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立秋?
立秋之後是什麼節氣?
立春太陽立頭上,燕子伴著柳葉唱;雨水細雨綿綿下,請把雨傘隨身掛; 雷打驚蟄夜,一夜暖一夜;春分節氣天氣好,再數十天短袖找;清明時節雨紛紛,長袖可往箱子扔;穀雨(這個節氣十在和我們城市人沒關係);立夏太陽當頭照,注意防晒面板好;小滿小滿,游泳池爆滿;芒種蚊蟲天上飛,花露水記住隨時噴;夏至早晚天氣好,健美瘦身按時搞;小暑西瓜天天吃,當心晚上褲子溼;大暑天氣熱死人,空調電費嚇死人;立秋過後二十天,要和短袖說再見;處暑天氣漸漸涼,不要再做涼拌嘗;白露氣溫降得塊,外套服裝隨時帶;霜降溫度說不好,注意保暖別感冒;立冬火鍋吃得香,體重增加肥肉長;小雪大雪南方不下雪,一般這個節氣指東北;冬至節氣小狗怕,寫寫遺書把命掛;小寒大寒天氣冷,天天數九日子等!
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是怎麼來的!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此時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髮育時期。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收穫季節到了 古代分立秋為三候:“初侯涼風至”,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二侯白露降”,由於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颳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三侯寒蟬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變涼是氣候趨勢,根據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許處在氣候偏冷週期時,就有這種情況。 立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天氣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氣溫的早晚溫差逐漸明顯,往往是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當然,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真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 在現實中,秋季開始的劃分有幾種:在二十四節氣中以四立中的立秋為秋季的開始;在天文學上根據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把“秋分”作為秋季的開始;在氣候統計上,因一般以1月為最冷月,7月為最熱月,故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的開始;在日平均氣溫上,把連續5天,每日日平均氣溫在≤22℃~≥10℃時,首日作為秋季開始的日期。 由於我國各地的地理位置的南北差異、地表以及海拔高度的差異太大,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天。 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裡,9月上半月華北(首都北京9月初)開始天高雲淡;西南北部、秦淮地區在9月中旬方感秋風送爽;10月初秋風吹至江南;10月下半月,嶺南炎暑頓消;11月上中旬,秋的資訊來到達雷州半島、海南島北部;而當秋天的腳步到達海南省三亞市的“天涯海角”時,己經快到元旦了。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此外,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乾河底”的說法。也就是說,農曆七月立秋,五穀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曆六月,則五穀不熟還必致歉收;立秋前颳起北風,立秋後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後刮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生乾旱。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還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準備作戰的季節。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因此才有“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而秋季又是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秋色立秋(autumn begins):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立秋又稱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氣候學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為秋季開始,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各地實際,但與黃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較大。立秋以後,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髮育時期。秋的意思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文記載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是說立秋過後,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接著,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並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氣象學標準 秋色按氣候學劃分季節的標準,下半年日平均氣溫穩定降至22℃以下為秋季的開始,除長年皆冬和春秋相連無夏區外,我國很少有在“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 國內各地入秋時間段 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裡,首都北京9月初開始秋風送爽,秦淮一帶秋天從9月中旬開始,10月初秋風吹至浙江麗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陽一線,11月上中旬秋的資訊才到達雷州半島,而當秋的腳步到達“天涯海角”的海南崖縣時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入秋自然現象 “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雙晚生長在氣溫由高到低的環境裡,必須抓緊當前溫度較高的有利時機,追肥耘田,加強管理。當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時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齊揪”,除對長勢較差的田塊補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頂、整枝、去老葉、抹贅芽等要及時跟上,以減少爛鈴、落鈴,促進正常成熟吐絮。茶園秋耕要儘快進行,農諺說:“七挖金,八挖銀”,秋挖可以消滅雜草,疏鬆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結合施肥,可使秋梢長得更好。立秋前後,華北地區的大白菜要抓緊播種,以保證在低溫來臨前有足夠的熱量條件,爭取高產優質。播種過遲,生長期縮短,菜棵生長小且包心不堅實。立秋時節也是多種作物病蟲集中危害的時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縱卷葉蟆、稻飛蝨、棉鈴蟲和玉米螟等,要加強預測預報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麥播種也即將開始,應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準備工作。原文來自 ......餘下全文>>
24節氣中立秋下來是白露嗎?
