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曆的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3日

中國農曆節日有哪些.

27個農曆節日

農曆十二月初八:臘八節、冬至節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農曆十二月三十:除夕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六至二十:侗族蘆笙節

農曆正月二十五:填倉節

農曆正月二十九:送窮日

農曆二月初一:瑤族忌鳥節

農曆二月初二:春龍節、畲族會親節

農曆二月初八:僳僳族刀杆節

農曆三月十五:佤族播種節

農曆三月十五至二十五:白族三月街

農曆四月初八:牛王誕

農曆四月十八:錫伯族西遷節

農曆五月十三:阿昌族潑水節

農曆五月二十二:鄂溫克族米闊魯節

農曆五月二十九:瑤族達努節

農曆六月初六:壯族祭田節 、瑤族嘗新節

贊助廣告

農曆六月二十四:火把節

農曆七月初七:女兒節

農曆七月十三:侗族吃新節

農曆七月十五:盂蘭盆會、普米族轉山會

農曆八月十五: 中秋節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農曆十月初一:祭祖節

農曆十月十六:瑤族盤王節

農曆十二月三十:除夕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農曆六月十九:菩薩節

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

農曆七月十五:鬼節

農曆八月十五: 中秋節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農曆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俗稱“過年”:大年初一是春節、春節是春天的節日、“春節”起源眾說紛紜 、“春節”名稱幾經變化

贊助廣告

五末日:正月初五,又叫“五馬日”,這天也叫“破五”

人日:正月初七日。

元宵節:正月十五,亦稱“上元節”,又稱“燈節”:正月十五元宵節

二月二:又叫“春龍節”,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諺語。

寒食、清明: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節,春分後十五天為清明節。

佛祖誕辰:四月初八:佛誕,又傳說是“牛魔王”生日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日:五月初五是“端陽”、端陽雨、啊!劃龍船、今又“端午”

雨節:農曆五月十三日,民間傳說是關老爺磨刀的日子

過半年:農曆六月初一

天貺節:農曆六月初六,又叫晒衣節:六月六,晒龍袍。

乞巧節:農曆七月初七日,又稱“七夕”:七夕情人節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四:中元節(七月半)或十五日,又叫“鬼節”

盂蘭盆節:七月十五“盂蘭盆節”

天醫節:農曆八月初一日,

中秋節:舊名“仲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又稱“團圓節”:八月十五“中秋節”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日:金秋重陽老人節

十月交:農曆十月初一日,是人們上墳祭祖的傳統日子,

冬節:冬至——冬節

臘八日:農曆十二月初八日,是日民谷要煮“臘八粥”食:臘八節與臘八粥、臘八節之來由、上“臘八粥”!

辭灶: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間俗稱“過小年”,傳為送灶君上天言事之日,故又稱“辭灶”。

除夕:農曆十二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最後一天):最戀是除夕、“年”的傳說

農曆的節日有哪些,是為什麼設立的

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自2008年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

主要節日

形成

中華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是“法制化的文明社會”的法律體制。是構成區域文明國家的基本框架。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人類社會”逐漸形成,逐漸完善的文化過程“,是由猿到人類,文明進化發展得產物。

中國的傳統節日,承載著神話、傳說、天文、地理、術數、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

文獻記錄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得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完成,後來得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每個中華傳統節日都有自己的來源之處與形成的必要條件。

發展

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生活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為節日平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衝擊與影響;一些對歷史人物永恆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裡,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

到漢代,中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後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神祕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為娛樂禮儀型,成為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彩,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為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傳承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一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被廣為傳頌,使中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著大雅,雅俗共賞。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主要傳統節日編輯

24日從中國七大傳統節日logo新聞釋出會上獲悉,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中國七大傳統節日logo正式釋出。據悉,這是中國文化促進會節慶中國協作會發起的,將七大傳統節日連起來打包申遺的行動之一。郭道榮表示,已經延續上千年的中國傳統節日,積澱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但由於沒有形象logo系統,在現代社會不利於傳統節日文化的推廣和傳播。

中國七大傳統節日形象logo的出爐將有利於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走向世界。同時,《傳統節日形象logo管理辦法》也即日擬定,根據《傳統節日形象logo管理辦法》要求,中國文化促進會擁有此次徵集評定的傳統節日形象logo著作權,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使用傳統節日形象logo時,應確保合法使用。

春節

即夏曆(農曆)新年

時間:狹義農曆正月初一,廣義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

古稱: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

俗稱“過大年”

春節簡介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餘下全文>>

農曆節日有哪些

元旦 這是正月初一日,現在通俗叫春節。

人日 這是正月初七日。據傳說,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按即杜甫):“人日題詩寄草堂。”

