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代表性的節日?
蒙古族都有哪些傳統節日
蒙古族的節日比較多,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中元節、那達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紀念節等。 一、那達慕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質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遊戲。“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大會召開前,男女老少乘車騎馬,穿著節日的盛裝,不顧路途遙遠,都來參加比賽和參觀。大會第一項一般是摔跤比賽,摔跤手腳登高筒馬靴,下身穿寬大的綢緞摔跤褲,上身穿“昭/得/格”(一種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頸上圍有五彩繽紛的飾物“江/戈”,仿古代騎士跨著大步,繞場一週。賽馬也是大會上重要的活動之一。比賽開始,騎手們一字排開,個個扎著彩色腰帶,頭纏彩巾,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賽馬的起點和終點插著各種鮮豔的彩旗,只等號角長鳴,騎手們便紛紛飛身上鞍,揚鞭策馬,一時紅巾飛舞,如箭/矢/齊/發。先到達終點者,成為草原上最受人讚譽的健兒。射箭比賽也吸引著眾多牧民。技藝高超者可百發百中,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那達慕”大會又是農牧物資交易會。除了工業和農副產品外,還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飲食,如牛羊肉及其薰乾製品、乳酪、奶幹、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二、馬奶節 蒙古族傳統節日,以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鄂爾多斯的部分牧區。通常在農曆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天。為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準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手扒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活動、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等。據傳,那達慕盛會即源於此。? 三、燃/燈/節 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額/敏/縣多數蒙古族已不過燃/燈/節;烏蘇市蒙古族在燃/燈節的一天多不燃/燈,代之以各種娛樂形式。娛樂活動蒙古族傳統的娛樂活動有賽馬、賽駱駝、摔跤、射箭射擊、拔河、民間歌手彈唱,馬頭琴演奏《江格爾》演唱、民間舞蹈。土爾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獨舞、男女對舞,還有隨歌伴舞,舞姿飄逸豪放,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四、過年 古代蒙古人把農曆春節"希/恩/吉/爾",即新年。也有稱"白 節"或"白月"的,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關於蒙古族春節的 來歷說法不一,一是據五/世/達/賴《黑白算答問》一書所說:"成吉 思汗於公元1227年,取西夏國都,盛筵慶功,並以此為蒙歷歲 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見稱"。星宿月是農曆12月16日到1月15 日,這與農曆前後相差一個月。而鄂爾多斯地區延續下來的蒙古 歷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數記月。以此看,蒙古歷歲首當是農 歷四月。據史書記載,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漢族歷演算法,因 此,蒙古族白月與漢族春節正月相符。這就是蒙古族過"春節"的 由來。 接近年底,無論農區還是牧區,家家戶戶都要立起燈籠竿。 到年三十,要清掃庭院,搞好室內衛生。佛前要設一小小祭壇,把 煮好的大塊羊肉擺在祭壇上,供上乳製品和麵制果品......餘下全文>>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國慶節-那達慕],蒙古農曆7月11日。那達慕,蒙語意為“遊戲”或者“娛樂”,原指蒙古民族歷史悠久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
白月節,蒙古農曆1月1日,相當於是蒙古族的春節。
四季節,蒙古農曆3月21日,用九十九碗白馬奶祭天。
特斯瑪節,蒙古農曆11月3日,加工皮條。
火節,蒙古農曆12月24日,用羊胸祭火。
黑蘇力德節,12年輪迴一次。
蒙古族的獨特節日是什麼
蒙古族的節日比較多,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中元節、那達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紀念節等。
