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陰曆陽曆之分?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30日

為什麼日曆上有陽曆和陰曆之分呢?

陽曆(solar calender) 曆法的一種。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又稱太陽曆。陽曆的歷年近似等於迴歸年,一年12個月,這個“月”,實際上與朔望月無關。陽曆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根據陽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但在每個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兩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曆就是一種陽曆,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觸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公曆的歷年平均長度與迴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目前通行世界的公曆,是最熟悉的一種陽曆。這部曆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間所創造的文明,是古羅馬人向埃及人學得,並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興起而傳播於世界各地。

贊助廣告

陰曆又叫太陰曆,也就是以月亮的圓缺變化為基本週期而制定的歷法。

世界上現存陰曆的典型代表是伊斯蘭教的陰曆,它的每一個歷月都近似等於朔望月,每個月的任何日期都含有月相意義。歷年為12個月,平年354天,閏年355天,每30年中有11年是閏年,另19年是平年。純粹的陰曆,可以較為精確地反映月相的變化,但無法根據其月份和日期判斷季節,因為它的歷年與迴歸年實際沒有關係。

從世界範圍看,最早人們都是採用陰曆的,這是因為朔望月的週期,比迴歸年的週期易於確定。後來,知道了迴歸年,出於農業生產的需要,多改用陽曆或陰陽曆。現在,只有伊斯蘭教國家在宗教事務上還使用純陰曆。

贊助廣告

為什麼有陽曆和陰曆之分?

陽曆和陰曆的最大的區別是依據和週期的不同: 陽曆為太陽曆,其依據的是地球的繞太陽的運動; 陰曆為月亮歷,其依據的是月亮的繞地球的運動;

中國為什麼有陰曆和陽曆

陰曆全稱“太陰曆”或“純陰曆”。陰曆根據月亮圓缺變化的週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稱月亮為“太陰”,所以稱為“太陰曆”,簡稱“陰曆”。陰曆產生的確切日期已難確定,但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來判斷,陰曆大約在殷代已相當普及。

陰曆的主要特點是:歷月的長短依據天象即月相來確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歷月的平均值大致與朔望月平均長度29。5306日相等。年的長短則只是歷月的整數倍,而與迴歸年無關。因此,陰曆的月份也與四季寒暑無關。陰曆的日期表示著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即新月;十五、十六或十七是滿月,即望;初七、初八是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這對古人憑藉月相判斷日期是很方便的。而月相的變化又是人們最容易看見的天象,因此,各國的歷法大都先有陰曆後有陽曆。但是,由於陰曆與迴歸年無關,因此,就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協調,後來便逐漸被淘汰。現今除了幾個伊斯蘭教國家,因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一種稱為“回曆”的陰曆以外,其他國家已經廢棄不用。

此外,。1912年我國採用“公曆”安排月日後,人們就把公曆稱為“陽曆”,而把同時並存於民間的傳統的“夏曆”通俗地稱之為“陰曆”。

陽曆,亦稱公曆、太陽曆、新曆、西曆,也稱格里高利曆。它是1582年,由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實行的歷法。從這一年後,陽曆代替了公元前42年由羅馬皇帝朱裡·愷撒所實行的“儒略曆”(舊曆)。陽曆是以地球環繞太陽一週的時間算作一年。它的長度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時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由於它不是整數,為了把長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稱為“閏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稱為“平年”。這種曆法在每一萬年中約錯三天,比舊的“儒略曆”每四百年就錯三天。

由於這種曆法是根據地球與太陽距離的位置而定,所以它的“二十四節氣”是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多在每月的6日、21日,下半年多在每月的8日、23日,即使相差也不過一兩天。

西洋曆法是明朝萬曆八年(1580年),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傳進中國的。利瑪竇的“泰西曆法”當屬“儒略曆”。太平天國實行的“天曆”,對中國的陰曆起了革命,它採用了陽曆,但對它也有所改訂。“天曆”中有中國原有的“干支”,也有陽曆的“禮拜”(星期),可謂陰陽合曆。“天曆”在中國曆法上說來,是一個具有革命精神的特殊曆法。辛亥革命後,從1912年元旦起,採用中華民國紀年和陽曆。1949年9月27日,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從此,我國也採用了公元紀年的歷法。

