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姓的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0月17日

百家姓有姓饒嗎

饒姓是中國眾多姓氏之一,《百家姓》也有收錄此姓。饒姓源起華北,出現時間約在戰國,至今已有2200年以上的歷史,而後由北向南發展,並在江西繁衍擴大此外,饒氏亦見於湖北、湖南、安徽、廣東、福建,四川,雲貴以及臺灣等省份,其中江西,湖北兩省約佔饒姓人口總數44%,由2008年公安部統計資料顯示,饒氏人口全國排名172位,約72萬。

長沙縣饒氏來源

我們江洲鎮的饒家從江西上饒來的,不知和你們是不是一家

饒姓的姓氏文化

郡望平陽郡:三國時魏置,治所在平陽(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臨川郡:三國時吳置,在今江西省南城東南;西晉移治到今江西撫州市西。饒州: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屬九江郡番縣,漢高祖時期改稱九江郡番易,新莽時期曾一度改稱鄉亭,再改稱饒衍,仍屬九江郡。東漢光武帝將原“番易”二字左右分別加“邑”、“阜”偏旁,稱作鄱陽。東漢建安十五年(庚寅,公元210年)孫吳分豫章置鄱陽郡。隋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鄱陽郡為饒州,隋大業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改饒州為鄱陽郡。唐武德四年(壬午,公元622年)復置饒州,鄱陽隸屬依舊。南唐開元初年(丁酉,公元937年)改饒州為永平軍。宋開寶八年(乙亥,公元975年)廢永平軍復饒州,其間鄱陽均為倚郭縣。元至元十四年(丁丑,公元1277年)升饒州為饒州路,元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公元1361年)改饒州路為鄱陽府。明洪武二年(己酉,公元1369年)再改鄱陽府為饒州府,鄱陽隸屬未變。清朝沿用明制,鄱陽隸屬依據前朝,都是州府所在地。堂號惠風堂:惠風就是春風,溫暖宜人。漢朝時饒威為魯陽太守,推行政事像和暖的春風,深得民心。朋來堂:孔子說:朋來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宋朝時饒魯,脾氣行為端正謹慎,治學問注重實踐。別人屢次推薦他做官,皆推辭不幹。四方來聘他講學的,天天不斷。他專門建了一座“朋來館”用來招待遠路來找他學習的人。此外,饒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平陽堂”、“臨川堂”等。 四言通用聯饒邑啟姓;平陽閥閱。——佚名撰饒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饒姓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臨川紹美;邵武傳經。——佚名撰饒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南宋撫州臨川人饒節,字德操,曾跟三司使曾布做事,因變法中與曾布意見不合,剃髮為僧,更名如璧。先在靈隱寺,後主持襄陽天寧寺,曾作偈語:“間攜經卷倚鬆立,試問客從何處來?”便號“倚鬆道人”,著有《倚鬆老人集》。陸游稱他為“當時詩僧第一”。下聯典指南宋邵武人饒幹,字廷老,淳熙年間進士,官長沙知縣,恰巧朱熹在長沙任太守,他便抓緊辦理公事,有時間就去聽朱熹講學。後知懷安軍。五言通用聯河北源流遠;平陽世澤長。——佚名撰饒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饒氏宗祠“平陽堂”通用堂聯。六言通用聯節著歲寒之烈;政敷春日之和。——佚名撰饒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清代閩縣人饒廷選,字枚臣,道光年間隨軍駐臺灣,後官漳州遊擊,咸豐年間,官至總兵,曾參與抵抗太平軍。下聯典指西漢人饒威,官魯陰太守,多有惠政,很得民心。七言通用聯輕財好義稱長者;掛錫吟詩第一僧。——佚名撰饒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宋代學者饒延年,字伯永,號止翁,崇仁人,家臨川。遊陸九淵之門,九淵稱其“開豁有力量”,以經學稱。隱居不仕,輕財好義,鄉人德之。卒後魏了翁題其銘曰:“有宋長者饒止翁之墓”。下聯典指宋代高僧饒節,字德操,撫州人。掛錫靈隱,晚主襄旭之天寧寺。有《倚鬆老人集》。陸游稱其為當時“詩僧第一”。奏表節義名御史;為文俊潔號先生。——佚名撰饒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明代中書舍人饒天民,字明先,崇陽人。嘉靖進士,官至河南道御史。劾郭勳,議河套,尋按蘇鬆,奏表節義,祀文天祥、吳泰伯,治澱山、吳漆諸水,為名御史。下聯典指明代學者饒瑄,字文璧,號行齋,臨川人。少時好馳馬試劍,弱冠習星曆算數、山經地誌、九流百家之書。為文俊潔有程法,學者稱行齋先生。八言及以上通用聯食足衣豐,春長人壽;堯天舜宇,海宴河清。——佚名撰饒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饒姓的“饒”字的析字聯。雙峰不仕,性謹專學;九歲能詩,明經修行。——佚名撰饒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宋·饒魯號雙峰,學......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饒姓的介紹

