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法知識天干與地支?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3日

天干地支曆法的來歷?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我國曆法以月球繞地球一週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 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迴歸年的天數相符,設定閏月。據記載,西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採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曆和陽曆。

天干地支,是過去人建曆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代的中國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些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所以這些數字被賦於的意思就越來越多了。

贊助廣告

古人(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體上是354天多(與一個迴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戶搭配日記法(十天干),產生陰陽合曆,發展出現在的天干地支;較為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這幾個朝代。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曆法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干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干」,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贊助廣告

以一個乾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乾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週期的甲子迴圈。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迴圈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干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了大自然執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中國曆法包含了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迴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干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周而復始,迴圈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干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然後依次與天干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干支的週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固定不變,每天十二個時辰。

補充典故:

相傳黃帝時代,因有蚩尤神擾亂,黃帝憂民之若,遂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黃帝於是齋戒沐浴、築壇祀天、方丘禮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將十干圓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幹為天,支為地,然後乃能治之。後有大撓氏將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並以黃來開國日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此為天干地支之由來。

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重大創造,它把連續通過南中天的?星分為二十八群,各以一個字來命名:角、亢、氏、房、心、尾、箕、鬥、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昂、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

二十八星宿是沿著黃道和赤道之間來劃分;自古以來,人們都是依據它們的出沒和中天時刻來定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古人把二十八個部份歸?#123;......餘下全文>>

天干地支紀年法與西方曆法的區別

1、區別:

1)天干地支紀年法

以月球繞地球一週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 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迴歸年的天數相符,設定閏月。據記載,公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採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曆和陽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曆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

2)西方曆法

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

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根據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但在每個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兩弦。

2、簡介

1)天干地支

簡稱“干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干支紀法”。

2)西方曆法

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歷年平均長度與迴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

地球繞太陽一週實際為365.2422天(迴歸年),按一年365天計算,每年少0.2422天,因此,400年中需置97個閏年。閏年在2月末加上一天全年366天。

判定公曆閏年遵循的一般規律為: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

怎麼簡單易懂給小學三年級的孩子講天干地支曆法

答--您想要問什麼?學校對學校的授課都根據國家的教學大綱的內容來制定教學計劃的。

天干地支是中國先民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曆法知識。商代君主多以天干為名,如太甲、盤庚等,這體現了商朝

B 試題分析:“商代君主多以天干為名”可知這與君主有關,沒有體現天干地支知識已經在群眾中普及,排除A;董仲舒“君權神授”觀念是在漢代提出,排除C;D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商代君主以天干為名行事,將自己的行為與天的意志有意識地聯絡在一起,以神化自己的統治地位。使王權具有了神祕色彩。

天干地支曆法

天干有十個: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有十二個: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它們按照這樣的規律來組合: 即 甲子 乙丑...........甲戌 乙亥..........癸亥。即每一個序號號為奇數的天干與序號為奇數的地支組合,序號為偶數的天干與序號為偶數的地支組合。這樣一來,就有60組組合,稱一個花甲。

每一年都有一個天干地支的組合與之對應,比如說,今年是2012年,則對應的是 壬辰年,如明年是 2013年,那麼天干和地支同時往後推一位,就是 癸巳年。

這是干支紀年法,其實還有干支紀月,干支紀日和干支紀時。

比如說2012年11月6日19:05,那麼對應的干支就是 壬辰 庚戌 辛未 戊戌 ,他們一共是八個字,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八字。

其實要想知道他們的對應時間,直接去查萬年曆就好了!

十二地支與生肖的歷法年

干支曆法就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合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成六十甲子,用來迴圈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種源於自然界的動物即鼠、牛、虎、兔、蛇、馬、羊、猴、雞、狗、豬以及傳說中的龍所組成,每種動物用以個地支表示。順序排列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二生肖其實就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

天干地支與公元記年法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首先說一下公元的概念,公元即公曆紀元,是一個國家建國的時候公佈的官方曆法,民國的時候,公元是國號紀年,西曆紀錄月日,清代的公元則是我們現在的農曆。

我們現在的公元是使用國家最多的歷法,1949年建國的時候,為與國際接軌,直接使用了該曆法,該曆法稱為“格里高利曆”,簡稱“格里曆”,1582年10月,天主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下令,為不足曆法上的誤差,直接砍掉了10天,10月4日之後是10月15日。這個月只有21天。而新曆法是400年閏97天,被400整除的世紀數年份為閏年(如1600年,2000年,2400年),不是的則為平年(如1700年、1800年、1900年,2100年,2200年,2300年,2500年等等)閏年2月是29天,平年2月28天,新曆法3000多年才會有一天的誤差。改歷前為“儒略曆”,或“舊曆”四年閏一天,400年閏100天,東正教區並沒有改歷,直到蘇聯的十月革命才改歷,而十月革命的名字,是舊曆的名字,而這時候,新曆與舊曆的誤差已經擴大為13天。你所說的公元,就是格里高利曆。

中國的歷法是“陰陽合曆”,天干地支紀年法則是陽曆的部分,24節氣是中國農曆的核心,它分為12節氣和12中氣,12節氣是每個月的第一天,而12中氣則與陰曆閏月有關,稱為“無中氣置閏”,我們現在的農曆,是1645年開始使用,改歷原則是借鑑了西曆的新曆(曆法制定者之一的徐光啟是一位天主教徒,該曆法明末開始修訂,但未來得及實行,明朝就結束了,直到清代順治二年,即1645年才開始實行),重新確定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然後重新確立24節氣在黃道中的位置與日期。這次改歷也是中國曆法上對曆法結構的最後一次改歷,簡單的說就是平氣該定氣。

聯絡:天干地支紀年法與格里高利曆都是太陽曆,都是先確定了春分(Spring Equinox),秋分(Autumn Equinox),夏至(Summer Solstice),冬至(Winter Solstice),然後再按照秋分到春分,春分到秋分少幾天而確定曆法結構而確定的歷法。

區別:是一年的第一天,西曆受宗教影響,而我們則是因為我們是農耕民族,春天大地復甦,的日子,把它當作一年的第一天順應民意。中國以春季為一年第一天是從公元前104年開始(漢武帝元封7年,改歷後稱為太初元年,改歷的新版本也被稱為“太初曆”)而西曆則是公元前46年開始,公元前8年變成現在的歷法結構,1582年起確定了400年閏97天的結構。

1970年電子時的發明,使各國的不同版本的歷法最終固定下來,誤差則以潤秒來向全世界公佈。

天干地支兩相配,用於曆法看輪廻.年月日時均如此,自古到今一脈隨什麼意思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總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個符號叫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符號叫地支。把干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週,周而復始,迴圈記錄,這就是俗稱的“干支計年(月日時)”。

比如紀年方法,第一是甲子年,次年是乙丑年,等等。每年的十二個月、日期、時辰等可以用類似的計演算法。

你所列的口訣,描述的就是這個計時方法。

相關問題答案
曆法知識天干與地支?
天干與地支的關係?
天干與地支的讀音?
天干與地支關係?
天干與地支的相互作用?
怎樣理解天干與地支?
天干與地支相生相剋?
天干與地支的作用關係?
天干生地支是什麼意思?
天干和地支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