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師的名人?
師姓的歷史名人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師姓歷代名人24名,佔總名人數的0.05%,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239位;師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06%,排在並列第188位;師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03%,排在並列第280位;師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02%,排在並列第287位。師姓歷代重要人物有:春秋晉大夫師服,晉掌樂太師師曠,鄭樂師師悝,楚樂師師縉,為樂師師曹,魯大夫師己;西漢大司空、高樂侯師丹,河南富豪師史;北宋建隆進士、殿中侍御史師師頏,元祐進士、督岢嵐軍政師範;金國尚書右丞師安石;南宋紹定進士師遇;明朝戶部尚書師逵;清朝甘肅提督師懿德。 師丹(公元前?~公元3年待考),字仲公;琅邪東武人(今山東諸城)。著名西漢大臣、經濟家、政治家。西漢朝時期舉孝廉為郎,研究《詩經》,較有名望。後官至大司空,漢平帝時封為義陽侯。他在漢哀帝時曾提出“限田限奴”的主張,以緩和日益激化的階級矛盾。後因貴族官僚反對,未能實行。師丹少時師事大學問家匡衡,研治《詩》,造詣高深且品行至孝,因而舉孝廉為郎官。漢元帝末年,為博士,因事免官。漢成帝建始年間(公元前32~前29年),州舉茂材,復補為博士,出為東平王太傅。後經丞相方進、御史大夫孔光的舉薦,入朝任光祿大夫,不久又為少府、光祿勳、侍中,很受漢成帝的尊敬和重用。漢成帝末年,立定陶王為皇太子,任師丹為太子太傅。定陶王繼位後為漢哀帝,師丹為左將軍,賜爵為關內侯,領尚書事,不久又代王莽為大司馬,封高樂侯,以後又升為大司空,位居三公,甚得信任。西漢末年,政治腐敗。豪強大族、貴族官僚、富商大賈倚仗其政治、經濟特權,瘋狂兼併土地,強佔民田,土地兼併愈演愈烈,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或依附豪強地主,忍受著“收太半之賦”的殘酷剝削;或淪為官私奴婢,過著“與牛馬同欄”的悲慘生活,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師丹輔政不久,就聯合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等部分大臣提出限制豪強大族兼併土地,畜養奴婢的限田限奴的“救急”方案。他們在上漢哀帝的奏疏中建議:“諸侯王列侯皆名田國中,列侯在長安,公主名田縣道,及關內侯、吏民名田皆毋過三十頃。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關內侯、吏民三十人。期盡三年,犯者沒入官”。這一主張剛剛提出後,“時田宅奴婢,賈(價)為減賤”,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因以外戚丁、傅和寵臣董賢為代表的勳貴寵臣對此皆以為“不便”,漢哀帝便下詔“且須後”,這個改革方案從此便被擱置起來,成了一紙空文。漢哀帝原即定陶王,是漢成帝同母兄弟的兒子。漢哀帝即位後,尊漢成帝母為太皇太后、漢成帝趙皇后為皇太后,而漢哀帝的祖母傅太后與母丁後仍住在定陶,仍以漢哀帝之父定陶共王的身份定其稱號。這時高昌侯董巨集上書言傅太后與丁後宜同樣尊為太皇太后和太后。漢哀帝把這個意見下放給大臣們討論,當時任左將軍的師丹及其他一些大臣堅決反對,認為尊卑之禮、人倫之序是統治者賴以統治的基本原則,是萬萬不可破壞、更改的。根據母從子、妻從夫的原則,傅太后與丁後的名號已定,再改稱尊號就破壞了尊卑之禮,人倫之序,這是萬萬不可以的。師丹的主張大大得罪了當時實際操縱朝廷大權的傅太后。不久,師丹被降為關內侯,幾個月後又被免為庶人,師丹於是閒居鄉里數年。漢平帝即位後,新都侯王莽下令挖開傅太后、丁太后的墓,宣佈剝奪其原來的尊號,廢為平民。師丹被重新賜爵為關內侯,不久又根據太皇太后的提議,加封師丹為義陽侯。不久,師丹病逝,諡節侯。師丹雖身處末世,但能“端誠於國,不顧患難”,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漢政權統治為己任,不失為封建社會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師敬學(1943~)吉林......餘下全文>>
百家姓有姓師嗎?
