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飲食圖片?
高山族美食圖片名稱
高山族的傳統美食有哪些
高山族——臺灣高山族有吃“長年菜”的習俗。長年菜也叫作“芥菜”,吃這種菜是預示壽命長。有的人將長長的粉絲加入長年菜裡,象徵著長生不老。
高山族日食兩至三餐,食源以大米、小米、芋頭、紅薯、香蕉、雜豆為主,以獵獲的禽、獸、魚鮮和採集的野蔬為輔。
主食多製成飯、粥、糕、餅或餈粑,不用陳糧,多用樹葉包裹小米、花生仁、獸肉蒸食。其中,阿美人習用朝天椒就飯,布農人多將小米煮成爛糊,雅美人愛吃芋頭和紅薯,平埔人常用特產的“香米”炊飯。配菜一般是豬肉、獸肉、南瓜及土豆,愛吃芥菜。排灣人用檳榔殼盛水裝肉,投入燒燙的石子"煮熟"的石烹肉;阿美人將雞、豬、獸肉混煮的“雜合肉”;泰雅人的“辣椒姜水”;阿美人的“鹽揉芥菜”;布農人的“希諾葉包花飯”,等等,都是創造。高山族的餐具極為簡單,他們就地取材,用竹籩或藤籩盛飯菜,用竹筒盛湯,竹勺、木匙、水杯作為餐具。吃飯時,大家蹲在鐵鍋邊,手端盛飯的椰殼、螺殼,用手抓飯,有點類似東南亞某些國家的抓飯。近年來,他們也逐漸習慣用碗筷了。
布農人的副食品中有臘肉或肉乾、晾晒的野菜和菜乾,但是數量不多,如有獵獲的野味或魚時,則釀酒煮肉,邀來親朋好友,歡聚一堂。
卑南人的調味品種類較為豐富,有鹽、豬油、紅砂糖、蜂蜜、姜。辣椒等,副食品中也增加了燻肉和鹹魚,還用芥菜醃製成鹹菜。
阿美人農閒的時候常到小溪邊捕魚捉蝦,撈捕河貝和螃蟹,煮熟作為佐餐佳餚。他們享用的水果的種類也很多,除常見的以外,還有柚子、麵包果、椰子等。
雅美人日常以芋薯為主食,品種很多。據統計甘薯有10種,薯蕷(山藥)有8種,黑芋有9種,水芋有8種。他們的果林園藝很發達,但蔬菜卻種植的很少,所以,婦女和兒童只好常採取野生植物瓜果和貝類作為食物輔食。
平埔人是高山族中受漢人的影響較早的。16世紀漢人到達臺灣後,稻米成了他們的主食。史書中曾記載平埔人的番米味醇氣馥,煮過的飯過兩三天香氣不減,但由於種植面積少,產量不高,每年所種只夠他們自家一年食用。
高山族飲食習慣
商品分類
文化工藝
繩編 | 手工皮雕
棉花畫 | 拉麵毛
筷子雕塑 | 景泰藍
刻瓷 | 創意手繪
鋦碗 | 絲襪花
繪畫 | 豆豆畫
麵人蕭 | 刺繡
草編 | 手捏泥人
陶藝 | 曾氏影雕
微書 | 刻紙
微刻 | 竹雕
風箏 | 剪紙
剪字 | 泥人彩朔
泥壎 | 瀝粉畫
蛋雕 | Q版公仔
絲竹樂器 | 葫蘆烙畫
剪影 | 內畫
百貨廣場
保健品 | 茶
窗簾 | 燈飾
家居用品 | 音像書籍
流行服飾
手錶 | 皮帶
首飾 | 定做服飾
流行服裝 | 童裝
頭飾 | 圍巾手套
鞋 | 眼鏡
中國服飾 | 包
精品世界
珍珠 | 藏飾
工藝品 | 古玩
水晶 | 陶瓷
玩具 | 玉石
中華民俗民風>>
高山族人民的著裝特色
