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族服飾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中國少數民族服裝的達斡爾族

女穿藍袍、繡花鞋、白布襪,胸佩銀飾。男子穿高領袍、皮靴(稱奇卡米)、白布包頭。節日多穿各色綢袍。

中國56個民族的服飾特點

漢族: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束腰,用繩帶繫結,也兼用帶鉤等,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型別。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配飾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女子髮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並在髮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髮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漢族人裝飾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喜飾玉佩玉。

贊助廣告

朝鮮族:

朝鮮族服裝的特點是斜襟,無鈕釦,以長布帶打結。朝鮮族的傳統服裝,男女迥然不同。男子的褲襠肥大,易於盤腿而坐,褲腳繫上絲帶,並喜歡在上衣加穿帶鈕釦的有色坎肩,但不鑲邊,講究合體,顏色多為灰、棕、黑色。出訪時再加穿長袍(式樣與上衣相同,只是長及蓋)。朝鮮族長袍能體現男性持重的風度和雄健的體魄。長袍,禮貌是朝鮮族男性外出的服飾。現在,傳統的長袍已無人問津,但男性襖褲仍是老年人"花甲"慶典必穿的禮服。

男女所穿的上衣,在斜襟上都鑲著白布邊。這種白布邊可以經常拆洗,使衣服保持乾淨。傳統的朝鮮族女裝,其特點是襖短裙長。襖的衣領同襟連成一條斜線,衣襟右掩,沒有鈕釦。朝鮮族傳統女性服裝,以黃襖粉裙為典型。襖長及至現在上衣三個鈕釦之上,裙長及膝蓋或腳面不一。襖袖呈圓弧形肥大,左右衣襟以兩根長長的結帶在右胸前打一個蝴蝶結,長長的飄帶給人以飄逸的美感。襖的領口、袖口多以不同顏色的布條鑲邊。年輕婦女和少女在襖(則羔利)袖口和衣襟上鑲有色彩鮮豔的綢緞邊。

贊助廣告

年輕婦女襖的面料色彩繽紛,亦有專一諧調、淡雅為基本格調的筒裙和纏裙。纏裙把裙子的右側下襬稍稍提起,掖在左側後背腰帶上,十分巧妙地勾勒出女性優美的線條。朝鮮族老年婦女喜著素白衣裙,並習慣用白絨布包頭。到冬天,加穿以毛皮為裡、綢緞為面的坎肩。

中老年婦女多穿纏裙,不穿筒裙。穿纏裙時,必須在裡面加穿素白色的襯裙。筒裙是縫合的筒式裙子,但與其他民族的筒裙不一樣,它的腰間有許多細褶,達到合腰身為止,上端還連上一個白布小背心,前胸開口扣鈕釦,穿時從頭部往下套。這種裙長過膝蓋,利於勞動、步行。

朝鮮族老年婦女舊時衣著以白、灰最常見,襖裙外多配以帶兔毛等毛邊的坎肩,坎肩兩襟由一瑪瑙橢圓形墜子連線。現在,老年人也和年輕人一樣喜著五彩繽紛、質地精良的短襖長裙,卻很少有人系白頭巾。

朝鮮族的童裝,不論男女,以顏色絢麗為特色。童裝的款式同大人的基本相同。童裝的衣料多選用粉、綠、黃、藍等色彩的錦緞。幼兒上衣的袖筒多用"七色緞"(七種顏色相配的綢緞)做料,穿在身上好象身披彩虹一般,因此這種衣服被稱作是"彩虹襖"。朝鮮族一向認為彩虹是光明和美麗象徵,用"七色緞"給幼兒做衣服,意在讓幼兒們更加美麗和幸福。(年輕的朝鮮族婦女在喜慶的節日和娛樂場合也喜歡穿這種衣服。)

朝鮮族的鞋,有個演變的過程。早期多穿木屐、革屐,後來出現草鞋、麻鞋。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婦女多穿白色或天藍色船形膠鞋,現在則普遍穿布鞋和皮鞋。

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具有濃厚的草原風格。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餘下全文>>

