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民族樂器?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7日

傣族的樂器

傣族的器樂較為普遍的有吹奏樂器“畢”、彈撥樂器“玎”以及打擊樂器鼓、鈸、鋩鑼等。?

“畢”是吹奏樂器的通稱,橫笛形的就單稱為“畢”,是用竹子做管,管身多數七孔,吹口處有銅質簧片。畢有大畢、小畢、孤畢、對畢、母子畢等,音域大小不同,音色各有差別。

“葫蘆笙”也是一種重要吹奏樂器,在葫蘆底部插入三枝竹管,中間一管有七孔,按七音階發出七個音律,另兩管發和聲。葫蘆笙聲音悠揚婉轉,韻味深長,特別是夜深人靜時吹奏,更令人神思悄然,彷彿身在人間仙境。? 儲

有琴絃的樂器傣語都叫“玎”。一種用於弦拉,類似胡琴;一種用於彈撥,類似三絃(但也有四弦的)。玎類樂器,常被男青年用來獨奏以自娛。

贊助廣告

打擊樂器中,象腳鼓最為有名。傣族每個村寨,幾乎都有大小不同形制的幾套象腳鼓。象腳鼓傣語叫“光”,因形似象腳而得名,鼓身用一段圓木鏤空而成,大者五六尺長,小者也有二三尺長。演奏時用拳、掌、指、足交替擊打鼓面。象腳鼓通常與銅鈸、鋩鑼相配,構成傣族音樂的打擊樂組,鼓點的節奏決定演奏的情緒和速度,鋩鑼掌握節拍,銅鈸則以其特殊的音色和音高調節合奏氣氛,三者融為一體,使傣族打擊樂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傣族民歌的傣族樂器

悠揚的歌聲配合傳統的民族器樂,是傣族民歌的一大特色。傣族樂器豐富多彩,常用的就有葫蘆絲、象腳鼓、牛皮鼓、芒鑼、叮和琴等,它們是人們文娛生活中的良交密友,它們使傣族歌舞更富有鮮明的特色。打擊樂器在傣族樂器中佔的比重最大,每項打擊樂器又何不同的規格和型別。傣族的打擊樂器有;鼓、鋩、鑔、韻板、銅鐘。鼓有:長、中、短、象腳鼓、抬鼓、掛鼓,短鼓,晚明時期還用過銅鼓。鋩有大中小鋩、排鋩、鋩琴。

贊助廣告

我國雲南傣族出名的樂器是?

被搶先一步,那我再詳細點好了。

葫蘆絲、巴烏是一種主要流傳於我國雲南傣族,阿昌、德昂等少數民族的簧片,這種樂器的音色非常的優美動聽,由於條件所限,最早的簧片是用竹片製作的,這不僅影響到這種樂器的音色,也大大限制了它的音量,音域及壽命,侷限了它的使用範圍,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使更多的人欣賞到,這麼多年來通過很多製作人努力,這種樂器較早先已有了很大的改進,無論是從外觀還是從工藝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終於有機會來到世人面前展示它的獨特的藝術魅力,用它特殊的音色及優美的旋律征服了中外的廣大音樂愛好者並被迅速普及。
;

葫蘆絲,又名葫蘆蕭,傣語稱“篳郎叨”(“華”為傣語吹管樂器的泛稱。“郎”為直吹之意,“叨”即葫蘆),可分為高、中、低音三種類型,常用的調為b、B、C、D等調。

傣族民族樂器象腳鼓有什麼傳說

來源:

葫蘆絲的歷史較為悠久,其淵源可追溯到先秦時代,它是由葫蘆笙演進改造而成的。在構造上仍保持著古代樂器的遺制,簫管數目正與三管之龠相同,兩支副管不開音孔也和古簫完全一樣,而發出持續的五度音程,則與古龠的“以和眾聲”惟妙惟肖。但它的主管已開有7個音孔,與後世的簫笛非常近似,又顯示出它在歷史上的飛躍。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民族音樂工作者對葫蘆簫進行了不斷的改革。1958年,雲南省歌舞團首先把音域擴充套件為14個音。北京的一些文藝團體又製成兩種新葫蘆簫。其中的六管葫蘆簫,可以吹奏單音、雙音、單旋律加持續音及兩個和音旋律加持續音。既保持了原來樂器特有的音色和風格,又增大了音量、擴充套件了音域、豐富了音響色彩和表現力。在中國民族樂器大花園中,它已成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1980年初,中央民族樂團訪日小組,曾用這種新葫蘆簫為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歡迎和好評。