上元(元月元宵) 正月十五日,舊俗以元夜張燈為戲,所以又叫燈節。朱淑貞《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社日 農家寄社祈年的日子,立春後第五個戊日(在春分前後)。杜甫《遭田夫泥飲美嚴中丞》:“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王駕《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這是春社。又,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為秋社,在秋分前後。

花朝 二月十二日為花朝,又叫百花生日。

上巳 原定為三月上旬的一個巳日(所以叫上巳),舊俗以此日臨水祓除不祥,叫修禊。但是自曹魏以後,把節日固定為三月三日。後來變成了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寒食 清明前二日。《荊楚歲時記》說,冬至後一百五日,謂之寒食,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為寒食的代稱。溫庭筠《寒食節日寄楚望》詩:“時當一百五。”但依照舊法推算,清明前二日不一定是一百五日,有時是一百六日。所以元稹《連昌宮詞》說:“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綠。”

清明 就是清明節。古人常常把清明和寒食聯絡起來。杜牧《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

浴佛節 傳說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的生日。《荊楚歲時記》說,荊楚以四月八日諸寺香湯浴,共作龍華會。《洛陽伽藍記*法雲寺》:“四月初八日,京師士女多至河間寺。”

端午(端陽) 五月初五日。《荊楚歲時記》說,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人們在這一天競渡,表示要拯救屈原。(後來又把船做成龍形,叫龍舟競渡。)關於端午節的傳說很多。唐代以後,端午節被規定為大節日,常有賞賜。杜甫《端午日賜衣》:“端午被恩榮。”

伏日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叫初伏,第四個庚日叫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叫終伏(末伏),總稱為三伏。據說伏是隱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所以也是一個大節日。一般所謂伏日,大約指的是初伏。楊惲《報孫會宗書》:“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咆羔,斗酒自勞。”

七夕 七月七日。《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的晚間是牽牛織女聚會之夜,人間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陳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杜牧《七夕》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中元 七月十五日。佛教傳說:目連的母親墮入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烈火,目連求於佛,佛為他說盂蘭盆經,叫他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後代把中元看成鬼節,有施餓鬼等迷信行為。

中秋 八月十五日。人們以為這時的月亮最亮,所以是賞月的佳節。蘇軾《水調歌頭》(中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重陽(重九,九日)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為九是陽數,日月都逢九,所以稱為重陽。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酒的習慣。據《續齊諧記》所載,費長房對汝南桓景說,九月九日汝南有大災難,帶茱萸囊登山飲菊花酒可以免禍。這是一般人認為重九登高的來源。但不一定可靠。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冬至 就是冬至節。冬至前一日稱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節氣的起點,從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長起來,叫做:“冬至一陽生。”古人又認為:冬天來了,春天就要跟著到來。杜甫《小至》詩:“冬至陽生春又來。”

臘日 臘是祭名。《說文》:“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可見漢代的臘日是冬至後第三個戌日。但是《荊楚歲時記》以十二月初八日為臘日,並說村人擊細腰鼓,作金剛力士以逐疫。十二月初八是一般的解......餘下全文>>

中國農曆多少個節日

農曆節日: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 吃餃子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吃湯圓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吃粽子

農曆七月初七乞巧節(中國情人節) 該幹嘛幹嘛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家庭團圓日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也團圓吧

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 臘八粥啊。

農曆臘月二十四傳統掃房日 已經被人們遺忘了。

陽曆節日:

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

3月3日全國愛耳日

3月5日青年志願者服務日

3月8日國際婦女節

3月9日保護母親河日

3月12日中國植樹節

5月1日國際勞動節

5月4日中國青年節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

6月6日全國愛眼日

7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日

7月7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9月10日中國教師節

9月16日中國腦健康日

9月20日全國愛牙日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

10月8日全國高血壓日

10月28日中國男性健康日

11月8日中國記者節

11月9日消防宣傳日

12月4日全國法制宣傳日

1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復活節(Easter Monday)(有可能是3月22-4月25日間的任一天)

5月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Mother's Day)

5月第三個星期日全國助殘日

6月第三個星期日父親節(Father's Day)

9月第三個星期六全國國防教育日

一年中所有農曆節日的日子

春節:正月初一到十五

即過年,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的節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每戶人家都要包餃子,吃年夜飯,俗稱團圓飯。

破五:正月初五

在北方,此日前的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也說送窮,祭路神;在南方,此日主要祭祀財神,財神又稱五路神,迎來東西南北中五路之財,江浙一帶開始通宵划龍舟。

元宵節:正月十五

主食元宵,南方多稱湯圓。

春龍節:二月初二

又稱龍抬頭、青龍節。南方主要以划龍舟的方式慶祝,過了這個節,整個過年才真正結束。

寒食節:清明前一天

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寒食節習俗,有上墳、郊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與清明節有重合之處。