高山族的男女服飾是色彩絢麗、華麗精美的。最有代表性的服飾是貝珠衣,又稱貝衣。這種衣服是用貝殼雕琢或小圓形有孔的珠粒,用麻線穿起來,按橫線排列縫在衣服上,一件珠衣大約需要五六萬顆貝珠。過去一般為酋長或族長做禮服用。以現在珍藏品為例,一件無領、無袖、無鈕釦的對襟長衣,衣長100公分,寬44公分。以織有紅色花紋的原白麻布為底,周身綴滿用貝殼磨切成的貝珠串,共2700餘排,約8萬多顆貝珠;背面飾有三排帶銅鈴的珠串,每排四串。由於貝珠多,手工複雜,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製成,因此十分寶貴。從貝衣的造型來看,泰雅人的貝衣多白色,耀眼,橫向排列整齊,給人一種純潔、整一中顯華美的感受。而排灣人的貝衣則以橙、黃、綠色為常見的色彩,近年來有些綴貝向黑色、暗黃色居多,做工較細緻,圖案較多綴人像,珠多細圓透明,顯示出追求華麗的風格。古老的貝珠衣則扁長,無光澤,具有晦澀感,但當地群眾卻以古珠衣為珍貴和自豪。這和崇拜祖先的樸素淳厚的民風有關。貝衣有悠久的歷史,我國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禹貢》記載:“島夷卉服,厥筐織貝”。如果是指這種貝衣,則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了。貝衣有時可作貨幣用,但更多的是審美欣賞價值,這是高山族人民對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貢獻。
高山族男子的服裝,一般都配有羽冠、角冠、花冠。一般兄弟民族婦女喜以花為冠,高山族男子以花為冠可以說是一個特點。有些部族的男子還要佩戴耳環、頭飾、腳飾和臂鐲、手鐲,顯得絢麗多彩。高山族婦女服飾基本上是開襟式,在衣襟和衣袖上繡著精巧美麗的幾何圖案。這種開襟服飾是應亞熱帶氣候,可以起散熱快、涼爽的作用,也易顯示出人體上身的豐滿、健壯的體型,使人產生活潑、自由、嫵媚的感受。婦女的下身穿過膝的短褲,頭戴頭珠,腕戴腕鐲,腰扎豔麗的腰帶,脖頸上配有鮮花編成的花環。其帽子也很有特點,男子上山戴藤帽。帽頂上有圓形的圖案,這是雅美人圖騰的標誌。祭祀時高山族人喜戴高大的銀盔。銀盔是財富積累的紀錄,他們把用實物換來的銀幣鑄成銀圈,做成頭盔,父傳子,子傳孫,世代相承。繼承人最少在頭盔上增加一個圈,兒子多把銀盔拆成圈分發給眾兒子,在這基礎上再鑄出新的頭盔,世代相傳,連綿不斷。每到節日或新船下水時,人們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常帶這種銀盔帽子。這是一種勤勞節儉和財富的象徵。高山族各部族之間的服飾還有一些差別。服飾是文化的象徵,是民族審美特徵的外化,高山族的服飾有追求多樣化的色彩和偏向明麗華美的風格。
商品分類
文化工藝
繩編 | 手工皮雕
棉花畫 | 拉麵毛
筷子雕塑 | 景泰藍......餘下全文>>
高山族的美食的做法
【原料及做法】
水晶蝦餃
1.豬肉糜150克、鮮蝦175克、胡蘿蔔半根
2.鮮蝦切小段,胡蘿蔔切碎
3.三種餡料放入大碗中準備打餡兒,先放入20克色拉油
4.再放入適量食鹽
5.再放5克生抽
6.所有都攪拌均勻,團成坨,備用
7.澄粉200克(上)、生粉50克(下)
8.兩種粉混合後,倒入沸水,開始揉麵
9.揉成麵糰後,再加入20克豬油,揉成更光滑的麵糰
10.揉好的面如果久置不用,要用溼布矇住
11.把麵糰分成合適大小的劑子,開始包了。我沒用擀麵杖,一擀就裂開。我是
用手捏成麵皮的,包的時候也要比較小心點
12.水開後,放入蒸鍋內,蒸10分鐘即可
高山族吃什麼
粟、稻、薯、芋為常吃食物,配以雜糧、野菜、獵物、粟、旱稻、香米、水稻
高山族嗜菸酒、食嚼檳榔.