饒姓是中國眾多姓氏之一,《百家姓》也有收錄此姓。饒姓源起華北,出現時間約在戰國,至今已有2200年以上的歷史,而後由北向南發展,並在江西繁衍擴大。此外,饒氏亦見於湖北、湖南、安徽、廣東、福建,四川,雲貴以及臺灣等省份,其中江西,湖北兩省約佔饒姓人口總數44%,由2008年公安部統計資料顯示,饒氏人口全國排名172位,約72萬。

關於饒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怎麼寫

徐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十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66 %。徐姓起源有三: 1、徐姓,源出嬴姓。伯益之子嬴若木封于徐國說。據《元和姓纂 》和《通志·氏族略 》所載,伯益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封其子若木于徐國(今山東南部郯城一帶),“自若木至 偃王三十二世,為周所滅,復封其子宗為徐,子宗十一世章羽,昭三十年,為吳所滅,子孫 以國為氏。”(語見《通志·氏族略》)。

贊助廣告

姓饒的祖宗是誰?為什麼要姓饒?家譜又是怎樣排的呢?求求那位路過的大神解一下

饒姓系上古五帝之一——唐堯之後裔。堯名放勳,帝嚳之子,受封於唐,定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諡號為“堯”,史稱唐堯。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滅商,分封諸侯,追思元聖,周武王封地給帝堯後人23世“京”(字子京),在薊(今北京附近)。其子“理”遷移到山西平陽,其子孫後代以祖上諡號為姓,稱平陽堯氏。至秦滅六國,堯姓家族為逃戰禍,從此子孫散遷天下,54世堯萱從自平陽徙居江西鄱陽(古饒州,今屬江西),後遷臨川(今撫州)(注:汶從?)。到世堯濙時為西漢,漢宣帝劉詢即位,劉詢本名劉病已,即位後改名詢下詔全國要避帝名“詢”之諱如把姓“荀”的改姓“孫”。堯濙任當朝京兆尉,同朝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上,說堯濙雖是上古唐堯的嫡系後代,但帝堯乃上古五帝之一,百聖至聖,堯濙也應該避諱,於是漢宣帝就在“堯”(繁體為“堯”)的左邊加一個“食”旁,就變成了“饒”(繁體為“饒”),賜堯濙改姓“饒”,為饒姓始祖,擢升為太傅,並下詔全國,要求天下凡姓“堯”的均改姓“饒”。

“饒”姓以堯濙為始祖,傳至世饒次守時,時已至宋朝高宗皇帝,公元1129年5月,高宗皇帝下詔文武群臣進獻宗譜備案,因“饒”系“帝堯”嫡系後代,高宗特命王鈞甫細查當時任翰林侍講的饒次守的祖譜。王鈞甫受命之後,仔細核對“饒”姓的源流昭穆,確認饒氏“黃帝之苗,孔京之裔,嘗食採於薊,拜顯宦於漢朝……”,“饒”姓實為“帝堯”嫡系後代。帝勅:“爾之後裔世代其昌”。

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公佈〈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全面推行簡化字,“饒”簡化成了“饒”或“堯”。“堯”簡化成了“堯“,讓許多“饒”生本家無所適從,有人寫作“饒”有人寫成“堯”。讀音也rao,yao不分,現在許多地方方言“饒”還是讀音為yao

毛澤東,就曾親切地稱饒漱石為“小姚(音同yao

上面這段文字能很好的說明“饒(rao)”本“堯(yao)”包括現在,許多地方方言“饒”仍讀“yao

饒姓以邑命氏 望出平陽臨川

--------------------------------------------------------------------

這個家族的最初發祥之地,是古代的饒陽,提起饒陽,歷史可悠久了,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個邑。《史記》的《趙世家》上面就有一段:“悼襄王六年,封長安君以饒”的記載。到了漢高祖統一天下,實行郡國制度,就把饒邑改置為饒陽郡,以迄於今。現在,這個地方是屬於河北省的一個縣份。

