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範的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30日

姓氏範的來源

範姓的始祖,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聖君唐堯。堯的後世子孫,在舜、夏、商諸代,稱唐杜氏。入周後,改封於杜,後被周宣王所滅,杜伯之子隰叔逃到晉國,被任為士師,並因官命氏而改姓為士。後其曾孫士會為晉國的上卿,食採於範,自此,士會的子孫便按照“以邑為氏”的習慣,以範氏為姓,一代代繁衍下去。《元和姓纂》就有記載:“帝堯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周宣王滅杜,杜伯之子隰叔奔晉為士師,曾孫士會,食採於範,遂為範氏。” 以此看來,範氏的開基始祖無疑是晉國的士會了,其發源地為晉,既現在的山西。山西的範氏,以高平為盛大。晉時的高平,即現在的山西高平,它地處今山西南部,南臨河南,西近陝西長安。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在世代的繁衍中,範氏逐漸南遷至中原和江南地區。

贊助廣告

我姓範,怎麼介紹“範”姓

我是范仲淹的範。

我姓“範”我想知道歷史上範字的起源及歷史上姓範的名人?

我也姓範但我瞭解的有點忘了。是一個人當宰相什麼的然後國王賜的姓。名人範籬。越女跟他是一對。臥心嘗膽吳王的手下。吳國能復興有很大功勞

歷史上姓範的名人有哪些

范蠡(前536-前448),字少伯,又稱範伯、邸夷子皮、陶朱公。著名春秋後期越國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精通韜略,足智多謀,拜為大夫,封上將軍。

范雎(前?-前255),也叫範且,字叔,戰國時魏人(今河南開封),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前266年,任為秦相,封於應(今河南寶丰),稱應侯。

贊助廣告

范增(前277-前204),今安徽桐城人。著名秦末楚王重臣,政治家、謀略家。是秦朝(前221-前206年)末期農民戰爭中霸王項羽的主要謀士。

範丹(112-185),又名範冉,字史雲,陳留外黃縣人(今河南杞縣),著名東漢高士。是中國古代廉吏典範。

範長生(218-318),一名延久,又名重久。涪陵丹興(今四川黔江)人,西晉時大成名相。天師道首領,西晉時大成政權(都成都)丞相,封為天地太師.西山侯。

範寧(339-401),南陽順陽人(今河南淅川),範汪之子。著名東晉經學家。曾任豫章太守。所撰《春秋穀梁傳集解》十二卷,是今存世最早的《穀梁傳》註解。

范曄(398-445),字蔚宗,南陽順陽人(今河南內鄉)。南朝宋著名史學家、散文家。所著《後漢書》為上起漢光武帝、下至漢獻帝的近兩百年曆史的巨集篇鉅著。

範希朝(生卒年待考),字致君,唐河中虞鄉(今山西虞鄉縣)人,唐朝名將。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今江蘇蘇州)經考察,範公出生在(河北正定),著名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和軍事家。

範鎮(1007-1088),字景仁,四川華陽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舉進士第一,以直言敢諫聞名。

範祖禹(1041-1098),字淳甫(淳,或作醇、純,甫或作父),一字夢得,成都華陽人。北宋著名史學家。

范成大(1126-1193),號石湖居士,吳郡人(今江蘇蘇州),著名南宋大臣,“田園詩派”的集大成者。初為徽州司戶參軍,累遷禮部員外郎。

范文程(1597-1666),字憲鬥,號輝嶽,遼寧瀋陽人。著名清朝開國宰輔、文臣領袖,傑出政治家、謀略家。

姓範的祖先是誰?

範家有準確文字記載的家族史始於北宋年間。四世祖範邦彥(1096-1169),字子美,曾任湖州府長興縣丞、鎮江府通判。任通判期間,範邦彥舉家從新息遷居京口(今鎮江市),子孫遂定居京口,世稱京口範氏。

範邦彥任鎮江府通判期間,辛棄疾多次駐足鎮江,兩人過從甚密,範公將愛女許配給辛棄疾。辛棄疾有為岳母祝壽的《臨江仙》和《鵲橋仙》兩首詞傳世。

第五世祖範如山(1130-1196),字南伯。因與辛棄疾是姻親,兩人過從甚密,贈酬之作也較多。辛棄疾曾借範宅植有文官花而抒情,題贈南伯《水龍吟》詞一首,用以表達南歸後壯志難酬的心境。墨跡由靖江範氏世代珍藏,是靖江範氏家傳之寶,清光緒四年版《靖江縣誌》卷十六中記載,此翰墨之寶收藏在靖江西門範氏家中(即24世範顯思後人),如今已下落不明。

第六世祖範炎(1176-1237),既是辛棄疾的內侄,也是其女婿。

姓範的祖籍在哪裡?