清明節:四月初五、初六

為了祭奠自己已經往生的親人,要上墳祭拜。主食清明菜做的糕點,餅等。

端午節:五月初五

為紀念一位先人-屈原,民間有賽龍舟,煮食雞蛋的風俗。端午節是全年四大節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端午節又叫“五月端”。

立夏節:五月初六

農曆上稱此日是農耕祈雨的日子,民間有諺語:“立夏不下,旱到麥罷”、“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立夏主食有吃蠶豆,煮食茶葉蛋。

天貺節:六月初六

這天,還有接女兒回孃家歇夏的風俗,如屬新婚,要在孃家過一個月,七巧(七月初七)回婆家時,必須做兩套衣服,一雙襪子。

翻經節:六月初六

佛教節日,傳說唐僧到西天取經回來,不慎將所有經書丟落到海中,撈起來晒乾了,方才儲存下來。因此寺院藏經也在天貺節這一天翻檢曝晒。

七夕節:七月初七

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古時眾多待嫁女子在今天與情郎相會,祈求姻緣美滿。 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盂蘭盆節:七月十五

印度佛教儀式中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民間普遍流傳目連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巨集大。其母墮叮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中元節:七月十五

道教中稱為祭鬼,此外有上元節,即元宵。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祕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

地藏節:七月三十

該節源自佛教。釋迦牟尼佛入滅之後,一直要經歷五十六億七千六百萬年,彌勒菩薩才出世,到我們這個世界示現成佛。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只有一萬二千年,這個世間有佛法的時間很短,沒有佛的時間很長,在這一段黑暗的時代,什麼人代替佛教化眾生呢?是地藏菩薩(見地藏經囑累人天品)。所以,他是代理佛,在所有的菩薩里面,他的身份不一樣。閻浮提的眾生,與地藏菩薩有很大很深的因緣。佛陀世尊讚歎菩薩有大因緣的,只讚歎兩位,一位是地藏王菩薩,一位是觀世音菩薩。

中秋節:八月十五

該節是我國眾多節日中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有團圓、團聚之意,民間有吃月餅,賞燈習俗。

重陽節:九月初九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主食:重陽糕、重陽酒、登高山、插......餘下全文>>

陽曆中國所有傳統節日陰曆中國所有傳統節日。

中國公曆節日

1月1日 元旦 公曆新年

3月8日 國際婦女節 慶祝婦女為社會、政治、經濟等做出的貢獻

3月12日 植樹節 孫中山逝世紀念日,以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為紀念,

4月5日 節氣清明 清明節 掃墓祭祀

5月1日 國際勞動節 慶祝勞工運動為社會及經濟等作出的貢獻

5月4日 五四青年節 紀念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的反帝愛國學生運動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 慶祝兒童福利的促進

7月1日 中國共產黨建立紀念日 紀念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8月1日 建軍節 紀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開始

9月3日 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紀念1945年9月2日日本與盟國簽訂降伏文書

9月10日 教師節 慶祝教師為社會做出的貢獻

10月1日 國慶節 紀念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國農曆節日

1. 除夕——農曆十二月三十。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描寫除夕的詩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4.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6.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鬆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餘下全文>>

