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的傳統節日?
塔吉克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塔吉克族的節日盤點
1.迄脫乞迪爾節
“迄脫乞迪爾”是塔吉克語音譯,意為“清除煙塵”,是塔吉克人傳統的民族節日。節期在每年(公曆)3月,具體日期由該族宗教人士選定。節前家家戶戶都把傢什搬到屋外,用麵粉調漿在四壁上刷成美麗的花紋,以示吉祥、清潔。節日當天早晨,先由一小孩牽頭犛牛進屋,給它喂些饢,在它身上撒些麵粉,以此象徵在新的一年裡人畜兩旺。在此之後,人才能進屋並將傢什搬進屋。最後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到各家祝福,人們互相拜訪,互道祝福。女人們一般在自家門口迎客,並向客人左肩灑麵粉以示吉祥。青年們唱歌跳舞,舉行賽馬、摔跤等各種體育活動。
2.燈節
塔吉克語音意合譯。意為“點燈節”。塔吉克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新疆塔什庫爾乾地區。伊斯蘭教歷八月舉行,歷時兩天。節前每家用乾草作燈蕊。製成蠟燭。節日晚上全家團聚,在房中堆積沙土。家人按輩份依次將蠟燭插入沙土中,爾後在蠟燭前祈禱。節後每家門口點、點燃一燈,象徵光明和幸福。次日晚,去家庭草地掃墓。由家長為亡故親屬各插三支蠟燭,然後共進晚餐,節日結束。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蘭教,許村官的互動交流平臺多民族節日皆與宗教有關,傳統的“巴羅提”節即是其中之一。
巴羅提節(燈節)是塔吉克民族的節日,每年齋月前的一個月舉行,共過兩天。節日從第一天的晚上拉開帷幕。由於節日之夜家家都點一種特製燈燭,故稱之為燈節。
節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燈燭和一支特大的燈燭。它是用一種高原上特有的“卡烏日”草草杆做芯,外面裹上棉花,紮成火把狀,蘸上酥油或羊油製成。節日之夜,全家人圍坐在炕上,炕中央擺放著一個沙盤,供插酥油燈之用。
全家坐齊後,家長開始叫每個成員的名字,叫一個答應一個,並在應者面前插一支酥油燈,表示興旺和吉祥。接著,每個人要伸出雙手在酥油燈前烤一下,然後祈禱,願安拉保佑一年平安。儀式結束後,全家人在燈火前共進豐盛的晚餐。餐畢後,戶戶都要把棉花纏在“卡烏日”草上,紮成火把,並塗上酥油,綁在木杆上插到屋頂點著,使家家的屋頂上火光熊熊,耀人眼目。這種燈稱之為“天燈”,據說可以招來吉祥,帶來幸福。“天燈”點燃之後,全家人要肅立在屋前,仰望著“天燈”默默地祈禱,以求平安。與此同時,在自己的房門前還要點火堆驅鬼,孩子們圍繞火堆高興地觀看和跳躍。這一夜家家戶戶火光通明,人們徹夜不眠,通宵達旦地娛樂,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歡樂氣氛。
第二天,開始祭祖活動。人們來到墓地,先給每座墳墓點燃三到五支酥油燈,擺上油饢和熟羊肉等祭品,還要用麩皮、麵粉、酥油等攪拌成“依德”,並把招魂燈插在盤子裡,一家老小跪在墳前向亡靈祈禱,祈求祖先顯靈保佑全家平安,消除災難。儀式結束後,各家在墓地互相交換祭祀的食品,友好地圍坐在一起進食,並互相祝賀節日。
3.肖公巴哈爾節
