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的姓氏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8日

秦在百家姓中排第幾?它的來源是什麼?

舊版百家姓中排名18新版百家姓中排名72 秦姓來源有三 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的後裔,以國名為氏。相傳顓頊帝有個孫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撿到一隻燕子蛋,吃下去後就懷孕了,生下了兒子大業。大業之子大費(伯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他姓嬴。伯益的後人有個叫大駱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隴西秦亭為附庸國,讓他恢復嬴姓,稱為秦嬴。秦國後來成為戰國七雄之首並進一步統一了全國。秦滅後,王族子孫以國名作為姓氏,稱為秦氏。 2、出自姬姓,為文王的後裔,以邑為氏。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後裔食採於秦邑,其後有以邑為姓,稱秦氏,史稱秦姓正宗。 3、古代大秦人來中國,有的就以"秦"為氏。大秦即羅馬帝國。東漢、晉朝時大秦皆曾遣使來中國通好,有留居不歸者,以"秦"姓傳也。古時西域稱中國為秦,後來西方國家通稱中國為支那,即"秦"音之變。 二、郡望堂號 1、堂號 "三賢堂":因孔門七十二大賢中有秦祖、秦商、秦非、秦冉四位。三,不是普通地說一二三,而是指多數的意思。"樂善堂":孔子因為看到七十二大賢中,姓秦的竟佔了四位 ,誇獎秦氏好道樂善,所以又叫"樂善堂"。 "養真堂":秦氏好道樂善,能注重養真(本性的善),所以又叫"養真堂"。 "忠孝堂":秦瓊的後人因為秦瓊是唐朝開國元勳,既忠且孝 ,因名"忠孝堂"。 "淮海堂":宋代詞人秦少游的後人因為秦少游著有《淮海集》傳世,所以叫"淮海堂"。 "五禮堂":清刑部尚書秦蕙田,立朝30年,剛介自守,著有《五禮通考》,因名"五禮堂"。 2、郡望 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置郡,治所在平襄。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晉陽。 秦姓家譜 986 【江蘇】 秦興何氏家乘 十四卷首一卷 (清)何檀重修 清光緒十九年(1893)刻本十二冊 吉林大學 4693 【浙江新昌】 蘇秦施氏宗譜 三卷首一卷 (民國)施禮儼施義大等修 民國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縣文管 6130 【上海】 上海陳行秦氏支譜初稿 不詳 (民國)秦之濟輯 民國三十五年(1946)鉛印本 上海文管 6131 【上海嘉定】 練川秦氏宗譜 十二卷 (清)秦惟堉補輯 清咸豐八年(1858)世善堂鈔本四冊 江蘇蘇州市博 6132 【上海松江】 泗涇秦氏宗譜 四卷 (民國)秦鍾駿志 民國六年(1917)纂修石印本 上海松江縣傳(存卷1-3) 6134 【江蘇】 盱眙秦氏族譜 不分卷 (民國)秦其增纂 民國十七年(1928)盱眙秦氏鉛印本一冊 南京大學 6135 【江蘇高郵】 秦氏支譜 六卷 (清)秦兆儒秦兆陽等重修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木刻本 江蘇高郵縣文管 6136 【江西泰興】 秦氏宗譜 四卷 (民國)秦元盛等重修 民國二十二年(1933)木刻本 江蘇泰興縣焦蕩楊菊村 6137 【江蘇武進】 毘陵洛陽秦氏族譜 十二卷 (清)秦熙福等續修 清光緒七年(1881)順德堂活字本十四冊 北圖 6138 【江蘇武進】 錫山秦氏宗譜 二卷 (民國)秦渤然重修 民國二十二年(1934)世德堂活字本......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秦姓氏的起源

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的後裔,以國名為氏。相傳顓頊帝有個孫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撿到一隻燕子蛋,吃下去後就懷孕了,生下了兒子大業。大業之子大費(伯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他姓嬴。伯益的後人有個叫大駱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隴西秦亭為附庸國,讓他恢復嬴姓,稱為秦嬴。秦國後來成為戰國七雄之首並進一步統一了全國。秦滅後,王族子孫以國名作為姓氏,稱為秦氏。