一、姓氏源流
師(Shī 師)姓源出有三:
1、以官名為姓。據《姓譜》載,夏商時代,管理樂技職官名師,如上古師延,商代師涓等。周朝也有師尹之官,掌管音樂歌詠。這些人的後代子孫遂以職官為姓,乃成師姓。
2、以技藝為氏。據《元和姓纂》載,兩週及春秋戰國時代,擅長樂技的人被稱為師。晉國有師曠,魯國有師乙,鄭國有師理、師觸、師躅、師惠,皆為當時的著名樂師,精於音律。相傳晉國樂師師曠,字子野。他雖然雙目失明,但善於辨音,又善於彈琴。晉平公時造了一套用來奏樂的銅鐘(編鐘),很多樂工聽後都認為音律很準,惟獨師況不以為然。他的判斷,最後終於被一個叫師消的人證實。這些精於樂計的樂師們的後代,便以祖上的技藝職業為姓,遂成師姓,也稱師氏。
3、出自周代,以人名為姓,為師君的後代。周朝時,有個叫師君的名人,他的後代就用祖上名字中的“師”字為姓,也稱師氏。
二、遷徙分佈
(缺)師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據《姓譜》和《元和姓纂》二書的考證,上古夏朝,商朝,周朝,都有管理音樂的官員稱“師”,如商代的師涓,周朝的師尹等等。後來,善長音樂的文人也稱師,如晉國的師曠,魯國的師乙,鄭國的師理,師觸,師慧等,都見於史載,他們都精通音律,善長演奏,而春秋戰國時代音樂藝術興盛一時。師姓就來源於樂官和樂師。另外,古書《周禮春官》中說,說,“師氏居虎門之左,司王朝”,而甘肅漢墓中果真出土一石門,左邊石門的虎頭下站著師氏,他為王上的正宮守衛和管事。這說明師姓還有另一支起源。師姓望族出於太原、琅琊、平原一帶。
三、歷史名人
數千年來,功在音樂的師氏先人,可謂層出不窮。《元和姓纂》介紹說:“晉有師曠,魯有師乙,關鄭有師悝、師融、師慧等。又師服,晉大夫。”此外,春秋時魯有善鼓琴的師襄,據說孔子曾向他學琴,春秋鄭有大夫師叔,晉國有大夫師服,西漢有大司空師丹,宋有翰林學士師頑,清有甘肅提督師懿德……等等。其名人,真是不勝列舉:
師 延:於軒轅之世官司樂,史書說他具有拊絃琴,則地禰皆升;吹玉律,由天神俱降;聽眾國音樂,以審興亡之兆的神通。
師 涓:有兩位,一位是商朝樂官,與紂為靡靡之音,武王伐紂,他往東逃亡,自投於濮水而死。另一位則出生於春秋時期的衛國,事衛靈公為樂官。
師 範:宋朝靈石人,元佑督岢嵐軍進士,督岢嵐軍後升為江南知州。他發現苛捐雜稅太多,手續麻煩,民苦賦役,於是上奏朝廷,建議稍增田賦,免徵苛捐雜稅,使人民不感到賦役麻煩,國家也不減少稅收。他的建議得到採納實行後,受到江南人民的擁護,給他繪像祭祠。師範也成為歷史上的良吏。
師宜官:東漢書法家,南陽人。漢靈帝好書法,徵天下善書者於鴻都門。應徵的數百人中,惟有師宜官的八分字最好。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他在酒館時,可以寫字於壁上以出售。
四、郡望堂號1、郡望太原郡:`戰國時秦莊襄王置,治所在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琅琊郡:秦始皇置,相當於今山東省東南部諸城、臨沂、膠南一帶。
平原郡:西漢初置,相當於今山東省西北部平原縣一帶。
2、堂號授琴堂:授琴是指教彈琴,春秋時,魯國樂師師襄善彈琴,孔子曾拜他為師學琴。