一、那達慕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質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遊戲。“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大會召開前,男女老少乘車騎馬,穿著節日的盛裝,不顧路途遙遠,都來參加比賽和參觀。大會第一項一般是摔跤比賽,摔跤手腳登高筒馬靴,下身穿寬大的綢緞摔跤褲,上身穿“昭/得/格”(一種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頸上圍有五彩繽紛的飾物“江/戈”,仿古代騎士跨著大步,繞場一週。賽馬也是大會上重要的活動之一。比賽開始,騎手們一字排開,個個扎著彩色腰帶,頭纏彩巾,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賽馬的起點和終點插著各種鮮豔的彩旗,只等號角長鳴,騎手們便紛紛飛身上鞍,揚鞭策馬,一時紅巾飛舞,如箭/矢/齊/發。先到達終點者,成為草原上最受人讚譽的健兒。射箭比賽也吸引著眾多牧民。技藝高超者可百發百中,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那達慕”大會又是農牧物資交易會。除了工業和農副產品外,還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飲食,如牛羊肉及其薰乾製品、乳酪、奶幹、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二、馬奶節
蒙古族傳統節日,以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鄂爾多斯的部分牧區。通常在農曆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天。為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準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手扒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活動、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等。據傳,那達慕盛會即源於此。
三、燃/燈/節
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額/敏/縣多數蒙古族已不過燃/燈/節;烏蘇市蒙古族在燃/燈節的一天多不燃/燈,代之以各種娛樂形式。娛樂活動蒙古族傳統的娛樂活動有賽馬、賽駱駝、摔跤、射箭射擊、拔河、民間歌手彈唱,馬頭琴演奏《江格爾》演唱、民間舞蹈。土爾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獨舞、男女對舞,還有隨歌伴舞,舞姿飄逸豪放,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四、過年
古代蒙古人把農曆春節"希/恩/吉/爾",即新年。也有稱"白 節"或"白月"的,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關於蒙古族春節的 來歷說法不一,一是據五/世/達/賴《黑白算答問》一書所說:"成吉 思汗於公元1227年,取西夏國都,盛筵慶功,並以此為蒙歷歲 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見稱"。星宿月是農曆12月16日到1月15 日,這與農曆前後相差一個月。而鄂爾多斯地區延續下來的蒙古 歷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數記月。以此看,蒙古歷歲首當是農 歷四月。據史書記載,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漢族歷演算法,因 此,蒙古族白月與漢族春節正月相符。這就是蒙古族過"春節"的 由來。 接近年底,無論農區還是牧區,家家戶戶都要立起燈籠竿。 到年三十,要清掃庭院,搞好室內衛生。佛前要設一小小祭壇,把 煮好的大塊......餘下全文>>
草原上有哪些民族?他們的代表性節日有哪些?
藏族 雪頓節 點燈節 蒙古族 那達慕大會
蒙古族有哪些重大節日
蒙古族年節
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開元”之意。關於蒙古年節傳說不一。據史書記載,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漢族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與漢族春節正月相符。這就是蒙古族過“春節”的由來。蒙古族年節,雖然與漢族春節一致,並吸收了一些漢族習俗,如吃五更餃子,放鞭炮等,但也有很多蒙古族傳統習俗。農牧區蒙古族在除夕之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點篝火,以示閤家團圓,辭舊迎新。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迎新酒”,親朋間互贈哈達,恭賀新年吉祥如意。在整個白月(正月)裡,在草原上常會看到穿著節日盛裝的牧民帶著酒香和歌聲,和著馬蹄或汽車摩托車的伴奏,結伴走親訪友的熱鬧情景。
那達慕
蒙古語意為“遊戲”或“娛樂”。原指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包括多種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和物資交流活動。歷史上的那達慕不受時間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軍隊出征、凱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慶典等場合舉行。今天的那達慕,每年在夏秋之交舉行,一般是看當年牧業的生產情況,小豐收小開,大豐收大開。活動內容除了傳統的“男子三競技”,還有文藝演出、田徑比賽和各類經濟文化展覽以及訂貨洽談、物資交流等。
馬奶節
蒙古族傳統節日。以讚頌駿馬和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主要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和鄂爾多斯牧區。通常在農曆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兩天。為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準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全羊席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和烏蘭牧騎文藝演出或放電影等活動。據傳,那達慕盛會即源於此。