關於葫蘆絲吉祥發源地和有關葫蘆絲的起源傳說故事被廣泛認為是在葫蘆絲之鄉——雲南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勐養,而且早在先秦時代那裡就有很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了。

葫蘆絲的歷史非常久遠,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民間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相傳在雲南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勐養江畔,一次山洪暴發,一位勇敢的傣家小卜冒抱起一個大葫蘆,闖過驚濤駭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佛祖被他忠貞不渝的愛情所感動,把竹管插入金葫蘆,送給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手捧起金葫蘆,立刻吹出了美妙的樂聲。頓時,風平浪靜,鮮花盛開,孔雀開屏,祝福這對情侶吉祥幸福,從此,葫蘆絲就在梁河縣勐養傣族人家傳承下來,梁河的德昂族、景頗族、阿昌族也前來取經,相繼擴大到了整個德巨集和其他民族地區,並得到了世代相傳。

二另外有個傣族的傳說是上古時代有一頭凶獸,經常下山來吃人和牲畜。此時有一位大英雄叫做阿泰,他歷經千辛萬苦,到了女媧娘娘的宮殿,女媧娘娘被阿泰的誠心感動,賜予他一隻葫蘆,可以收取妖魔鬼怪。阿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等凶獸出現之時,用葫蘆將凶獸收取。但凶獸依然在葫蘆裡亂撞,於是阿泰將一根竹子插在了葫蘆的底部,凶獸終於在裡面安靜了下來,再也沒有出來作怪。後來為了紀念阿泰的事蹟,大家仿照這葫蘆和竹子模樣作出了葫蘆絲,作為樂器流傳了下來。

特點:

葫蘆絲常用於吹奏山歌等民間曲調,最適於演奏旋律流暢的樂曲或舞曲,曲調中一般長音較多,合音豐富,樂聲柔美和諧,能較好抒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蘆絲因其音色獨特優美,外觀古樸,柔美,典雅,簡單易學,小巧易攜帶等特點,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及中外遊客的喜愛。

傣族民族樂器象腳鼓有什麼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離邊界不遠的一個寨子裡,住著兩夫婦。丈夫巖相,是一個本分的莊稼人。妻子葉罕,不但家務熟練,待人和氣,而且還從她父親那裡學會了一套高超武藝。有一年,敵人常到邊界燒殺掠搶,巖相從妻子那裡學了三十天的武藝,披掛上陣,英勇殺敵,保衛了邊界的安寧,後來因寡不敵眾,戰死在疆場。葉罕強忍悲痛,抽泣著把自己的丈夫安葬在一棵埋冬罕樹下。葉罕悲傷極了,每過三天。她要到巖相的墳前去祭奠一回。有一次,她去上墳時,剛祭完畢,坐在樹下痴想,忽然聽到一陣低沉雄壯的歌聲,用心一聽,原來是身邊那棵埋冬罕樹裡發出來的:

最好的埋比歐竹喲要做箭,

最好的鋼鐵喲要打刀,

最好的快馬喲要上陣,

最好的男子喲要把家鄉保!

葉罕聽來聽去。那悲壯激昂的歌聲,竟像是巖相唱的!歌聲一遍又一遍地唱著,葉罕簡直聽得入了迷。歌聲中,她彷彿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十分熟練地揮舞著祖傳寶刀,高喊著向敵人衝殺過去。這以後,葉罕每次來上墳,都能聽到那熟悉的歌聲。直到聽過多少遍後,她才依依不捨地離去。後來,葉罕想:既然這樹會唱歌,這歌聲我又永遠聽不夠,不如把它砍了抬回去,天天聽到自己親人的歌聲。於是她就把那棵埋冬罕樹砍了下來,那棵樹的根腳有一段是空的,葉罕就把那段空心埋冬罕樹截下來抬回了家。從此,她就能天天聽到丈夫巖相的歌聲,為了不讓灰塵掉進埋冬罕樹裡邊,她就用一塊結實的山羊皮把樹的上端包起來,用索子扎得緊緊的。從那時候起,傣家人就學會了做象腳鼓。而且,都像葉罕做得第一個那樣,一定要用埋冬罕樹做。一定要用岩羊皮繃。而且敲象腳鼓時一定要用糯米粑粑粘住鼓面。一切做好了,嘿!你就聽吧:“嘣叭叭嘣,嘣叭叭嘣,嘣叭叭,嘣叭叭,嘣叭叭嘣。”據說,敲象腳鼓時,如果你的頭向左邊靠一點,還能聽到巖相那雄壯有力的歌聲呢!

