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姓嚴的名人?
姓嚴的歷史名人
嚴遂 戰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史載其初仕韓國,因與韓相俠累結仇,遂投齊。嚴遵 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西漢哲學家。好老莊,精《大易》,遵從老子有生於無的思想,認為虛無是世界的本原,隱居不仕,以卜筮為生。著《老子指歸》。嚴助 漢代會稽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有賢德。時武帝求才,邵舉助,帝拜為中大夫,後又任會稽太守,百姓稱其為“會稽賢守”。嚴光 字子陵,會稽郡餘姚(今屬浙江)人。少曾與光武帝劉秀遊學,有高名。後秀稱帝,欲召光為諫議大夫,光隱姓埋名於浙江富春山,以垂釣自娛。嚴綬 唐代蜀(今四川)人,官至尚書右僕射、太傅。為政寬厚,所轄之地土馬蕃息,境內安平。嚴仁 邵武(今屬福建)人,宋代詩人,好古博雅,有《清江矣欠乃集》流於世。嚴羽 邵武人,宋代文學理論家,著有《滄浪集》二卷,現傳世作品有《滄浪詩話》一卷。嚴嵩 袁州分宜(今屬江西)人,明弘治年間進士。授編修,官至太子太師,專國政二十餘載,陷害忠良頗多。其工詩古文辭,著有《鈐山堂集》,刻《歷官表奏》十二卷。嚴嵩死後,其子嚴世蕃獨攬朝政,賣官鬻爵,大肆揮霍,後為林潤所劾,遂處死。嚴澄 常熟(今屬江蘇)人,明代音樂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其演奏風格清微淡遠,著《鬆弦館琴譜》等。嚴復 福建福州人,清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曾任北洋海軍學堂教授、京師大學校長等職。譯《天演論》、《中國教育議》等,另著《侯官嚴氏叢刊》、《嚴譯名著叢刊》等,其中不乏有譯成別國文字,流傳國外之作。嚴彭祖 漢代東海下邳(今江蘇邳州)人,官任河南東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職。早年與顏安樂同學於眭孟,精“四書”、“五經”,對《公羊春秋》的解說精闢至極,曾談經於天祿閣。嚴可均 浙江烏程(今湖州)人,清代文字學家,嘉慶年間舉人。其對文字音韻有深入研究,撰《說文聲類》、《鐵橋漫稿》等,另輯有《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一書。嚴繩孫 江蘇無錫人,清代文學家。康熙時興博學鴻詞,授檢討,曾參與編修《明史》。工於詩,亦能畫,著有《秋水集》。嚴遂成 浙江省烏程人,清代詩人,著有《海珊詩鈔》十一卷,補遺二卷、《明史雜詠》四卷、《詩經序傳輯疑》二卷等鉅作。嚴順開 (1937年5月18日)湖北省鄂城縣人,著名影視演員,國家一級演員,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59考入中央戲劇學院,1963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後任上海滑稽劇團演員。從影前一直活躍在話劇舞臺上。1966-1978文革 上海滑稽劇團關閉。1978年起在上海滑稽劇團任演員,兼任編導工作。1981年初次在影片《阿Q正傳》中飾演主角阿Q,獲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瑞士第二屆韋維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金手杖獎。
歷史上姓嚴的名人有哪些
嚴嵩(1481~1568)[3] ,字惟中,號介溪,明江西分宜人。世宗時為相,攬權貪賄,斥戮異己,後被劾罷官,以子世蕃仍縱恣,籍沒,寄食墓舍而死。嵩善書,工詩文,著有鈐山堂集。
嚴忌
嚴忌原姓莊,漢時因避漢明帝劉莊諱,改其姓為嚴,後世遂稱嚴忌。漢書說是西漢會稽郡吳縣人,實為由拳縣(今浙江省嘉興市)人。嚴忌少時與司馬相如等俱好辭賦,曾作《哀時令》賦,借哀嘆屈原秉性忠貞不遇明主之事,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情。吳王劉濞網羅人才,“招致天下喜遊子弟”,嚴忌與鄒陽、枚乘俱仕吳,以文辯著名。曾上書諫阻劉濞謀反,未納。後遊歷於樑,得到樑孝王的厚遇。為樑孝王門客,世稱嚴夫子(或莊夫子)。有辭賦二十四篇,今僅存《哀時令》。嚴忌死後葬吳江西南,故名其地為嚴墓,即今銅羅鎮。嚴忌墓曾於明末修築,1919年又重建,並建亭於其上。
嚴復
嚴復(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漢族,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先後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和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曾擔任過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上海復旦公學校長、安慶高等師範學堂校長,清朝學部名辭館總編輯。在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水師學堂任教任教期間,培養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人才,並翻譯了《天演論》、創辦了《國聞報》,系統地介紹西方民主和科學,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對後世的翻譯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是清末極具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ontent
在歷史上姓嚴的著名人物有誰?
