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馬年紀?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6日

諸葛亮多大年紀出山的

答:27歲

諸葛亮年譜

年號 公元 年齡 生平及事蹟

光和4年 181 1歲 諸葛亮誕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

中平6年 189 9歲 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 12歲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去世。

興平元年 194 14歲 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玄收養, 其兄諸葛瑾同繼母赴江東。

初平2年 195 15歲 諸葛亮叔父諸葛玄任豫章太守, 他及弟妹隨叔父赴豫章(現南昌)。

建安2年 197 17歲 諸葛玄病故。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陽。

建安4年 199 19歲 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贊助廣告

建安12年 207 27歲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 即著名的“草廬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

建安13年 208 28歲 諸葛亮說服孫權與劉備結盟,參與赤壁之戰獲勝。

建安14年 209 29歲 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

建安16年 211 31歲 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

建安19年 214 34歲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率兵與劉備會師。劉備進成都,掌管巴蜀。諸葛亮任蜀軍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兼任大司馬府事。

建安20年 215 35歲 諸葛亮整頓巴蜀內政。

建安23年 218 36歲 諸葛亮留守巴蜀,籌集軍糧,供應在漢中作戰的劉備。

贊助廣告

蜀章武元年 221 41歲 劉備登基,建立蜀國。諸葛亮任丞相。

蜀建興元年 223 43歲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 劉禪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蜀建興2年 224 44歲 諸葛亮調整巴蜀內政,穩定因劉備戰敗而混亂的人心。

蜀建興3年 225 45歲 諸葛亮率軍南征,穩定南部四郡。

蜀建興4年 226 46歲 諸葛亮準備興師討魏。

蜀建興5年 227 47歲 諸葛亮向後主劉禪績交《出師表》進行北伐。

蜀建興6年 228 48歲 北伐失街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蜀建興7年 229 49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恢復丞相職位。

蜀建興8年 230 50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興9年 231 51歲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馬懿,大敗魏將張郃。

蜀建興11年 233 53歲 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蜀建興12年 234 54歲 諸葛亮於再次北伐中病故於五丈原。

劉禪真的昏庸無能嗎?

不傻,而且很厲害!

首先是制度,在諸葛亮死後,他馬上廢除丞相制度,讓費禕當尚書令和大將軍,以蔣琬為大司馬,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蔣琬以管政務為主,兼管軍事;費禕以管軍事為主,兼管政務,軍政及內政大權不再同一人一把抓。後來蔣琬病死,劉禪乾脆自攝國政,直接執掌大權19年,如果不是因為諸葛亮執政的時候六次出兵伐魏都、姜維九次出兵北上,都徒勞無功,消耗國力的話,沒人敢說蜀漢偏安能維持多久,也許三國鼎立的局面會多持續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接著是拉攏人心。曹爽與司馬懿爭權被殺後,夏侯霸害怕受到株連而入蜀,劉禪親自出迎。夏侯霸的父親夏侯淵為老將黃忠所殺,劉禪安撫前來投降的夏侯霸時,說:“你父親的遇害,非我先人所為。”一語帶過之後,套近乎說:“我的兒子還是你外甥哩!”原來,劉禪之妻乃張飛女,而張飛之妻又為夏侯淵的從妹,所以劉禪才這麼說。之後,劉禪對夏侯霸“厚加爵寵”。劉禪對夏侯霸的這一套懷柔拉攏的手段,即使其父劉備在世,大概也不過如此。

還有別人對他的評價。劉備給後主的遺詔提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

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諸葛亮和劉備是什麼人,這不用多說了,他們說行的人,難道會差嗎?

對了,還有易中天先生說的,劉璋不戰而降投降劉備就是對了?劉禪不戰而降投降司馬昭就是錯的了?

所以,我認為劉禪不傻,而且很聰明。

“識時務者為俊傑!”