祭敖包
蒙古族的傳統祭祀活動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各蒙古族居住地區普遍進行的祭祀活動。
“敖包”是蒙古語音譯,亦作“鄂博”、“腦包”等,漢語的意思為“高堆子”。原是指在遊牧交界之處及道路上用石塊或泥土堆積起來以作標記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會典》所記:蒙古“遊牧交界之所,無山無河為志者,壘石為志,謂之敖包”。後來逐漸被視為神靈的居所,被作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於是,原來的界標、路標就變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護神等神靈的場所。而且可以根據需要選址建造。過去內蒙各盟旗、蘇木和寺廟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還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還有各自的名稱。
敖包一般均建於地勢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塊堆積而成,也有的用柳條圍築,中填沙土。一般呈圓包狀或圓頂方形基座。上插若干幡杆或樹枝,上掛各色經旗或綢布條。包內有的放置五穀,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敖包的大小、數量不一。一般多為單個體,也有7個或13個並列構成敖包群的,中間的主體敖包比兩側(或周圍)的要大些。 過去,祭敖包活動多在農曆五至七月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的季節進行。屆時,本蘇木、本旗甚至附近旗縣的群眾都紛紛扶老攜幼,攜帶著哈達、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趕來敖包處。先獻上哈達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誦經祈禱,眾人跪拜,然後往敖包上新增石塊或以柳條進行修補,並懸掛新的經幡、五色綢布條等。最後參加祭祀的人都要圍繞敖包從左向右轉三圈,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兩旺。祭祀儀式結束後,還常常舉行賽馬、摔跤、射箭、投布魯等傳統體育活動。
蒙古族的主要節日
蒙古族民間傳統節日有“白節”、祭敖包、那達慕等。
“白節” 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月”丁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和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要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在錫林郭勒盟民間除過年節外,還在每年的夏天過“馬奶節”。節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擠馬奶釀酒,節日的當天,每個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幹、乳酪、奶豆腐等奶製品擺上盤子裡,用以招待客人,馬奶酒被認為聖潔的飲料,獻給尊貴的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烤全羊過去多用來進行祭典或祭敖包時才用,現在已成為盛大節慶或迎接貴賓用的一種特殊菜餚。
那達慕大會 每年夏秋季牧閒時舉行。“那達慕”在蒙語中有娛樂或遊戲之意。內容有摔跤、賽馬、射箭、舞蹈,以及物資交流等。解放後又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如田徑、球類比賽、文藝演出、圖片展覽、放映電影、交流生產經驗等,成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盛會。
蒙古族有哪些重要節日在一年之中,蒙古族有哪些獨有的
蒙古族新年(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成吉思汗紀念節 農曆三月十七日
那達慕大會 農曆七~八月
敖包節 農曆七月十三日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有哪些?
交通習慣
蒙古人的傳統交通運輸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車輛兩種。役畜以馬和駱駝為主,車輛為勒勒車。
牧馬
蒙古人有馬背民族之稱。古代時期童叟均以馬代步。馬不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蒙古人熟識馬性,通常採用粗放式牧馬。蒙古馬分幾大系列,有烏珠穆沁馬、上都河馬、烏審馬、三河馬、科爾沁馬等等。[23]
忽必烈出獵圖[23]
內蒙古草原遼闊,牧草豐茂,很適宜養馬。馬好運動故食量大,胃小消化快邊食邊排便,一天多數時間都要不停地吃草。夏季天熱蚊蟲多,馬在白天躲蚊蟲、避酷暑,所以主要在夜間吃草抓膘。[23]
蒙古人自幼就在馬背上成長,馬就是蒙古人的搖籃。蒙古人認為,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善解人意的牲畜。蒙古馬性子烈、慓悍,對主人卻十分忠誠。蒙古人視馬為牧人的朋友,馬以頭為尊貴,蒙古人嚴禁打馬頭,不準辱罵馬,不準兩個人騎一匹馬,秋天抓膘期不準騎馬狂奔讓馬出汗。馬倌、騎手要隨身攜帶刮馬汗板、馬刷子,隨時為騎乘的馬刷洗身子、刮除馬汗,為馬舒筋活血、放鬆肌肉、消除疲勞,同時,這也是主人與馬親近、增強感情的途徑。[23]
