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和”字在中國文化中有什麼意義?
1. 順應人心,天下和平
《周易·鹹卦·彖傳》曰:“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按照這種理解,沒有戰爭並不等於就是和平,如同人體沒有疾病並不等於就是健康一樣只有作為國家的領導者能夠感動普天之下的人心,才會有真正的和平。
中國古代的政治思想是民本主義,即:國以民為本。所謂“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虞夏書·五子之歌》)。那麼,怎樣才能感動人心而做到本固邦寧呢?其一,是發展經濟,使人民富裕起來,民富才能國強。《周易·繫辭傳下》曰:“天志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住。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以仁愛之心博施濟眾,才能保得政權穩固;使人民獲得財富,方能產生凝聚力以聚斂民心。其二,是不傷民財、不攏民安,使百姓安居樂業。所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周易·繫辭傳上》)其三,與人民共甘苦,“吉凶與民同患”。(《周易·繫辭傳上》)平時能夠使人民衣食無憂、生活安定,戰時能夠以人民的喜悅與否為依據來做出決定。這樣,國家需要出力的時候,人民就會不辭辛勞乃至捨生忘死。所謂“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周易·兌彖傳》)其中,“說”與“悅”通。其四,執法如山,公正嚴明。所謂“明罰敕法”(《周易· 嗑·象傳》)、“刑罰清而民服”(《周易·豫·象傳》)如此等等。古人云:“人無於水監,當於民監。”(《尚書·周書·酒誥》)“監”與“鑑”(鏡子)通。意思是:人不要從水中看自己,應當從民情中看自己。儒家的亞聖孟子,曾將民本主義發展到了頂峰,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一國之君,能夠順乎天時、應乎民心,可稱之為明君。否則,就是昏君。明君治國,會贏得天下太平。昏君誤國,會招致天下大亂。在君主時代,恢復天下太平的辦法,就是進行社會革命。所謂“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周易·革·彖傳》)當代世界,已經進入和正在進入民主時代。中國古代所說的“民主”,如《尚書·周書·多方》中所謂“天惟時求民主”的民主,指的是民之主。西學東漸以來,在德莫克拉西(democracy)意義上的民主,指的是民做主。就國家領導人的歷史更替而言,前者靠的是暴力革命,後者用的是和平普選。從暴力革命到和平選舉,是社會歷史的進步。然而,“得民心者得天下”,始終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法則就世界範圍而言,也應當是如此。從以強凌弱到和平共處,從依靠戰爭開疆擴範到平等互利共同發展,從武力對抗到平等對話,從技術崇拜到人文關懷,從企圖一國稱雄稱霸於世界到學會尊重世界各國的共同組織即聯合國的民主決策和順應世界人民的民心民意,也是一種歷史的進步。歷史的進步,不可阻擋,現在,依靠軍事手段解決國際戰爭的作用和影響力正在下降。各國政府的領導人,都以反映全世界人民熱愛和平的心聲、代表普天下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己任,乃是共同贏得並保持全世界範圍內真正而持久和平的重要前提。
2.有反有仇,仇以和解
中國文化對於人世間因利益而產生的仇恨和衝突問題,有著獨到的見解。即所謂:“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相反相仇則惡,和而解則愛。”([2]第25頁)誠然,復仇也有正義與非下義之分。即便是正義的復仇,人們也不主張世代為仇。故而,民間有所謂“冤仇可解不可結”,“冤冤相報何時了”的說法。縱觀歷史,世代冤仇,長期爭戰,終非結局。《孫子兵法》曰:“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5]第6頁)當戰爭雙方打不下去時,總要通過和談來解決爭端。和談,就是互相讓步。只有互相讓步,才能解決爭端,故而稱作“和解”。互相......餘下全文>>
易經》與中國傳統文化 和 道教與中國文化哪個好
會易經不一定會道教那一套,會道教的一定要會易經這一套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學國學一定要學易經
為什麼要傳承中國文化
①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②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遠的影響.