歷史上漢武帝劉徹共有幾位皇后,都分別是誰

西漢武帝劉徹有兩位皇后,分別是孝武陳皇后和孝武衛皇后。

以下為史籍記載:

孝武陳皇后,長公主嫖女也。曾祖父陳嬰與項羽俱起,後歸漢,為堂邑侯。傳子至孫午,午尚長公主,生女。

初,武帝得立為太子,長主有力,取主女為妃。及帝即位,立為皇后,擅寵驕貴,十餘年而無子,聞衛子夫得幸,幾死者數焉。上愈怒。後又挾婦人媚道,頗覺。元光五年,上遂窮治之,女子楚服等坐為皇后巫蠱祠祭祝詛,大逆無道,相連及誅者三百餘人,楚服梟首於市。使有司賜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

明年,堂邑侯午薨,主男須嗣侯。主寡居,私近董偃。十餘年,主薨。須坐淫亂,兄弟爭財,當死,自殺,國除。後數年,廢后乃薨,葬霸陵郎官亭東。《漢書 陳皇后傳》

孝武衛皇后字子夫,生微也。其家號曰衛氏,出平陽侯邑。子夫為平陽主謳者,武帝即位,數年無子。平陽主求良家女十餘人,飾置家。帝祓霸上,還過平陽主。主見所偫美人,帝不說。既飲,謳者進,帝獨說子夫。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軒中,得幸。還坐歡甚,賜平陽主金千斤。主因奏子夫送入宮。子夫上車,主拊其背曰:“行矣!強飯勉之。即貴,願無相忘!”入宮歲餘,不復幸。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斥出之,子夫得見,涕泣請出。上憐之,復幸。遂有身,尊寵。召其兄衛長君、弟青侍中。而子夫生三女,元朔元年生男據,遂立為皇后。

先是,衛長君死,乃以青為將軍,擊匈奴有功,封長平侯。青三子在襁褓中,皆為列侯。及皇后姊子霍去病亦以軍功為冠軍侯,至大司馬票騎將軍。青為大司馬大將軍。衛氏支屬侯者五人。青還,尚平陽主。

皇后立七年,而男立為太子。後色衰,趙之王夫人、中山李夫人有寵,皆蚤卒。後有尹婕妤、鉤弋夫人更幸。衛後立三十八年,遭巫蠱事起,江充為奸,太子懼不能自明,遂與皇后共誅充,發兵,兵敗,太子亡走。詔遣宗正劉長樂、執金吾劉敢奉策收皇后璽綬,自殺。黃門蘇文、姚定漢輿置公車令空舍,盛以小棺,瘞之城南桐柏。衛氏悉滅。宣帝立,乃改葬衛後,追諡曰思後,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周衛奉守焉。《漢書 衛皇后傳》

西漢昭帝劉弗陵之母趙氏,即勾弋夫人,封婕妤,沒有封皇后,後昭帝追封其為趙太后。

以下為史籍記載:

孝武鉤弋趙婕妤,昭帝母也,家在河間。武帝巡狩過河間,望氣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使召之。既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時伸。由是得幸,號曰拳夫人。先是,其父坐法宮刑,為中黃門,死長安,葬雍門。

拳夫人進為婕妤,居鉤弋宮。大有寵,太始三年生昭帝,號鉤弋子。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聞昔堯十四月而生,今弧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門曰堯母門。

昭帝即位,追尊鉤弋婕妤為皇太后,發卒二萬人起雲陵,邑三千戶。追尊外祖趙父為順成侯,詔右扶風置園邑二百家,長丞奉守如法。順成侯有姊君姁,賜錢二百萬,奴婢第宅以充實焉。諸昆弟各以親疏受賞賜。趙氏無在位者,唯趙父追封。《漢書 趙婕妤傳》

希望對你有幫助

過始寧墅(謝靈運)的翻譯

年少時就抱有守正不阿的節操,但追逐世俗名利改變了我本來的面貌。違背志向的變遷彷彿就在昨日,一晃就過去了二十多年到了現在的年紀。世俗的歷練使我不敢面對少年的清高疏放,疲憊的身心使我羞於提起正直堅定的從前。宦海笨拙的失落緊接著又加上疾病的纏繞,終於使我有機會能夠返回初生的故園。奉皇命到大海邊做官,迂迴曲折到了舊時的莊園。翻過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崖,縈繞流水漫無邊際上下來回奔波不息。山高險峻數不清的山峰重疊,江河迂曲望不盡的島嶼延綿林立。潔白的雲絮擁抱著突兀幽晦的懸巖峭峰,清澈的漣漪上匍匐著優雅潔美的細竹青藤。樓宇建築在迴旋的江水邊,臺榭背靠在高高的山崖巔。揮手告別鄉鄰們,任滿三年就會轉回來。為我栽上一些白榆和楸樹,不要把我歸根終老的心願辜負。