帥姓和師姓同是一個起源。古代樂師負責掌管宮廷音樂。春秋時期,有一位樂師的後代姓師,名叫咼,他在晉國擔任尚書的官事,但因晉國君主景公的名字中,有一個“師”字,即司馬師。為了避開君主名字中的師字,師尚書就將自己的姓省去一橫,改為“帥”,後遂有帥姓。見《廣韻》、《通志。氏族略》。...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師的名人
數千年來,功在音樂的師氏先人,可謂層出不窮。《元和姓纂》介紹說:“晉有師曠,魯有師乙,關鄭有師悝、師融、師慧等。又師服,晉大夫。”此外,春秋時魯有善鼓琴的師襄,據說孔子曾向他學琴,春秋鄭有大夫師叔,晉國有大夫師服,西漢有大司空師丹,宋有翰林學士師頑,清有甘肅提督師懿德……等等。其名人,真是不勝列舉:
師 延:於軒轅之世官司樂,史書說他具有拊絃琴,則地禰皆升;吹玉律,由天神俱降;聽眾國音樂,以審興亡之兆的神通。
師 涓:有兩位,一位是商朝樂官,與紂為靡靡之音,武王伐紂,他往東逃亡,自投於濮水而死。另一位則出生於春秋時期的衛國,事衛靈公為樂官。
師 範:宋朝靈石人,元佑督岢嵐軍進士,紶岢嵐軍後升為江南知州。他發現苛捐雜稅太多,手續麻煩,民苦賦役,於是上奏朝廷,建議稍增田賦,免徵苛捐雜稅,使人民不感到賦役麻煩,國家也不減少稅收。他的建議得到採納實行後,受到江南人民的擁護,給他繪像祭祠。師範也成為歷史上的良吏。
師 逵:明代東阿人,字九逵,年少喪父,事母甚孝,曾任吏部尚書。洪武中,他任監察御史,廉不置產,接受的俸祿和賞賜都分給了親戚朋友,以至於他的八個兒子都沒有得到什麼財產。明成祖曾說:“北來大臣之中不貪者,唯師逵一人。”
師宜官:東漢書法家,南陽人。漢靈帝好書法,徵天下善書者於鴻都門。應徵的數百人中,惟有師宜官的八分字最好。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他在酒館時,可以寫字於壁上以出售。
師姓的歷史名人
師(Shī 師)姓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姓氏之一,產生於遠古時期,得姓始祖為軒轅黃帝的大臣、中華民族第一位樂神宗祖師延,起源地在現在的河南省新鄭市。據專家研究,師姓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源出有三: 1、以官名為姓。 據史書記載,上古時期,輔佐君王的重要大臣皆稱師。據史籍《姓譜》記載,夏、商時代,管理樂技的職官名稱就叫作“師”,如上古時期的師延,商王朝時期的師涓等。周王朝時期有師尹之官,專職掌管音樂歌詠。這些人的後代子孫遂以職官為姓,乃成師姓。 2、以技藝為氏。 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擅長樂技的人皆被稱為師。當時比較著名的有晉國師曠、師服,魯國師乙、師襄,鄭國 師悝(shikui)、師觸、師躅、師惠、師叔,衛國師涓等等,皆為當時的著名樂師,精於音律。在這些精於樂技的樂師們之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的職業技能稱謂為姓氏者,稱師氏,世代相傳至今。 3、少數民族漢化改姓 師姓的血脈相對比較複雜。到北宋時金國尚書右丞師安石,原姓尹,為避諱,改尹姓為師氏。清朝以後,蒙古人姓巴克西納爾氏、巴戈西納兒氏,改漢姓均為師。今蒙古族、滿族均有師姓。 人物:師延、師曠、師涓、師叔、師丹、師範、師逵
姓師的名人有誰
春秋時晉有師服,宋代有師維藩,清代有師帝賓。
歷史上姓解的名人都有誰?