達斡爾族人物的介紹

阿拉布丹 阿拉布丹(1809-?)也作敖拉昌興,號常興,字芝田,1809年出生在索倫左翼旗南屯一位文官家庭。著名詩人。十五歲時,曾隨父親進京朝見道光皇帝,倍受朝廷的關懷。1851年阿拉布丹以索倫左旗佐領的身份,奉朝廷之命巡查額爾古納河和黑龍江邊境。 郭道甫 郭道甫(1894-?)本名墨爾森泰,習稱墨爾色,號浚黃,字道甫。1894年生於呼倫貝爾索倫左翼鑲黃旗扎拉木臺村,屬達斡爾族郭博勒氏。傑出的政治家、教育家、民族革命家。兼通蒙、滿、漢、俄文。1918年他利用自己的家產創辦了海拉爾私立學校,自任校長。1919年創辦了一所新式女子學校。1929年在瀋陽創辦東北蒙旗師範學校,任校長。 婉容 郭布羅·婉容,秋鴻皇后。字慕鴻,號植蓮。生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公曆1906年)。原籍黑龍江訥河市龍河鄉滿乃屯,達斡爾族人。高祖郭布羅·阿爾景,是咸豐年間的副都統,並封為武顯將軍、建威將軍。 滿都爾圖 滿都爾圖(1934-)曾用名鄂嶽青,內蒙古莫里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人。1954年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學院歷史系,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楊士清 楊士清(1935-)齊齊哈爾人。音樂家。現任黑龍江省藝術研究所音樂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副會長等。撰寫了《達斡爾族民歌初探》、《達斡爾族民歌特點分析》等多篇達斡爾族民歌研究文章。 敖永瑚 (1936-),女,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鄂溫克旗巴彥託海鎮人。著名廣播事業專家。 賽音塔娜 (1940.2-),女,1940年2月出生,黑龍江省訥河市人。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民族所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 勇林 中國內地演員,在《天龍八部》、《朱元璋》等連續劇中演出,亦主演2002年的電影《嘎達梅林》。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駿馬獎”最佳男演員得主。 鄂秀峰 鄂秀峰(1918.3.13-2009.11.28),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人。“8?11”抗日武裝起義組織者、領導者之一、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紀念章獲得者。達斡爾族子弟為主的齊齊哈爾蒙古騎兵大隊的建立者。齊齊哈爾市解放戰役的指揮員之一。革命軍事家。 色熱 色熱,黑龍江省政協六屆委員、齊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政協三屆常委、中國民主同盟盟員、黑龍江省達斡爾族學會理事。退休前任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文化局副局長兼文化館館長。 蘇日臺 鄂·蘇日臺,1940年出生,鄂嫩哈拉氏,主要從事民族文化展覽及研究工作。著名中國少數民族美術史及民俗學者。原呼倫貝爾盟展覽館館長。為國家文物專業研究員、內蒙古自治區文物鑑定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美術學會理事。 德全英 德全英,教授,法學博士,新疆塔城人,新疆第一位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法學理論,是中國知名法家。現任新疆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理事、新疆自治區人民政府立法諮詢員、烏魯木齊市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吳團良 吳團良,別名艾謝金·團良,內蒙古人呼倫貝爾市人。1976年畢業於黑龍江省藝術學校舞美專業,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加山又造日本畫高研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當代工筆畫學會理事,黑龍江省文聯副主席,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主席,黑龍江省文史館館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吳團英 吳團英,男,1957年4月出生,黑龍江龍江人,大學學歷,研究員,現任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中國蒙古學學會第一任會長。 ......餘下全文>>