肖公巴哈爾節(春節)是塔吉克人最古老的傳統節日,它的產生和形成可以追溯到久遠的年代。節日當天的清晨,每家先讓一名男孩牽頭毛驢或一條牛進屋繞行一週,主人給驢喂塊饢,在它背上撒些面,把驢牽出去。然後將挪在室外的所有物品搬回家中。接著,人們在眾人推舉的“肖公”率領一群人去各家拜年的首領)帶領下,去各家拜年。各家還用麵粉做成面牛、面羊和麵犁等,餵給牲畜吃。直系親屬紛紛歡聚一堂。各村還舉行賽馬、刁羊、歌舞等活動。節期一般為兩天。宗教節日就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
4.肉孜節
塔吉克人也過肉孜節,但對這一節日卻並不十分重視。塔吉克人也作肉孜節乃瑪茲,也相互拜節,但卻不封齋。在節日來臨前,人們打掃室內外衛生,炸饊子,做點心,準備節日食品。一般在禮拜後,人們去墓地悼念亡故的親人。節日期間人們準備了十分豐盛的食品,男女老幼身著節日......餘下全文>>
塔吉克都有什麼風俗習慣和傳統節日啊?說詳細具體一點,,,,
巴羅提節:
塔吉克族的傳統節日。因節期在回曆“巴羅提”月(三月份),因此得此名。又稱“巴羅提燈節”。一般在每年回曆三月頭兩天舉行,節期兩天。
古爾邦節、乞脫乞迪爾愛脫(春節),巴羅提節、肉孜節、臺合木茲瓦目脫節(播種節)、茲完爾節(引水節)等。
塔吉克族的節日都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如乞脫乞迪爾愛脫(春節),時間在每年青草就要萌芽的公曆3月。家家大搞衛生清潔工作。一清早,由小孩牽一黃牛到屋內繞行一圈。主人向牛背撒麵粉,喂少許餅後牽出。接著,全家魚貫而入。然後互相幸訪祝賀。婦女們要給來賓的左肩上撒麵粉,以示吉祥。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蘭教,許多民族節日皆與宗教有關,傳統的&quo戶;巴羅提"節即是其中之一。"巴羅提"一般在伊斯蘭曆每年8月的頭兩天舉行。由於節日之夜家家都點一種特製燈燭,故稱之為燈節。
燈節“巴羅提”一般在伊斯蘭曆每年8的頭兩天舉行。由於節日之夜家家都點一種特製燈燭,故稱之為燈節。節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燈燭和一支特大的燈燭。它是用一種高原上特有的“卡烏日”草草杆做芯,外面裹上棉花,紮成火把狀,蘸上酥油或羊油製成。節日之夜,全家人圍坐在炕上,中間擺放著一個供插燈燭用的沙盤。這時,家長按輩份和年齡高低呼叫每個人的名字,叫一個答應一個,並在應者面前插一支點燃的燈燭,以示吉祥,全家人的燈燭都點亮後,各自伸出雙手在自己名下的燈燭上烤一下,再作祈禱,願真主降福保佑平安。儀式結束,闔家大小在燈光下共享豐盛的佳餚。接著,便把家中紮好的那支最大的燈燭火把點燃後插到屋頂上,它被稱為“天燈”。全家人要出來肅立屋前,仰望“天燈”,默默祈頌。與此同時,各家門前要點火堆驅邪。青少年們則在燭光下、火堆前歡歌跳舞,盡情戲耍,徹夜不眠。
風俗禮儀
塔吉克族風情 住戶大多是家長制大家庭。實行一夫一妻制。過去,堂、表親聯姻較普遍,盛行早婚。現在大多執行《婚煙法》的規定。
塔吉克族人熱情好客,講究禮節。其禮節質樸、親切。男子相見,互相握手或互吻手背。婦女相見,長輩吻幼輩的眼或前額,幼輩吻長輩的手心,平輩互吻面頰和嘴脣。男女同輩相見,女方吻男方的手心或握手。子女與父母相見,要吻父母手心,以示敬重。家庭中最熱情的禮節是擁抱。
塔吉克族民風淳樸、敦厚,社會道德高尚,凡到過塔什庫爾乾的人,都會為這裡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民族和睦,社會安定而驚歎不已。在當今社會,它確實堪稱一奇!