範 姓 一、尋根溯祖 出自祁姓,為杜氏後裔。舜時,封堯的兒子丹朱在唐,在傳至堯裔孫劉累,後劉累遷居魯縣,稱系韋氏,商末,遷於唐。周成王時,唐被滅。唐貴族遷到杜,為伯爵國,稱唐杜氏。周宣王時,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稱杜伯。桓因宣王一寵妃誣告被屈殺後,其兒子隰叔投奔晉,為士師,他的兒子士蒍以官名為氏,子孫稱為士氏。士蒍的孫子士會任晉中軍元帥,執掌國政。士會先得到封邑隨,後得到範邑,所以又稱隨會、範會,他死後,又稱範武子。他的子孫後分為士氏、範氏和隨氏。後有範文子、範宣子、範獻之,世代為晉國上卿。晉靜公二年,範氏或遷入魏國或遷入秦,或遷至南陽。 範氏又有外族一系。晉時,,南蠻有林邑王範文,初為夷師範椎之奴,後為林邑王範逸輔佐,後因林邑王無子,範文自立為王,使這一支範氏不斷繁衍壯大。

二、遷徙分佈

西周成王時,遷於杜。公元4世紀中葉,範氏遷入魏。西漢以前範氏部分人遷至南方。漢代至南北朝時期,範氏分佈更為廣泛。據範氏族譜記載,唐僖宗乾符元年,由於中原戰亂,河內人範坤舉家18口徙居浙江杭州,後移江蘇南京,再徙福建寧化黃竹徑,是為範氏入閩始祖。至宋代,範氏稱盛於福建,人才濟濟。此後,範氏除在閩南一帶發展繁衍外,又分出廣東海陽、嘉應、梅州、大埔、長樂、陸豐、饒平等支派。從明末開始,閩、粵範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有的進而遷至海外。宋代以前的範氏名人,大都出自今河南。

三、郡望 【郡望】 1、南陽郡:戰國秦昭王35年置郡。漢時相當於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間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應山、隕縣間地。 2、高平郡:歷史上設此郡共三處:其一為西漢置高平縣,北魏正光5年置郡。其二為東漢章帝置高平縣,晉太史元年改山陽郡置高平郡。其三為北周改高都郡置高平郡。

四、歷史名人   範文若:明末戲曲家。   范寬:北宋傑出畫家,與關全、李成形成了五代、北宋間北方山水畫的三個主要流派。

范仲淹:北宋大臣、文學家、政治家。慶曆三年參知政事,向仁宗皇帝上有名的《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整頓吏治、招納賢士、發展生產、加強武備等十項主張,並授命主持撉燉?掄??,是當時著名的名臣賢相。

範縝:南朝齊樑時哲學家、無神論者,先後仕齊、樑,任尚書殿中郎、尚書左丞等職。綜合並發展了魏晉以來的無神論和神滅論思想,對佛教進行了尖銳的鬥爭。

范曄:南朝宋史學家,曾任尚書吏部郎。曾刪取各家《後漢書》製作,著《後漢書》,成紀傳80卷。

範寧:東晉經學家。推崇儒學,撰有《春秋穀梁傳集解》12卷,是今存最早的《穀梁傳》註解,被後人收入流傳最廣的《十三經注疏》中。

範冉:東漢人,通五經、尤深於《易》和《尚書》。

姓範的祖根在哪

1,範氏起源於河南省濮陽市範縣高碼頭鄉老範莊村。範姓乃黃帝直系後裔,在堯為伊祁氏、在舜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範氏授姓地位於河南省範縣境內,原授姓之地範邑位於現範縣張莊鄉東舊城村。

2,出自春秋楚國,以地為姓:楚國有範地,左傳文公九年,有範山。

3,

先秦時期,範姓活動的地區主要在山西、河南和湖北地區。秦漢時,範姓已經分佈到、河北、山東、江蘇等長江以北地區,隨後進入江南地區。

宋朝時期,範姓大約有69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9%,為宋朝第二十一大姓。分佈主要集中於四川、河北、河南、江蘇,這四省範姓大約佔範姓總人口的57%,其次分佈於山東、山西、湖北、江西、陝西,這五省的範姓又集中了31%。四川為範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範姓總人口的20%。全國形成了四川、冀豫、蘇魯三大塊範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時期,範姓大約有43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7%,為明朝第五十二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範姓人口增長是負值,600年中範姓人口淨減少了26萬。面對戰亂和屠殺,受害群體首先應是主體在北方的人群,範姓是北方地區的姓氏,自然遭到嚴重的衝擊。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福建,這三省範姓大約佔範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佈於山西、江西、

範姓分佈

山東,這三省的範姓又集中了25%。浙江省的範姓人口約佔範姓總人口的20%,為範姓第一大省。全國範姓中心由北、由西向東南漂移,形成了浙蘇閩贛的範姓人口聚集中心。

請問,姓範的在歷史上都有什麼名人?