③對人類的進步和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易經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具體點是什麼呢?
易經是群經之首,群經之始,易經包羅永珍,是中國文化的根基。
中國古代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中國文化--指廣義的文化,也就是文明,對世界影響頗大。中國並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但確是世界上現存的,並且仍然在延續的最古老的亞洲文明。
1.古典哲學。《易經》包含現代計算機二進位制的基礎,現代數理邏輯也要依託於《易經》,《老子》思辯哲學應用於現代哲學、《孫子》應用於商戰、《四書五經》對中國周邊國家如:韓國、日本、朝鮮等影響更大,這些國家都是中國文化圈的成員。啟蒙運動中,法國伏爾泰便利用了中國儒家思想,伏爾泰將儒家的哲學思想、政治理論、道德倫理、人性觀念、社會法則等加以綜合研究,建構了一套對西方社會產生過很大影響的新的社會學說。明代王陽明的學說還推動了日本的“明治維新”。第一本提到儒教的書《儒家道德》,1641年在倫敦出版。
2.科技方面。中國的四大發明推動了世界的進步,近代化的開端,新航路的開闢,離不開指南針;思想解放、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離不開造紙術和印刷術;而火藥又成為砸碎封建城堡的利器,在現代戰爭中作用很大,就是航天也要用到。中國的四大發明對於徹底地改造近代世界並使之與古代及中世紀劃分開來,比任何宗教、任何占卜術的影響或任何征服者的成功所起的作用更大。火箭也是中國首先發明的。中國漆器,中國冶鐵和穿井技術都是世界最先出現的。 中餐、中醫也世界獨具特色的。英國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一書中動情地寫道:“中國文獻清楚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又一個不平凡的發明和發現,考古證據或繪畫實物證實中國的發明與發現比歐洲的或照搬採用的發明或發現一般往往領先很長一段時間。無論是二項式係數排列,還是旋轉運動與直線運動相互轉移的方法,或是第一臺時鐘中的擒縱裝置,或韌性鑄鐵犁鏵,或植物學與土壤學的開創,或面板與內臟的關係,或天花痘苗接種的發現——不管你探究哪一項,中國總是一個接一個地居世界第一。”李約瑟著的長達2000萬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向世界生動詳實地展示了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的偉大創造及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與影響。
3.文化方面(狹義的)。隋唐時中外交往空前頻繁,周邊國家大多仿效中國的各項制度,日本大化改新使其進入封建社會,中國文化圈也在這時形成。中國的文化在明代以前一直是世界領先。中國的城市發展對世界也有很大影響,宋代以前,世界是許多國家學習中國的城市建造。中國中古的開放時代為世界各國培養了許多各方面的人才。在藝術門類內,中國的書法、國畫、詩歌獨樹一幟。中國文官制度特別是科舉制度對西方文官系統的形成產生過很大的影響、弧動作用。1570—1870年的300年間,西方國家出版的有關介紹中國文官制度與政治制度的書籍竟多達70種。《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等四大古典名著以及《聊齋志異》、《金瓶梅》等被譯成多國文字,深深地影響著世界文壇。德國文豪歌德在比較中西文學後曾感慨地說:“當中國人已擁有小說的時候,我們的祖先還正在樹林裡生活呢!”舉世聞名的中華武術,是我國民間流行最廣泛的體育專案。千百年來,中華武術對世界武壇尤其是亞洲武壇有過重大影響。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中國武術震驚了世界。中國琴棋書畫對世界也有很大影響,尤其是中國文化圈內的國家。
4.交通方面。陸上、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連線了亞歐,促進了各地的交流。四大發明除火藥是元朝軍隊帶去的其它都是經絲綢之路傳過去的。