關於饒氏的發祥於河北饒陽,是明載於《姓氏辨證》一書。該書指出:“戰國時有食採於饒者,子孫以邑為氏,平陽、臨川”。但《百家姓考略》則說:“系出媯姓,商均支子封於饒,後以國為氏。”換言之,饒姓家族,得姓的歷史至少已經有了2200年以上,是一個十分古老的家族。

非常湊巧的,發祥於河北饒陽的饒氏家族,後來卻在江西的饒州繁盛起來,以致使人每每誤以為饒氏就是在饒州土生土長的。這一點,對於饒氏族家而言,真是一段有趣的發展過程。

饒氏家族以江西為繁衍中心,是早在唐朝時期就已經開始的。當時,有一位進士及第官拜鄧州通判的饒廷直,便是江西南城人。

此後,在江西出人頭地的饒姓人士,更是多得不勝列舉,像宋朝時的大學者饒魯,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

饒姓起源參考之一

一、 戰國時,齊國有個地方名為“饒”(今山東青州市附近)。當時,這......餘下全文>>

饒姓分佈在哪幾個地方

饒氏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饒氏這個家族的最初發祥之地,是古代的饒陽。饒陽曆史悠久,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個邑。在史籍《史記·趙世家》上面就有一段記載:“悼襄王六年,封長安君以饒”的記載。饒姓自得姓至今已有超過2,200年曆史。饒姓的遷分路線始於河北饒陽(眾多起源之一),繼而是江西省饒州,再南遷浙江、福建、廣東。有些因為華南地區山多田少,還遷往臺灣一帶。目前在上海圖書館中的饒姓家譜約有八九部,多是湖南、湖北的,都是幾十年前的舊譜。殘本,上圖沒有新譜。在廣東、湖南、福建等圖書館也有舊版《饒氏家譜》。新編的家譜在浙江、福建、廣東等省圖書館有收藏。

饒氏主要以江西為中心,分佈在湖北、福建、廣東、湖南、浙江、河南、安徽、海川、雲南等地,這些地方的饒姓,絕大多數都是歷代從江西遷徙繁衍(參考“湖廣填川”)出去的。

江西:以撫州地區為中心的廣大地域。

湖北:廣濟縣(武穴市)、鬆滋市、石首市(荊州地區)、浠水縣/監利縣、十堰市 黃石市 黃梅縣 赤壁市

湖南:長沙市、城步縣、需縣、慈利縣、桑植縣、沅陵縣、漵浦縣、南縣

浙江:常山縣、縉雲縣、青田縣、溫州。

福建:邵武、順昌、新羅、武平縣、沙縣、建甌、浦城

廣東:梅州、潮州、汕頭、潮安、普寧、大埔、韶關、雲浮

河南:臺前

安徽:桐城、祁門

四川:儀隴、閬中、資中、漢源、洪雅、雅安、什邡、綿竹、石棉、鄰水、大竹、宣漢、萬源、渠縣等地

雲南:武定、元謀、昆明、祿豐、新平

貴州:印江、思南、納雍 銅仁 茶店

重慶:忠縣

北方:北京、河北、內蒙也有饒氏後人族群。

我是饒氏家族不知道祖宗來哪裡

姓氏起源

拼音:Rao

郡望:平陽郡

名人:饒延年,饒天民,饒子儀,饒毓泰

勝蹟:缺

文獻:饒氏宗譜

歷史:戰國時,齊國有個地方名為“饒”(今山東青州市附近)。當時,這個地方的居民,就隨地名而形成了一些饒氏。齊國有大夫,據說是周朝開朝宰相姜太公的後代,受封於饒地,其子孫就以封邑地名為姓,稱為饒氏。戰國時的齊國,也有一地名為饒,並也有大夫封在此(今河北饒陽縣東北),大夫的子孫就世代以饒氏相傳。

相關問題答案
饒姓的來源?
趙姓的來源具體內容?
孔姓的來源簡介?
遊姓的來源?
鍾姓的來源?
範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
滿族金姓的來源?
百家姓肖姓的來源?
袁姓的來源?
孫姓的來源的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