由於宗教關係,塔吉克族的飲食方面有一些禁忌。禁食沒有經過宰殺而死亡的動物,禁食豬、馬、驢、熊、狼、狐、狗、貓、兔和旱獺等動物的肉,以及一切動物的血。忌看羊產羔。交談時忌脫帽。
他們對糧食和食鹽特別珍惜,對用腳踩食鹽和食品的人,被認為是罪人。見到鹽和食品落在地上,要揀起來放在高處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
他們對牲畜特別愛惜,禁止用腳踢或棒打羊、牛等牲畜,不得騎馬穿過羊群或接近羊圈,並忌諱羊在產羔時去觀看。每逢星期三、星期日不出售牲畜,這兩日也不償還別人的債務,所以這兩天他們也不去討債,別人也不來買畜或還債。
如果騎馬到塔吉克族人家作客,不能在門口下馬,更忌諱快馬到門口下馬,這意味著報喪或有其它什麼不吉利的訊息。應慢步繞到氈房後面下馬。
中國少數民族節日的塔吉克族
節日分傳統節日和宗教節日兩大類。迄脫乞迪爾節是他們的傳統節日,每年三月舉行。宗教節日就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塔吉克族不封齋,所以開齋節不如其他兩個宗教節日熱鬧。該族最隆重的宗教節日是巴羅提節,亦稱燈節,每年齋月前兩個月舉行。
各民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節日
民族 主要節日 時間 民族 主要節日 時間
阿昌族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潑水節 農曆四月十五日
會街節 農曆九月初十 東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潑水節 農曆二月二十九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撒神 農曆七月初一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嘗新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 侗族
蘆壟節 農曆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農曆三月十五日 侗年 農曆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鬥牛節 農曆二月
漁潭會 農曆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農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曆十月中下旬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曆三、四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鄂倫春族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朗族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鄂溫克族
米闊魯節 農曆五月二十二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農曆十二月
潑火節 農曆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燈杆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農曆六月初六 仡佬節 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曆六、七月
四月八 農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朝鮮族
元日 農曆正月初一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節 農曆正月初五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寒食節 農曆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穫節 農曆九月
哈尼族
十月節 農曆十月初一 澡塘節 農曆正月初三
六月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過年節 農曆正月初一
哈薩克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刀杆節 農曆二月初八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旭獨龍節 藏曆二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隆德節 藏曆四月
赫哲族
赫哲年 農曆正月初一 滿族
頒金節 陰曆十一月十三日
回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廟會 農曆四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景頗族
目腦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克爾克孜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基諾族
打鐵節 農曆一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京族
哈節 農曆六月初十 諾勞孜 農曆正月初一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餘下全文>>
各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我國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絡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聲)族