傣族有哪些代表歌曲或樂器

傣族民歌

傣族民歌不公大都具有壩區民歌的特點,以優美抒情見長,較少激昂高亢之調,並因傣語聲調富於抑揚變化,以優美抒情見長,較大的影響,從而具有歌唱與朗誦性相結合的特點。此外由於歌詞句式長短不拘,因而傣族民歌很少有整齊方正的結構。不同支系,不同地區的傣族又具有各自的地方物色和個性,品種亦大不相同。其中,以德巨集州一帶的傣族民歌最為豐富多采。

傣族民歌較難按統一的體載劃分類別,如按不同的演唱場合及應用範圍,則大致可以分這在野外田間演唱者,在集體歌舞活動中演唱者,用於談情說愛者,用於民間風俗性活動中者,用於禮神拜佛者以及用於詠哇情書、詩篇諸類。

屬於在野外田間傳唱的傣族民歌,本民族也慣稱山歌,表現內容十分廣泛。其旋律大都具有壩區山歌悠揚舒緩的特點,卻很少用漫長的引腔、拖腔。流行於不同的地區者常以不同的地名稱呼,如德巨集州即有芒市山歌、盈江山歌、梁河山歌、隴川山歌、瑞麗山歌等區別。在歌舞活動中演唱的傣族民歌,又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系載歌載舞形式,邊跳邊唱,另一類則由歌手領唱,告一段落後,再接以集體舞蹈。前者大都屬於分節歌,按大體相同的旋律反覆演唱,並多節奏鮮明;而後者則因不受舞蹈侷限而即興演唱,並具有較強的宣敘性特徵。

在傣族男女青年愛情生活中,大都有“串姑娘”的傳統,並大都在勞動之餘的夜間進行。這時,歌唱就成了表達愛情的重要手段。這些歌,各地都通稱為情歌或情歌調。有的就是平常在野外唱的山歌。而德巨集州的男青年則擅於 琴等民間樂器,邊彈邊唱,盡情傾訴心的思念和愛幕,這類民歌大都輕聲吟唱,格調纏綿委婉。

在傣族人民各種傳統風習活動或禮神拜佛中,都離不開歌唱。如德巨集州結婚請客即唱“請客調”,金平飲宴時則唱“酒歌”。其他如“跳柳神”以及祭壩神、壩鬼等都有專用的調子。至於“唸經調”、“賧花調”、“淨水調”、“受戒調”等則由佛教的善男信女演唱。

在傣族民歌中,有不少富於朗誦性,以敘事見長。許多傣族長詩,就是由叫做“贊哈”的傣族歌手世代傳唱作品。各地傣族都有這一類的演唱活動,通常統稱這類民歌為敘事唱。這類民歌大都具有口語化並善於適應情節發展和情緒變化的特點。

在傣族著名民歌手中,應首先提到西雙版納州的老“贊哈”康朗甩。他的熱情洋溢的演唱風格,敏捷機智的創作才能,曾多次在賽歌會上戰勝對手,從而被選為全西雙版納最好的歌手。

傣族的文化有哪些?

傣族

一、傣族概述

傣族人口102.5萬(1990年),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孟連、新平等30餘縣市。