2、出自姬姓,為文王的後裔,以邑為氏。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後裔食採於秦邑,其後有以邑為姓,稱秦氏,史稱秦姓正宗。

贊助廣告

3、古代大秦人來中國,有的就以"秦"為氏。大秦即羅馬帝國。

東漢、晉朝時大秦皆曾遣使來中國通好,有留居不歸者,以"秦"姓傳也。古時西域稱中國為秦,後來西方國家通稱中國為支那,即"秦"音之變。

聚集地(遷徙分佈)

先秦時期,秦氏主要分佈於今河南、陝西、山東、湖北、河北等省。西漢初,高祖劉邦採納婁敬的建議,遷徙關東大族充實關中,秦氏有一支自魯徙居扶風茂陵。這支秦氏人丁興旺,官宦眾多,西漢時有秦襲等5人同時任郡守一級的官,故世號"萬石秦氏"。秦末有秦同,從劉邦擊項羽有功,被封為彭侯,是知山東秦氏於西漢處有遷至今江蘇者。兩漢至南北朝時期,秦氏還分佈於今甘肅、四川、山西等省。宋、元、明時期,秦氏有遷至今廣西、安徽、貴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歷清至近現代,分佈地更廣,還有不少人移居海外。

堂號

"三賢堂":因孔門七十二大賢中有秦祖、秦商、秦非、秦冉四位。三,不是普通地說一二三,而是指多數的意思。

"樂善堂":孔子因為看到七十二大賢中,姓秦的竟佔了四位,誇獎秦氏好道樂善,所以又叫"樂善堂"。

"養真堂":秦氏好道樂善,能注重養真(本性的善),所以又叫"養真堂"。

"忠孝堂":秦瓊的後人因為秦瓊是唐朝開國元勳,既忠且孝,因名"忠孝堂"。

"淮海堂":宋代詞人秦少游的後人因為秦少游著有《淮海集》傳世,所以叫"淮海堂"。

"五禮堂":清刑部尚書秦蕙田,立朝30年,剛介自守,著有《五禮通考》,因名"五禮堂"。

歷史名人

秦九韶:南宋傑出數學家。著有《數書九章》,對"大衍求一術"和"正負開方術"有深入研究,世稱"秦九韶程療"。

秦 觀:字少遊,北宋詞人。與黃庭堅、晁無咎、張耒並稱"蘇門四學士"。他的詞輕婉秀麗,多寫男女戀情和身世感傷之事,歷來被推為婉約派的代表作家。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傳世。

秦叔寶:唐時名將,他以驍勇善戰,志節完整而聞名。後被民間奉為"門神"之一。

秦越人:即戰國時名醫扁鵲。他治病以診脈為名,創立了望、聞、問、切"四診法",用"針"、"石"、"熨"、等簡單的醫具治療,並通內、婦、兒、五官各科。

秦良玉:明代著名女將,其夫石砫宣撫使馬千乘死後,代領其兵,所部號"白杆軍",被封為"忠貞侯"。是古代著名巾幗英雄。...餘下全文>>

姓氏秦的來歷

姓氏起源有三: 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的後裔,以國名為氏。相傳顓頊帝有個孫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撿到一隻燕子蛋,吃下去後就懷孕了,生下了兒子大業。大業之子大費(伯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他姓嬴。伯益的後人有個叫大駱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隴西秦亭為附庸國,讓他恢復嬴姓,稱為秦嬴。秦國後來成為戰國七雄之首並進一步統一了全國。秦滅後,王族子孫以國名作為姓氏,稱為秦氏。 2、出自姬姓,為文王的後裔,以邑為氏。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後裔食採於秦邑,其後有以邑為姓,稱秦氏,史稱秦姓正宗。 3、古代大秦人來中國,有的就以"秦"為氏。大秦即羅馬帝國。 東漢、晉朝時大秦皆曾遣使來中國通好,有留居不歸者,以"秦"姓傳也。古時西域稱中國為秦,後來西方國家通稱中國為支那,即"秦"音之變。