你好,姓解的名人很多。大致舉例如下:
解修
晉代著地人.仕魏歷琅邪太守,梁州刺史,考績為天下第一.封樑鄒侯.
解慕漱
北扶餘國(今吉林)的建立者,公元前239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北夫餘國的第一代國王。
解潛
宋代人,紹興(公元1131-1162年)宋代鎮撫使,在紹興作官時大力發展農業,招募人來耕種荒田,收成很好,紹興的屯田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後來因為疾病而死。
解縉
明代翰林學士。洪武進士,擔任中書庶吉士,曾經上書萬言,鍼砭時政,皇帝很欣賞他的才能,升遷為御史。永樂初年任翰林學士,主編《永樂大典》,這是世界上最完備的一部百科全書,另有著作《文毅集》。
解開
明代學者,字開元,吉水人。他和弟弟解闔一起隱居在山中,他們的文章都寫得很好,被稱做二解。
解處中
五代時期南唐畫家,江南人。擅長於畫竹,尤其喜歡畫雪中的竹子,經常冒著風雪到野外寫生。人們對他所畫的竹子評價甚高。
解楨期
明朝時期書法家,書法好,被認為天下第一。後來在朝廷做官,職務為中書舍人。
解學龍
字言卿(1582-1645),號石帆。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歷任太子太保、都察院副都御史(都堂)、江西巡撫,反對閹黨魏忠賢專政,支援東林黨的主張。南明時,官刑部尚書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初九日,南京城破,投江殉國。著有《五垣諫草》、《撫江奏牘》、《用兵紀》等。
解微
解微[清]僧。吳(今江蘇蘇州)人。善畫,有鄧尉觀梅圖。《彭氏家珍錄》
姓成的名人有哪些
● 成公:漢朝的學者,自己隱去姓名,常誦經,不交世利,世人稱為成公。漢成帝出遊,遇見成公,成公不行禮。成帝說:"朕能富貴人,能殺人訂子何逆朕?"成公說:"陛下能貴人,臣不做陛下之官;陛下能富人,臣不受陛下之祿;陛下能殺人,臣不犯陛下之法。"帝不能屈,使郎官二人就受《政事》12篇。
● 成遵:字誼叔,元朝穰(今河南鄧州市)人,元統進士,授翰林國史編修官,拜監察御史。是歲言事並舉劾凡70餘事,皆揭發時弊,執政者惡之。出為陝西行省員外郎,累官中書左丞。為官清正,所至有聲績。後因用事者唆使人誣告成遵受贓,竟遭杖死,朝中內外為其鳴冤。
● 成無己:中國金代醫學家。聊攝(今山東聊城)人,約生於北宋嘉佑治平年間,後聊攝為金兵所佔,遂成金人。成無己出生於世醫家庭,自幼攻讀醫學。他對《內經》、《難經》、《傷寒論》等古代經典皆有研究,尤其是對於《傷寒論》最為推崇。他專力鑽研該書數十年,以《內經》、《難經》理論為依據,對該書進行了全面註釋,撰成《註解傷寒論》10卷,為現存最早全面註解《傷寒論》之作,對後世影響極大。另撰《傷寒明理論》4卷,將經典著作與個人心得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啟迪後學產生了重要作用。
● 成連:春秋時代著名琴師,他的高足之一就是人們熟悉的伯牙,伯牙跟隨成連學琴3年而成為天下妙手。
● 成得臣最負盛名。成得臣字子玉,他是春秋時代楚國的名將,官拜令尹(相當於宰相),晉楚兩國在城濮交戰時,晉文公聞其名而下令軍隊“退避三舍”。可惜他後來因戰敗而拔佩劍自刎。成氏族人的另一名武將是成丹,他是漢朝的著名將領,因戰功顯赫而受封為襄邑王。
● 成公綏,他是西晉的文學家,好音律,擅辭賦,著有《成子安集》。唐代的成玄英是著名的道教學者,號“西華法師”,曾注《莊子》一書(即《南華真經註疏》),另著有《道德經義疏》。宋代著名醫學家成無己,對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研究精深,著有《註解傷寒論》、《明理論》等。
● 成兆才(1874-1929):評劇鼻祖。字捷三,藝名東來順,河北省灤南縣人。他在華北冀東地區提倡評劇、河北梆子戲、京劇等。他對評劇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創作改編評劇指令碼百餘種,人們在他的家鄉為他塑像,並建立成兆才紀念館。
● 成舍我:曾任上海《大公報》編輯,主辦過《世界日報》,後在臺北創立世界新聞專門學校,自任校長。成仿吾則是中共著名的理論家,早期創造社的主將,與當時的郭沫若齊名
歷史上姓向的名人有哪些
【向姓歷史名人】
向 寵:襄陽宜城人,三國時蜀國將領
向 秀:西晉玄學名士。司馬昭時授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為竹林七賢之一。
向 拱:懷州河內人,宋代大臣。
向 寶:江西省進賢人,明朝大臣
向 侃:字希顏,明朝巢縣人,永樂年間中舉,宣德中任靖寧州判官,後升任監察御史,一度又出為知府。他潔己愛民,不避艱苦,辦事公正,清約如寒士,名節很好。
向 榮:四川省大寧(今巫溪)人,清代將領
向海明:扶風(今陝西鳳翔)人,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
向敏中:開封(今屬河南省)人,北宋大臣。