範侯   範武子範會   範文子範燮   範宣子範匄   範獻子範鞅   範昭子範吉射(與中行氏相睦,結為姻親。晉定公時,幫助中行氏對趙氏發難,結果被智氏等四卿所敗,逃往齊國)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又稱範伯、邸夷子皮、陶朱公。楚國宛三戶人(今河南南陽)。著名春秋後期越國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精通韜略,足智多謀,拜為大夫,封上將軍。   范雎:(公元前?~前255年),也叫範且,字叔,戰國時魏人(今河南開封),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公元前266年,任為秦相,封於應(今河南寶丰),稱應侯。   范增:(公元前277~前204年),今安徽桐城人。著名秦末楚王重臣,政治家、謀略家。是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末期農民戰爭中霸王項羽的主要謀士。封歷陽侯,項羽尊稱他為“亞父”。   範丹:(公元112~185年),又名範冉,字史雲,陳留外黃縣人(今河南杞縣),著名東漢高士。 是中國古代廉吏典範。“甑中生塵範史雲,釜中生魚範萊蕪”指的就是範丹,逝世後諡號“貞節先生”。   範滂:(公元137-169),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今河南郾城)。著名東漢末年士人領袖。   範明友:(生卒年待考),為霍光女婿,初為中郎將,又被封為度遼將軍。宣帝繼位,封範明友為關內侯。   範晷:(生卒年待考),字彥長,南陽順陽人。西晉重臣。任馮翊太守,徵拜少府,又出任涼州刺史,轉任雍州刺史,封左將軍。   範汪:(生卒年待考),字玄平,又稱範東陽,範晷孫,範稚子。南陽順陽人(今河南淅川人)。著名東晉醫學家。曾任東陽太守。撰有《範汪方》(又作《範東陽方》、《範東陽雜藥方》)一百七十餘卷,今佚。其佚文散見於《外臺祕要》、《醫心方》等。   範寧:(公元339-401),南陽順陽人(今河南淅川)。著名東晉經學家。曾任豫章太守。所撰《春秋穀梁傳集解》十二卷,是今存世最早的《穀梁傳》註解。   範泰:(公元355-428),順陽山陰(今湖北光化西北)人。南朝宋大臣、學者。初為太學博士,歷官謝安及會稽王道子參軍,後升中書侍郎,加振武將軍,升侍中。入宋拜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卒諡“宣”。   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陽順陽人(今河南內鄉)。著名南朝劉宋時期史學家、散文家。所著《後漢書》為上起漢光武帝、下至漢獻帝的近兩百年曆史的巨集篇鉅著。   範縝:(公元約450—515),南鄉舞陰人(今河南泌陽)。著名南朝齊樑時期哲學家、思想家和無神論者。著有《神滅論》,有人曾以升官誘惑他改變觀點,他不“賣論取官”。   範雲:(公元451~503年),字彥龍,南鄉舞陽人(今河南泌陽)。著名南朝齊、樑間重臣,政治家、詩人。歷任侍中,遷散騎常侍、吏部尚書,再遷尚書右僕射,居官能直言勸諫。逝世後諡號“文”。   範長生:(公元218-318年),一名延久,又名重久,或名文(一作支),字元。涪陵丹興(今四川黔江)人,西晉時大成名相。天師道首領,西晉時大成政權(都成都)丞相,封為天地太師.西山侯。   範履冰:(生卒年待考),河內人(今河南武陟)。著名唐朝時期重臣、史學家。知名於唐高宗,武則天執政後,出任宰相,並主持了大唐國史的修撰。   範希朝:(生卒年待考),字致君,唐河中虞鄉(今山西虞鄉縣)人,唐朝名將。任河東(今山西)節度使,檢校尚書右僕射(相當於宰相),及右金吾衛大將軍,隨即又拜檢校司空,太子太保。元和九年(814年),範希朝去世,朝廷贈太子太師,諡忠武,後又改為宣武。   範延光:(生卒年待考),字子瑰,相州臨漳人。後唐同光中拜檢校工部尚書。......餘下全文>>

國家領導有姓範的嗎

範長龍,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上將軍銜。

我姓範什麼範

大米飯

相關問題答案
姓範的來源?
姓侯的來源?
阮姓氏的來源?
姓徐的來源具體內容?
姓朱的來源?
宋姓氏的來源?
姓孫的來源和歷史名人?
關於姓氏的來源?
姓曾的來源?
中國姓陳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