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的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3日

哈薩克族民族的節日都有那些?

音譯,意為“犧牲”、“獻身”,俗稱“獻身節”。在伊斯蘭教義中相傳先知伊卜拉欣夢見安拉,安拉命他宰殺自己的兒子,以考驗他對安拉的忠誠,他惟命是從。正當伊卜拉欣準備執行時,安拉深為感動,特派人送來一隻黑色綿羊代替。伊斯蘭教根據這個傳說,規定每年伊斯蘭教歷12月10日宰殺牲畜,祭祀安拉。 節前,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每個家庭都要準備包爾沙克(油炸果子)、油餅和各種點心,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駱駝,待客或饋贈。節日清晨,男性穆斯林要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禮拜,聽阿訇講解教義和“古蘭經”。回到家立即洗手,宰殺牲畜。宰羊時,傳統習慣不綁羊腿,據傳說,宰的這隻羊是上天丹乘騎的牲畜,綁了腿就沒法行走,也就上不了天堂。宰後切成大塊煮,熟後放在大盤子內,客人來後,主人便當著客人的面用刀子削成片,熱情地請客人吃肉,並請喝一碗肉湯。在節日期間,男女老幼都穿上節日盛裝,走親串鄰,祝賀節日。哈薩克族人民在古爾邦節還要舉行賽馬、叼羊、姑娘追、摔跤傳統娛樂活動。 那吾熱孜節:“那吾熱孜”哈薩克語為“辭舊

贊助廣告

哈薩克族節日是什麼(過年)?

哈薩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納吾魯孜節、肉孜節(開齋節)、古爾邦節。(哈薩克族節日,哈薩克的節日)

納吾魯孜"來自波斯語,是“年頭或元旦”的意思。也就是說按照哈薩克族的古代曆法,這個節日表明新年出街來臨。這天,白天和黑夜一樣長,正值中國農曆“春分”。關於納吾魯孜節有許多美麗的傳說。人們在信仰伊斯蘭教以前崇拜拜天地諸神,而這個節日與天上的星座有密切關係。人們以為,白羊座是造福人類的主神,兒雙魚座則是人畜的病原。“春分”這一天,恰好是雙魚星座降落,白羊星座升起的時候,人們選擇在這個時辰過節,會帶來幸福和吉祥。所以“納吾魯孜”也就有了“送舊迎新”的含義。

贊助廣告

哈薩克人把從這一天開始的新月叫做納吾魯孜月。納吾魯孜節草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十分濃郁,哈薩克人將它作為新春佳節隆重地慶祝是有道理的。古時候,哈薩克人在納吾魯孜節這一天要舉行“納吾魯孜節儀式”,開展娛樂活動,比如,男女混合摔跤、繞口令、猜謎、合唱《納吾魯孜歌》。

《納吾魯孜歌》的產生與納吾魯孜節有關,是哈薩克人習俗歌的組成部分,表達的是人們的美好願望。

為了送舊迎新,希望豐收,納吾魯孜節這天,哈薩克人家家都做年粥(Nawrz koje)。年粥是用小麥、小米、大米、面、鹽、肉、酸奶疙瘩7種食品做的(也可以更多,但因為7對哈薩克人來說是吉數,所以用7種),叫“納吾魯孜飯”(Nawrz koje)(naweriz koje dep jazilgane jon !) bul men jagian tuzetilde 。做罷年粥,人們還要效用過冬的馬肋腸、馬肥腸、馬碎肉腸、馬脖肉、馬做骨肉。這天,人們還成群結隊地

哈薩克族的節日有哪些

哈薩克族的節日主要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和納吾魯孜節。前兩個是源於伊斯蘭教的節日。在這三大節日中,歷史悠久的當屬納吾魯孜節。納吾魯孜節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節日。

肉孜節(開齋節)