馬已深深地融入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之中。蒙古人以馬為主題的讚美詩、寓言故事、警句格言、民間傳說、民歌、音樂、美術、雕塑、數之不盡。蒙古人還有許多與馬有關的節日,如:賽馬節、馬駒節、馬奶節、神馬節等。鄂爾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奉養著一匹成吉思汗的神馬溫都根查乾和兩匹成吉思汗的白駿馬。[23]
近現代時期,中國的蒙古馬無論在都市還是在牧區,都逐漸失去了生產生活、騎馭的作用,蒙古馬的數量也在迅速減少。蒙古人意識到蒙古馬已越來越少,社會上有識之士也開始建立各種有關蒙古馬的組織,研究蒙古馬、搶救蒙古馬的工作正在內蒙古草原上開展起來。[23]
駱駝
駱駝,性情溫順,易馴服,耐飢渴,耐寒暑,善跋涉,能負重。既產乳、肉、絨毛,又可役用,一身兼有四種用途,是其它家畜所不及的。內蒙古西部地區駱駝很多,蒙古語稱它為“特莫”,是牧民們不可缺少的交通運輸工具。可騎乘、可載貨。它身高二三米,腿很長,邁一步可達一米多遠,能日行一二百華里。長途跋涉經久不衰,而且負重力相當大。能載二百公斤貨物,相當於一匹駿馬和兩頭犍牛的負重量。自古就有“沙漠之舟”的美譽,是沙漠地區的貨運主力。在內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帶,一隊隊駱駝常常在這裡負重遠行。勘探隊考查沙漠,治沙隊綠化沙漠,旅遊隊遨遊沙漠,只有駱駝才是他們忠貞不渝的夥伴。
勒勒車
勒勒車
勒勒車,古稱“轆轤車”、“羅羅車”、“牛牛車”等,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運輸工具。這種車車身小,但雙輪高大,直徑一般均在一米五六左右。可完全用樺木或榆木製成,不用鐵件,結構簡單,易於製造和修理。整個車一般分下腳和上腳兩部分。下腳由車輪、車輻、車軸組成。車輪的製造一般是先用硬木削刻12付車輞,將12付車輞連結固定在一起便形成圓形車輪,支撐車輪的車輻條一般有36根左右。上腳由兩根車轅和10條車撐構成。車轅長約4米左右,中間用10條車撐固定即可。一輛勒勒自重約一百斤左右,可載貨五六百斤至千餘斤。
傳統節日
春節
中國蒙古族和漢族一樣,以春節為上節。他們過春節,非常隆重。年前殺豬宰羊,買糖打酒,做各種奶食品。新年要打掃房屋,貼年畫,放鞭炮,燒香,穿新衣服,互相拜年,獻哈達,送禮品,也集體組織文娛體育活動。有的農區在元宵節還要表演玩燈、打鞦韆、踩高蹺等節目。[24]
敖包節
額爾敦十三敖包
是蒙古族人民的隆重節日。它來源於藏族。藏族人民常在石頭上刻上六字真言,放在山野,過往行人朝這裡扔石塊,或堆成石臺,漸漸高大起來,上面插上......餘下全文>>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有“白節”、祭敖包、那達慕、草原上勇敢者的遊戲:打鬃節等。
蒙古族民間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節”,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與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魯班節
是雲南省通海縣西城的一帶蒙古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四月初二舉行,為期一天。
燃燈節
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
蒙古族有什麼節日
傳統節日有“白節”、祭敖包、那達慕、草原上勇敢者的遊戲:打鬃節等。
蒙古族民間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與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在錫林郭勒盟民間除過年節外,還在每年的夏天過“馬奶節”。節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擠馬奶釀酒。節日的當天,每個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幹、乳酪、奶豆腐等奶製品擺上盤子裡,用以招待客人。馬奶酒被認為是聖潔的飲料,獻給尊貴的客人。
那達慕大會:每年夏秋季牧閒時舉行。“那達慕”在蒙語中有娛樂或遊戲之意。內容有摔跤、賽馬、射箭、舞蹈,以及物資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後俯又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如田徑、球類比賽、文藝演出、圖片展覽、放映電影、交流生產經驗等,成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盛會。
魯班節,是雲南省通海縣西城的一帶蒙古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四月初二舉行,為期一天。居住在這裡的蒙古族人民從其他兄弟民族那裡學會了建築技術。他們修建的房屋,不僅造型別致、美觀,而且經久耐用,頗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稱讚。為了紀念和慶祝在土木建築方面取得的成就,他們就把農曆四月初二定為魯班節。節日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無論路途遠近都要趕回家裡來歡度節日。各村寨都要殺豬宰羊,搭臺唱戲。人們還把檀香木雕刻的魯班像拾著,敲鑼打鼓,遊直各村寨,然後,大家彙集場上,唱歌跳舞。他們最喜歡的舞蹈叫“跳樂”。跳時,先由男青年作為先導,他們懷抱龍頭四絃琴,邊彈邊跳,後面的人群群分成兩行,有時圍成圓圈有時互相穿插,隊形多變,且歌且舞,場面十分活躍。
燃燈節,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現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額敏縣多數蒙古族已不過燃燈節;烏蘇縣蒙古族在燃燈節的—天多不燃燈,代之以各種娛樂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