秦氏的由來

秦姓,亦稱秦氏。秦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8,人口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第74位。

第一個淵源:源於嬴姓,出自周孝王給伯益後裔非子的封地秦國,屬於以國名為氏。周孝王源於嬴姓的秦,是顓頊帝的後裔,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與《史記》記載,傳說顓頊有個叫女修的孫女,成天快快樂樂,自由自在。有一次她去野外玩,撿到一隻燕子蛋,毫不猶豫就吃了下去,結果懷孕生下兒子皋陶(即大業)。皋陶後來娶了少典氏的女華為妻,生下了伯益(即大費)。帝舜因為伯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賜他姓嬴,同時還把自己本族姚姓的女子嫁給他做妻子。姚女生下了兩個兒子,小兒子若木是費姓的祖先。大兒子名叫大廉,因辦繼承了父親調馴鳥獸的技業,所以又稱鳥俗氏。鳥俗氏兢兢業業幹活,受到商帝太戊的賞識,被封為諸侯。商紂王時,鳥俗氏有一個後人叫飛廉。 飛廉是個飛毛腿,他的兒子惡來是個大力士,父子倆都成為商紂王的親信。周武王滅商後,飛廉和惡來都被殺死。飛廉的小兒子季勝有個曾孫叫造父,是周穆王的駕車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亂有功,被封在趙城。這時惡來的後裔大駱也來歸附造父,因造父得寵而沾光,被周穆王封在犬丘(今陝西興平,一說今甘肅禮縣)。大駱有個庶子叫非子,從小喜歡同牛羊打交道,長大後以善於畜牧而出名。他為周孝王在桃林(今陝西華山)養育良種馬,馬群繁殖很快。周孝王很高興,就封他在秦谷(今甘肅天水西南部),為附庸國(地位低於諸侯國),並讓他繼續嬴姓的祭祀,號稱秦嬴。非子的三世孫秦仲被周宣王任命為大夫。後秦仲被北方少數民族犬戎人殺死,但其長子最終擊敗了犬戎。到莊公之子秦襄公的時候,因秦襄公護周平王東遷(公元前770年)有功,秦國被升為諸侯國。襄公的兒子文公再度擊退了犬戎,佔有岐山以西妁廣大地方。 秦始建國於雍(今陝西鳳翔),其後,國都多次遷徙,先後遷腳邑(今陝西洛川)、平陽邑(今陝西寶雞)、雍(今陝西鳳翔)、櫟陽縣(今陝西臨潼)等地。後來,秦穆公橫掃十二國,在西戎初步建立起霸業。但因戰國初期經濟較落後,又常發生內亂,國力逐漸衰落,被魏國攻取了河西一帶(今北洛水和黃河之間)。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國力逐漸增強,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成為戰國七雄之首廣州市越秀區楊箕村 秦氏宗祠 大門。秦惠王時擊敗魏國,再振雄風,最終奪回河西,並一鼓作氣,開疆闢土攻滅巴蜀之國,奪取楚國的漢中。秦昭王更是不斷攻城掠地,使得魏、韓、趙、楚等國元氣大傷。公元前227年秦王政縱橫捭闔,吞併四方,最終滅掉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政認為自己功高“三皇五帝”,故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建都咸陽,進一步統一了東南、西南地區。秦朝傳了兩代十二年,由於施政苛暴,於公元前206年被劉邦推翻,而代之以西漢王朝。秦王子嬰被項羽所殺。秦滅後,王族子孫遂以國名為姓氏,稱為秦氏。這便是陝西秦氏。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為周文王後代魯國侯伯禽裔孫的封地秦邑,屬於以居邑名為氏。 周武王時,其弟周公旦被封魯(今山東曲阜)稱魯公。魯公後因輔佐周王留在了周都,兒子伯禽接封魯國,其裔孫中有一支食邑於秦(今河南範縣舊城)。後以邑為氏。 西周最重要的政治組織形式是宗法制,它源於父權家長制家庭,其核心是“嫡長繼承製”,即嫡長子為大宗,其餘的兒子為小宗。如,最先一代的諸侯往往是王的兄弟,他們相對王來說是小宗,而他們的嫡長子又可繼承諸侯位,別的兒子自然便為伯,相對侯位來說就是小宗,以此類推,層層分封。宗法制對姓氏的產生及演變影響深遠。一般諸侯國國君的嫡長子繼承其父當國君;國君的庶子,也稱別子,無權繼承君位,必須分出去自立一家,獲得新氏,成為......餘下全文>>

誰知道姓秦的祖先是什麼背景,或者有什麼來歷?