這個名稱來自波斯語音譯,而阿拉伯語的音譯則為“爾德·菲土爾”,意為“開齋節”或“爾德節”,所以“肉孜節”又稱為“開齋節”。這個節日來源於伊斯蘭教,但現在已經變成了哈薩克族的群眾性節日。按照伊斯蘭教的規定,每年伊斯蘭教歷9月,教徒要封齋30天,即1個月。

在齋月裡,教徒每天黎明之前吃早飯,然後整日不進食,連水都不能喝,只有等太陽落山,叫拜之後才能吃晚飯。也就是說在齋月裡教徒每天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吃兩頓飯。齋戒是教徒必行的“天命”功課,象徵著內心負疚的穆斯林向安拉懺悔和贖罪,以此來培養教徒成為能夠忍受飢餓、克已禁慾、畏主守法的人。30天封齋結束之後,就是為期三天的肉孜節。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傳入哈薩克族人民之中後逐步形成的,是按照伊斯蘭教曆法進行的節日,它在肉孜節之後70天,稱為回曆的新年,也叫大節,比肉孜節隆重。“古爾邦”一詞系阿拉伯語音譯,意為“犧牲”、“獻身”,俗稱“獻身節”。

在伊斯蘭教義中相傳先知伊卜拉欣夢見安拉,安拉命他宰殺自己的兒子,以考驗他對安拉的忠誠,他惟命是從。正當伊卜拉欣準備執行時,安拉深為感動,特派人送來一隻黑色綿羊代替。伊斯蘭教根據這個傳說,規定每年伊斯蘭教歷12月10日宰殺牲畜,祭祀安拉。

節前,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每個家庭都要準備包爾沙克(油炸果子)、油餅和各種點心,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駱駝,待客或饋贈。節日清晨,男性穆斯林要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禮拜,聽阿訇講解教義和“古蘭經”。回到家立即洗手,宰殺牲畜。宰羊時,傳統習慣不綁羊腿,據傳說,宰的這隻羊是上天堂乘騎的牲畜,綁了腿就沒法行走,也就上不了天堂。

宰後切成大塊煮,熟後放在大盤子內,客人來後,主人便當著客人的面用刀子削成片,熱情地請客人吃肉,並請喝一碗肉湯。在節日期間,男女老幼都穿上節日盛裝,走親串鄰,祝賀節日。哈薩克族人民在古爾邦節還要舉行賽馬、叼羊、姑娘追、摔跤傳統娛樂活動。

納吾魯孜節

“納吾魯孜”哈薩克語為“辭舊迎新”之意,按照哈薩克族的古代曆法,這個節日表明新年春節來臨了,哈薩克族人民將從這一天開始的月份叫做那吾熱孜月。

這一天,各家各戶都吃一種用小麥、小米、大米、面、鹽、肉、奶子7種食品做成的那吾熱孜飯。這種飯香味撲鼻,鹹淡適宜,營養豐富。人們穿上鮮豔的民族服裝互相登門祝賀,主人要用親手製作的那吾熱孜飯招待客人,飯後,人們盡情歡唱、歌舞、做遊戲。

為了送舊迎新,預示豐收,人們不僅吃“那吾熱孜”飯,還要食用珍藏過冬的馬肋條灌腸、馬肥腸、馬碎肉灌腸、馬脖肉、馬盆骨包肉和其他肉類等。在這一天,人們成群結隊地從一個阿烏勒到另一個阿馬勒,走家串戶,吃“納吾熱孜”飯,唱“納吾熱孜”歌,互相擁抱、祝賀新年。在節日期間,還要開展各種體育娛樂活動,有牧民們喜愛的繞口令、猜謎語、彈唱、對唱、摔跤等。

1.回族 維吾爾族 哈薩克族 共同的節日

古爾邦節是我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安等少數民族共同的節日。

古爾邦節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也稱“爾德.艾祖哈”。“爾德”的意思是節日,“古爾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獻牲”之意。因此通常把這一節日的名稱漢譯績“宰牲節”,即宰牲獻祭的節日。在我國新疆的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將其音譯為“庫爾班節”。古爾邦節的時間定在伊斯蘭教歷的十二月十日。過節前,家家戶戶都把房舍打掃得乾乾淨淨,忙著精製節日糕點。節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嚴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參加會禮。新疆的維吾爾族在古爾邦節時,無論是城市或農村的廣場上都要舉行盛大的麥西來甫歌舞集會。