傣族有悠久的歷史,自古以來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區。公元前109年,漢武帝開發西南夷,建置益州郡,傣族聚居的地方是益州郡的西南邊疆。公元69年,東漢時期,增設永昌郡,傣族地區屬永昌郡管轄。當時,傣族先民的首領曾多次派遣使者、藝人到東漢王朝的的首都洛陽獻樂表演,贏得了東漢王朝的讚賞與歡迎,被賜予金印、紫綬,其首領被封為“ 漢大都尉”,與東漢王朝建立起政治上的隸屬關係。公元8—13世紀,傣族地區先後隸屬於以彝族、白族為主體建立的雲南南詔蒙氏政權和大理段氏政權。公元12世紀,西雙版納首領叭真憨勢力逐漸強大,統一各部,以景洪為中心建立了“勐泐”地方政權,稱為“景金殿國”。據史料記載,有上百萬人口,曾受過元朝封號,授“虎頭金印”,此後一直同中央王朝保持著從屬關係。元代,傣族地區隸屬雲南行省,實行土司制度。在德巨集、西雙版納等地設定金齒宣撫司、徹裡軍民總管府,負責管轄傣族地區。明代,在這裡設定較小土司區,全面加強土司制度。清代,雖沿襲元明舊制,但在社會經濟更為發展的內地傣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派遣流官進行直接統治。國民黨統治時期,在傣族地區成立縣和設治局,實行民族壓迫政策。

儘管歷代統治者對各族人民群眾進行殘酷的壓迫和盤剝,但是各族人民群眾之間仍進行著友好的交流和往來。傣族在當地較其他少數民族生產技術先進,產品的種類和數量也較多,因此,在壩區逐漸形成各民族交換產品的集鎮。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傣族對居住在山區、半山區的景頗、阿昌、德昂、布朗、哈尼、拉祜、佤、瑤、基諾等族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 藝術、宗教信仰方面都有很深的影響。傣族與漢族人民的交往更是歷史悠久,關係更為密切。早在秦漢以前,中、緬、印之間就有貿易往來,傣族德巨集地區是當時中外聯絡的通道之一。元代以後,大量漢族勞動人民和士兵移住傣族地區墾荒戍邊,和那裡的傣族人民共同勞動生活,互相通婚,各民族和睦相處。

二、傣族的語言文字

傣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分西雙版納方言、德巨集方言和金平方言。傣族的拼音文字來源於梵文字母,各地不盡相同。1954年進行了文字改革,分傣哪文(德巨集)、傣泐文(西雙版納)、傣繃文(瑞麗、耿馬、瀾滄等地)和金平傣文。現通行西雙版納和德巨集兩種傣文。

三、傣族的天文曆法

傣族有自己的傳統曆法。傣語稱“祖臘薩哈”,意即“小歷”。其起源可上溯至周秦之際,現行傣歷則始於明代以前。是一種陰陽合曆。傣歷的年是陽曆年,即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傣歷的月是陰曆月,即以月亮的一個圓缺為週期。一年分12月,單月是30天,雙月是29天。以六月為歲首,它的正月相當於夏曆十月。平年是350或355天,閏年為384天。傣曆始於公元638年。

四、傣族的醫藥衛生

傣醫藥作為一門知識,是傣族科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傣族人民在和疾病的鬥爭中,不斷總結經驗,匯積了豐富的民間藥方,收集了上千種草藥。其中《檔哈雅》(醫藥書),是傣族一部重要的醫學文獻。

據文獻記載:傣族遷到景永時,許多村寨因疫病死亡了很多人,唯獨有一個村子,在景永壩頭,不但沒有人病死,而且個個身強力壯。他們開出了許多田地,生產發展得很快。一天,有個名叫波的牙老人上山摘野果,路過這個村子,看到村裡的人個個都很健康覺得很奇怪,就問村子裡的人:“你們吃些什麼東西,為什麼人人都身強力壯的?”村子裡的人告訴他:“沒有吃別的什麼,只不過剛來的時候大家天天上山採摘......餘下全文>>

蒙古族和壯族的民族樂器 傣族的傳統節日(兩個) 傣族的特色建築和民族樂器 彝族的特色飲食

馬頭琴 潑水節和孔舞節 葫蘆絲 耗牛肉和火盆燒烤

維吾爾族、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傣族、壯族各有什麼民族樂器?如果有可能還希望提朝鮮族回族苗族樂器 10分

建議去百度一下而不是百知。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樂器。

傣族舞《竹舞》的樂器有什麼? 其中有什麼動作?

你好

我只能回答到你的第一個問題...

裡面出現的樂器:象腳鼓,笙,葫蘆絲,小鼓,碰鐘,提琴組,鈸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音樂與作曲技術團隊 燈絲寒

相關問題答案
傣族民族樂器?
傣族民族風俗?
古代苗族傳統樂器?
傣族民族節日風俗?
侗族民族服飾?
漢族民族風俗?
維吾爾族民族風情?
水族民族風俗?
壯族民族特色?
苗族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