謝靈運(385年-433年),漢族,浙江會稽人,原為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著名山水詩人,主要創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主要成就在於山水詩。由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

過始寧墅

【年代】南北朝

【作者】謝靈運

【體裁】五言詩

束髮懷耿介,逐物遂推遷。

違志似如昨,二紀及茲年。

緇磷謝清曠,疲薾慚貞堅。

拙疾相倚薄,還得靜者便。

剖竹守滄海,枉帆過舊山。

山行窮登頓,水涉盡洄沿。

巖峭嶺稠疊,洲縈渚連綿。

白雲抱幽石,綠筱媚清漣。

葺宇臨回江,築觀基曾巔。

揮手告鄉曲,三載期旋歸,

且為樹枌檟,無令孤願言。

《過始寧墅》創作於南朝宋,作者謝靈運是我國山水詩派的創始人,出身名門,兼負才華,但仕途坎坷。全詩分三個層次,“束髮”句至“還得靜者便”是第一層,反覆剴陳自己的心志。“剖竹”句至“築觀基曾巔”是正寫過舊宅,理舊居。“揮手”以下四句表明一旦任滿,將隱遁故山的願望。從元興年間(402-404)初仕至遭貶作詩時(422年),謝客由弱冠少年而將近不惑,這將近“二紀”(一紀十二年,此舉成數而言)的歲月,是人生中風華正茂的時期。而對“自謂才能宜參權要”(《宋書本傳》)的詩人來說,卻偏偏獨多坎坷。劉裕勢力日盛,對晉室功臣的謝家來說本已是一個厄運,偏偏他在變幻不測的政治風雲中又一而再,再而三地“站錯了隊”。他先從劉裕的政敵劉毅為記室參軍,結果劉毅被誅,靈運的叔父兼導師謝混也以首逆而同時及禍,他本人雖倖免難,但已難獲信任,劉宋代晉後,儘管他早已名高當時,但只是被帝王視作文學侍臣。劉裕病篤,繼嗣之爭頓起,他瞅準了二皇子劉義真,誰知又錯了;少帝即位,義真被擠到歷陽,好友顏延之出放始安,他則外貶永嘉。二十年如花歲月蹉跎而過,無窮感慨遂因故宅的觸發,衝湧而出,遂發為詩中首八句的感慨。他反覆陳說自己少懷耿介堅貞之志,誤入官場,實有違於初志而沾染了塵垢,這當然是有感於先祖高棲遠禍的明智而言的;但是因為實際上這二十年是他功業追就的失敗,青雲之志的摧折,所以他所說的“清曠”,就不能像乃祖功成身退時的志滿意得,平和恬寧。從詩中所說二十年前初仕景狀恍如昨日之中;從他用漢代名臣汲黯戇直拙於為宦而多挫折之典中,不難看出他那“清曠”之下的幽憤。所謂“拙疾相倚薄,還得靜者便”,表面說的是拙宦與疾病給了自己歸根覆命,靜居山墅,以遂初志的便利;而實際上卻是這位“靜者”內心不平的微妙流露。這種有激於先祖勳業與素德而以清曠出之的幽憤,是全詩一以貫之的意脈,它流注於第二層次的景物描寫中,最後停蓄為第三層次那敬告鄉親,三載任滿後將還山歸隱的誓願。這個誓願發得很毒,《文選》此詩李善注云:“《左氏傳》......餘下全文>>

尊重別人的名人事例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劉備三顧茅廬.官渡之戰袁紹的謀臣許攸投奔曹操,曹操高興的連鞋都沒穿,

在美國,一個頗有名望的富同在路邊散步時,遇到一個衣衫襤褸、形同瘦骨的擺地攤賣舊書的年輕人在寒風中啃著發黴的麵包。有著同樣苦難經歷的富商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將8美元塞到年輕人的手中,然後頭也不回地走開了。沒走多遠,富商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於是連忙返回來,從地攤上撿了兩本舊書,並抱歉地解釋說自己忘了取書,希望年輕人要介意。最後,富商鄭重其事地告訴年輕人說:“其實,您和我一樣也是商人。”