古爾邦節這一天清晨的禮拜,是一年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禮拜,所有的成年男人都得去當地的禮拜寺參加聚禮,場面蔚為壯觀。最著名的有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大寺前的大聚禮,廣場四周是色彩繽紛的傘棚、布棚、布賬、夾板房內,鋪設著各式各樣的木桌、板車、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備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在新疆的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烏孜別克等民族,節日期間還舉行叼羊、賽馬、摔跤等比賽活動。聚禮之後,樂師們登上艾提尕爾清真大寺的門頂,敲起納格拉(鐵殼鼓),吹起蘇奈依(嗩吶),大寺前廣場上的男子們就跳起了熱情奔放的薩滿舞。

開齋節是我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安等少數民族共同歡度的節日,也是我國回族人民的年節。時間伊斯教歷的十月初。

每年伊斯蘭教歷九月,稱為齋月。封齋的天數有時為二十九天,有時為三十天。齋日期間,穆斯林們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齋飯。日出之後的整個白天,無論怎樣飢餓,不準吃一點東西、喝一口水,平時抽菸折人也要暫時戒菸,謂之封齋(或把齋)。以示篤信真主安拉。小孩和老弱者可以不封齋,婦女在經期中也可以不封齋,但要節制飲食,絕不能在公開場所吃喝。有病、趕路的人可以不封齋,但日後要補齋,不能補的以交納財物作為罰贖。到了晚上,當封齋將要結束時分,清真寺開齋的鐘聲噹噹響起,情況就與封齋時完全不同,人們可以飲食說笑,左鄰右舍可以團聚一桌,甚至行路的陌生人感到飢餓時,隨便走到素不相識的人家,都會受到主人的熱情招待。

哈薩克族生活習慣

習俗

哈薩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飯要先敬老人,一般在進餐時習慣長輩先坐,其他人依次圍著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氈子上。在用餐過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讓給老人。哈薩克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對登門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十分尊貴的客人或多年未見的親人到來,除宰羊外,還需宰馬,以馬肉相待。入餐前,主人用壺提水和臉盆讓客人洗手,然後把盛有羊頭、後腿、肋肉的盤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將羊腮幫的肉割食一塊,再割食左邊耳朵之後,將羊頭回送給主人,大家共餐。食畢大家同時舉起雙手摸面,做“巴塔(祈禱)”。客人中如果有男有女,一般都要分席。

2.食俗

日常食品主要是面類食品、牛、羊、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酩等。平時喜歡把麵粉做成“包爾沙克膽(油果子)、烤餅、油餅、面片、湯麵、那仁、傑恩特等,或將肉、酥油、牛奶、大米、麵粉調製成各種食品。飲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馬奶子,特別喜歡馬奶子,馬奶子是用馬奶經過發酵製成的高階飲料。茶在哈薩克族的飲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磚茶,次為茯茶。如果在茶中加奶,則稱奶茶。典型食品大部分來自畜牧業生產,如:冬肉,馬奶子,奶疙瘩等等。

3.婚俗哈薩克族的婚禮一般要舉行三天,第一天,新郎帶領伴郎還有各種賀禮前去娶親,女方會迎接招待他們。接受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的賀喜。第二天休息一天,第三天正式娶新娘。在這一天,調皮的伴娘會把新娘藏起來,這時伴郎要騎在馬上,與伴娘逗趣對歌,蠃了方能進門接新娘。有時,其中的伴郎會乘其不備,從馬背上躍進氈房,並從眾伴娘圍攻下奪門而出,如果跑不出來,就會招來嘲諷,沒臉見人,還要向伴娘送禮。[1]