嚴姓的起源有幾種說法,最廣為流傳的是出自莊姓的說法。《史記》雲:「楚之先,出自顓頊高陽氏。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因其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重黎死,其弟吳回繼為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季連。季連,羋姓,楚乃其後也。周文王時,季連苗裔鬻熊事文王,成王時,封鬻熊之後熊鐸於荊蠻之地,建楚。」 楚第六位國君莊王后代以諡為姓,始有莊。 東漢莊光避明帝諱,改為嚴姓。
此外,其他幾種說法有:
戰國時代時,秦國昭襄王任嚴君疾為相,封他於蜀郡嚴道縣(今四川滎經縣),號嚴君,故以邑為氏。
據《姓考》記載,古代有嚴國,國人以國名為氏。
據《晉書》記載,五胡十六國時後燕有丁零人以嚴為氏。
少數民族中滿、彝、土、錫伯、朝鮮等族皆有嚴姓。
“莊”與“嚴”兩個字,經常被連在一起使用,表示一種無比肅敬的意思。
莊嚴二姓 關係親密
奇妙的是,以這兩個字來表示的姓氏,實際上也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有的嚴姓是莊姓改來的,所以有一部分姓嚴的人,根本就和莊姓是一家人,二姓之間的關係,真是親密萬分。
莊、嚴二姓的的奧妙關係是這樣形成的:據《正字通》的記載,漢明帝的名字叫做劉莊,按照當時的習慣,為了避諱天子的名字,一些本來姓莊的人,像名滿四海的一代高士莊光和大學者莊忌等,都改姓為嚴,變成了後世大家所熟知的嚴光和嚴忌。據說,這兩位當代名人改姓為嚴之後,許多姓莊的人都紛紛仿效,就此以嚴為姓。至於他們在決定改姓的時候,為什麼不用別的姓,而要採用嚴字,後世推測,大概也跟莊、嚴兩個字經常被連在一起使用有關係。
莊姓改為嚴姓這件事,是發生在西漢明帝的時候,也就是距離現在差不多1900年以前。那麼,在此之前,中國難道就沒有“嚴”這個姓氏嗎?
關於這個問題,《姓纂》所提供的答案是這樣的:“嚴姓,楚莊王支孫以諡為姓;後漢莊光,避明帝諱並改為嚴。”
這段記載指出,早在春秋時代的楚國,就是楚王的後代以嚴為姓。楚國本來姓羋,是顓頊玄孫陸終的第六個兒子季連的後裔,則嚴姓自然也是顓頊的後代了。不過,嚴氏的得姓,跟其他大姓有一個顯著的不同,就是他們既非以國為氏,亦非因官命姓,而是“以諡為姓”。
嚴姓,既然是早在春秋時就有了的,則後來漢代由莊姓改來的那些姓嚴的人,說起來好像應該跟原來的嚴姓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妙就妙在這裡,莊姓是出自楚王,而嚴姓又為楚莊王的支孫所創,則推算起來,莊、嚴兩姓豈非同出一源?怪不得漢代的莊光和莊忌這些人會心安理得地就改姓為嚴,因為姓嚴與姓莊,就血緣上來說,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分別。
上面說到過,嚴光本來姓莊,後來因避明帝諱,才改姓為嚴,他的子孫也就此世代以嚴為姓,算起來還應該是這一支嚴姓的始祖。他是東漢初年的人,跟中興漢室的光武帝曾經是同學,兩人的交情非常好。光武帝即位後,嚴光改變姓名,隱身不見,光武帝想盡辦法明察暗訪,才把他找了回來,後來就發生了皇帝跟他同榻,他卻以足加帝腹,被太史認為是“客星犯帝座”而大驚小怪的故事。
光武以帝王之尊,雖然對這位素知其才具的老同學曲意奉承,但嚴光到底還是不肯做官。後來,他歸隱於富春山,耕釣以終。他當年垂釣的地方,並且被後人命名為“嚴陵瀨”,該處就是現在浙江省桐廬縣南邊的江濱。像這樣一位視富貴如賤土,但求清風明月的高士,怎不叫人敬慕萬分!他的子孫,又怎能不引以自豪自傲!