向子諲:臨江軍清江人,字伯恭,號薌林居士,宋代大臣、詞人。
向子韶:宋朝開封人,字和卿,元符年間進士。子韶不屈而死,諡號忠毅。
向士璧:常州(今屬江蘇省)人,南宋將領。
向騰蛟:浙江慈溪人,清代將領、畫家。
向警予:湖南漵浦人,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婦女運動先驅1928年在漢口英勇就義。
向忠發:湖北省漢川人,中共第一位工人出身的總書記。
向秀麗:廣東廣州人,當代女英雄。
向仲華中將
向仲華(1911-1981),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鎮華,湖南省漵浦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八軍軍部祕書,第四師政治部祕書長,第11團政治處主任,紅色中華報社社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中華報社社長,解放日報社編輯,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第13旅副政治委員,華北軍區第六縱隊政治委員,第20兵團68軍政治委員,兵團政治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軍事科學院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廣州軍區政治委員。是第二、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1年5月21日因病在廣州逝世,終年70歲。
向守志少將
向守志(1917-——),原名向守芝,四川省宜漢縣人。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海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9軍第76團副排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1團副連長、連長、營長、副團長,太行軍區第10團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行軍區第1支隊副支隊長,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18旅副旅長,太行軍區獨立第2旅旅長,晉冀魯豫、中原野戰軍第9縱隊26旅旅長,第二野戰軍15軍44師師長兼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第15軍44師師長,中國人民解放軍15軍軍參謀長、第一副軍長、軍長。回國後,任炮兵技術學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第二炮兵司令員,1977年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1982年任南京軍區司令員。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同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
向守志上將
向孝書中將
向孝書(1925-2004),山東省榮成縣(今市)和鎮南臥龍村人。1940年參加八路軍,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膠東軍區連政治指導員。參加抗日反“掃蕩”、堅守石家莊、膠東保衛戰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營長。參加了萊蕪......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但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但的名人分佈
但望,字伯闔,東漢泰山(今山東泰安市)人。東漢桓帝時(147167)由幷州刺史升為巴郡太守,在任期間勤於政事,體恤民情,廣受當地百姓好評。
但明倫,字雲湘,河南廣武人(今河南成皋)。著名清朝大臣。清道光年間任兩淮鹽運使,有政績。
但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群體,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周公旦之孫,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以南陽、開封、燕山為郡望,宗支稱南陽世家。但姓早期居住於陝西一帶,漢時已因仕宦等原因遷居於河南、山西、安徽等地,並在河南宛縣一帶形成郡姓望族,以南陽郡為郡望。唐宋以後,則逐漸遍佈全國各地,但姓在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