4.節慶哈薩克族主要節日有古爾邦節、肉孜節和那吾熱孜節(納吾肉孜節)。在那吾熱孜節裡家家戶戶都要喝用肉、大米、小麥、大麥、奶疙瘩、鹽、水等七種物混合煮成的“庫吉”(稀粥)。拋撒“包爾沙克”、糖;跳“黑足馬”(哈薩克族傳統舞蹈)來迎喜事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禮俗。

我想知道有關於哈薩克族的風俗習慣 5分

住房:古代哈薩克族絕大多數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牧民們住的是一種輕便而又易於支撐和拆的氈房。 氈房,哈薩克語稱“宇”,它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堅固耐用,住居舒適,並具有防寒、防雨、防震的特點。房內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千百年來一直為哈薩克牧民所喜愛,由於是用白色氈子做成,氈房裡又佈置得十分講究,人們稱之為白色的宮殿。它是哈薩克先民的重要創造。

氈房所用毛氈,都是勤勞聰慧的哈薩克族婦女手工製作的。製作毛氈時,先用木棍將羊毛敲打鬆散,灑水打溼,鋪在平整的地上壓實,再由多人反覆卷壓而成。氈房的主要構件都是由專門的工匠精心製作的,整個構架不用一枚鐵釘,各連線處都用牛皮繩和牛筋固定,既輕便又牢固。

食俗:他們的飲食,大部分是肉食和奶食。奶制食品多種多樣,如酥油、奶屯僭、奶皮子、乳酪等。他們製做的馬奶子是名貴的飲料。日常食品主要是面類食品、牛、[羊、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酩等。平時喜歡把麵粉做成“包爾沙克”(油果子)、烤餅、油餅、面片、湯麵、那仁等,或將肉、酥油、牛奶、大米、麵粉調製成各種食品。飲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馬奶子,特別喜歡馬奶子,馬奶子是用馬奶經過發酵製成的高階飲料。茶在哈薩克族的飲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磚茶。如果在茶中加奶,則稱奶茶。典型食品大部分來自畜牧業生產,如:冬肉,馬奶子,奶疙瘩,等等。

節慶: 哈薩克族主要節日有古爾邦節、肉孜節和那吾熱孜節。時間在舊曆正月,在那吾熱孜節裡家家戶戶都要用肉、大米、小麥、大麥、奶疙瘩等混合煮成的“庫吉”(稀粥)。拋撒“包爾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禮俗。過節的那一天,互相祝賀,有如漢族的春節是送舊迎新的節日。每逢節日喜慶時都舉行傳統的刁羊、賽馬和姑娘追等遊戲。哈薩克族大多信仰伊斯蘭教,有些牧民仍保留著薩滿教的殘餘。

習俗: 哈薩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飯要先敬老人,一般在進餐時習慣長輩先坐,其他人依次圍著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氈子上。在用餐過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讓給老人。哈薩克族有許多禁忌,如:年輕人不準當著老人的面飲酒,不準用手亂摸食物;絕對不準跨越或踏過餐布,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諱當面數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過拴牲畜的繩子,也不能騎馬進入羊群;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也不準跨過或踏過餐巾;忌諱別人當面讚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說“胖”,認為這樣會給孩子帶來不幸;忌客人在家門口下馬和騎快馬到家門口下馬;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哈薩克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對登門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十分尊貴的客人或多年未見的親人到來,除宰羊外,還需宰馬,以馬肉相待。入餐前,主人用壺提水和臉盆讓客人洗手,然後把盛有羊頭、後腿、肋肉的盤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將羊腮幫的肉割食一塊,再割食左邊耳朵之後,將羊頭回送給主人,大家共餐。食畢大家同時舉起雙手摸面,做“巴塔(祈禱)”。客人中如果有男有女,一般都要分席。

待客: 哈薩克人以純樸、誠實、直爽、熱情好客而聞名。這是因為牧區地廣人稀,居住分散,行旅不便,外出時,凡有氈房的地方,自然就成了休憩和投宿之處,行人就可免受飢寒之苦。可知好客是長期遊牧生活中形成的美德。哈薩克人中流傳說:“只要沿途有哈薩克,哪怕你走一年,也不用帶一粒糧、一分錢。”哈薩克人對待客人恭敬備至,禮節周到,他們認為客人是安拉賜予的,不可稍有怠慢。由於這樣的好習慣,哈薩克族中一直沒有乞丐。

