏澤鄄城人,孫武的後裔。著有《孫臏兵法》。 孫炎:樂安(今山東省廣饒人)人,三國時期經學家、訓詁學家,著有《爾雅音義》。 孫堅(公元155年-191年,37歲)字文臺,籍貫 揚州吳郡富春 今浙江富陽。兵法家孫武第二十一世後裔。東漢末年軍閥,三國時代吳皇帝孫權之父,為人驍勇無比,能征善戰。 孫策(公元175—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漢族。吳國長沙桓王。兵法家孫武第二十二世後裔。大帝孫權之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豪強,驍勇善戰,有勇有謀。人稱小霸王。武功蓋世。 孫權(公元182-252),漢族,字仲謀。東吳大帝,兵法家孫武第二十二世後裔。三國時孫吳的建立者。政治家、軍事家。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紫髯碧眼,相貌奇偉。具有雄才大略,文武雙全 ,後人有“生子當如孫仲謀”之說。 孫尚香(192-222),即孫夫人,孫堅之女,孫策、孫權之妹,後嫁與劉備為妻。綽號:梟姬 弓腰姬 籍 貫:揚州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 孫綽:太原中都(今山西省平遙西北)人,東晉文學家,玄言詩的代表作家。 孫安祖:清河漳南(今河北省故城)人,隋末農民起義領袖,與竇建德同舉義旗,聚眾入高雞泊(今河北省故城西南),自稱將軍。 孫思邈:唐代著名的醫學家,陝西耀縣人。著有《千金藥方》、《千金翼方》,後人尊為藥王。 孫過庭:吳郡(今江蘇省蘇州)人,唐代傑出的書法家和書法評論家。今存其所撰《書譜》捲上,是一部書文並茂的書法理論著作。 孫雲球:江蘇省吳江人,明清時眼鏡製造專家。著有《鏡史》,另外,孫雲球還創制了七十餘種光學儀器。 孫廷銓(1613~1674),字枚先,又字伯度、次道,號上亭、灌長氏,益都縣顏神大街(今淄博市博山大街)人。1639年(明崇禎十二年)考中舉人;翌年成進士,任大名府魏縣令;越年調撫寧(屬直隸永平府),又改監紀推官。後告假回家。1645年(清順治二年) , 他應召晉京為河間府推官,分司天津衛漕務,又被提拔為吏部稽勳司主事。1646年(清順治三年),出任陝西鄉試主考官,升考功司郎中。1650年(清順治七年),升翰林院提贊四譯館,太常寺少卿。 1652年(清順治九年),召加太僕寺卿,再調管左通政事。1653年(清順治十年)2月升戶部左侍郎。1655年(清順治十二年) 11月升兵部尚書。1656年(清順治十三年)4月晉戶部尚書,首訂清朝財政“歲會”制度。1657年(清順治十四年)恩加一級,授光祿大夫,賜玉帶。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加太子太保,晉吏部尚書。1659年(清順治十六年)加少保。1662年(清康熙元年),官拜祕書院大學士,入參機務,在任1年多,“竟歲未嘗......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歷史上姓孫的皇帝?
歷史上姓徐的皇帝?
歷史上姓朱的皇帝?
歷史上姓高的皇帝?
歷史上姓宋的皇帝?
歷史上屬狗的皇帝?
歷史上屬雞的皇帝?
歷史上屬兔的皇帝?
歷史上屬龍的皇帝?
歷史上屬牛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