56個民族的服飾和習俗

1、 彝 族 2、 白 族 3、 藏 族 4、 傣 族 5、 佤 族 6、 侗 族

7、 哈尼族 8、 苗 族 9、 拉祜族 10、納西族 11、景頗族 12、水 族

13戶怒 族 14、僳僳族 15、獨龍族 16、布朗族 17、基諾族 18、羌 族

19、門巴族 20、德昂族 21、阿昌族 22、普米族 23、布依族 24、珞巴族

25、仡佬族 26、回 族 27、東鄉族 28、撒拉族 29、保安族 30、維吾爾族

31、土 族 32、裕固族 33、錫伯族 34、俄羅斯族 35、塔塔爾族 36、哈薩克族

37、柯爾克孜族 38、塔吉克族 39、烏孜別克族 40、高山族 41、畲 族 42、黎 族

43、壯 族 44、瑤 族 45、京 族 46、仫佬族 47、毛南族 48、土家族

49、滿 族 50、朝鮮族 51、赫哲族 52、蒙古族 53、達斡爾族 54、鄂溫克族

55、鄂倫春族 56、漢 族

達斡爾族民歌的藝術特色

山歌,達斡爾人稱為“扎思達勒”,通常在野外生產勞動的間隙或趕車的旅途中唱,歌詞見景生情,可即興填詞。曲調高亢、悠揚,多顫音,具有達斡爾族山歌的獨特風格。對口唱是達斡爾族歌曲中比較普及的演唱曲,它以反映達斡爾人的生產、生活為內容,一問一答,曲調明朗歡快,演唱者可即興填詞互問互答。

達斡爾族真的是契丹的後裔嗎

第一,是從傳說和事實的對照角度上來證明。傳說,達斡爾族歷史上的國家被打敗後開始往北逃,契丹遼國滅亡之後,其中一個叫做庫里爾的部落頭領率領一部分契丹人從今天的赤峰一帶逃往呼倫貝爾地區。這個傳說跟契丹人的歷史恰恰吻合。這是支援方的第一個理由。第二個理由,就是達斡爾人和契丹的“大賀氏”相吻合。契丹人在建立遼朝之前有一個名字叫做“大賀氏”,研究人員認為“大賀氏”就是“達斡爾”。“大賀氏”後來演變為“達斡爾”。這也是一個證據。第三,就是契丹人從事多種產業,比如農業、牧業、林業、漁業,達斡爾族在17世紀中葉比較多地被史料記載的也是從事農林牧漁業。一直到20世紀40年代的三百年間,達斡爾人都是從事這種生產方式。這與契丹人的生產方式是相同的。第四,就是有一些民俗上的一致。持這種觀點的人發現,比如說打曲棍球。我們達斡爾人是打曲棍球的,在北京奧運會上有四個曲棍球運動員都是達斡爾人,並且在奧運會的該專案上得了亞軍。在這次廣州亞運會上還有我們達斡爾曲棍球運動員。在北宋,譬如《水滸傳》裡面高俅玩的蹴鞠,就是達斡爾時期的曲棍球。而在遼朝,人們大都喜歡玩這種球。因此,遼代的時候契丹人打曲棍球,現在達斡爾人也打曲棍球,這也是一個歷史的吻合。這是一種歷史與事實對比的方法。還有,從民俗上來說,比如天氣乾旱季節,契丹人祈雨,現在的達斡爾也有祈雨的習俗。而且達斡爾人祈雨是到河邊的,這和契丹人的祈雨習慣是一樣的。“祈雨”在契丹語中叫“瑟瑟儀”,不單是吹吹打打的奏樂,而且還潑水。所以,契丹人有這種祈雨的習俗。在達斡爾族,這種習慣現在還有。另外,還有服飾上的習慣。有人在服飾上尋找達斡爾族和契丹人的聯絡依據。漢族人以前的服裝習慣在右邊係扣子,就是“右衽”。達斡爾人曾經的服裝是在左邊係扣子,叫做“左衽”。在民國時代,漢族一個著名的政治家叫“于右任”。他為什麼叫“右衽”呢?就是“我不贊成你們這些‘左衽’的人”,意思是反對清朝的政治,所以我要“右衽”。契丹人是“左衽”,在現在發現的很多契丹時期的壁畫中,很多人物的衣服就是“左衽”。而歷史上,不管是傳說還是資料,達斡爾族都存在“左衽”的歷史事實。關於“左衽”這個觀點以前沒有,是近些年才有的。一些提出達斡爾人是契丹後裔的研究人員提出了這個觀點。達斡爾語與契丹語相關聯《中國社會科學報》:另外,據一些學者研究,契丹人的後裔一支是往北到呼倫貝爾,一支是往南,在如今的雲南,這個你聽說過嗎?毅鬆:聽說過。契丹人被金朝打敗之後,主體上不是往北逃,而是往西逃,比如新閥、哈薩克一帶,並且在那裡建立了西遼。往南逃的那一支不是在遼朝滅亡的時候去的。遼朝滅亡之後,金朝統治了遼曾經的地域。而金朝很快又被元朝人打敗,就是被蒙古人打敗。受金朝人統治的契丹人後來又被蒙古人統治了。這樣,這些契丹人又加入了蒙古人的軍隊,開始向南攻打南宋,一直跑到如今的雲南,並在那裡駐紮下來。譬如現在中原地區有很多蒙古人,都是當時忽必烈攻打南宋時遺留下來的。1990年,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的孟之東去雲南搞契丹後裔的調查。孟之東後來寫了一本書叫《雲南契丹後裔研究》,這本書對雲南契丹後裔說得比較清楚,包括歷史情況、語言情況、民族情況以及與達斡爾的關係。但是這支人群現在多數是漢族,有一撥是傣族、彝族、布朗族,都與當地人同化了。當時元朝滅亡的時候,他們也沒有回到北方來。因為他們是忽必烈那個時代過去的,距今已經有七八百年的歷史,漸漸地都融入當地的生活習慣中了。《中國社會科學報》:那次的雲南調查,在語言方面有哪些發現?毅鬆:根據孟老師的調查,他們如今還保留著一些達斡爾的語言,也就是所謂契......餘下全文>>