高山族愛吃的食物150字
高山族的飲食以穀類和根莖類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為常吃食物,配以雜糧、野菜、獵物。平埔人還特產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腸內草漿伴上鹽即食)。昔日飲食皆蹲踞生食,飲食、烹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普遍愛食用姜,有的直接用姜蘸鹽當菜;有的用鹽加辣椒醃製。高山族的十個族群中各自都有自己獨特的食品,其中典型食品是醃肉。
高山族的風俗習慣(服飾和風俗及住所)
高山族風俗習慣
高山族服飾
高山族傳統衣飾絢麗多彩,衣飾式樣因族群而異。
高山族男子的衣飾式樣,大體有四種類型:一是以泰雅人、賽夏人和北部阿美人為代表的北部型。其特徵是用兩幅麻布拼縫成無袖筒外褂;二是以曹人和布農人為代表的中部型。其特徵是以鹿皮為衣料,上衣為帶毛的鹿皮背心,外披鹿皮披肩;三是以排灣人、卑南人、魯凱人和南部阿美人為代表的南部型。其特徵是對襟長袖上衣,腰部系半腰裙,或系一條寬腰帶而垂其兩端作為前裙;四是蘭嶼島上雅美人的雅美型。僅系一條用寬約三四寸的厚布做成丁字帶遮擋下身。
高山族女子的衣飾式樣,大體有三種類型:一是泰雅人、賽夏人、曹人和阿美人的短衣長裙式;二是布農、魯凱人和排灣人的窄袖長衣式;三是雅美人的半裸露式。上身常常只穿一件背心,下體僅橫圍一塊腰布。冬季則用一塊方布自左肩圍裹範身,於左肩上打結。
高山族各族群男女皆重灌飾。飾物種類很多,主要有貝珠、貝片、琉璃珠、豬牙、熊牙、羽毛、獸皮、花卉、銀銅首飾以及錢幣、鈕釦、竹管等。他們用這些飾物把渾身上下裝飾得琳琅滿目,五光十色。尤其是男子,盛裝時幾乎從頭到腳都有裝飾,有些男子尤其是頭領的頭冠甚至比女子頭冠更為複雜和多姿多彩。
住所
高山族的聚落多在背山面河之處,阿美人、卑南人居於臺東縱谷平地,雅美則居於蘭嶼環島海邊。過去高山族住房大部分為地上住屋,也有區域性凹入地下。
泰雅人的住屋一般都建在山腰地帶,住屋正面朝向低處。住屋一種是全部建在地上,另一種是屋內凹入地下,屋簷高不過一米半的半穴居式建築。
賽夏人的住屋一般建在較平坦的山地,無一定的方向。布農人的住屋建在險峻的山腰地帶,門朝向低處,為半地下室住屋。曹人的住屋多建在山腰平坦地方,門無定向。
排灣人的住屋建在山腰斜坡上,面朝低處。房屋一般都建在地面上,也有屋內低挖半米左右的。有木屋和石屋兩種型別:木屋以方木為柱,木板為牆壁,用木板或茅草蓋頂,屬於大型的木結構房屋。這種木屋在房樑、房柱、房簷、房門、房壁上都有許多人形或蛇形的雕刻,具有獨特的風格;石屋則以圓木或立石板為柱,片石為牆壁,在山字形的屋頂上壘小塊板石為瓦,形似龜殼,也有用大塊板石蓋頂的。
魯凱人倚坡建屋,先將基地剷平,成“簸箕形”,為半地下式住屋。阿美人的住屋建在平地上,無一定朝向。卑南人的居室為圓形,是用竹籬環圍起來的。雅美人的住房大都建在沿海山麓坡地上,面海而居。建築材料多取自於海邊卵石,用卵石壘成地基和牆壁,外部蔽以茅草。房屋地基挖得很深,屋內凹下二三米,房簷離地面僅一米左右,這是一種典型的半地下式房屋,可抗颱風的襲擊。
平埔人的住房大都是幹欄式建築,也就是“架梯入室”的樁上建築。高山族各族群住屋多數有門無窗,也無煙囪裝置,屋內一般比較陰暗,陳設也很簡單。現在各族群居住條件已發生顯著變化,房屋建築材料和施工方法與漢族基本相同,屋內陳設已大為改觀。
交通
