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特色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7日

蒙古族著名節日是什麼

蒙古族的獨特節日是什麼

蒙古族的節日比較多,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中元節、那達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紀念節等。

一、那達慕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質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遊戲。“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大會召開前,男女老少乘車騎馬,穿著節日的盛裝,不顧路途遙遠,都來參加比賽和參觀。大會第一項一般是摔跤比賽,摔跤手腳登高筒馬靴,下身穿寬大的綢緞摔跤褲,上身穿“昭/得/格”(一種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頸上圍有五彩繽紛的飾物“江/戈”,仿古代騎士跨著大步,繞場一週。賽馬也是大會上重要的活動之一。比賽開始,騎手們一字排開,個個扎著彩色腰帶,頭纏彩巾,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賽馬的起點和終點插著各種鮮豔的彩旗,只等號角長鳴,騎手們便紛紛飛身上鞍,揚鞭策馬,一時紅巾飛舞,如箭/矢/齊/發。先到達終點者,成為草原上最受人讚譽的健兒。射箭比賽也吸引著眾多牧民。技藝高超者可百發百中,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那達慕”大會又是農牧物資交易會。除了工業和農副產品外,還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飲食,如牛羊肉及其薰乾製品、乳酪、奶幹、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贊助廣告

二、馬奶節

蒙古族傳統節日,以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鄂爾多斯的部分牧區。通常在農曆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天。為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準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手扒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活動、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等。據傳,那達慕盛會即源於此。

三、燃/燈/節

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額/敏/縣多數蒙古族已不過燃/燈/節;烏蘇市蒙古族在燃/燈節的一天多不燃/燈,代之以各種娛樂形式。娛樂活動蒙古族傳統的娛樂活動有賽馬、賽駱駝、摔跤、射箭射擊、拔河、民間歌手彈唱,馬頭琴演奏《江格爾》演唱、民間舞蹈。土爾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獨舞、男女對舞,還有隨歌伴舞,舞姿飄逸豪放,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贊助廣告

四、過年

古代蒙古人把農曆春節"希/恩/吉/爾",即新年。也有稱"白 節"或"白月"的,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關於蒙古族春節的 來歷說法不一,一是據五/世/達/賴《黑白算答問》一書所說:"成吉 思汗於公元1227年,取西夏國都,盛筵慶功,並以此為蒙歷歲 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見稱"。星宿月是農曆12月16日到1月15 日,這與農曆前後相差一個月。而鄂爾多斯地區延續下來的蒙古 歷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數記月。以此看,蒙古歷歲首當是農 歷四月。據史書記載,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漢族歷演算法,因 此,蒙古族白月與漢族春節正月相符。這就是蒙古族過"春節"的 由來。 接近年底,無論農區還是牧區,家家戶戶都要立起燈籠竿。 到年三十,要清掃庭院,搞好室內衛生。佛前要設一小小祭壇,把 煮好的大塊......餘下全文>>

蒙古族的特色節日是什麼

那達慕大會,每年都舉行一次!摔跤,賽馬,射箭比賽!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有“白節”、祭敖包、那達慕、草原上勇敢者的遊戲:打鬃節等。

蒙古族民間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節”,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與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魯班節

是雲南省通海縣西城的一帶蒙古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四月初二舉行,為期一天。

燃燈節

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

蒙古族人民有哪些特殊的節日?

蒙古族節日主要是春節、祭俄博、那達慕大會、十月二十五日燈節、成吉思汗紀念日和魯班節。

大年(漢族人的春節)是青海蒙古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節前男子出外置辦年貨,婦女則準備食物,家家一片忙碌。這時如果誰家有困難,鄰近的人們都去相助,決不坐視。年三十,人必須回家,換上新衣,祭天敬地,然後閤家歡聚,吃手抓羊肉、飲酒,吃餃子。初一大早,男女盛裝,男子先要到父母家和鄰近年紀最高的人家裡拜年,後挨家拜年問好。小輩給長輩拜年,要叩頭並獻哈達,長者接哈達,將哈達轉個個回贈,接受時必須將哈達觸額,然後起立。平輩則手執哈達,相互祝賀。初二居家不外出。初三起,男女老少相互拜年,請友鄰民吃“年茶”。敬客用奶茶、酒和油炸餅、糕點、燴菜、餃子等,不吃手抓肉。如客人飯飽或有意推辭,不遞還飯碗時,主人用勺子盛飯敬上。這叫勺子飯,客人到這時候,只好將碗送出。年輕人或平輩如此相戲,饒有興味。草原上的大年,直到正月十五始止。