最原始的衣服是什麼樣子的?

達斡爾族服飾——簡單素雅 達斡爾族主要聚居於富饒美麗的嫩江兩岸,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傳統的漁獵業。在東北諸民族中,是社會發展水平較高,與外界經濟文化接觸和交流較早、較多的民族之一。 較為先進的生產力和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的局面,決定了達斡爾族服飾原料的多樣性。不同地區的衣飾原料中,往往都是犴等獸皮、羊皮和布帛等兼而有之,但又各有側重。總的來看、男裝以皮質為主,女裝以棉布居多。 傳統的達斡爾族服飾,男子夏季穿白汗衫、白褲子,外加長袍,用白布包頭,自制的布鞋或皮靴,戴草帽。冬季出門戴狍頭皮或狐狸頭皮做的帽子,帽子雙耳翹起,穿棉布長衣,外套犴皮坎肩,做客時穿長袍。外面圍中間開衩的圍裙(有的皮製),有裝飾圖案或飾邊。圍裙外穿短坎肩,坎肩有大襟、半偏襟、對襟。勞動時穿皮套褲。男人出外打獵時,穿狍皮製的獵衣。戴禮帽或黑綢瓜皮帽,腰束布帶,腳穿皮靴。 達斡爾族婦女心靈手巧,會做各種狍皮被、大衣、狍坎肩、手套、靴子等。她們穿長而肥的袍子,不開衩。有時外面穿短坎肩或長坎肩(庫如木)。長袍袖管肥大,上繡美麗圖案,飾花邊,內裡有兩層(一層比一層長)假袖。圖案較簡單,色彩淺淡素雅。不束腰帶,不穿短衣,顏色以藍色為主。夏天腳穿白布襪,繡花鞋,冬季不穿棉褲,穿單褲,外套夾布套褲。穿皮衣、皮靴。年節或喜慶之時,女子才穿各色繡花綢緞衣服,外套坎肩,與清代滿族服裝樣式基本相同。中年以上的婦女,部分還保留著滿族式髮髻。 達斡爾族男子的帽子多用狼或狐狸的頭皮做成,其中以狼頭皮帽最為普遍。這種帽子毛朝外,雙耳、犄角挺立,用黑布剪成兩個眼球貼於原來的眼窩處,或嵌入兩個黑玻璃球做眼睛,形象非常逼真。出獵時戴上它不僅可防寒保暖,而且還能起到很好的偽裝作用。 帽子:過去冬季普遍戴狍頭皮帽子,用狍頭皮毛朝外作帽盔,獸耳向上挺立,嵌入兩隻眼睛,用狐狸、猞狸皮做帽耳,防寒耐用。獵人戴此帽可起偽裝作用,便於接近野獸。溫暖季節多數人願戴氈子禮帽。現在都戴市場上出售的帽子。 靴子:傳統靴子有三種:“奇卡米”,用狍腿皮拼縫靴面,用鹿脖子皮做靴底,裡邊穿狍皮襪子,墊烏拉草,輕暖柔軟,最適涉雪,獵人願穿這種靴子;“斡洛奇”,布腰布底或是皮底,是春夏秋穿用的便靴;“得熱特莫勒”,布腰皮底有長綁帶,裡邊穿氈襪墊烏拉草,系扎綁帶不進雪,輕暖,適合冬季勞動時穿。還有皮底、犴腿皮拼縫的靴子。 手套:冬季戴,只有一個大拇指的長腰皮“手悶子”,用細皮條扎胳臂上,手腕處有一道開 口,必要時能從開口處伸出手。冬季勞動時戴長毛皮套袖,可防止凍手,勞動操作也很方便。 腰帶:過去達斡爾族男子都喜歡扎腰帶,而且要佩掛煙具和火鐮。近些年已很少見。 女裝:達斡爾族婦女多數穿布料衣服,根據不同季節穿棉、夾、單布料衣褲。青年婦女願穿淺藍色,中年人願穿藍色。每個婦女在結婚時都要做幾件面料較好比較華麗的服裝,外面罩豔色大絨長坎肩,穿繡花鞋,戴頭飾、耳環、手鐲、戒指等裝飾品。衣襟上佩帶繡花荷包和手絹,為老人或客人敬菸時用。老年婦女願穿深素色服裝,外面罩黑色大絨短坎肩,穿黑色布鞋,頭戴黑大絨頭匝,中間嵌有色玉寶石。中、老年婦女勞動時多用白毛巾包裹頭髮。 珞巴族服飾——柔軟保暖 珞巴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個民族,有2312人。主要分佈在西藏東起察隅,西至門隅之間的珞渝地區,以米林、墨脫、察隅、隆子、朗縣等最為集中。 珞巴族內部部落眾多,主要有“博嘎爾”、“寧波”、“邦波”、“德根”、“阿迪”、“塔金”等。“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新中國成立後,根據實際情況和本民族意願,正式定名為珞巴族。 珞巴族有自己的語言......餘下全文>>

