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曆術語解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30日

黃曆的各種術語解讀

公曆:是現在國際通用的歷法,又稱格列歷,在中國又叫國曆,或新曆。它與地球環繞太陽運動有關,是一種陽曆。公曆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示例:2013年1月4日,星期五。(後面兩個示例都以這天為準,臺灣地區還用民國紀年,即民國102年)農曆:按標準應稱夏曆,又叫漢歷,是根據月相的週期變化,並結合地球環繞太陽運動之規律(即一年四季的變化)來制定的歷法。這是一種陰陽曆。農曆以正月初一日為一年之始。示例:壬辰年 十一月 廿三日。(有的萬年曆為避免與干支歷混淆,便註明為“農曆年”。)關於紀年法,這裡必需說明的是:農曆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時憲曆,當時是採用帝王年號紀年法。到了清朝末年,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等就採用了黃帝紀年。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後,有代表提出黃帝紀年不利於與國際通行的歷法相銜接,遂決定改用西曆(陽曆)。黃帝紀元的使用至此為止 。固夏曆只剩下干支紀年這一選項,並沿用至今。一直以來,均有不少專家學者提出要求恢復黃帝紀年的建議。好處是一可以避免和干支歷混淆,二是更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三是可以像公元紀年一樣連續遞進式地紀年。干支歷:又叫節氣歷、甲子歷,是以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一種曆法,基本完善於北宋時期。它用二十四節氣來劃分出十二個月份,每個月含有兩個節氣,沒有閏月,年長即迴歸年,是一種陽曆。干支歷以立春為歲首。 示例:壬辰年 壬子月 庚午日。(部分曆書沒有干支紀月、干支紀時的,用五虎遁年起月訣、五鼠遁日起時訣推排出)干支歷一直是黃曆中最重要的部分,因為擇吉之術只與年月日的干支相關。後世的選擇家為增加其術的精密度,並營造出上應天行的形象,乃強調鋪注規則中的月份,是從該月節氣的起始瞬間至下月節氣之前。南宋掌禹錫即稱:凡擇日,皆取月節氣應為正,氣應時刻隨歷日用之。 值年太歲: 今年值年之太歲。歲衝:今年與太歲衝犯之歲次生肖。干支紀年:用天干地支來紀年的方法,是干支歷的一部分,或與農曆相配。如甲午年,或農曆甲午年。流年飛星:即當年入中之紫白九星。有的會配有流年九宮飛星圖。二十四節氣及交節時間:二十四節氣即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是古人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黃經)變化和地面氣候演變次序,將全年劃分的二十四段落,每段約隔半月,分在12個月裡。七十二候:五天一候,一年365天(平年)為73候,為與24節氣對應,規定三候為一節(氣)、一年為72候。每一候均以一種物候現象作相應,叫“候應”。72候的“候”應包括非生物和生物兩大類,前者如“水始涸”、“東風解凍”、“虹始見”、“地始凍”等;後者有動物和植物,如“鴻雁來”、“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華”等。七十二候的起源很早,對農事活動曾起過一定作用。雖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麼準確,其中還有不科學成份,但對於瞭解古代華北地區的氣候及其變遷,仍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由於當時確定物候的始見單位較小而氣候的實際及地區差別很大,所以很難廣泛應用。現在黃河流域物候現象已發生變化,其他地區的物候更是千差萬別,必須不斷髮展物候學,制定新的自然歷,否則一味地機械照搬古書是行不通的。幾龍治水:是根據每年正月第一個辰日(辰為龍)在第幾日決定的。如在正月初五,就叫“五龍治水”,在初六,就叫“六龍治水”,等等。據說,龍數越多,雨量越少,龍數越少,雨量就越多。漢族民間自古就有“龍多不下雨”的諺語。幾牛耕田:每年第一個丑日(醜為牛)在正月初幾,就是“幾牛耕田”。耕田的牛是多多益......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老黃曆的術語解釋

黃曆,是在中國農曆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帶有許多表示當天吉凶的一種曆法。祭祀:指祭拜祖先和神明等。安葬:舉行埋葬等儀式。嫁娶:結婚的日子。出行:外出旅遊等。祈福:祈求神明降福或設醮還願之事。動土:建築房屋時、第一次動起鋤頭挖土。安床:指安置床鋪。開光:佛像塑成後、供奉上位之事。納采:訂婚時受授聘金。入殮:將屍體放入棺材。移徙:搬家、遷移住所。破土:指埋葬死人。解除:打掃房屋。入宅:搬入新家。修造:修理建造房屋。栽種:種植作物。開市:商店開張營業。移柩:移動棺材。訂盟:訂婚儀式的一種,俗稱小聘。拆卸:拆毀房屋。立卷:訂立各種契約互相買賣之事。交易:訂立各種契約互相買賣之事。求嗣:向神明祈求後代。上樑:給房屋裝上大梁。納財:購屋產業、進貨、收帳、收租、討債、貸款、五穀入倉等。起基:建築時、第一次動起鋤頭挖土。齋醮:廟宇建醮前需舉行的齋戒儀式。赴任:走馬上任。冠笄:男女年滿二十歲所舉行的成年禮儀式。安門:放置正門門框。修墳:修理墳墓。掛匾:指懸掛招牌或各種匾額。

贊助廣告

黃曆名詞解釋大全

黃曆,又稱老黃曆、皇曆,是在中國農曆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帶有每日吉凶宜忌的一種萬年曆。黃曆相傳是由軒轅黃帝創制,故稱為黃曆。黃曆主要內容為二十四節氣,每天的宜忌、干支、值神、星宿、月相、吉神凶煞等。

黃曆是古時帝王遵循的一個行為規範的書籍,並由欽天監計算頒訂,因此也稱皇曆;這裡面不但包括了天文氣象、時令季節而且還包含了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一些禁忌,其內容指導漢族勞動農民耕種時機,故又稱農民曆;漢族民間俗稱為通書;但因通書的“書”字跟“輸”字同音,因避忌故又名通勝。

在現代,黃曆的主要內容包括:公曆、農曆和干支歷三套曆法,二十四節氣與禮拜天(星期)、宜忌、衝煞、方位、流年、太歲、三元九運、玄空九星等等。

中文名

黃曆

外文名

Tung Shing

別 稱

皇曆,通書,通勝

屬 性

曆書

作 用

獲知日期、擇選黃道吉日等

起源時間

唐代

流行地域

中國,華人地區

歷 法

農曆,公曆,干支歷

黃曆APP

中華萬年曆

相關問題答案
黃曆術語解釋?
風水常用術語解釋?
算命術語解釋大全?
算命術語解釋?
八字專業術語解釋?
八字術語解釋?
黃曆術語?
黃曆名詞解釋大全?
風水術語解釋?
黃曆宜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