嚴姓名人
春秋戰國
嚴遂
漢朝
嚴光/莊光
嚴忌/莊忌:辭賦家、世稱嚴夫子
嚴遵:思想家
嚴助:辭賦家
嚴彭祖:經學家
嚴延年
嚴顏:軍事家
嚴畯:政治家、地理學家
南北朝
嚴稜
唐朝
嚴挺之
嚴武
嚴震
嚴郢
嚴綬:......餘下全文>>
姓嚴的一哪些名人
嚴遂 戰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史載其初仕韓國,因與韓相俠累結仇,遂投齊。 嚴遵 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西漢哲學家。好老莊,精《大易》,遵從老子有生於無的思想,認 嚴姓為虛無是世界的本原,隱居不仕,以卜筮為生。著《老子指歸》。 嚴助 漢代會稽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有賢德。時武帝求才,邵舉助,帝拜為中大夫,後又任會稽太守,百姓稱其為“會稽賢守”。 嚴光 字子陵,會稽郡餘姚(今屬浙江)人。少曾與光武帝劉秀遊學,有高名。後秀稱帝,欲召光為諫議大夫,光隱姓埋名於浙江富春山,以垂釣自娛。 嚴綬 唐代蜀(今四川)人,官至尚書右僕射、太傅。為政寬厚,所轄之地土馬蕃息,境內安平。 嚴仁 邵武(今屬福建)人,宋代詩人,好古博雅,有《清江矣欠乃集》流於世。 嚴羽 邵武人,宋代文學理論家,著有《滄浪集》二卷,現傳世作品有《滄浪詩話》一卷。 嚴嵩 袁州分宜(今屬江西)人,明弘治年間進士。授編修,官至太子太師,專國政二十餘載,陷害忠良頗多。其工詩古文辭,著有《鈐山堂集》,刻《歷官表奏》十二卷。嚴嵩死後,其子嚴世蕃獨攬朝政,賣官鬻爵,大肆揮霍,後為林潤所劾,遂處死。 嚴澄 常熟(今屬江蘇)人,明代音樂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其演奏風格清微淡遠,著《鬆弦館琴譜》等。 嚴拭 常熟人,明代詩畫篆刻家,崇禎年間進士。能詩、善畫、工篆刻,時人謂其“文才武略”。 嚴復 福建福州人,清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曾任北洋海軍學堂教授、京師大學校長等職。譯《天演論》、《中國教育議》等,另著《侯官嚴氏叢刊》、《嚴譯名著叢刊》等,其中不乏有譯成別國文字,流傳國外之作。 嚴彭祖 漢代東海下邳(今江蘇邳州)人,官任河南東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職。早年與顏安樂同學於眭孟,精“四書”、“五經”,對《公羊春秋》的解說精闢至極,曾談經於天祿閣。 嚴可均 浙江烏程(今湖州)人,清代文字學家,嘉慶年間舉人。其對文字音韻有深入研究,撰《說文聲類》、《鐵橋漫稿》等,另輯有《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一書。 嚴繩孫 江蘇無錫人,清代文學家。康熙時興博學鴻詞,授檢討,曾參與編修《明史》。工於詩,亦能畫,著有《秋水集》。 嚴遂成 浙江省烏程人,清代詩人,著有《海珊詩鈔》十一卷,補遺二卷、《明史雜詠》四卷、《詩經序傳輯疑》二卷等鉅作。 嚴順開 (1937年5月18日)湖北省鄂城縣人,著名影視演員,國家一級演員,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59考入中央戲劇學院,1963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後任上海滑稽劇團演員。從影前一直活躍在話劇舞臺上。1966-1978文革 上海滑稽劇團關閉。1978年起在上海滑稽劇團任演員,兼任編導工作。1981年初次在影片《阿Q正傳》中飾演主角阿Q,獲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瑞士第二屆韋維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金手杖獎。 