5.經濟方面。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粟等作物的國家,尤其水稻種植的傳播極大促進了其他地區農業的發展,養活了更多的人口。世界上660多種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於中國的就有136種,佔20%以上,居世界第一。中國還是最早養蠶的國家,絲綢也是中國......餘下全文>>
中國文化源頭是什麼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 (一)、《易經》是宇宙的法則
古人曾言:“不讀易不可為將相”.在皇家“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的編列中,《易經》均居首位,將易學視作何等重要.那麼《易經》是什麼?占卜家說它是占筮書,氣象學家說它是天文氣象書,農業家說它是農事書,歷史學家說它是歷史哲學書,而文學思想家說它是一部文字優美結構嚴謹的人文書……眾說紛紛,就如瞎子摸象各言其是.《易經》是一部無字天書.“易是先民的一種科學,一種符號邏輯,代表了數理的,宇宙生命、個人生命的作用,是敘述人類太陽系統的宇宙中,日、月執行的一個大法則.”《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宇宙代數學,智慧中的智慧,包括了科學、哲學、宗教,一切都函蓄了.對中國的哲學、史學、文學、藝術、倫理、宗教以及天文、歷史、數學、醫學、氣功等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中國和世界文化史上享有極高地位.老子道家的“無為而不為”的思想,佛教“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都是易學的陰陽辨證對立統一觀.天地間易經的哲學沒有迷信,可是卻有宗教家絕對的嚴肅精神.《易經》說的是宇宙社會、人事最高的道理,變是最普通最平凡的道理,歷史上人們一直用它來指導安邦治國齊家修身.只是由於文字艱深,過於精練,在芸芸眾生中學易者就不多,“百姓日用而不知”了.我在此將對如何學習易學、運用易學、指導人生和事業,談談自己治學的經驗和體會,把大家帶上通神之路.
(二)、《易經》的理論、原則和法則
歷史上《易經》有三種:一、神農時代的《連山易》;二、黃帝時代的《歸藏易》;三、周文王被囚裡所作的《周易》.《連山易》、《歸藏易》已失傳,現在所言的易經即是《周易》.
《易經》有三大理論精華:
一)、陰陽對立統一:任何事物都存在著陰陽兩個面,即對立又統一,互根互換.
二)、五行生剋制化:將世上一切事物都歸類於水、火、木、金、土五類,它們相互制約相互生成.
三)、天人合一:人和宇宙資訊全息,互補調諧.
《易經》有三個原則:
一)、不易:任何一種事物總是常常處在相對穩定狀態中,這時事物內部陰陽兩個對立面處於相對穩定之中.
二)、變易:任何一種事物,當它內部陰陽雙方在矛盾鬥爭 中,由量發展到一極值時必須會出現質變.
三)、簡易:宇宙間天地自然法則本來就是簡樸平易的.
《易經》有三大法則:
一)、理:即易理.易經中的哲理,探討宇宙人生的能變,所變與不變之原因.
二)、象:《易經》中用卦象、爻象來表現世界生成發育萬有現象,從中尋求其變化的原則.
三)、數:河洛理數,是現象中的數理,推演它的變化過程,而知人事與萬物的前因和後果.
掌握了《易經》的三大理論,明白了三個原則,就可以用三大法則來認識事物,適應事物,依據易經的法則來察往彰來,索隱探賾.也就是可以運用易學進行占卜,即現代人說的預測.
這裡必須強調只有用易學理論和原則作指導,運用易學法則進行預測的,才叫易學(或周易)預測,否則是不能稱為易學預測.
(三)、八卦是宇宙萬物運化的最高標誌
大家都知道毛澤東在《矛盾論》中闡述唯物辯證法時說道:“任何事物都由矛盾著的兩個對立面組成,它們即對立又統一,在一定條件下無不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實際上它闡述的這一個唯物認識論的基本法則是我們先人早就有的唯物世界觀,是易學思維的基本觀點,偉人毛澤東用現代語言來敘述清楚它.他所說的兩個對立面即我們上述的事物兩種陰陽對立的屬性,八卦的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四個陰陽對立面,萬事萬物發展變化無不由於陰陽對立面的相互轉化而形成新的對立統一.易學概而言之為兩大功能:第一大功能為認識論,即如何認識宇宙自......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