24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表示四季的開始嗎
是的,也稱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個節氣的合稱。
《周髀算經》卷下:“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映了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節氣都是指的時刻,即太陽黃經等於15度時,便是清明節。
二十四節氣
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數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個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物候等情況,這就是二十四節氣。每月分為兩段,月首叫“節”,月中叫“氣”。
古人將一個太陽年,劃分為季、節、氣、候,1年=4季=12節=12氣=72候,這就是季節、氣候的定義。十二個月,每月設一個“節”,中間設“氣”,如同劃分十二竹節,竹節中間充氣,此乃節氣的由來,也是氣節,節度的本意。
二十四節氣又分為十二節與十二氣(中氣),每月有一“節”與一“氣”區分,“節”為月之始,“氣”的最後一日為月之終。中國農曆將只有節,沒有氣的月份,置為上個月的閏月。有節無氣,即農曆的閏月。
由於節氣反映了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的過程,是每年季節變更的重要標誌,因此對農業生產非常重要。為了更方便地根據節氣來安排農事,長期以來形成了一些有關的民諺。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今天是立秋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嗎
今天是立秋
立秋時間2016年8月7日 09:52:58,農曆 2016年七月初五 星期日
立秋節氣的故事與說法知多少
立秋節氣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它是暑去涼來的過渡,也是禾穀成熟的時期,自古就為人們所重視,也一路流傳下來不少頗具古風的民間習俗,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有關於立秋的故事。
遠古傳說中的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盤著一條蛇,右肩上扛著一柄巨斧。《山海經》上說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蓐收耳朵上的蛇寓意著繁衍後代,生生不息。《詩經·斯干》裡說:“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如果夢到蛇,會生一個漂亮女兒。
蓐收肩上的巨斧,表明他還是一位刑罰之神。古時處決犯人,都是在立秋之後,叫秋後問斬。秋天有殺氣。“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所以蓐收到來的時候,總帶有一股涼意。
對這涼意最為敏感的是梧桐。立秋一到,它便開始落葉。“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花鏡》上說:此木能知歲。它每枝有十二片葉子,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如果閏月,就會多長出一片。
梧桐在清明節開花,如果不開花,這年的冬天就會十分寒冷。在院子裡栽上一棵梧桐樹,不但能知歲,還可能引來鳳凰。“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鳳凰非梧桐不棲。所以,皇宮裡是一定要栽梧桐樹的。
立秋這天,太史官早早就守在了宮廷的中殿外面,眼睛緊緊盯著院子裡的梧桐樹。一陣風來,一片樹葉離開枝頭,太史官立即高聲喊道:“秋來了。”於是一人接著一人,大聲喊道:“秋來了”、“秋來了”,秋來之聲瞬時傳遍宮城內外。
不等回聲消失,盔甲整齊的將士們護衛著皇帝蜂擁而出。他們要去郊外的狩獵場射獵。射獵有兩重意思。一是表明自即日起,開始操練士兵;二是為秋神準備祭品。一聲號角,將士們撲進森林,由遠而近,把麋、狐、兔、鹿驅趕出來,讓皇帝用箭射。
在皇帝狩獵的同時,遙遠鄉村裡的人們也忙碌了起來。愛美的女孩,會摘幾片梧桐的葉子,剪成不同的花樣,插在髮髻上。頑皮的孩童正圍著她們起鬨,媽媽喊他們回家了。先洗手,然後伸出來,媽媽在他們的手心,每人放七粒赤豆,再遞給他們一碗井水,讓他們“咯崩咯崩”咬碎了豆子,和著井水吞下。據說吃了之後,不生痢疾。
爸爸呢,這天也要放下手裡的活兒,去街上趕集。最重要的事,是買雞頭菜。買好了,摻些麝香,拿一張大荷葉包上,用紅繩子系在腰間,哼著小曲回家。立秋要吃雞頭菜。雞頭菜的學名叫芡,爆炒了吃,脆而爽口。《神農本草經》上說吃芡能讓人耳目聰明。
奶奶前一天就開始忙了,又要采地裡的瓜,又要拿竹竿打樹上的果子,還要把茄子蒸熟了,放在院子裡晾乾。等到立秋的晚上,大家都吃過飯了,她笑眯眯地,一樣樣端出來,讓大人孩子,邊納涼邊吃。