嚴鳳英 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生於1930年,卒於1968年,她本名黛峰,藝名鳳英,祖籍安徽桐城羅家嶺。原名鴻六,又名黛峰。1930年4月13日生於安慶,3歲時回到原籍桐城羅家嶺,幼時因喜唱山歌和黃梅調,觸犯族規,被迫離家。 她12歲拜嚴雲高學唱黃梅戲,為族人、家庭所不容,後離家出走正式搭班,改藝名為鳳英。1946年在群樂劇場演出,以《小辭店》、《遊春》轟動安慶,因此盛名招致災禍。嚴鳳英離安慶去南京,脫離黃梅戲。之後,又得著名老藝人丁永泉指點,輾轉演出於貴池、青陽農村和安慶、皖南等地區。1947年曾隨胡金濤、劉鳳雲學唱京戲。1949年後又拜北昆名演員白雲生為師,不斷汲取兄弟劇種之長,以豐富自己的表演技藝。1953年參加安......餘下全文>>
歷史上的嚴姓名人
東漢:嚴光唐:嚴武清:嚴可均近代:嚴復
歷史上姓何的名人有哪些
何武(?-3),西漢臣。字君公,西漢蜀郡郫縣(今四川郫縣北)人。治《易》經,射策甲科為郎。歷任諫大夫、揚州刺史、清河太守,廷尉、御史大夫、大司空等官。成帝時,封汜鄉侯。哀帝即位,與丞相孔光擬定限田限奴婢方案,以緩和當時尖銳的階級矛盾,因貴族官僚反對,未能實行。後被王莽所誣,自殺。
何敞(?-105),東漢臣、水利家。字文高,扶風平陵(陝西咸陽)人。和帝時,任侍御史,遷尚書。數切諫,言諸竇罪,竇憲怨之,出為濟南王太傅,旋改任汝南太守。曾發民工修治鮦陽舊渠,增墾田三萬頃,百姓賴其利。後任五官中郎將。
何休(129-182),東漢經學家。任城樊(今山東曲阜)人,字邵公。太博陳蕃徵他參政,蕃敗,擢黨錮。黨禁解,闢司徒,拜議郎,遷諫議大夫。鑽研今文諸經,歷十七年撰成《春秋公羊解詁》,認為《公羊傳》有三科九旨,系統地闡發《春秋》中的“微言大義”,成為今文經學家議政的主要依據。另撰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等,已佚;清王謨《漢魏遺書鈔》有輯本。
何進(?-189),東漢臣、外戚。字遂高,南陽宛(河南南陽) 人。靈帝朝因異母妹為皇后,拜侍中、河南尹。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任大將軍鎮壓黃巾軍,封慎侯。靈帝死,他迎立少帝,專斷朝政。後與袁紹等謀誅宦官,被張讓矯詔殺害。《後漢書》稱其“雖外收大名而內不能斷”。
何晏(?-249),三國魏玄學家。南陽宛縣(今河南南陽)人,字平叔。何進孫,曾隨母為曹操收養。少以才秀知名,好老莊言。娶魏公主,累官尚書,典選舉。貌美面白,人稱“傅粉何郎”。和夏侯玄、王弼等倡導玄學。在漢儒經學漸失統治作用後,他“援老入儒”,宣稱“天地萬物以無為本”,主張君主無為而治。能詩賦。後因附曹爽,為司馬懿所殺。著有《道德論》、《無名論》、《無為論》。
何曾(199-278),魏晉時臣。字穎考,陳國陽夏(今河南太康)人。仕魏為文學掾,累遷司徒,封侯。魏末,積極參與司馬氏代魏的活動。晉武帝代魏,授太尉,進封公。性奢豪,日食萬錢,還說無下筷處。咸寧四年死,諡孝,後改諡元。
何承天(370-447),南朝宋無神論者、天文學家。東海郯(今山東郯城西南)人。歷官至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中丞。他博通經史,精於歷算。曾考定《元嘉歷》,訂證舊曆所定之冬至時刻和冬至時日所差無幾。他善彈古箏,且通音律,反對京房把樂律“謬為六十”。他發明一種接近十二平均律之“新律”。後奉命纂修《宋書》未成而卒。他曾運用自然科學觀反對佛教之理論,認為:“有生必有死,形斃而神散,尤春榮秋落,四時代換,奚有於更受形哉?”在形與神的問題上,集中批判了佛教的“神不滅”論和“因果報應”論。所著有《報應問》和《達性論》。
何遜(?-約518),南朝梁詩人。東海剡(今山東郯城)人。字仲言。八歲能賦詩。南朝梁武帝天監中,官尚書水部郎,終廬陵王記室。文章與劉孝綽齊名,世號“何劉”。詩長於寫景及煉字,為杜甫所推許。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何記室集》。