為什麼日期分陽曆和陰曆

中國字陰指月亮(太陰),陽指太陽

因此陰曆=太陰曆=按照月行盈缺週期(30天)為計時根據的歷法

太陽曆=按照日行週期(365天)為及時根據的歷法

我國農曆俗稱陰曆但實際是陰陽合曆,因為它是以陰曆為主,同時新增閏月來矯正陽曆便宜的歷法,而俗稱的陽曆(從西元0000年開始)是太陽曆,當然現在也添加了閏日的矯正方式。

這兩種曆法各有優勢,陰曆(農曆)在農業操作上非常精確,作為農業大國大家用這個最自在,而且古代也全是根據這個來編寫的歷史,當然命相學就更不用說了。 臺灣現在還在延續民國年曆,中國為什麼使用西元計時這個咱就不討論了,感興趣自己查史料。

為什麼要分農曆和陽曆?

陰曆與陽曆陰曆也叫農曆。農曆的一年是354天,是按照月球繞地球一週為一個月計算的。農曆的一年有時是12個月,有時是13個月。有閏月的年份是13個月。

陽曆也叫公曆。陽曆的一年是365天,是按地球繞太陽轉一週為一年計算的。地球繞太陽轉一週的時間是365天5小時多一點。

陽曆(一年365天)比陰曆(一年354天)每年多出11天多,為了避免陽曆的月份與陰曆的月份越拉越大,就用閏月來找補。19年中有7個閏月年。一般是農曆的春節前立春的,第二年不閏月。過了春節立春的,這釘年就有個閏月了。

陽曆的一年中,1、3、5、7、8、10、12月,都是31天,4、6、9、11月,都是30天。2月份一般是28天。2月份4年有一個29天。為什麼多出這一天,是因為陽曆每年是365天5小時多,差不多4年就會多出一天時間。至於那一年的2月是29天,你只要把公元計年的年份除4,沒有餘數的那一年2月就是29天。如2004年,除4,沒有餘數,那這一年的2月肯定是29天,2005、2006、2007除4都有餘數,這三年中的2月肯定是28天。

為什麼陽曆的2月是28天?這是古羅馬在制定日曆時,起初設想月份的單數為31天,雙數為30天。但這樣一年是366天,比365天多出一天,必須從12個月中摳出一天。因為在古羅馬,執行死刑都在2月份,所以都認為這個月不吉利,那就從2月中摳出一天,成了29天。當時一羅馬大帝出生在有30天的8月,比上一任出生在有31天的7月的大帝少一天。他就又從2月份中摳出一天,加到8月份。從此陽曆的2月就成了28天,本應是30天的8月份成了31天。

為什麼有農曆陽曆

比迴歸年短11日或10日多,共1063日,同36個朔望月的1063。但是迴歸年的長度並不是365整日,而是365.242199日,即365日5時48分46秒餘,400陽曆年閏97日,共得146097日,只比400迴歸年的總長度146096。這麼小的數字,一年兩年看不出什麼問題,如果過了100年,三年要多出26個多小時.1008日,調合陰,陰曆每三年19個大月17個小月,進行生產。缺點是曆法月同月亮的運轉規律毫無關係,是一種綜合陰、陽曆優點,這就大體上符合了。這種曆法的優點是地球上的季節固定,只相差約2小時25分9.8秒,即29.530587日,兩個朔望月大約相當於地球自轉59周,所以陰曆規定每個月中一個大月30日,一個小月29日,12個月為一年,共354日。由於兩個朔望月比一大一小兩個陰曆月約長0、月亮的運轉週期的歷法。它既要求曆法月同朔望月基本相符,又要求曆法年同迴歸年基本相符  陽曆

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週期為計算的基礎的,要求曆法年同迴歸年(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基本符合,就會比迴歸年多出約19個小時,400多年多出近75個小時,相當於3個整日多一點.8796日多2小時53分22.5秒,要求曆法月同朔望月(月亮繞地球公轉一週)基本符合。朔望月的長度是29日12小時44分2,5個小月。這樣。陰曆年同地球繞太陽公轉毫無關係。陽曆年365日。由於它的一年只有354日或355日.061日(大約88分鐘),一年要多出8個多小時.242199日。今天一些阿拉伯國家用的回曆,每4年閏1日又比迴歸年多出約0。我國古代的各種曆法和今天使用的農曆,兩月之交又往往滿月當空,所以叫陰陽合曆.1秒了,機械地分為12個月。為了補足這個差數,所以曆法規定每4 年中有一年再另加1日,為366日,叫閏年,實際是閏一日,所以規定每三年中有一年安排7個大月.0078日。即使這樣,同實際還有差距,因為0.242199日不等於1/4日,比迴歸年少了0,即一日多一點。為了補足這個差距、陽曆矛盾的歷法,就是這種陰曆。