在哈薩克族中有一句古老的諺語,“如果在太陽下山時放走了客人,就是跳到水裡也洗不清這個恥辱”。還有民......餘下全文>>

農曆六月六是哈薩克族人的什麼節日

農曆六月六是漢族和布依族、侗族、壯族、瑤族等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因各地區節日內容的側重點有所 不同,又有多種異名,有嘗新節、伏羊節、晾經節、晒衣節、洗晒節、蟲王節、姑姑節、天貺節等。布依族、侗族、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還有稱為“六月街”、“六月橋”、“拜灶節”的,有的直稱為“小年”,可見其隆重程度。

但哈薩克族並不過這個節日。

哈薩克法定節假日有幾個?分別放假幾天?

哈薩克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一樣,使用伊斯蘭年曆。

於每年3月20左右過"納吾魯孜"節,即哈族的春節。節日期間,每家都做"納吾魯孜"飯,唱"納吾魯孜"歌,互相擁抱,祝賀新春。

每年伊斯蘭教歷9月是齋月,在齋月里人們白天都不進食。齋月過後開始過"肉孜節",即開齋節。

"肉孜節"之後70天過"古爾邦節",即伊斯蘭裡的新年,是大節,家家戶戶屠宰牲畜,紀念安拉。

納吾熱孜節 (3月22日,是哈薩克的新年日)

主權共和國日:(1990年10月25日通過《主權宣言》)

獨立日:12月16日(1991年)

武裝力量日:5月7日(1992年)

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有什麼節日風俗?

都信伊斯蘭教的,什麼古爾邦節,開齋節的

哈薩克族的象徵是什麼?

一,哈薩克族的節日有:1,納吾日子節(這相當於哈薩克族的新年),這一天也稱之為吃粥節,即是用大麥為主的粥,要新增七種材料,這個節日在哈薩克會過的很隆重,一般要休息一個星期,在那邊也把它當做情人節來過。

2,肉孜節:也叫開齋節,這是信仰伊斯蘭的人的節日。在伊斯蘭教歷10 月1日。中國新疆地區稱肉孜節(Roza,波斯語,意為齋戒)。按伊斯蘭教法規定,伊斯蘭教歷每年9月為齋戒月。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應全月封齋,即每日從拂曉前至日落,禁止飲食和房事等。封齋第29日傍晚如見新月,次日即為開齋節;如不見,則再封一日,共為30日,第二日為開齋節,慶祝一個月的齋功圓滿完成。

3,古爾邦節:時間是伊斯蘭教歷12月10日,即朝覲期的最後一天。在古爾邦節這一天,穆斯林們要穿新衣,屠宰牲口,將肉食不僅留給自己家,而且要分送給窮人,要確保所有的穆斯林都要有一份肉食。

二,哈薩克族的傳統娛樂有:賽馬(分為春賽馬和走馬賽)、馬上摔跤、摔跤、刁羊、姑娘追、獵鷹、阿肯彈唱等。

三,最具代表性的樂器:冬不拉

四,哈薩克人崇拜的有:馬,鷹、白天鵝馬是哈薩克人忠實的朋友,名貴的伊犁馬是哈薩克人的驕傲,曾因其矯健俊美被漢武帝譽為“天馬”;鷹是勇敢的象徵,天鵝是純潔的象徵;勇敢、豪放、淳樸、純潔、熱情是哈薩克人的性格特徵

相關問題答案
哈薩克族的節日?
哈薩克族的傳統節日?
哈薩克族的民風民俗?
鄂溫克族的節日?
哈薩克族的風俗?
烏孜別克族的節日?
哈薩克族的風俗圖片?
哈薩克族的風俗習慣?
塔吉克族的節日?
哈薩克族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