56個民族語言、服飾不同 ,什麼相同

家語委2004年調查結果:我國目前正在(!!!)使用的少數民族語言有120種以上。

但是有些語言使用的人很少,在120多種語言中,一種語言使用骸在5萬人以上的就只有35種了;使用者在1萬人以上的有51種.有語言就有文字。

回族歷來都使用漢語;滿族和畲族在歷史的程序中轉用了漢語。

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有29種以上的少數民族文獻資料。去了就可以看到;他們還經常對外展出古代少數民族文字的珍貴文物。

歷史上地突厥文、契丹字、察合臺文、回鶻文、女真文、西夏文等等文字,雖然不使用了,但是那些文獻攜帶的文化資訊,現代人仍然有用,對文化走向、思維方式等文化問題都有啟發和參照作用。

各民族有自己的語文,這是國家的好事,我們國家才文化豐富。

回族歷來都使用漢語;滿族和畲族在歷史的程序中轉用了漢語。

我國有不到1億人,仍然生活在自己民族的文化氛圍之內。

中國的民族文化豐富多彩,世界矚目。

我國的高考少數民族加分制度具體是怎樣的?我是達斡爾族的

少數民族加十分

有些高校自主招生可以降錄取線20分或40分,但是要提前考的。

特長生也可以降40分,甚至更多,也是需要提前考的。同樣,是針對個別高校。

相關問題答案
達斡爾族服飾特點?
塔塔爾族服飾特點?
維吾爾族服飾特點介紹?
達斡爾族服飾?
達斡爾族服飾圖片?
柯爾克孜族服飾特點?
普米族服飾特點?
傣族服飾特點?
納西族服飾特點?
壯族服飾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