高山族聚居的山區,層巒疊嶂,行路如蜀道之難。山區道路可分為“社路”和“獵路”兩種。在深谷危崖和溪水過處,則架設木橋、竹橋或藤橋以渡。木橋多為獨木橋,即用一株大樹砍削成方木,橫架在溪流兩岸。也有在巖壑之間,用兩木交叉,下端插入溪間,上端靠在巖壁上,攀登而過。竹橋有長短兩類:短橋用三四根粗竹並搭在岩石上;長橋用粗竹並立插入溪流中間為橋架,再以四五根排竹搭在橋架與岩石上。有的在橋的兩側搭架竹欄杆,以便扶持。藤橋一般架在危崖深谷之間,往往是高山對峙,中夾大溪,深數千仞。
高山族人民不畏天險,用藤皮打成粗藤索兩條,平行懸於兩岸之......餘下全文>>
高山族的生活習慣
高山族在古代以裸為美。僅以幅布遮陰,毛皮圍腰。但接觸漢文化以後,逐步形成男穿長衫女著裙,講究服飾美。衣服除獸皮、樹皮外,多用自織麻布並加彩紋裝飾。男子衣飾型別,北部常見無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帶;中部常見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見對襟長袖上衣、腰裙、套褲、黑頭巾等。女子衣飾型別包括短衣長裙和長衣短裳。雅美人服飾簡單,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著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高山族的飲食以穀類和根莖類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為常吃食物,配以雜糧、野菜、獵物。山區以粟、旱稻為主糧、平原以水稻為主糧。平埔人還特產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腸內草漿伴上鹽即是)。昔日飲食皆蹲踞生食,現在飲食、烹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菸酒、食嚼檳榔.
高山族過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處,或闢竹編茅,架木為屋。現在住宅型別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頂地下房屋等,但十分講究造型和實用相結合。大都呈長方形或四方形,有門無窗。
高山族還有黥面、文身、鑿齒、涅齒、穿耳、除毛、束腹等身體裝飾習俗、身體裝飾一般出於成年、美觀、聯姻、紀功、尊貴等目的。
高山族的婚姻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近親結婚。男女大多自由戀愛結合,如泰雅人以吹口哨表示愛情,有的阿美婦女到男方家贈物表示相思。喪葬形式,泰雅人、布農人、曹人多行屋內葬,埋屍於死者床下。排灣人、雅美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將死者埋葬在屋前後空地,對惡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有許多禁忌:婦女懷孕後,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貓、穿山甲和並蒂果實等,忌生雙胞胎;忌見蛇、山貓、鼠、橫死者及其葬地;忌見動物交尾;嚴禁放屁、噴嚏、同族相姦;禁忌吃動物頭尾;禁忌男人接觸女人專用的機織、麻織品、小鋤及豬圈;禁止女性接觸男人專用的武器、獵具、會所等等
少數民族的美食圖片以及介紹文字
蒙古族--除夕更歲時,一家人圍坐在包內火爐邊,在向長輩敬獻“辭歲酒”之後,飽餐烤羊腿和煮水餃。 高山族--臺灣高山族有吃“長年菜”的習俗。長年菜也叫作“...