主要節日有闊時節、火把......餘下全文>>
民族那些傳統節日
我國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絡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聲)族
主要節日有闊時節、火把......餘下全文>>
穆斯林的傳統節日
伊斯蘭教主要節日之一。阿拉伯語“爾德·菲圖爾”的意譯。波斯語稱“肉孜節”。與“宰牲節”、“聖紀”並稱為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開齋節是中國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等少數民族的盛大節日。中國通用漢語的穆斯林視開齋節為盛大節日。時間是伊斯蘭教歷十月一日。是日早晨沐浴盛裝,喜氣洋洋地赴寺參加會禮,並按規定交納開齋捐,藉以完善全月齋功,賙濟貧窮,共度佳節。會禮結束時,互道“色蘭”,表示節日祝賀,並依禮俗宴請賓客,互贈節日食品。穆斯林有的在家誦讀《古蘭經》,祈求真主賜福;有的遊墳誦經,悼念亡人。新疆地區突厥語系及其他語種的各民族穆斯林稱此節為“小爾德”。此間除舉行上述儀式外,還依照民族習俗歡歌載舞,以示慶賀。 (1)衣淨。禮拜時必須穿乾淨的衣服。(2)水淨。用潔淨無染的水作大淨和小淨。(3)處所淨。禮拜的地方必須是乾淨的。(4)舉意。禮拜者要在心中立下意願。(5)認時。禮拜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6)朝向正。禮拜的朝向是麥加,在中國是西向。 每一個禮拜動作又有六項儀則,稱為“六儀”,或稱“拜內六件天命”。“六儀”是“抬手、端正、誦經、鞠躬、叩頭、跪坐”等。由於教派、教法學派的不同,在禮拜的某些細節上也有差異。禮拜使穆斯林身心同時受鍛鍊,對修身養性、保持心靈純潔、提高思想和認識境界,具有積極意義。1935年底大公報記者範長江,曾在西寧參觀回民“開齋節”。當時,北風凜冽,寒風刺骨,而會禮的回民都席地而坐,靜聽宣講,沒有絲毫浮動現象,上萬人自動排班,有條不紊,行列整齊,動作一致,沒一人喧譁早退。他在所著《中國西北角》一書中寫道:“回民真是一個守紀律,服從領導,萬眾一心的好民族”
五十六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40分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彝族
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習俗: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二月初八,習俗: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青年男女盛裝跳“左腳舞”
密枝節:二月初八,習俗:祭龍樹、野餐
祭龍節:二月初八,習俗:跳蘆笙舞
賽衣節:三月二十八日習俗:賽衣
三月會:三月二十八,習俗:趕集、跳舞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日,習俗: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本主節:日期不一,習俗:供奉“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頭、歌舞、遊樂、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七月末八月初三天,習俗:彈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節:一月三日,習俗: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杆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五月十五日,習俗: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節期不定,習俗: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三月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朵節:二月初八,習俗: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對歌
摩梭人
朝山節:七月二十五日,習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交阿夏
景頗族
目腦縱歌:一月十五日,習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會:藏曆除夕,習俗:跳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炊、宴客、賽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莊舞、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曆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晒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採花節,習俗:採花獻佛
送龍節:公曆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習俗:祭祖、對歌、盪鞦韆、宴請
阿瑪突:二月屬龍日,習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龍日,習俗:嘗新、祭天、祭親奠