“祭俄博”,一般都在七月中旬。它是蒙古族牧民一年一度的草原盛會。會上,除了請活佛、喇嘛唸經,祭祀山神,祈禱人畜平安外,還要進行騫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等娛樂活動。過去,青海湖一帶的蒙古族還要舉行盛大的“祭海”活動,屆時,要將三牲(整牛、羊、豬)供在桌上,然後宣讀祭文。禮畢後,大家爭相搶割獻祭的牛羊肉,以先得、多得為吉祥,謂之“搶宴”。會上還舉行跑馬、射擊等比賽。

那達慕大會

蒙古族群眾把舉行“那達慕”大會的日子看作是盛大節日,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傳統的那達慕大會,時間一般在牲畜肥壯的秋天。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遊戲。

這一天,蒙古族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盛裝,乘車騎馬,參加或觀賞賽馬、摔跤、射箭、歌舞等活動。遼寧的蒙古族,平日穿著同漢族一樣,都是制服和便服,待到“那達慕”或其他節日時,則著蒙古族長袍。龔們愛好紅、黃、藍顏色的裝束,肩領、前襟鑲上五色彩條,腰間繫條紅綠綢布腰帶,腳上穿上高統靴。腰帶上通常掛著帶鞘的刀、鼻菸盒和火鐮。“那達慕”大會上表演富有民族風格的歌舞。蒙古族能歌善舞,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被譽為“民歌之鄉”,歌手數以百計,能編能唱。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好來寶、笑喀(相聲)、岱日勒其(對口唱)、馬頭琴演奏和馬刀舞、盅碗舞等等,一直傳承不衰。“那達慕”大會又是農牧物資交易會。除了工業和農副產品外,還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飲食,如牛羊肉及其薰乾製品、乳酪、奶幹、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人們還可在茶攤、飯館喝到酥油奶茶,吃到“全羊”佳餚。平日,居住在遼寧的蒙古族的食品以糧食、蔬菜為主,只有在“那達慕”這樣的節日,才能吃到蒙古族的豐富傳統菜餚。

蒙古族成吉思汗紀念日

成吉思汗是一位偉大的傳奇人物,關於他的逝世、葬地、靈柩的遷移也有許多歷史記載和傳說。儘管由於祕葬,今天的成吉思汗陵未必就是真正安放這位偉人的地方,但幾百來,蒙古人仍把它當作自己聖主的長眠之地。每逢農曆三月十七日,蒙古族眾多的拜謁者便懷著虔誠的心情,不辭辛苦地長途跋涉而來。他們來到成吉思汗陵,站在這位偉人高大的雕像前,獻上澍白的哈 明亮的蠟燭 芬芳的香炷 乳黃的酥油 醇香的馬奶酒等祭品,追憶他的雄才偉略,寄託對他的無盡的思念。這時候,整個陵園香菸繚繞,弭漫著濃郁的節日氣氛。成吉思汗陵是蒙古人心中的聖地,每年的紀念活動也格外隆重。

魯班節,是雲南省通海縣西城的一帶蒙古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四月初二舉行,為期一天。 居住在這裡的蒙古族人民從其他兄弟民族那裡學會了建築 技術。他們修建的房屋,不僅造型別致、美觀,而且經久耐 用,頗受......餘下全文>>

蒙古族的節日風俗是什麼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祭敖包也算是一個。敖包是蒙古語,意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把活動之一。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杆,杆頭上繫著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石;在敖包旁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乳酪等等。祭把時,在古代,由薩滿教巫師擊鼓唸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焚香點火,頌詞唸經。牧民們都圍繞著敖包,從左向右轉三遭,求神降福。蒙古族牧民沿襲祖先的原始宗教信仰,以為山的高大雄偉,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高山又是幻想中神靈居住的地方。因而便以祭敖包的形式來表達對高山的崇拜,對神靈的祈禱。蒙古族的傳統祭祀活動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動,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現形式之一。錫林郭勒盟是祭敖包歷史遺存儲存較為完整的地區。

禮儀風俗:

蒙古民族對來客,不論是熟人還是陌生人,一見面總是熱情問候:“他賽音百努。”(安好),隨後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請客人進蒙古包,全家老少圍著客人坐下,問長問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後,慷慨大方的主人總是把香甜的黃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乳酪以及獨具草原風味的“手扒肉”一一擺在客人面前,請客人痛飲飽餐。主人若對客人表示特別敬意,常把奶壺、酒壺託在哈達上端出來,有時還唱一些表示歡迎和友好的歌曲來勸酒,客人接杯暢飲,主人就格外高興。遇到宴會請特別尊貴的客人或祭典,常擺整羊席。蒙古族叫它“烏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當客人告別的時候,常常是舉家相送,指明去路,並一再說“白乙日太!”白乙日太烏查熱亞(希望我們愉快地再見),“阿木日、賽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獻哈達:哈達是藏語音譯。常在迎送、饋贈、敬神、拜年以及喜慶時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賀。這種禮節由來已久。據《馬柯·波羅遊記》中所寫, 蒙古族“過年過節時都互相用金銀玉石做的禮品同白色綢布一起捧獻”。

遞鼻菸壺:是蒙古民族古老的習俗,在蒙古包裡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個精緻象個瓷瓶樣的小壺,敬給客人嗅,這就是裝著鼻菸的鼻菸壺。遞鼻菸壺也有一定的規矩。如果是同輩相見,要用右手遞壺,互相交換,或雙手略舉,鞠躬互換,然後各自倒出一點鼻菸,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聞煙味,品完再互換。如果是長輩和晚輩相見,要微欠身,用右手遞壺,下輩脆足,用兩手接過,各舉起聞嗅,然後再互換。

在蒙古民族的習慣中,騎馬、坐車到牧民家作客。接近蒙古包時,就要輕騎慢行的,以免驚動畜群,在進蒙古包以前馬鞭和馬棒要放在門外,如帶入包內,則被看作對主人的不尊敬。出蒙古包後,不要立即上車、上馬,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車上馬。在包裡作客,主人躬身端奶茶,客人應欠身雙手去接。包內西北角為供佛的地方,睡覺時腳不能伸向西北角。不宜用菸袋或手指人頭。鍋灶不許用腳踩碰,不能在火上烤腳,否則等於侮辱灶神。蒙古包內,若有了病人,便在包門的左側縛一條繩子,把繩子的頭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來訪者就不應進門。

歲時風俗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節日要算過年,一般進入臘月十五,人們就著手作過年的準備工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全家人或親友聚在一起飲食娛樂送火神。

從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過大年最歡樂的幾天。大年三十夜幕降臨後,人們便聚集在最年長者家中,開始除夕“乃日”(宴......餘下全文>>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有哪些?

交通習慣

蒙古人的傳統交通運輸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車輛兩種。役畜以馬和駱駝為主,車輛為勒勒車。

牧馬

蒙古人有馬背民族之稱。古代時期童叟均以馬代步。馬不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蒙古人熟識馬性,通常採用粗放式牧馬。蒙古馬分幾大系列,有烏珠穆沁馬、上都河馬、烏審馬、三河馬、科爾沁馬等等。[23]

忽必烈出獵圖[23]

內蒙古草原遼闊,牧草豐茂,很適宜養馬。馬好運動故食量大,胃小消化快邊食邊排便,一天多數時間都要不停地吃草。夏季天熱蚊蟲多,馬在白天躲蚊蟲、避酷暑,所以主要在夜間吃草抓膘。[23]

蒙古人自幼就在馬背上成長,馬就是蒙古人的搖籃。蒙古人認為,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善解人意的牲畜。蒙古馬性子烈、慓悍,對主人卻十分忠誠。蒙古人視馬為牧人的朋友,馬以頭為尊貴,蒙古人嚴禁打馬頭,不準辱罵馬,不準兩個人騎一匹馬,秋天抓膘期不準騎馬狂奔讓馬出汗。馬倌、騎手要隨身攜帶刮馬汗板、馬刷子,隨時為騎乘的馬刷洗身子、刮除馬汗,為馬舒筋活血、放鬆肌肉、消除疲勞,同時,這也是主人與馬親近、增強感情的途徑。[23]

馬已深深地融入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之中。蒙古人以馬為主題的讚美詩、寓言故事、警句格言、民間傳說、民歌、音樂、美術、雕塑、數之不盡。蒙古人還有許多與馬有關的節日,如:賽馬節、馬駒節、馬奶節、神馬節等。鄂爾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奉養著一匹成吉思汗的神馬溫都根查乾和兩匹成吉思汗的白駿馬。[23]

近現代時期,中國的蒙古馬無論在都市還是在牧區,都逐漸失去了生產生活、騎馭的作用,蒙古馬的數量也在迅速減少。蒙古人意識到蒙古馬已越來越少,社會上有識之士也開始建立各種有關蒙古馬的組織,研究蒙古馬、搶救蒙古馬的工作正在內蒙古草原上開展起來。[23]