高山族的文化習俗
高山族的飲食以穀類和根莖類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為常吃食物,配以雜糧、野菜、獵物。山區以粟、旱稻為主糧、平原以水稻為主糧。除雅美人和布農人之外,其他幾個族群都以稻米為日常主食,以薯類和雜糧為主食的補充。居住在蘭嶼的雅美人以芋頭、小米和魚為主食,布農人以小米、玉米和薯類(當地稱地瓜)為主食。平埔人還特產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腸內草漿伴上鹽即食)。昔日飲食皆蹲踞生食,飲食、烹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菸酒、食嚼檳榔。 在主食的製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稻米煮成飯,或將糯米、玉米麵蒸成糕與餈粑。 高山族蔬菜來源比較廣泛,大部分靠種植,少量依靠採集。常見的有南瓜、韭菜、蘿蔔、白菜、土豆、豆類、辣椒、姜和各種山筍野菜。 高山族普遍愛食用姜,有的直接用姜蘸鹽當菜;有的用鹽加辣椒醃製。肉類的來源主要靠飼養的豬、牛、雞,在很多地區捕魚和狩獵也是日常肉食的一種補充,特別是居住在山林裡的高山族,捕獲的獵物幾乎是日常肉類的主要來源。 高山族的十個族群中各自都有自己獨特的食品,其中典型食品有:醃肉,高山族泰雅人、阿美人儲存肉類的方法,其中泰雅人醃猴肉和阿美人醃鹿肉和野豬肉別具一格;咂酒,高山族排灣人、布農人土法釀製的一種米酒。 布農人在製做主食時,將鍋內小米飯打爛成糊食用,排灣人喜用香蕉葉子卷粘小米,摻花生和獸肉,蒸熟作為節日佳餚,外出狩獵時也可帶去。但作為狩獵帶去的點心,餡裡一般不加鹽巴等鹹味調料。 泰雅人上山打獵時,喜用香蕉做餡裹上糯米,再用香蕉葉子包好,蒸熟後帶去。排灣人喜歡將地瓜、木豆、芋頭莖等摻合在一塊,煮熟後當飯吃。泰雅人喜用生薑或辣椒泡的涼水做為飲料。據說此種飲料有治腹痛的功能。過去在上山狩獵時,還有飲獸血之習。不論男女,都嗜酒,一般都是飲用自家釀製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雅美人喜歡將飯或粥與芋頭、紅薯摻在一起煮熟做為主食。外出勞動或旅行,還常以幹芋或煮熟的紅薯及類似粽子的糯米制品為乾糧。排灣等族狩獵時,不帶鍋,只帶火柴,先將石塊壘起,用乾柴禾燒熱,再在石塊底下放芋頭、地瓜等,取沙土蓋於石塊上,熟後食用。食用芥菜時先將正在生長中的葉擗下來,用鹽揉好,放兩三天後才吃,留在地裡的芥菜根繼續生長。排灣人不吃狗、蛇、貓肉等,吃魚的方法也很獨特,一般都是在撈到魚後,就地取一塊石板燒熱,把魚放在石板上烤成八成熟,撒上鹽即可食用。排灣人小孩不許吃鰻魚,甚至其他魚的魚頭也不讓吃,認為吃了魚頭不吉利。 阿美人在做肉菜時,喜把肉切成塊,插上竹籤,煮好後放在一個大盆裡,全家人圍在盆邊,每個人用藤編小籃盛飯,共用一勺舀菜,一手抓飯,一手取肉吃。在插秧季節,他們喜到水田裡捉小青蛙,帶回家中用清水洗淨,煮熟即吃。阿美、泰雅等族人有的也吃捕來的生魚。他們還喜歡將打來的獵殺好去皮,加鹽和煮得半熟的小米一起醃存,供幾個月食用。儲存食品常用醃、晒乾和烤乾等幾種方法,以醃製一、兩年的豬、魚肉為上餚。高山族過去一般不喝開水,亦無飲茶的習慣。 高山族傳統衣飾絢麗多彩,衣飾式樣因族群而異。 高山族男子的衣飾式樣,大體有四種類型:一是以泰雅人、賽夏人和北部阿美人為代表的北部型。其特徵是用兩幅麻布拼縫成無袖筒外褂;二是以曹人和布農人為代表的中部型。其特徵是以鹿皮為衣料,上衣為帶毛的鹿皮背心,外披鹿皮披肩;三是以排灣人、卑南人、魯凱人和南部阿美人為代表的南部型。其特徵是對襟長袖上衣,腰部系半腰裙,或系一條寬腰帶而垂其兩端作為前裙;四是蘭嶼島上雅美人的雅美型。僅系一條用寬約三四寸的厚布做成丁字帶遮擋下身。高山族女子衣飾型別包括短衣長裙和長衣短裳。大體有三種類型:一是泰雅人、賽夏人、曹人和阿......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