吃剩了的桃核不能亂扔,要給奶奶。於是孩子們就一個一個,捧著滿把的桃核給她。奶奶用手掀起圍裙的兩隻角,讓孩子們放進去。桃核要一直留到除夕的晚上,把它們投到爐灶的火裡燒掉。這樣就會不得感冒,免瘟疫。
《五燈會元》裡記載說:“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祖於是將衣缽傳給了迦葉。小桃核牽連著的是大瘟疫,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摩訶迦葉能從佛祖拈起的一朵金婆羅花中悟到普遍宇宙、包含萬有的佛法。以小明大、見微知著是一種大智慧。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在二十四節氣中,秋天的節氣有哪些
一年四季有24個節氣,平均起來秋天有6個節氣,分別為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秋
"立秋之日涼風至"明確地把立秋與天涼聯絡起來。可見,立秋就是涼爽的秋季開始了。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但立秋時節,江淮一帶的天氣仍十分炎熱。根據平均溫度劃分季節的標準,必須是5天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這樣的標準,江淮地區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進入秋天。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氣溫的日較差逐漸明顯,往往是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秋的含義,實際上是莊稼快成熟的意思。立秋以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晚稻拔節孕穗,棉花裂鈴吐絮;中稻、夏玉米進入灌漿成熟階段。華南東部和西部,抗旱、防洪的任務仍然十分艱鉅。立秋後的華南,時令雖仍屬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黃",一個金色"秋天"就要到來了!
處暑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處”是去的意思。處暑即暑氣至此而止,也就是到了處暑,炎熱的夏季就要過去,氣溫開始逐漸下降,雨量漸少。
但這只是一般規律,在江淮地區,各年的差異很大,有的年份,處暑期間天氣的炎熱程度比夏日更甚,出現了俗稱的“秋老虎”天氣,正因為如此,江淮一帶地區有將處暑解釋為“處在暑日之中”的。故提醒百姓此時既要注意防暑。在北方此時晝夜溫差逐步增大,早晚要適時新增衣物,防止感冒。
晝暖夜涼的條件對農作物體內幹物質的製造和積累十分有利,莊稼成熟較快,民間有“處暑禾田連夜變”之說。所以提醒農民朋友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安排好田間農事。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為白露節氣。顧名思意,白露是氣溫漸涼,夜來草木上可見到白色露水的意思。
據我國古籍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從氣候規律說,白露時節,涼爽的秋風自北向南已吹遍淮北大地,成都、貴陽以西日平均氣溫也降到22℃以下,開始了金色的秋季。這時炎夏已逝,暑氣漸消,我國大部分地區天高氣爽,雲淡風輕。一個春夏的辛勤勞作,經歷風風雨雨,送走了高溫酷暑,迎來了氣候宜人的收穫季節,怎不叫人感到格外欣喜。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這時夏季風逐漸為冬季風所代替,多吹偏北風,冷空氣南下逐漸頻繁,加上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夜間常晴朗少雲,地面輻射散熱快,故溫度下降速度也逐漸加快。白露是收穫的季節,也是播種的季節。富饒遼闊的東北平原開始收穫穀子、大豆和高粱,華北地區秋收作物成熟,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進入全面分批採收的季節。西北、東北地區的冬小麥開始播種,華北的秋種也即將開始,應抓緊做好送肥、耕地、防治地下害蟲等準備工作。黃淮地區、江淮及以南地區的單季晚稻已揚花灌漿,雙季雙晚稻即將抽穗,都要抓緊目前氣溫還較高的有利時機淺水勤灌。待灌漿完成後,排水落幹,促進早熟。如遇低溫陰雨,還要注意防治稻瘟病、菌核病等病害。秋茶正在採製,同時要注意防治葉蟬的危害。白露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東北、華北地區9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8月份的1/4到1/3,黃淮海流域地區有一半以上的年份會出現夏秋連旱,對冬小麥的適時播種是最主要的威脅。華南和西南地區白露後卻常常秋雨綿綿,平均每2—3天就有一個雨日,四川盆地這時甚至是一年中雨日最多的時節。過多的秋雨對秋作物的正常成熟和收穫也十分不利。
秋分秋分是表徵季節變化的節氣。秋分這天,太陽位於黃經180度,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這時......餘下全文>>