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表示的農曆時間?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中國傳統的小年是哪一天?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區稱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節為小年,江浙滬一帶的很多場區稱正月初五為小年,中國國內也有不少地區稱正月十五元宵節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1、指農曆臘月是小年的的年份;2、節日,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舊俗在這天祭灶;3、指果樹歇枝、竹子等生長得慢的年份。

2017年小年是幾月幾號,什麼時候過小年

贊助廣告

2017年1月20日,農曆臘月廿三,星期五。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

小年簡介

小年,即每年農曆臘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爺的節日。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禁、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

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

小年主要活動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小年期間漢族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

贊助廣告

小年地方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相傳湖北部分地區,小年忌宰殺。

河南有些地方忌諱搗蒜,認為小年搗蒜會把家裡搗窮了。

臺灣則忌舂米,據說會有把風神搗下來之虞,恐怕給來年帶來風災。

2016年小年是什麼時候 2016年小年是農曆幾月幾日

臘月二十四,就是農曆十二月二十四

為什麼農曆二十三稱為小年??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間稱為過小年,是祭祀灶君的節日。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定籩豆,迎屍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後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中國道教興盛之後,曾借《經說》之論,將灶神說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後來就發展成了既有灶君爺爺,又有灶君奶奶之說。在不同的地區裡,灶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同時伴隨著當地流行的民間傳說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歷來說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國封建社會裡,諸教並存,神靈之數高達萬千之多,民間習慣一概敬之。可能是為了簡化統一,易記易行的緣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稟報一次的說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並且把時間固定在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這一天,也就成了傳統的祭灶節日。 山西境內,絕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陽城等少數地方是臘月二十四日祭灶。 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的。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祭灶時要陳設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晉北地區習慣用餳,是麻糖的初級品,特粘,現在統稱麻糖。有“二十三,吃餳板”的民諺。糖、餳之類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顧了吃,顧不了說話,上天后嘴被餳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還要擺上幾顆雞蛋,是給狐狸、黃鼠狼之類的零食。據說它們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點一下。祭灶時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別要為灶君坐騎撒馬料,要從灶臺前一直撒到廚房門外。這些儀程完了以後,就要將灶君神像拿下來燒掉。等到除夕時再設新神像。 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說法,祭灶往往是男人們的事情。近代卻多數由家庭主婦來充當祭灶的角色。 民間傳說,灶君爺上天專門告人間罪惡,一旦被告,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在《太上感應篇》裡,又有“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的記述。司命即指灶君,算為一百天,紀指十二年。在這裡,重罪判罰又增加到減壽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時,要打點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貴手。 在晉北地區流傳著“臘月二十三 、灶君爺爺您上天 ,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麵。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家,清理箱、櫃、炕蓆底下的塵土,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晉東南地區民間流傳著兩首歌謠,其一是“ 二十三 ,打發老爺上了天;二十四,掃......餘下全文>>

2017年小年是農曆哪一天 小年是農曆二十三還是二十四

小年哪一天因地區不同而有差異的,有點地方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有的是臘月二十四,有時候兩個不同的村莊都不一樣,過去有過官三民四的說法。

除夕 臘八 小年 農曆時間是什麼時候。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臘八節::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

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

除夕:農曆臘月三十

小年到底是哪一天?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間稱為過小年,是祭祀灶君的節日。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定籩豆,迎屍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後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中國道教興盛之後,曾借《經說》之論,將灶神說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後來就發展成了既有灶君爺爺,又有灶君奶奶之說。在不同的地區裡,灶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同時伴隨著當地流行的民間傳說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歷來說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國封建社會裡,諸教並存,神靈之數高達萬千之多,民間習慣一概敬之。可能是為了簡化統一,易記易行的緣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稟報一次的說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並且把時間固定在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這一天,也就成了傳統的祭灶節日。 山西境內,絕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陽城等少數地方是臘月二十四日祭灶。 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的。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祭灶時要陳設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晉北地區習慣用餳,是麻糖的初級品,特粘,現在統稱麻糖。有“二十三,吃餳板”的民諺。糖、餳之類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顧了吃,顧不了說話,上天后嘴被餳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還要擺上幾顆雞蛋,是給狐狸、黃鼠狼之類的零食。據說它們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點一下。祭灶時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別要為灶君坐騎撒馬料,要從灶臺前一直撒到廚房門外。這些儀程完了以後,就要將灶君神像拿下來燒掉。等到除夕時再設新神像。 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說法,祭灶往往是男人們的事情。近代卻多數由家庭主婦來充當祭灶的角色。 民間傳說,灶君爺上天專門告人間罪惡,一旦被告,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在《太上感應篇》裡,又有“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的記述。司命即指灶君,算為一百天,紀指十二年。在這裡,重罪判罰又增加到減壽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時,要打點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貴手。 在晉北地區流傳著“臘月二十三 、灶君爺爺您上天 ,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麵。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家,清理箱、櫃、炕蓆底下的塵土,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晉東南地區民間流傳著兩首歌謠,其一是“ 二十三 ,打發老爺上了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糰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餘下全文>>

為什麼今年的小年是農曆23呢?不是應該24過小年嗎

農曆過小年不同地方時間並不統一,有的地方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有的地方是二十四。不奇怪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間稱為過小年,是祭祀灶君的節日。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定籩豆,迎屍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後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中國道教興盛之後,曾借《經說》之論,將灶神說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後來就發展成了既有灶君爺爺,又有灶君奶奶之說。在不同的地區裡,灶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同時伴隨著當地流行的民間傳說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歷來說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國封建社會裡,諸教並存,神靈之數高達萬千之多,民間習慣一概敬之。可能是為了簡化統一,易記易行的緣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稟報一次的說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並且把時間固定在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這一天,也就成了傳統的祭灶節日。

山西境內,絕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陽城等少數地方是臘月二十四日祭灶。

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的。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祭灶時要陳設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晉北地區習慣用餳,是麻糖的初級品,特粘,現在統稱麻糖。有“二十三,吃餳板”的民諺。糖、餳之類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顧了吃,顧不了說話,上天后嘴被餳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還要擺上幾顆雞蛋,是給狐狸、黃鼠狼之類的零食。據說它們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點一下。祭灶時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別要為灶君坐騎撒馬料,要從灶臺前一直撒到廚房門外。這些儀程完了以後,就要將灶君神像拿下來燒掉。等到除夕時再設新神像。

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說法,祭灶往往是男人們的事情。近代卻多數由家庭主婦來充當祭灶的角色。

民間傳說,灶君爺上天專門告人間罪惡,一旦被告,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在《太上感應篇》裡,又有“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的記述。司命即指灶君,算為一百天,紀指十二年。在這裡,重罪判罰又增加到減壽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時,要打點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貴手。

在晉北地區流傳著“臘月二十三 、灶君爺爺您上天 ,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麵。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家,清理箱、櫃、炕蓆底下的塵土,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晉東南地區......餘下全文>>

到底是農曆12月23是小年還是24是小年啊 有的人說是23、也有的人說24 有點懵了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相關問題答案
小年表示的農曆時間?
小年兒節日農曆時間?
臘月的農曆時間是什麼?
中國節日的農曆時間?
清明的農曆時間?
傳統節日的農曆時間?
臘八節的農曆時間?
臘月的農曆時間?
正月的農曆時間是什麼?
七夕的農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