兩年之後,富商應邀參加一個商賈雲集的慈善募捐會議時,一位西裝革履的年輕書商迎了上來,緊握著他的手不無感激地說:“先生,您可能早忘記我了,但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你。我一直認為我這一生只有擺攤乞討的命運,直到你親口對我說,我和你一樣都是商人,這才使我樹立了自尊和自信,從而創造了今天的業績……”

富商萬萬也沒有想到,兩年前一句普通的話竟能使一個自卑的人樹立了自尊心,一個窮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個自以為一無是處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優勢和價值,終於通過自強不息的努力獲得了成功。

不難想象,這位富商當初即使給年輕人很多錢,沒有那一句尊重鼓勵的話,年輕人也斷不會出現人生的劇變。這就是尊重的力量啊。

周恩來總理是一位極具風度的外交家。在一次會見中,周總理接待了一位從一個國力比中國要強盛得多的國家而來的領導人。在見面時,那位領導人竟然待著手套,主動要求與周總理握手。總理並沒有迴避,也沒有多言,而是應客人的要求,與對方握了手。正當那位領導人得意洋洋地認為,在中國的土地上成功地侮辱了中國的領導人時,周總理則不慌不忙地向身邊的隨從要了一條潔白的手帕,輕輕地擦拭著剛才握手的那隻手,然後,當著那位領導人的面,將手帕丟進了垃圾箱。周圍的人,無不為總理這得體而又強有力的回擊叫好。

一個靜謐的深夜,窗外有雨在詮釋著淅淅瀝瀝的詩意。這時,我忽然想起曾經聽說過這麼一個故事:

是在一個極其普通的家庭。冬春換季的時候,母親把放了整整一個冬天的該用得著的生活用品拿了出來,進行整理、歸類。母親意外地發現,女兒去年秋天才買的一雙鞋子已經穿著不合腳了,但是又沒有合適的人可送,怎麼辦呢?雖然這雙鞋子還比較新,也很漂亮,最後也只好決定丟掉。女兒於是自告奮勇地要把鞋子丟進垃圾箱裡去。但是母親卻阻止說:“別忙。”一邊說著一邊接過這雙鞋子,拿出鞋油和鞋刷,細細地擦拭、上油。女兒不解地問:“不是要丟掉嗎?”

“是的,”母親頭也不抬地回答,“但這是一雙還能穿的鞋子,撿垃圾的人或者別的人也許會穿的。我們要把鞋子擦得乾乾淨淨的,這樣做是對受施者的尊重。”

鞋子擦好了,亮得幾乎讓人捨不得丟掉。 母親把鞋子遞給女兒:“去,現在你可以把鞋放在垃圾桶旁邊了。”

“你直接把鞋子送給那個撿垃圾的人不是更好嗎?”女兒又問。

“不,”母親搖搖頭,“撿垃圾的人自食其力,他們並不是乞食者。當面給他們東西,會使他們覺得難堪的。放在那裡讓他們高高興興地撿走,才是真正的善行——不讓他們有被施捨的感覺。”

於是女兒照做了。

後來,母女二人在陽臺上,隔著透明的玻璃窗,看到那個撿垃圾的人快樂地、小心翼翼地收起那雙鞋子,邁著比以前輕快得多的步子踏上歸路。也許,他是等不及要把這雙又新又漂亮的禮物送給自己疼愛的女兒?他會不會把......餘下全文>>

關於樂學勤奮的故事

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聖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他的《論語》是千百年來的傳世之作。

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麼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後,為什麼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並不以為恥辱呀!”

虛心好學,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習,叫“不恥下問”

古代名人勤學的故事

懸樑刺骨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樑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樑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藉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後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車胤(yin)傳》,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裡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蕪湖大司馬年紀?
大司馬年紀?
韓金龍大司馬年齡?
蕪湖大司馬年齡?
茅臺馬年紀念酒價格?
馬年紀念幣發行量?
女孩名字大全馬年?
茅臺馬年紀念酒?
馬年紀念銀幣價格?
馬年紀念幣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