農曆(陰陽合曆)

是調和太陽、地球,每月30日或31日(近代的公曆還有29或28日為一個月者,例如每年二月),這種“月”同月亮運轉週期毫不相干,月中之夜可以是天暗星明,對於沿海人民計算潮汐很不方便。我們今天使用的公曆,就是這種陽曆,所以陽曆曆法又補充規定每400年從100個閏日中減去3個閏日。這樣,有時是冰天雪地的寒冬,有時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所以陰曆的新年,冬夏分明,便於人們安排生活。

陰曆

是以月亮繞地球公轉的週期為計算的基礎的。它的要點是定一陽曆年為365日

中國的日曆為什麼有陰曆和陽曆兩種?

曆法就是制定日曆,安排年、月、日的法則。它的任務是:適當的編排出年、月、日的關係,具體決定一個年號的月數和日數,給每一個日子編上一個號碼。

陽曆也就是公曆,它是國際通用的。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做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秒。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一年分做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數積累起來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裡,這一年叫做閏年。所以閏年的二月有29天。

陰曆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曆一年只有354天左右,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差別。

由於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執行,因此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一個折衷的歷,就是所謂陰陽合曆。現在我國還在使用的夏曆(也有人叫它農曆或陰曆),就是這種陰陽合曆。它跟陰曆一樣,也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曆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來調整四季。夏曆約每過二、三年多一個閏月。

怎麼分陰曆陽曆?

陰曆就是日曆上的小字,一般的過年過節時的日自就是陰曆,比如八月十五中秋節我們說的激月十五就是陰曆,相反陽曆就是日曆上的大字,陽曆比陰曆過得快!一般沒什沒節的話很少有人提陰曆的,對了,一般過生日就是陰曆,但有的人過兩個,一個陰曆的一個陽曆的,但先過的是陽曆!應該懂了吧!嘻嘻

陰曆和陽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實行的?為什麼要分陰曆和陽曆?

公曆和農曆不一樣.我國目前使用的有公曆(又叫陽曆)和農曆(又叫陰陽曆)兩種. 公曆.把一年定為365天,比迴歸年短0.2422天,叫做平年.這樣,4年就要相差23小時15分4秒(5小時48分46秒×4),接近一天,把這一天加在2月裡,這一年就是366天,叫做閏年.但這樣一來,每4年又多算了44分56秒,每400年就要多算3天2小時53分20秒(44分56秒×100),所以每400年應少增加3天.為了便於計算,就作了"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規定.

我國目前使用的有公曆(又叫陽曆)和農曆(又叫陰曆)兩種. 我國根據農業生產的需要,使用農曆.農曆一年中有時是12個月,有時是13個月,但13個月中有一個月稱為閏月,如閏七月,閏三月等,不算在正常月序之內.因為12個朔望月為354.3672天(29.5306×12),與迴歸年相差11天,過3年就相差30多天,所以過3年後就加一個閏月來消除這種誤差,這樣這一年就有13個月.我國南北朝時代,天文學家祖沖之發現,如果在19年中插入7個閏月,就和19個迴歸年幾乎相等,這就是19年7閏.這個發現要比古希臘人早160多年.

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為主要依據的叫“陽曆”,以月亮圓缺為主要依據的叫“陰曆”,兩者兼備的叫“陰陽曆

陰曆陽曆怎麼分?

陽曆就是國際上通行的歷法,也叫公曆

而陰曆是中國等一些國家由農業耕作的規律總結出來的歷法,也叫農曆

區分的方法很簡單,日曆上一般都是同時寫出陽曆和陰曆的。寫數字的就是陽曆,比如10月31日。寫漢字的就是陰曆,比如八月初一

陰曆的月份比陽曆的月份晚將近兩個月。比如陽曆戶2月,陰曆是10月左右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有陰曆和陽曆?
為什麼有陰曆陽曆之分?
陰曆為什麼有閏月?
農曆為什麼有閏月?
屬於什麼星座看陽曆?
額頭上為什麼有皺紋?
為什麼有的人會算命?
為什麼有的人有酒窩?
生肖為什麼有龍?
為什麼有的人命運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