何仙姑,傳說中的八仙之一。相傳是唐廣州增城女子,十四五歲時夢神人教食雲母粉而昇仙,行動如飛,日往山中採果奉母。另一說何仙姑為永州道姑,曾吃了仙人給的桃子,而能知人禍福。更有人附會何仙姑為呂洞賓的弟子。現廣州增城縣建有何仙姑廟。三月初七傳說為保仙姑生日,村裡唱大戲,放煙火,異常熱鬧。
何執中(1044-1117),北宋臣。字伯通,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舉進士。歷寶文閣待制、兵部侍郎、工部吏部尚書兼侍讀等。崇寧四年 (1105),拜尚書左丞。大觀初,進中書門下侍郎。三年(1109),為尚書左僕射,無所建樹。政和二年(1112),加少保,轉少傅,為......餘下全文>>
姓嚴的名人有哪些?
嚴嵩(明朝奸臣)
嚴顏(三國裡的將領)
嚴寬(明星)
歷史上姓百的名人有哪些
百政,西漢農民起義首領。南陽(治今河南南陽)人。
武帝末年,戰爭頻繁,賦役繁重,人民窮困,被迫紛起反抗,他與梅免在南陽各地領導農民起義,攻城邑,殺長吏,互相呼應,官府不能制。數歲後,武帝命繡衣御史以虎符發兵進擊,起義終被鎮壓,但起義軍散卒仍多繼續堅持鬥爭。
百家奴(?-1311),元將領。蒙古人。
父唆都任郢、復(今湖北鍾祥、沔陽)二州招討使;他承襲父職。至元五年(1268),從大軍圍攻襄陽(今屬湖北襄樊),多立功,1271年,宋將范文虎輸糧於襄陽,他在鹿門山給予襲擊,後駐軍該地,斷絕宋軍糧道。1274年從攻郢州(今湖北鍾祥);宋大軍驟至,他深入宋陣,身負數傷,猶力戰。後從元軍大戰鄂、漢,宋將夏貴率水師拒戰,他突入宋陣,擊敗宋軍,追至黃州(今湖北黃岡),轉戰百里,深夜始還。又攻破金牛壩要寨,立有戰功。
百齡(?-1815),清臣。字子頤,號菊溪。漢軍正黃旗人。
乾隆三十七年(1772)進士,授編修。歷奉天(遼寧)順天府丞。嘉慶五年(1800)授湖南、浙江按察使。歷貴州、雲南布政使。八年,擢廣西巡撫,平冤案,上嘉之,特加少保。尋擢湖廣總督。後被劾,奪職。赴福建治糧餉。歷山東按察使、巡撫。十四年,復擢兩廣總督。籌餉練水師,懲貪去懦,降服巨寇張保,粵洋肅清。授兩江總督。時河決王家營,其親勘下游,疏請修浚正河,詔如儀。十八年,命協辦大學士,總督如故。後因案受牽,嚴詔責捕。二十年,封三等男,兼署安徽巡撫。是年病卒於江寧(南京)。諡文敏。所著有《除邪紀略》、《守意龕集》。
其他百姓名人有戰國列子弟子百豐;明將領百恭、百通;清將領百祥等。
嚴姓在古代名人高官
嚴復(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漢族,福建侯官縣人,近代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先後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和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曾擔任過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上海復旦公學校長、安慶高等師範學堂校長,清朝學部名辭館總編輯。在李鴻 章創辦的北洋水師學堂任教期間,培養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人才,並翻譯了《天演論》、創辦了《國聞報》,系統地介紹西方民主和科學,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將西方的社會 學、政治 學、政治經濟 學、哲 學和自然科 學介紹到中國,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對後世的翻譯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是清末極具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 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