苦扎扎:六月,習俗:對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習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節:二月二日,習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節:三月第一個屬牛日,習俗:祭母、唱思母歌
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僳僳族
刀杆節:二月八日,習俗:上刀山、跳嘎
賽歌會:臘月或正月上旬,習俗:賽歌、沐浴
澡堂會:春節,習俗:沐浴、交友
回族
開齋節:回曆十月一,習俗:禮拜、贈“油香”等
古爾邦節:回十二月,習俗:團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蘆節:十月,習俗:跳蘆笙舞、物資交流、
擴拾節:正月初一,習俗:接新水、跳蘆笙舞、狩獵
祭太陽神:立夏日,習俗:敬獻神靈、祈禱年豐
佤族
拉木鼓節:臘月,習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瑤族
盤王節:五月二十九日,習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轉山會:五月五日,習俗:轉山、歌舞、鳴槍
阿昌族
會街:九月十五日,習俗:耍青龍、白象、跳象腳鼓舞
基諾族
祭大:三月,習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節: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習俗:銅鼓舞、對歌尋偶
獨龍族
卡雀哇:臘月,習俗:剽牛、祭天、跳鍋莊、互邀作客
愛伲族
耶苦扎:六月,習俗:打鞦韆、跳舞、聚餐
怒族
鮮花節:三月十五日,習俗:採集鮮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臘月二十九日,習俗:射箭、打石頭靶、歌卜(猜唱)、盪鞦韆、舞蹈等[3]。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餘下全文>>
塔吉克族裡有沒有花帽節日
塔吉克族的傳統節日
1.迄脫乞迪爾節
“迄脫乞迪爾”是塔吉克語音譯,意為“清除煙塵”,是塔吉克人傳統的民族節日。節期在每年(公曆)3月,具體日期由該族宗教人士選定。節前家家戶戶都把傢什搬到屋外,用麵粉調漿在四壁上刷成美麗的花紋,以示吉祥、清潔。節日當天早晨,先由一小孩牽頭犛牛進屋,給它喂些饢,在它身上撒些麵粉,以此象徵在新的一年裡人畜兩旺。在此之後,人才能進屋並將傢什搬進屋。最後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到各家祝福,人們互相拜訪,互道祝福。女人們一般在自家門口迎客,並向客人左肩灑麵粉以示吉祥。青年們唱歌跳舞,舉行賽馬、摔跤等各種體育活動。
2.燈節
塔吉克語音意合譯。意為“點燈節”。塔吉克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新疆塔什庫爾乾地區。伊斯蘭教歷八月舉行,歷時兩天。節前每家用乾草作燈蕊。製成蠟燭。節日晚上全家團聚,在房中堆積沙土。家人按輩份依次將蠟燭插入沙土中,爾後在蠟燭前祈禱。節後每家門口點、點燃一燈,象徵光明和幸福。次日晚,去家庭草地掃墓。由家長為亡故親屬各插三支蠟燭,然後共進晚餐,節日結束。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蘭教,許村官的互動交流平臺多民族節日皆與宗教有關,傳統的“巴羅提”節即是其中之一。
巴羅提節(燈節)是塔吉克民族的節日,每年齋月前的一個月舉行,共過兩天。節日從第一天的晚上拉開帷幕。由於節日之夜家家都點一種特製燈燭,故稱之為燈節。
節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燈燭和一支特大的燈燭。它是用一種高原上特有的“卡烏日”草草杆做芯,外面裹上棉花,紮成火把狀,蘸上酥油或羊油製成。節日之夜,全家人圍坐在炕上,炕中央擺放著一個沙盤,供插酥油燈之用。
全家坐齊後,家長開始叫每個成員的名字,叫一個答應一個,並在應者面前插一支酥油燈,表示興旺和吉祥。接著,每個人要伸出雙手在酥油燈前烤一下,然後祈禱,願安拉保佑一年平安。儀式結束後,全家人在燈火前共進豐盛的晚餐。餐畢後,戶戶都要把棉花纏在“卡烏日”草上,紮成火把,並塗上酥油,綁在木杆上插到屋頂點著,使家家的屋頂上火光熊熊,耀人眼目。這種燈稱之為“天燈”,據說可以招來吉祥,帶來幸福。“天燈”點燃之後,全家人要肅立在屋前,仰望著“天燈”默默地祈禱,以求平安。與此同時,在自己的房門前還要點火堆驅鬼,孩子們圍繞火堆高興地觀看和跳躍。這一夜家家戶戶火光通明,人們徹夜不眠,通宵達旦地娛樂,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歡樂氣氛。
第二天,開始祭祖活動。人們來到墓地,先給每座墳墓點燃三到五支酥油燈,擺上油饢和熟羊肉等祭品,還要用麩皮、麵粉、酥油等攪拌成“依德”,並把招魂燈插在盤子裡,一家老小跪在墳前向亡靈祈禱,祈求祖先顯靈保佑全家平安,消除災難。儀式結束後,各家在墓地互相交換祭祀的食品,友好地圍坐在一起進食,並互相祝賀節日。
3.肖公巴哈爾節
肖公巴哈爾節(春節)是塔吉克人最古老的傳統節日,它的產生和形成可以追溯到久遠的年代。節日當天的清晨,每家先讓一名男孩牽頭毛驢或一條牛進屋繞行一週,主人給驢喂塊饢,在它背上撒些面,把驢牽出去。然後將挪在室外的所有物品搬回家中。接著,人們在眾人推舉的“肖公”率領一群人去各家拜年的首領)帶領下,去各家拜年。各家還用麵粉做成面牛、面羊和麵犁等,餵給牲畜吃。直系親屬紛紛歡聚一堂。各村還舉行賽馬、刁羊、歌舞等活動。節期一般為兩天。宗教節日就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
4.肉孜節
塔吉克人也過肉孜節,但對這一節日卻並不十分重視。塔吉克人也作肉孜節乃瑪茲,也相互拜節,但卻不封齋。在節日來臨前,人們打掃室內外衛生,炸饊子,做點心,準備節日食品。一般在禮拜後,人們去墓地悼念亡故的親人。節日期間人們準備了十分豐盛的食......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