得姓始祖:伯益。

顓頊帝有個孫女叫女修,她因吃燕子蛋而懷孕生下兒子大業。大業的兒子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他嬴姓,並把本族姚姓子女嫁給他為妻。伯益的後人非子以善於畜牧而出名,他為周孝王養育良種馬,深得孝王歡心,就封他在隴西秦亭(今甘肅張家川)為附庸國,讓他恢復嬴姓,稱為秦嬴。戰國時,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國力逐漸富強。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滅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其王族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秦姓。伯益從而也就成了秦姓的得姓始祖。

姓秦的由來?

秦姓,亦稱秦氏。秦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8,人口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第74位。秦姓分佈很廣,以河南、四川、廣西、江蘇居多,海外秦姓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和歐美一些國家。據《群輔錄》記載,舜七友之一有秦不虛。這說明上古帝舜時已有秦氏。但因秦唬虛之後無世系資料可考,所以,唐、宋時期的譜牒學家對秦氏的起源又有以國為氏和以邑為氏之說。秦氏源出三大支系:姬姓、嬴姓和外族改姓。第一個淵源:源於嬴姓,出自周孝王給伯益後裔非子的封地秦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為周文王後代魯國侯伯禽裔孫的封地秦邑,屬於以居邑名為氏。 第三個淵源:出自舜七支有秦不虛,後人沿續下來姓秦,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第四個淵源:源於巴爾虎旗蒙古穆奇德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第五個淵源:源於外夷,出自古代大秦人(即羅馬帝國)來華,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秦國的國君到底姓什麼?

秦國的國君為嬴姓,但是稱趙氏。按照今天的標準說法——姓趙

秦國為趙氏與造父息息相關。史記記載造父因功封於趙城,立趙氏。“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秦本紀》。非子論輩當為造父侄孫,但造父是當時蜚廉家族的宗主。

先秦時代姓別婚姻,只表來源,僅能用於女子稱謂。氏別貴賤,完全用於男子。

而趙國更是造父直系後代。所以秦國與趙國同祖同宗,同為嬴姓也同為趙氏。所以嬴姓趙氏既可表示秦國,亦可表示趙國。

在諸多史書中稱秦為趙氏,其實這些史書多為先秦及漢代人所著。其實秦為嬴姓不假,趙氏則更為確切。姓嬴的多了,徐鍾馬阮都是嬴姓。

其實現代人稱秦始皇為嬴政其實大大忽略了漢族姓氏發展之路。秦始皇為嬴姓,但是稱趙氏。所以正史中稱之為“趙政”,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因為他出生在趙國,更與其母無關,後人稱之為“嬴政”是不正確的。

按照先秦時代的規矩,男子只能用氏,故秦穆公的名字叫趙任好,秦昭王的名字應為趙則或趙稷。

秦起源於上古那個姓氏

秦氏源出八大支系。1、上古帝舜七個朋友有秦不虛故後人以秦為姓。2、姬姓秦氏源於周朝周文王與周武王後裔;3、嬴姓秦氏源於秦始皇秦朝。4、古代羅馬帝國大秦人留中國改為秦姓。5、三國外族改姓。6、清朝外族改姓。7、少數民族回族、滿族、蒙古、藏族、土家族改姓。8、達斡爾族融入秦姓。9、賜姓。

秦姓氏由來的小故事

秦姓,亦稱秦氏。漢族秦姓有兩大分支:一支源於嬴姓,一支源於姬姓,秦姓分佈很廣,以北京、江蘇、山東、山西、陝西、四川、廣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居多。少數分佈於東北地區,東北地區的秦氏和西南地區的秦氏外族漢化的比較多。又其次分佈於安徽、貴州、浙江、福建、江西、雲南、北京、廣東、海南、臺灣、香港、澳門等南方地區。

秦氏的祖先是?