駱駝

駱駝,性情溫順,易馴服,耐飢渴,耐寒暑,善跋涉,能負重。既產乳、肉、絨毛,又可役用,一身兼有四種用途,是其它家畜所不及的。內蒙古西部地區駱駝很多,蒙古語稱它為“特莫”,是牧民們不可缺少的交通運輸工具。可騎乘、可載貨。它身高二三米,腿很長,邁一步可達一米多遠,能日行一二百華里。長途跋涉經久不衰,而且負重力相當大。能載二百公斤貨物,相當於一匹駿馬和兩頭犍牛的負重量。自古就有“沙漠之舟”的美譽,是沙漠地區的貨運主力。在內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帶,一隊隊駱駝常常在這裡負重遠行。勘探隊考查沙漠,治沙隊綠化沙漠,旅遊隊遨遊沙漠,只有駱駝才是他們忠貞不渝的夥伴。

勒勒車

勒勒車

勒勒車,古稱“轆轤車”、“羅羅車”、“牛牛車”等,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運輸工具。這種車車身小,但雙輪高大,直徑一般均在一米五六左右。可完全用樺木或榆木製成,不用鐵件,結構簡單,易於製造和修理。整個車一般分下腳和上腳兩部分。下腳由車輪、車輻、車軸組成。車輪的製造一般是先用硬木削刻12付車輞,將12付車輞連結固定在一起便形成圓形車輪,支撐車輪的車輻條一般有36根左右。上腳由兩根車轅和10條車撐構成。車轅長約4米左右,中間用10條車撐固定即可。一輛勒勒自重約一百斤左右,可載貨五六百斤至千餘斤。

傳統節日

春節

中國蒙古族和漢族一樣,以春節為上節。他們過春節,非常隆重。年前殺豬宰羊,買糖打酒,做各種奶食品。新年要打掃房屋,貼年畫,放鞭炮,燒香,穿新衣服,互相拜年,獻哈達,送禮品,也集體組織文娛體育活動。有的農區在元宵節還要表演玩燈、打鞦韆、踩高蹺等節目。[24]

敖包節

額爾敦十三敖包

是蒙古族人民的隆重節日。它來源於藏族。藏族人民常在石頭上刻上六字真言,放在山野,過往行人朝這裡扔石塊,或堆成石臺,漸漸高大起來,上面插上......餘下全文>>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蒙古族的節日很多,有春節(白月)、那達慕、馬奶節、祭敖包節、祭成吉思汗陵等。其中的春節和那達慕大會最為隆重。

什麼是蒙古族傳統的盛大節日

“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Nair)”,“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敖包節是蒙古族的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節日,每年七八月份,蒙古人常常歡聚一起,歡度此節日。

誰知道 蒙古族 傳統節日

那達慕大會是內蒙、甘肅、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在每年七、八月這一水草豐茂、牲畜肥壯、秋高氣爽的黃金季節舉行。 那達慕,蒙語是“娛樂”或“遊戲”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適應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那達慕大會有著悠久的歷史。過去時那達慕大會期間要進行大規模祭祀活動,喇嘛們要焚香點燈,唸經頌佛,祈求神靈保佑,消災消難。現在,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專案,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專案。此外,那達慕大會上還有武術、馬球、騎馬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參加馬競走的馬,必須受過特殊訓練,四腳不能同時離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 夜幕降臨,草原上飄蕩著悠揚激昂的馬頭琴聲,篝火旁男女青年輕歌曼舞,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歡快之中。

Outside of Inner Mongolia, Gansu, Qinghai, Xinjiang, the Mongolian People's annual traditional festival, the annual 7, in August foothills of the water, fat and livestock, the golden autumn season. The Chief of Army Staff, is the angel of "entertainment" or "game" means. It is the life of the Mongolian people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s to adapt the Mongolian people's living needs of the. Festival has a long history. During the past Festival to conduct large-scale ritual activities, a monk had to light incense and light lamps, everything Chung Buddha, pray for the grace of God, disaster Consumers difficult. Now, the Festival is the main content of wrestling, horse racing, archery, game Bururi, sets a horse, Mongolian chess under such traditional items, in some areas there are athletics, tug-of-war, volleyball, basketball and other sports events. In addition, there are Wushu Festival, polo, horse riding, archery, Horse chopped 1988, the walking horse, Horse movement skills, motorbikes and other brilliant performance. Ma attended the walking horse, must have und......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蒙古族的特色節日?
蒙古族的重要節日?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是?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時間?
高山族的特色節日?
蒙古族的特色?
土家族的特色節日?
蒙古族的主要節日?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圖片?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