中國農曆所有節日的由來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建國前,繁文縟節較多,封建迷信嚴重。臘八過後,擇吉日掃灰。臘月二十三日辭灶之後,開始忙年,做大棗餑餑等。二十九日“封門”,貼春聯、窗花、過門箋、掛宗譜。三十日晨,供盛飯。下午,上祖墳“送吊子”,請先祖回家過年。門口置“拴馬樁”,院內橫鋪秫秸。晚十時左右,接灶、請神、撒陳(在正間地上撒麥秧)。半夜“發子”,拜先祖,敬諸神,鳴鞭炮。全家自幼至長,依序叩拜,長者受拜後須分壓歲錢。然後喝辭歲酒,吃更年餃子。黎明,本族或近鄰相互拜年。初一晨,吃“錢餃子”。初三日黎明送神。節間,親友互相探拜。農村請媳婦、請女婿,共賀新春。建國後,禮節相沿,迷信活動有所廢除,80年代又有所復燃。 元霄節 農曆正月十五稱元霄節,也叫“上元節”、“燈節”。家家用胡蘿蔔灌蠟油做燈,送至祖墳及院中角落。晚上有放禮花之俗,兒童燃放“解悶”。節間“鬧元霄”,耍秧歌、舞龍燈,熱鬧非凡。 二月二 俗謂小龍抬頭。男子多於此日理髮。農家炒豆,稱“蠍子豆”,意防毒蟲。打“五穀囤”(用草木灰撒成幾個相套的圓圈,內撒五穀雜糧),祈求有個好年景。舊有前往土地廟祭土地神之俗,今已廢。 清明節 祭掃先人墳墓,添土壓紙。建國後,機關、學校等於此日祭掃烈士墓。舊以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禁火冷食,並有打鞦韆之俗。 端午節 農曆五月五日為端午節,吃粽子和熟雞蛋。兒童以五彩線系腳脖、手腕。晨“拉露水”,採艾懸於門戶之上,以避瘟疫。新媳婦“送端午”,從孃家帶粽子分送婆家親鄰。 六月六 舊俗吃炒麵,曝衣書。新婿到丈人家“現新”。 七月七 舊稱“乞巧節”。招遠過此節是七月初六,俗雲:“招遠人性子急,拿著初六當初七”。節間做“巧餅”,兒童以線穿之,稱“穿小果子”。舊時婦女生“巧芽”(以五穀雜糧生芽),供奉姐姐(織女),乞求織女賜給巧手。 七月十五 舊稱中元節,又為鬼節,掛燈為鬼魂照路。此日晚間,掛宗譜、供先祖、吃餃子。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親友以月餅、燒雞等禮物饋贈。晚,宴飲賞月,分食月餅。 十月一 農曆十月初一為秋祭,上墳添土,拜掃先墓。 冬至 俗稱過冬,亦有掛宗譜供先祖之俗。中午吃包子,晚上吃餃子。 臘八 農曆臘月初八,俗稱臘八,喝“臘八粥”,憋“臘八蒜”。 辭灶 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為辭灶,又稱過小年。蒸粘糕,供糖瓜,焚燒灶神像。 公曆節日 除傳統節日外,一些紀念性的公曆節日漸為縣民接受,但活動範圍、深廣程度不同。主要有元旦、婦女節、國際勞動節、青年節、兒童節、黨的生日、建軍節、教師節、國慶節、植樹節等。 中國傳統節日 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民間傳說多種多樣。如果只用封建迷信的眼光來打量她,則是對這些美麗傳說和人們美好願望的一種褻瀆。 這些神話了的傳說,是屬於普通老百姓的,是他們對生活更加美好的一種希冀,一種期盼。勞作了一年的人們,面對無所改觀的現實生活,寄希望在新的一年能避凶趨吉時來運轉,多收他三五斗;還有一種節日是人們對先人或先哲的思念和紀念,使前人栽樹之德代代相傳;另外一些節日也不乏一些對愛情美滿天倫永樂的憧憬。 就過年來說,她更屬於孩子們,過年是孩子們的童話,是一件新衣,是一串鞭炮,是壓歲錢的紅包,是炸丸子鍋裡飄出的一縷油香,是一段沒有父母呵斥的無拘無束的日子……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餘下全文>>

我國的傳統節日,是農曆幾月幾日

▪ 春節 ( 農曆正月初一) ▪ 元宵節 ( 農曆正月十五) ▪ 頭牙 ( 農曆二月初二) ▪ 寒食節 ( 清明節前一天) ▪ 清明節 ( 節氣清明) ▪ 端午節 ( 農曆五月初五) ▪ 七夕 ( 農曆七月初七) ▪ 中元節 ( 農曆七月十五) ▪ 中秋節 ( 農曆八月十五) ▪ 重陽節 ( 農曆九月九) 伐 冬至 ( 節氣冬至) ▪ 臘八節 ( 農曆臘月初八) ▪ 尾牙 ( 農曆臘月十六) ▪ 祭灶 ( 農曆臘月廿四) ▪ 除夕 ( 農曆十二月卅日)

一年中有多少個節日(農曆)?

27個農曆節日 農曆十二月初八:臘八節、冬至節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農曆十二月三十:除夕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六至二十:侗族蘆笙節 農曆正月二十五:填倉節 農曆正月二十九:送窮日 農曆二月初一:瑤族忌鳥節 農曆二月初二:春龍節、畲族會親節 農曆二月初八:僳僳族刀杆節 農曆三月十五:佤族播種節 農曆三月十五至二十五:白族三月街 農曆四月初八:牛王誕 農曆四月十八:錫伯族西遷節 農曆五月十三:阿昌族潑水節 農曆五月二十二:鄂溫克族米闊魯節 農曆五月二十九:瑤族達努節 農曆六月初六:壯族祭田節 、瑤族嘗新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火把節 農曆七月初七:女兒節 農曆七月十三:侗族吃新節 農曆七月十五:盂蘭盆會、普米族轉山會 農曆八月十五: 中秋節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農曆十月初一:祭祖節 農曆十月十六:瑤族盤王節

相關問題答案
關於農曆的節日?
有關農曆的節日?
按順序找出農曆的節日?
關於苗族的節日風俗?
國曆和農曆的節日?
農曆的節日?
農曆的節日有?
中國農曆的節日?
農曆的節日有哪些?
農曆的節日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