一、來源有三

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的後裔,以國名為氏。相傳顓頊帝有個孫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撿到一隻燕子蛋,吃下去後就懷孕了,生下了兒子大業。大業之子大費(伯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他姓嬴。伯益的後人有個叫大駱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隴西秦亭為附庸國,讓他恢復嬴姓,稱為秦嬴。秦國後來成為戰國七雄之首並進一步統一了全國。秦滅後,王族子孫以國名作為姓氏,稱為秦氏。

2、出自姬姓,為文王的後裔,以邑為氏。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後裔食採於秦邑,其後有以邑為姓,稱秦氏,史稱秦姓正宗。

3、古代大秦人來中國,有的就以"秦"為氏。大秦即羅馬帝國。東漢、晉朝時大秦皆曾遣使來中國通好,有留居不歸者,以"秦"姓傳也。古時西域稱中國為秦,後來西方國家通稱中

國為支那,即"秦"音之變。

二、遷徙分佈

先秦時期,秦氏主要分佈於今河南、陝西、山東、湖北、河北等省。西漢初,高祖劉邦採納婁敬的建議,遷徙關東大族充實關中,秦氏有一支自魯徙居扶風茂陵。這支秦氏人丁興旺,官宦眾多,西漢時有秦襲等5人同時任郡守一級的官,故世號"萬石秦氏"。秦末有秦同,從劉邦擊項羽有,被封為彭侯,是知山東秦氏於西漢處有遷至今江蘇者。兩漢至南北朝時期,秦氏還分佈於今甘肅、四川、山西等省。宋、元、明時期,秦氏有遷至今廣西、安徽、貴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歷清至近現代,分佈地更廣,還有不少人移居海外。

三、郡望堂號

【堂號】

"三賢堂":因孔門七十二大賢中有秦祖、秦商、秦非、秦冉四位。三,不是普通地說一二三,而是指多數的意思。

"樂善堂":孔子因為看到七十二大賢中,姓秦的竟佔了四位,誇獎秦氏好道樂善,所以又叫"樂善堂"。

"養真堂":秦氏好道樂善,能注重養真(本性的善),所以又叫"養真堂"。

"忠孝堂":秦瓊的後人因為秦瓊是唐朝開國元勳,既忠且孝,因名"忠孝堂"。

"淮海堂":宋代詞人秦少游的後人因為秦少游著有《淮海集》傳世,所以叫"淮海堂"。

"五禮堂":清刑部尚書秦蕙田,立朝30年,剛介自守,著有《五禮通考》,因名"五禮堂"。

【郡望】 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置郡,治所在平襄。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晉陽。

四、歷史名人

秦紘(1425-1505),字世纓,明代單縣黃堆集人。景泰二年,26歲中進士,授任南京御史,忤權貴,坐謫湖廣驛丞。天順、成化間,歷官雄縣、府谷、鞏昌,遷陝西右參政。成化十三年(1477)擢右金都御史,巡撫山西,尋調宣府,護邊有功。弘治初,總督兩廣軍務,打擊豪強暴帥,被誣罷歸。弦治十四年(1501)軍情緊急,詔起戶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加太子少保銜,總制三邊軍務,在軍三年。十七年以年老力辭,致仕。

秦 觀(1049-1100):字少遊,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北宋詞人。揚州高郵人。元豐進士,熙寧間以詩賦見賞於蘇軾,與黃庭堅、晁無咎、張耒並稱"蘇門四學士"。元祐初因軾薦為太學博士,累遷祕書省正字兼國史編修。紹聖元年坐元佑黨籍,通判杭州,後編管雷州,徽宗即位,放還。卒於藤州。他的詞輕婉秀麗,多寫男女戀情和身世感傷之事,歷來被推為婉約派的代表作家。有《淮海集》、《淮海居......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